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输血案例纠纷

输血案例纠纷

发布时间:2021-08-20 15:36:36

『壹』 输血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您好!
输血医来疗纠纷案件作为自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种类之一,其诉讼时效应适用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即为一年。但在输血医疗纠纷中,由于错综复杂的病发现象和当事人主张权利的实际能力所受的影响,当事人往往在许多年后才提起诉讼。如某人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数年后才得知患病,但并未提起诉讼。家属在其死亡后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从原告确认感染艾滋病时计算诉讼时效,则患者家属已丧失了胜诉权;如果从患者死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则其家属尚有权获得民事赔偿。
从充分保护受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对原告的诉讼时效期间标准不宜掌握过死。因为原告虽知患病,但其可能无法得知致病原因和侵权人是谁,这可能妨碍其正常行使诉讼权利,而且患者患病时,侵权人损害的是其健康权,患者死亡后,侵害的是其生命权,二种权利并不完全一致。故患者家属在其死亡后才提出赔偿请求,应从生命权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贰』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办法有哪些

1、和解所谓和解是抄没有第三方介入,双方当事人自己协商谈判,对各自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可分是诉讼前或诉讼中和解。如果是诉讼中和解的,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双方当事人再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着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之间的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3、诉讼民事诉讼是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

『叁』 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怎么保存证据

依法保存。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7 条,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回后果的,医患双答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之后再由双方共同指定或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肆』 在输血感染病毒案中,医疗机构和血站分别承担什么责任我国相关法律如何规定

关于无过错输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
血液是重要的医疗用品,无法人工生产,只能从人体身上采集。虽然,在采血之前要对献血员进行体检,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窗口期问题,即有5%左右的献血员在感染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早期,虽然实施了目前的检查方法却无法检测出病毒指标,这种血液被当做正常的血液输给了患者,造成了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血液提供机构(主要是血站)以及医疗机构是否要承担责任。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在《侵权责任法》第59条的制定过程中就表现出来了。
首先是关于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无过错的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血站依法是否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有不同意见。目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血站对民事损害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依照《产品质量法》第四41条的规定,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因此,对血站责任问题的不同意见就主要反映在对于血液是否属于“产品”的争议上,大体有三种意见:
1、认为血液不是产品,输血是医疗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买卖,对血液不应当作为“产品”适用《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将从供血者身体抽取的血液,进行分装、贮存、保管、运输以及加入抗凝剂等,这些工序尚不构成加工和制作。血液的本质特征不是生产劳动的成果,血站也不能生产、制造血液。“制造”血液是人类的一种身体机能,血液是从献血者身上采集而来。输血不同于普通的商品销售,而类似于人体组织的移植,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根据这些规定,结合《产品质量法》第2条的规定,应当认为输血用的血液不属于“产品”,血站不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2、认为血液是产品,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案件应适用《产品质量法》, 由血液提供者向受害人承担无过错责任。输血用血液( 包括全血与成分血) 与人体内的血液不同, 它经过了加工、制作,尽管过程相对要简单一些,但如果不经过器械采血、分离、加入抗凝剂等工艺流程, 人体内流出的血液不能自动成为输血用血液。而且,输血用血液是血站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销售给医院, 患者又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向医院支付相关费用后才使用的。
3、认为应当将血液视为“产品”,使血液提供者承担与血液制品生产者相同的责任。相对于输血用血液,普遍认为血液经过提取分离而形成的血液制品,如冻干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属于产品。血液与血液制品的来源相同, 都是献血者体内自然流动的血液( 或血浆) , 只是输血用血液由血液提供者以较为简单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 而血液制品由企业以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如果对“窗口期”等原因造成的输血感染事件按照不同的规则处理,对血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不符合法律公平公正的理念。因此在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案件中,对于血液是否为产品不宜机械考虑,即使血液不是产品,亦应将其视为产品,适用产品质量法由血液提供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
其次是在无过错输血患者感染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如何承担责任的争议。与血站的情形相似,也有上述三种意见。主张医疗机构不应承担责任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医疗机构只是血站提供血液的使用者。在输血过程中,医疗机构仅负责检测患者的血型,以及将血站取得的血液与患者的血样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对于从血站取来的血液,医疗机构没有义务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检测。医疗机构对血液本身并未收取任何费用。在输血过程中,医疗机构向患者收取三项费用,包括血站供应价格、储血费和配血费。其中血站供应价格是由医疗机构代为收取的,要全款支付给血站,属于患者支付给血站的费用。患者支付给医疗机构的费用只有储血费和配血费两项,分别是血液储存费用和为患者输血进行血型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检验项目费用。主张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医疗机构与其他销售者相比,更具专业性,对于血液和血液制品,医疗机构都应负有最终的把关责任,这种责任关系着患者的生死存亡,作为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医院和医生有能力和责任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鉴别,而患者比一般消费者而言,在专业性方面更处于劣势。因此,医疗机构的责任不应当比一般销售者的责任更低。8
我们认为,输血感染案件中的受害人与血液提供机构及医疗机构相比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弱者。对于无过错输血感染这一不可预料的风险,血液提供者和医疗机构更有控制风险、承担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合理保护受害患者的利益,有利于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因此,在“无过错输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理解和适用上,不应该将这种情形归入“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由于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将来的司法解释对此进行细化。在相关规定出台之前,以下两种做法值得参考:
1、适用《侵权责任法》59条的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59条,血液提供机构和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前提是输入不合格的血液,而在“无过错输血造成感染造成不良后果”情形下,如前所述的处于“窗口期”的血液,虽然实施了目前的检查方法却无法检测出病毒指标,这种血液是被当做正常的血液输给了患者。因此,应该对“不合格的血液”作宽泛的理解,即包括处于“窗口期”的血液。正是从这个角度分析,有学者认为,对输血感染,《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即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侵权责任法》显然改变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调整方法,无过错输血感染的不属于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
2、适用公平分担损失原则。《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一般认为该条规定不是该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一个独立归责原则,而只是对损害结果的分担原则。对于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的纠纷,如果医疗机构及血液中心均无过错,但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对受害人明显不公平时,可以适用公平分担损失的原则,由各方当事人分担损害结果,即由医疗机构和血站给予患者一定的补偿,以适当保护患者的利益,或者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伍』 输血后感染“丙肝”如何诉讼

