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国的宋氏家族是如何发迹的
特殊的海派文化格局。
上海,曾经是宋家成员活动的主要舞台。从宋耀如回国、到宋庆龄留学回国,即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这三十年间,是上海城市最开放、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孕育、成型的鼎盛时期。
在清末,清政府管不了上海,传统思维束缚不了上海,上海思想活跃、风气开放、文化繁荣,这正是宋耀如事业开展、宋氏姐弟成长的时代。
到了民国,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还有其他人当总统的北洋政府,谁也治不了上海,又都离不开上海。上海富有、开放,这都为宋家成员接受教育、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难得的社会环境。可以说,特殊的海派文化格局孕育了中国的第一家族,宋家其实是近代上海社会的产物。
(1)家族侨房纠纷扩展阅读:
民国的宋氏家族的发迹地:
由于上海是宋家成长、发展的大本营,上海的许多老房子都留下宋氏子女的足迹。宋耀如从川沙迁入上海的第一幢住宅位于虹口的东有恒路(现东余杭路),又称宋家老宅。宋家大约在1912年二三月间迁居至法租界宝昌路491号(后为霞飞路、今淮海中路)。
1918年,宋耀如病故,倪桂珍率未婚子女迁居到西摩路139号(现陕西北路)花园洋房居住。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宋子文购买了贾尔业爱路(今东平路)的花园洋房作为蒋宋的新宅。上海是宋家的诞生地、启蒙和恋爱喜庆之地。
⑵ 回顾“百万金庄”少东家被杀案:尸体藏在花丛,凶手至今潜逃,后来怎样
很多香港警匪片都是以八十年代为背景,原因很简单,就是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还没有回归中国,香港社会动荡不安,甚至有很多黑白勾结的案件,各种犯罪团伙横行霸道,人命如草,谋杀案件司空见惯。在资本主义国家统治的地区,政治和法律体系常常失败,金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财阀家族常常因为经济纠纷而丧命,这背后的情节比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更复杂。这个案子里的两个受害者是一对兄弟。他们是谢顺发,32岁,新加坡百万富翁企业家谢美星的长子,谢顺成,28岁,三儿子,据说谢顺发1984年3月1日来香港收债并被绑架。谢顺成是他父亲派来付赎金的。
这个案子从来没有彻底解决过。两位死者早已过世,而凶手仍然逍遥法外,这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感到悲伤,因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更健全。无论是因为迷信两兄弟死了,还是因为金钱等原因,没有人可以忽视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活下去,热爱生命,
生命太珍贵了,怎样用心去浪费它。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迟到。坏人就是坏人,即使他们不能在当时的混乱社会中被绳之以法,他们也会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受到惩罚。
⑶ 中国最著名的十二大家族,看看有你们姓没
陇西李氏
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西部地区(陇山,即六盘山,六盘山以西称为陇西,以东为陇东)。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后世李氏多自称出自陇西,有许多只是附会。
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其影响仅次于陇西李,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名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是东汉以来山东望族,历经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
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朝代,隋朝的建立,使得这个家族更是成为天下望族之首。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其子杨玄感等,也是这一个家族的著名人物。
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
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浑。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新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王愉之孙王慧龙北奔北魏,开创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业。其后北魏镇东将军王琼,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正式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后,太原王氏更加显赫,诞生了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以及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这样的赫赫人物。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琅琊郡为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世称"会稽王谢两风流"。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名人辈出,杰出人物众多,最兴盛时,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员是王家或与王家有关的人。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出了当时中国最多的宰相与皇后,任何家族都远比不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在六朝时期两大家族的并称,又是简称。其代表指王导和谢安。王导与其兄王敦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建者,可以说他们缔造了东晋王朝,67年之后是谢安与侄子谢玄在淝水之战中挽救了东晋王朝。王谢对东晋的贡献非常之大。两个家族渊源深厚,例如谢安曾习书法于王羲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又娶了谢安的侄女为妻,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才女谢道韫。东晋时期的大族不止王谢两家,有谯国桓氏、颍川庾氏,南朝时期有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后人皆简称:“王谢庾桓”、“王谢袁萧”,王谢庾桓袁萧几家其实都有渊源都有关系,就而言东晋肯定不止这几家。确都没有“王谢”知名,估计是因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使得“王谢”千古流传吧。