❶ 名词解释题:债
狭义的债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专系。
民法意义上的债属与生活中的债的概念不同,即不仅指借贷关系,而是通过合同、侵权行为等法律事实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债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将债分为基于契约之债(ex contractu)和基于不法行为之债(ex cleliecto),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有关债的主体、标的、效力、消灭、变更、担保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现代大陆法国家基本上继受了罗马法中债的概念和分类体系,将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都作为债发生的原因。有关债的法律规范统称为债法或债权法、债务关系法。
❷ 《民法学》试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 什么叫种类之债什么叫特定之债
根据债的标来的物的不同属性,债可划源分为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以特定物为标的的债称为特定之债,以种类物为标的的债称为种类之债。在前者,债发生时,其标的物即已特定化;在后者,债成立时其标的物尚未特定化,甚至尚不存在,当事人仅就其种类、数量、质量、规格或型号等达成协议。
❸ 负债的名词解释
会计要素之一。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内期会导致经济容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实质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后必须偿还的经济债务,其偿还期或具体金额在它们发生或成立之时就已由合同、法规所规定与制约,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❹ 国债的名词解释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
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分类
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电子式国债三种。
简史
我国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发行国内公债并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分2期发行总额为180万元的“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约为302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截止到1995年,共发行了8种内债,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债券、定向债券、保值债券、转换债券等,累计余额达3300亿元。
主要特点
国债是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一般债权债务关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
国债的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而债务人一般只能是国家。
希望可以帮助你!具体解释http://ke..com/view/43705.htm
❺ 抵销的名词解释
抵销,是指来二人互负债务时,各源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为抵销的债权,即债务人的债权,称为主动债权、抵销债权或反对债权。被抵销的债权,即债权人的债权,叫做被动债权或主债权。
❻ 谁能给我《民法总论》重要名词解释
一物一权原则是指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得有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的物权同时存在于同一标的物上。
一般期间是指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期间。特殊期间则指有关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期间。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火灾等。
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后履行一方财产状况恶化等情形,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时,在后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债务或者未提供担保前,有拒绝先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
不要式合同是指依法无需采取特定形式订立的合同。
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没有规定特定形式而允许当事人选择约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民事主体。
个体工商户,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民事主体。
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为使第三人获得利益而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如指定第三人为受益人的保险合同。
为自己利益订立的合同是指民事主体为自己享有合同权利和取得合同利益而与他人订立的合同。
主合同是指不依赖其他合同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属于公益法人。
产品责任,即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是指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对其制造、销售或者提供的有缺陷产品对他人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亲属权是指除配偶以外的其他近亲属之间的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基本身份权利。
人格利益,是指形成人格权的客体。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民事权利。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有着密切联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人身自由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和思维,不受任何人和组织的非法控制、约束和妨碍的权利。
从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又称为附属合同。
他物权是指权利人在他人所有的标的物享有的被限定于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间的物权。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非所有人对物享有的一定程度的支配权。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为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
代理权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权利。
代理证书是指证明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法律文件。
任意合同是指全部条款均由当事人协商订立而成,不含格式条款的合同。
使用权是指依照物的属性及用途对物进行利用从而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权利。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的行为。
侵权责任即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一定的侵权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保证是指由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当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制度。
债是特定的民事主体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
债务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而使债务人的债务消灭的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债务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由第三人承担债务人部分或全部的债务。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在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得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行使其到期债务的权利。
债权人的撤销权,又称废罢诉权,是指当债务人进行的减少其财产的处分行为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享有的为保全其债权而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该处分行为的权利。
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是指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移转给第三人享有和承担。
债权关系是指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债权人只有得到债务人的帮助才能实现其权利。