案情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之后,先后出现了数起“丙肝”患者起诉医院要求民事赔偿的案件,这数名患者均是多年前在医院有过输血的经历,最长的已经18年了。最终人民法院的判决各异,有的根据该《规定》以医院无法证明患者在输血前就患有“丙肝”、医院为患者所输的血液也没有进行“丙肝”检测为由判决医院承担赔偿责任;有的则认为根据当时对于献血员的体格检查的要求和采集血液过程中病毒检验的有关规定,并没有要求进行“丙肝” 的检测,且医院所输的血液来自于血液中心提供的成品,医院在进行输血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判决驳回原告(患者)的诉讼请求。 律师点评山东诚亦成律师事务所张洪涛: 对于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之前若干年前有过输血经历并且若干年后被诊断为“丙型肝炎”的患者提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谨慎地适用该《规定》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除应当考虑根据当时卫生部的要求血站进行采集血液时应当进行“丙肝”检测的开始时间,也要考虑临床上应当增加“丙肝”检测的开始时间,必要时可以征求传染病科专家的意见,这样才能作出公正公平的认定,而不能机械地适用《规定》中的证据分配原则。 对于在临床血液检查和采集血液过程中应当进行“丙肝”检测的要求实施之后没有进行采血时的“丙肝”检测以及在输血前对患者没有进行“丙肝”检测从而不能排除患者在输血前即患有“丙肝”的案件,可以直接依照《规定》中的过错推定原则推定医院存在过错责任。 而输血事件发生在临床血液检查和采集血液过程中应当进行“丙肝”检测的规定实施之前的,只要医院在输血过程中没有违反输血规范的,医院就不存在过错责任。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并不代表医院没有任何责任,而是应当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认定由患者、医院、血站分担民事责任。 当然,即便是当前输血后发生了感染“丙肝”的事件,即使血液中心在采血过程中进行了“丙肝”的检测,仍不能保证所提供的血液制品中一定不含有“丙肝”病毒,仍然存在由于该血液中的“丙肝”病毒处于“窗口期”而无法被检验出的可能。因此,一旦发生诉讼,在认定医院在输血过程中没有违反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如果无法排除献血员在献血之后发生了“丙肝”的可能,也应当按照公平原则判决患者和血站分担民事责任。 在此,提醒患者和医院:在可能是因输血导致的感染事件而引发的民事诉讼中,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血液中心共同参加诉讼,以便人民法院查清事情的真伪,正确认定责任。

『陆』 关于输血错误的医疗事故

这属于医院严重的医疗过错,如果因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则可能构成医疗事故。院方违反回了医答疗护理诊疗规范。对于发生的民事纠纷,是可以通过协商途径进行解决的,不仅仅是只有诉讼。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规定有协商解决的条款。至于章法,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且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都 是允许的。对于发生事故后的处理,当然是本着积极抢救生命及患者健康为原则,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比如积极配合患者或所转的医院提供一些检查报告情况及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便于医院治疗。。如果私了,作为医院来说,当然是不想把这么大的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即使私了,他也不会承认医院有过错,因为如此以来,会大大有损于医院的名声。医院会积极主动赔偿并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但它可能要求患者一方在取得赔款后对该事故予以保密。也有可能在患者的病历上作一些手脚,来推卸责任。所以复印原始病历显得尤其重要。

『柒』 全国有没有因在医院验血抽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如果有,请详细讲明或者给出新闻链接,如果

有医院也不会承认的,人家还说你在哪里鬼混得的呢

『捌』 输血事故

这个问题很简单,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尽快找一个医疗方面的专门律师起诉至法院

具体的内专业容律师会告知你,我只能说,输血引起肝炎这样的事例在实践中比较常见,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在医院,医院在本案这种情形之下最常采用的抗辩举证是说采血样本肝指标呈阴性,这时候你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该证据有否进行质证,该证据的鉴定机构的资质等等

还是那句话医疗纠纷比较专业,所以希望尽快找个律师早些介入

阅读全文

与输血案例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