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在保卫东晋朝是有至伟的贡献的,著名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胜而终结,此战在后方指挥的谢安,在前方领兵作战的是谢石、谢玄、谢琰,谢氏一门多出功臣,此后一直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谢鲲 谢尚 谢奕 谢安 谢万 谢道韫 谢混 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谢庄等,优秀军事人才有:谢石 谢玄 谢琰 谢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能与琅琊王氏比肩并称的只有陈郡谢氏。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是:"王谢"并称的年代,"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到了后唐时期,崔氏的势力继续衰落。特别是在黄巢大起义的打击下,清河崔氏与其他士族的大族势力基本上消亡了。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郑浑历任魏郡、上党太守是曹魏名臣,郑泰是扬州刺史汉末名臣,郑冲西晋太傅开国元勋,郑袤是密陵候西晋初名臣。郑袤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郑浑八世孙郑羲是北魏中书令,郑羲子道昭为兖州刺史号北方书圣。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名震天下。郑浑十一世孙郑孝穆为北周中书令,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龙骧大将军、江陵防主。郑孝穆子郑译为北周内史上大夫,助杨坚建立隋朝,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郑译子郑元寿历仕隋、唐两朝,官拜鸿胪卿。郑元寿堂兄郑善果,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户部、工部尚书,卒于江州刺史之职。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多的无法细查。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太原温氏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先后有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
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虽然是离沛县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实际上,其六世祖刘亮,却是随北魏孝文帝改革迁来洛阳的,也就是说,他是匈奴刘渊的后代,并非沛县刘氏。这就是刘氏另一大支——彭城刘氏的来源。
其实到了现在,沛县刘氏早已没落。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兰陵萧氏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南朝时期萧氏一门共出三十多位宰相: 萧思活、萧缅、萧嶷、萧嵩、萧晔、萧子良、萧锵、萧铄、萧子懋、萧子明、萧钧、萧铉、萧昭粲、萧坦之、萧惠休、萧遥光、萧颖胄、萧秀、萧憺、萧宏、萧樽、萧伟、萧纶、萧渊藻、萧会理、萧恪、萧业、萧范、萧宝义、萧宝源、萧欣,萧摩柯、萧瑀,再加上两朝[南齐,南梁(西梁)]二十一位天子,与王、谢、袁并称为四大侨望,即南朝四大望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王谢袁萧”。
西梁灭亡后,因萧皇后之故,兰陵萧氏成为隋朝外戚,满门显著。 在唐朝,萧岿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文人中最突出的是昭明太子萧统,他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选》。
⑷ 求唐朝末年名望家族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或称世族政治、贵族政治、门阀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种感觉上认为:士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两大特权的消失,而呈逐渐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就历史事实看,中国士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北朝,二是唐朝。
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响日深,再次超越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天下第一门户,且整个唐朝,来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来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至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在北魏时,前者的地位要高于后者,同是到了唐朝,后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时,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并肩前进:“(帝)纳陇西李冲女为夫人,纳崔、卢、郑、王‘四姓’女充后宫。赵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以五姓为首。”有唐一代,赵郡李氏更为显赫,出宰相17人,于世家大族中为最多。博崔、赵李之荣盛,是依整个唐朝而综观的,若按传统理解,唐初时的“崔、卢、李、郑”,仍指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不过,由于自唐起博崔、赵李已正式成为超级豪门,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说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但无论是北魏时,还是唐朝时,天下士族,崔氏始终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时代,于中国北方,唯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阳卢氏,后来的“崔、卢、郑、王”、“崔、卢、李、郑”、“崔、卢、李、郑、王”、“崔、卢、王、谢”,都是崔、卢排在前两位。而郑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终在“四姓”与“五姓”之内,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变化。综观“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与实力,以5分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范阳卢氏呈中幅下降趋势,打3分(9位宰相)。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荥阳郑氏呈中幅上升趋势,打4分(13位宰相);陇西李氏呈持平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赵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趋势,打2分(10位宰相)。唐朝时,虽在“五姓”,但作为郡望——“太原王氏”这几个字的影响力有限,在整体上已大大次于崔、卢、郑、李。原因除了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外,还有自北魏时起就家风不显有关。