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由第三人承受债权人的全部或部分的债权。
债的发生根据是指引起债的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债的履行是指债务人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清偿了债务,债权人接受其履行从而导致债的消灭。
债的终止,即债的消灭,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不再存在的情况。
债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双方的协议而导致债的消灭。
停止侵害是指侵权行为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以其身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
催告权是指第三人告知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就是否行使追认权与以明确答复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三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先占是指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
先履行抗辩权。即指双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
个人合伙的加入,又称入伙,是指在合伙经营期间,原合伙人以外的人申请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身份的行为。
民事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当以公平的理念从事民事活动,公平合理地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正当地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
公平责任原则,又称衡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结果均无过错时,根据公平原则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
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公法人是指依照公法设立的法人,如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公益法人是指成立目的是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基于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典权是指出典人将自己所有的不动产交由典权人,典权人向其支付一定典价后对出典不动产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养殖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在国有或集体所有水面从事养殖、经营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民事主体。
出典房屋的先买权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典权人享有优先于他人的购买典物的权利。
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财产加工改造为具有更高价值的财产。
动产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劳务和服务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从事的为他人完成特定工作或提供特定服务的民事法律行为。
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人、债务人各为一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承担义务,另一方只享有权利的合同关系。
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仅享有权利的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占有,是指对物事实上的控制与支配。
占有权是指对所有物加以实际管理或控制的权利。
原始取得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权。
双务合同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关系。
双务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
双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均承担义务,同时也都享有权利的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代理是指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为同一项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取得时效制度是指非财产所有人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公开的、无争议的持续地占有他人财产超过法定期间即取得该项财产所有权的民事法律制度。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不法占有他人动产的人将其无权处分的动产转让给第三人时,如果该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则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❼ 债券的名词解释
债券是一种带有利息的负债凭证。发行者承诺在未来的确定日期(通常在发行债券以后若干年),偿还规定金额的本金,同时周期性支付一定的利息。
债券是由国家、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工商企业,按照一定手续发行的。他们通过发行债券,直接向社会广泛集资。债券性质如同借贷关系中的借据,但这种借贷关系证券化了。债券可以在中途转让,但借据一般不能转让。
债券的种类
债券的种类名目繁多,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出许多类别的债券。以下是一些常见类型的债券。
浮息债券 (Floating rate bonds):与固定利息的债券不同,浮息债券的利率是根据公式以其它利率为基础计算得来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浮息债券一般根据3个月或6个月的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加上一定的利差进行浮动,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资产担保债券(Assets-backed bonds):由债券发行者指定的资产或资产组合进行担保的债券,这些资产可以是从应收帐款到抵押品的任何东西。
抵押债券 (Mortgage-backed bonds):有一系列抵押品作担保的债券。
次级债券 (Subordinated bonds):指的是偿还顺序排在其它更高级债券之后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利率通常比高级债券要高。
可转换债券 (Convertible bonds):允许投资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债券公司的其它证券,通常是普通股或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综合了债务和股权的特征,因而被称作"混合证券"。
零息债券 (Zero coupon bonds):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金融工具创新。但是,税法的变化影响了市场对它的热情。零息债券不支付利息,象财政储蓄债券一样,按票面进行大幅折扣后出售。债券到期时,利息和购买价格相加之和就是债券的面值。零息债券的波动性非常大,而且还有一个不吸引人的地方:投资者的零息债券投资不会获得现金形式的利息收入,但也要列入投资者的应税收入中。
可提前赎回债券(Callable bond):在到期日之前,可以按照发行时的规定条件,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的债券本金。
❽ 会计的名词解释;债务重组
您好,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版按照其与债务人权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
下列情形不属于债务重组:
①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约定转为股权(因为没有改变约定);
②债务人破产清算(此时应按清算会计处理);
③债务人改组(权利与义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④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借新还旧时,旧的债务已经被履约)。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❾ 名词解释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是因或有事抄项可能产生的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
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二是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❿ 什么是"债"名词解释
债的抄概念
法律上的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我国《民法通则》第
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其义务;债务人有义务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为特定行为以满足债权人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