在唐时,次于“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韦氏(16位宰相)、河东裴氏(17位宰相)、河东柳氏(3位宰相)、河东薛氏(2位宰相)、弘农杨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0位宰相)。前四个为“关中四姓”。而京兆韦氏更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核心成员;河东裴氏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望,四姓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晋南朝四大侨姓王、谢、袁、萧中的一员,兰陵萧氏累世与隋唐皇室联婚,而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作为特殊分子,竟出了10位宰相,贯穿唐朝,其力量也不容忽略。
依唐时上面诸姓之实力与名望,排名为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
令狐绹:795-872。大和进士。宣宗大中四年拜相,辅政十年。后历任河中、宣武军、淮南等镇节度使。卒于凤翔节度使任上。
牛蔚:名臣牛僧孺之子。大和进士。咸通末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因事告罪宦官,被免职。
牛徽:牛蔚子。咸通进士。官中书舍人、太子宾客。天复时,朝纲不振,贼臣用事,乞请免官,以刑部尚书致仕。
萧仿:大和进士。曾谏阴懿宗佞佛。官至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郑朗:长庆进士。历任义武、宣武军节度使,工部、礼部尚书。拜相不久,即以疾辞位。
魏暮:魏征后裔。大和七年进士,为右拾遗、起居舍人、谏议大夫。宣宗初拜相。大中十年出为西川节度使。政治上属牛僧孺派。
崔胤:乾宁二年进士。曾四次为相。在朱温的庇护下,排斥异己,独断专行,诛杀宦官。后以事告罪朱温,被杀。
唐朝前期的人文艺术更是发展迅速。诗、书、画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现。其中包括“初唐四杰”、“田园山水派”的代表王维(699-759年);“边塞派”诗人岑参(715-770年)以及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还有今人熟知的“画圣”吴道子,李思训,大音乐家李龟年,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
其他各朝代著名:
著名大家族简介
本文所列举的大家族,要注意两点
第一:都只是家族,而不是姓氏。也就是说,这个家族不代表整个姓,只是这个姓中最有名的一支。比如说,你姓李,但是并不代表陇西李氏就是你的家族。也许你的家族是赵郡李氏。
第二:由于门阀政治的历史,是从汉朝开始,五代结束。宋朝转入平民政治。所以本文所列举的家族的时间段:
汉——五代。
第三: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家族的真正源头,已经不那么清晰。比如李唐皇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奈之下,本文只能以正史为主。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特地注释的。希望大家见谅,别在这方面挑刺。
一、陇西李氏
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后,在两汉三国到西晋,一直默默无闻。而这期间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赵郡李氏。
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的三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关于李暠是李广的后代,虽然中间隔了几百年,但已无任何争议。史学界都已经承认。
当西凉被北凉灭后,主要著名的后代分为两支:
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
另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其后人李充这一支被称为唐皇族的武阳房。(唐朝史官为李渊的祖先做的考据,称之为“四公子房”)。武阳房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
南唐是从杨行密的子孙手中夺得吴国的政权而建立的。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初为徐温的养子,叫徐知诰,但是他实际上是唐朝的没落皇孙贵族,乃宪宗之子建王恪的曾孙。
再来看看李陵在匈奴的后代。在北朝时期,这一脉也出了两支著名人物。一支柱国大将军李弼(瓦岗领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永康公李崇义(唐初战神李靖的祖父)。
这里要特别提醒:李广虽然是纯粹的汉人,但是他的后代却逐渐胡化。
陇西李氏,随着最后一位著名人物李煜的被毒杀,而渐渐的隐没在史海中。至于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多半是附会罢了。
注释:
关于李唐皇室的真正来源,当代史学界有太多的争论了,除开陇西李氏说,还有赵郡李氏说,以及鲜卑汉化说。本文暂且采纳最广泛流传的,被正史承认的第一种
关于南唐皇室的真正来源,也有着较大的争议,主要是李唐后裔说,与冒姓说。不过由于是曾孙辈,作假几率比较小。本文暂且采纳最广泛流传的,被正史承认的第一种。
二、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
汉光武帝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这是的的确确的不假。
至于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演义》如此记载: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可是,事实上,刘胜的儿子有记载的就有120多位。鬼知道刘备是谁生的。暂且按正史算,也把他归沛县刘氏吧。
宋武帝刘裕,正史记载为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只是到了他父亲刘翘时,已经非常没落了。事实究竟如何,已经无从考据了。暂且按正史算,也把他归沛县刘氏吧。
注意,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虽然是离沛县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实际上,其六世祖刘亮,却是随北魏孝文帝改革迁来洛阳的,也就是说,他是匈奴刘渊的后代,并非沛县刘氏。这就是刘氏另一大支——彭城刘氏的来源。
其实到了现在,沛县刘氏早已没落。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三、陈郡谢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就是这位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始祖是曹魏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进入仕途,使得陈郡谢氏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
东晋时,谢尚,谢万使陈郡谢氏逐渐崛起。而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四人所导演的淝水之战,更是让华夏数千年历史永远见证了这一传奇时刻。
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他们大多进入仕途,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成为远比皇族还高贵的士族领袖。
这其中,也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谢灵运、谢眺。其中六朝第一才女谢道韫,更是小女子的偶像。
然盛极必衰,一场飞来横祸——侯景之乱横扫江南,加之历朝皇帝对谢氏的猜忌,陈郡谢氏急剧没落。陈朝末年,当谢贞去世后,这位昔日华丽豪门,伴随着乌衣巷一道,无奈的落下了帷幕。
四、琅琊王氏
“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的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沈约)。
如果说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闻名的“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奠基了琅琊王氏,那么他们的孙辈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则开启了权倾天下的江左豪门。
王氏家族在南朝时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带个“之”字。除王羲之外,还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辈兄弟,还有徽之、献之、恢之、陋之等等儿孙辈,名字带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绝了。
由于与陈郡谢氏同样的原因,南朝的琅琊王氏开始衰弱,这时候,王导的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王肃的女儿被宣武帝讷为夫人,孙女又嫁给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五代时,琅琊王氏的一个分之,唐朝宰相王琳的五世孙王潮与王审知,进军闽地,建立了十国中的闽,成了如今福建台湾广东王氏的先祖。
五、清河崔氏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河崔氏,“四大家族”之首。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这个四大家族可是官方的评价噢~~其中的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更是将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个颠峰。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文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杜甫的母亲,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六、范阳卢氏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范阳卢氏,“四大家族”之二。
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
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
七、 荥阳郑氏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四大家族”之三。
“幽公六代孙荣,号郑君,生当时,汉大司农。当时六代孙穉,汉末自陈徙河南开封,晋置荥阳郡,开封隶焉,遂为郡人”。从燕太子詹事郑温开,温生四子;涛(西祖)、晔(北祖)、简(南祖)、恬(中祖)。
从北朝入随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宰相接连不断的诞生。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八、太原王氏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四大家族”之四。
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浑。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新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王愉之孙王慧龙北奔北魏,开创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业。其后北魏镇东将军王琼,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正式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后,太原王氏更加显赫,诞生了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以及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这样的赫赫人物。
九、弘农杨氏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弘农杨氏,中国历史上又一传奇家族。
弘农杨氏,始自东汉太尉杨震。杨震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三国中的著名将领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
把这个家族推到极至的,则是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与其子杨玄感,也是这一个家族的著名人物。
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十、兰陵萧氏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今证明,这也许是后人伪托。兰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应该是西汉位列三公的萧望之。此后,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萧望之子萧良、萧咸、萧由皆通晓五经。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萧望之十三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从萧望之四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杰出的文学家。如开创竟陵八友的萧子良,以及编修前朝国史的萧子云、萧子显。昭明太子萧统更是将兰陵萧氏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推向了颠峰。而南梁接连几位皇帝,本身也都是著名诗人。
隋朝统一全国后,兰陵萧氏贵为后族。在唐朝,萧岿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那12级就是春复制
⑸ 世界上有什么家族比如:欧阳家族!必须是历史上有的!
1、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也有称“王谢桓庾”),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
琅琊王氏肇端于西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2、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第二位,兴起于曹魏,衰落于南朝梁,至南朝陈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谢鲲 、谢尚 、谢奕 、谢安、 谢万 、谢道韫 、谢混 、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谢庄等,优秀军事人才有:谢石、 谢玄、 谢琰、谢晦等。
3、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在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齐景公时因政治斗争逃往鲁国避难,继任鲁国卿大夫,仕宦罔替,至秦统一。
南北朝时,清河崔氏进入鼎盛时期。北魏孝文帝时将清河崔氏列为四姓高门“崔卢王郑”之首,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有“天下盛门”之称。
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并被列入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家族中还涌现了如崔颢、崔融、崔园等一大批诗人、文学家、文武状元等。
4、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望族,初次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中落,至西晋末年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被安置于江苏武进,并侨置兰陵郡。
兰陵萧氏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为天下门阀,自此之后,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南朝时期,萧氏一门共出三十多位宰相: 萧思话、萧缅、萧嶷、萧嵩、萧晔、萧子良、萧锵、萧铄、萧子懋、萧子明、萧钧、萧铉等;两朝(南齐,南梁)二十一位天子。
5、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
⑹ 国内最大家具企业破产有什么历史
2005年,诚丰家具(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丰家具”)董事长何善祥可谓是意气风发,他在当时对媒体高调地表示,“我们搞企业倘若只为赚钱,不求产品质量,乃至坑害消费者,那是极不明智的短视行为,更是对不起父老乡亲,到头来最终还要害了自己。”
颇为讽刺的是,诚丰家具在2016年被福建质监局抽查出一批次茶几耐香烟灼烧项目不合格,又在2017年被福清市人社局曝光涉嫌拒不支付拖欠劳动报酬的重大违法行为。
在办公家具行业,这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公司,地位不容小觑。作为中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之一,诚丰家具也是办公家具行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其最新介绍显示,公司总资产约30亿元。
2005年,公司董事长何善祥接受电台采访时曾表示,回家乡投资兴业就要为自己家乡切切实实做点实事好事。何善祥称,“坑害消费者,那是极不明智的短视行为”。
然而2016年,一则福建质监局对12类工业产品质量的国家联动监督抽查结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结果显示,诚丰家具生产的一批次木家具—茶几被检出耐香烟灼烧项目不合格。
该项目质量不达标往往说明产品表面耐磨层对点燃香烟灼烧的承受能力没达到应有标准,与家具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加工工艺有着直接的联系。除了产品质量存在瑕疵以外,诚丰家具的财务状况也同样出现了问题。
2017年福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布了年度七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其中诚丰家具涉嫌拒不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公告显示,经查,该单位共拖欠杨某等5名保安人员2017年8~11月的工资共计32220元。2018年2月2日,福清市人社局将该案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福清市公安局侦查。
就在2018年7月18日,诚丰集团旗下另一企业诚丰房地产开发(福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丰房地产”)也因破产清算被立案。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诚丰集团近年来陷入了大量诉讼纠纷,涉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纠纷、与员工的劳动争议等。
在今年1月18日判决的陈娇与诚丰房地产、何善祥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中,原告表示诚丰房地产因公司缺乏资金先后向陈娇借款共计1800万元,但到期未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创业暴富也能暴负。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⑺ 请问广东揭阳地都镇土尾村陈姓的来由至今有多少年了历史呢谢谢!
你们那边从外砂镇华埠村过去的
⑻ 乐天集团家族成员受审94岁创始人大闹现场是怎么回事
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0日举行针对乐天集团家族成员一系列指控的首场听证会。会上,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及其家人否认挪用公款、逃税等全部罪名,并把所有疑点推到该集团创始人、现年94岁的父亲辛格浩身上。
辛格浩当天坐轮椅出席了听证会,面对法官扔出拐杖,高声喊叫。约半小时后,他因健康原因离开了现场。
乐天集团最早由旅日韩侨辛格浩在日本创立。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后,辛格浩于1967年在韩国成立乐天制果公司,逐渐壮大为今天的韩国乐天集团。作为韩国排名第五的大企业,乐天集团的业务覆盖房地产、游乐场、酒店餐饮、百货零售等领域。
2015年,辛东主和辛东彬为争夺继承权掀起内讧,致使辛氏家族分裂为两派,分别支持辛东主和辛东彬执掌这一庞大的商业帝国。乐天集团两兄弟的权斗当时连日占据韩国媒体头条,引发民众反感。
⑼ 20年前别人在我的庄基地上盖了房子,我现在想收回自己盖房子,对方说地皮可以给我,但要我赔他得房子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宅基地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请问你是哪个地方的?
下举个例子:
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60号
《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6月23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郑振涛
二○○九年七月八日
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高效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个人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包括新建、移建、翻建和扩建房屋)的集体所有土地,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农村宅基地管理应当贯彻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加强管理的原则。
农村宅基地管理应当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含出嫁女、入赘户和离婚、丧偶的妇女),符合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
第四条 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宅基地的选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第五条 市、县(市)两级人民政府依法行使宅基地的有关审批权,其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宅基地审批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农村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使用人有长期使用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使用人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杂舍、仓库、畜禽舍、沼气池等供居住和使用,可以在房前屋后的宅基地上、空闲地上种植花草、树木。
国家因建设需要征用农村宅基地,或依法重新规划土地时,应当依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人给予补偿。使用人应当服从国家建设需要的统一规划。
第七条 符合规划的村、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使用权。
禁止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为国有。
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第八条 行使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得超出确定的宅基地范围,不得妨碍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使用人在其宅基地上建房、垒墙不得妨碍他人通风、采光。建房挖地基,不得给相邻的房屋造成危害。
第九条 农村住宅的改建、扩建和选址新建,必须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荒地和坡地;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积极提倡农村宅基地建多层、高层楼房或发展农民公寓、农村商业街。
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复核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第十条 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地拆迁且符合自拆自建安置条件的;
(二)现有住房影响城乡规划实施,需要拆迁新建的;
(三)人均居住面积低于25平方米的;
(四)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确需分户的;
(五)复退军人和华侨、侨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证明回原藉(城市规划区外)定居需建住房的。
第十一条 一户全为农业户口,有2名以上(含2名)子女,且至少有1名已婚子女或者至少有1人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确需分户的,可以分户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户中既有农业户口又有因征地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按照一户宅基地标准安排一处宅基地。但该户有2名以上(含2名)子女,且至少有1名已婚子女或者至少有1人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确需分户,且分户形成的另一户(已婚的包括完整的家族成员)全为农业户口的,可以分户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户全为非农业户口的,不得另行安排宅基地,宅基地上的房屋只能原地翻建。
第十二条 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限制按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
全部利用荒坡地作为宅基地的,可以按照每户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的最高标准执行。
现有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申请移建、翻建和扩建房屋时,宅基地面积应当按照规定标准核减。
第十三条 严禁在公路两侧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建住宅。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指从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或者坡脚护坡道)外缘起算(无边沟的,从防撞栏或者防撞墙外侧5米起算)的以下间距:高速公路不少于30米,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第十四条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当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同意,按照规定的宅基地用地指标,向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提出用地申请,填写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表。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表应当如实记载申请人姓名、家庭人口、原宅基地基本情况、申请用地理由、面积、地类、座落以及选址意向,经村民委员会初审核实后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本村范围内公示。
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公示期满,提供下列材料:
(一)经村民委员会初审同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表;
(二)用户原宅基地使用权证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三)身份证或者户口簿;
(四)建设用地规划定点许可文件及宗地图;
(五)有关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书面意见;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复印件。
农村宅基地在城乡规划区内的,除前款规定材料外,还必须附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利用原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它荒地、坡地申请建设住宅的,由镇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出具审核意见,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村民住宅占用农用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宅基地申请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城乡规划,在城乡规划区范围内,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二)出卖、出租住房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三)原住房改变用途,用于生产经营的;
(四)在原批准的宅基地以外有违章建筑而未先行拆除的;
(五)已列入政府土地储备或规划改造范围内的;
(六)住房拆迁时已依法进行补偿安置的。
第十七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宅基地申请应当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的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申请人依法缴清有关税费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十八条 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后,由镇国土资源所按批准范围打桩放线、核实土地面积。
农村住宅应当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筑设计,并按规定要求施工。工程竣工后,由镇国土资源所负责组织验收,核查实际用地面积。
经核查符合批准的用地位置、范围、面积和用途的,给予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十九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过批准的宅基地范围建住宅的,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二十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移建使用宅基地的,应在新房建成后3个月内将原宅基地交还原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安排利用,并自行拆除原有老房。不按期拆除的,原宅基地按违法用地处理。
第二十二条 无权批准或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3月29日发布的《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规定》(韶府令第26号)同时废止。
⑽ 立园“乐天楼” 楼名对联解读
立园“乐天楼” 楼名对联解读
撰文/李日明
国家4a级旅游景点开平立园,是华侨建筑文化中的奇葩,该园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于一体,更以其独特而完整的雕塑、壁画、诗联等墨迹文化,展示了上一代华侨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据说,园内20副对联,大多数出自前清拔贡司徒枚之手。这个说法,从一些父老口中得到证实,即使从现存对联的内容和书法中,我们也不难分辨出个端倪来。
关于司徒枚为立园撰联的传说,笔者一直耿耿于怀。2011年底,笔者有机会见到了司徒枚的孙子司徒乃锺先生,又提到了此事。
司徒乃锺先生说:“此事我也是听说回来的。”他亲口说,当时他的爷爷是被请去写联的,但在半路上发生了一段插曲。
当时,司徒枚坐着轿子到了潭溪圩,轿夫累了要停下休息。这时,前面走来一位与轿夫相识的先生,他问轿夫,今天抬的是谁,去哪里。轿夫说,轿上客是赤坎有名诗人司徒枚先生,被谢维立请去立园写东西。谁知来者打开轿门,对着司徒枚劈头就说了有关谢维立怎么傲气、怎么抠门等不是。一向清高自持的司徒枚听后对轿夫说:“既然园主在当地人缘不佳,那我不写也罢。”轿夫听后可急坏了,忙说:“枚公呀,这怎么得了!不瞒您说,我们已经几天没开工了,今天这趟生意做不成,家里就没米下锅了。”司徒枚觉得,这次不来也来了,何不前往看看再说,也可成人之美。就这样,司徒枚带着疑问进了立园。
不来则已,一进到立园,他便被园内中西结合的园林建筑,和别出心裁的文化格调所吸引,加上园主谢维立的真实诚意、丰富的人生阅历、出众的才华,让司徒枚顿生好感。为此,在园主的耐心指引下,司徒枚细心聆听了园内各处的设计理念,参观了立园的周边环境。司徒枚精心为立园创作了10多副对联,并且为花藤亭四周等多处对联进行了书法创作,为立园留下了一批苏东坡体的墨宝。
其次,司徒乃锺还从他的堂姐处找到了他的爷爷司徒枚的两本日记本,从其手稿字体看,与立园现存的部分书体是吻合的。但难以理解的是,立园所有的楹联内容在司徒枚的日记本中没有记录,“公福亭”的对联却赫然在其中。加上立园的所有对联均没有落款,这么一来,若要对其联文和书法作更准确的考证,仍需更多时间、人力和史料的支持。
尽管立园内的建筑物精彩异常,对联琳琅满目,但只有一座楼及其对联,超凡脱俗,令人难忘,那就是园内唯一的一座碉楼——“乐天楼”,其对联为“乐郊乐土,天视天听”。
调查可知,“乐天楼”并非谢维立于1926年以后拓建立园时所建。它建于1912年,是谢维立的爷爷谢曰佑晚年从美国旧金山回乡,当时见地方匪患频仍,故在东明村外辟地兴建。“乐天楼”楼高5层,墙体由钢筋水泥混凝土浇筑,墙身光滑,门窗较小,四面设置防卫枪眼;内间小房,分别配给各房子孙居住。
“乐天楼”比立园内的别墅式建筑早建了十几年。由于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主持建设的人不同,因此,在楼的建设结构和建筑风格上存在明显的不同,甚至是不协调。但是,从文物角度来说,它才是立园内真正意义上的碉楼。到了谢维立回乡建立园时,开平的形势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军阀陈济棠逐步控制广东,出现了比较太平繁荣的经济局面。此外,在开平乡间,别墅式的侨房逐渐取代了以往门窗窄小,不宜居住的碉楼。当作为新一代、见多识广的谢维立,代表富裕的家族回乡建园林式住宅的时候,他所采用的建筑方案便是最新潮、最超前、最具时代感的,因此,“乐天楼”在新一代的楼群中俨然成了一位穿戴落伍的老者。
尽管“乐天楼”显得落伍,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却另有一番韵味。
我认为,它的脱俗之处,首先是该楼的楼名“乐天”。经查,此楼是谢维立宗族“乐天堂”的产业,并以之命名。其次,是楼联及书法。立园豪华建筑物的联语多用半白话体,较浅明,书法用行草书;而“乐天楼”楼联用语高古,句句用典,字字用典,可谓“无一字无来处”也(黄庭坚评杜甫诗),书法为行楷,笔力深厚,明显带有清朝余韵。
尽管楼名“乐天”是祖宗名号,无太大解释,但作者却通过嵌联用典的方法赋于其生命,使我们通过联语,联想到谢家老祖宗能起“乐天”这个名,一定也是个不寻常的人物。“乐天”典出《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说,听任命运的安排,随遇而安,就没有什么愁忧了。历史上,白居易曾用“乐天”为名号。“乐天”虽然蕴含宿命思想,但“乐天”之名更多的是体现为人“达观”,“豁达”的处世态度。
至于联语中的上联“乐郊乐土”,则出自《诗经·硕鼠》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诗中所说的“乐土”、“乐郊”都是《诗经》反映的人们理想中的居所。这与谢姓家族建楼的思想是一致的,因而这里的用典是明白贴切的。
至于“天视天听”,也有出处,它出自《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句千古名句,意思是:上天所见来自老百姓所见,上天所听来自老百姓所听。即认为“天意的根本就是民意”,换句话来说,就是“君轻民重,民意不可违!”这是儒家数千年来进步的观点之一。“乐天楼”用了这个典,虽然有点文字游戏式的运用,但与上联“乐郊乐土”之民众意愿遥相呼应,则言之有物,思想内容上下贯通,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联是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联是指天子应多关注民意,多听民众声音,从民愿,使“乐郊乐土”的梦想变成现实。这种思想,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有进步意义。
“乐天楼”的楼名与对联,与立园众多的对联相比较,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对联形式都算得上是上乘的。听说立园里的所有文墨,都是园主谢维立遍寻当时名家为之。而今所见,“乐天楼”的对联墨迹明显居前,那作者是谁?难道当时的开平,民间有不少高手存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