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刑法问题法条竞合的情况怎么确定和认定,什么样的情况
法条竞合具有以下特征:
(一)实施一个犯罪行为。一个犯罪行为是构成法条竞合的必要前提。所谓一个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一定犯意的支配下,一次实施该当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二)符合数法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行为人实施的一个犯罪行为符合数法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因而形成竞合现象。竞合是指相争符合,这种竞合在法律
上表现为重叠规定。因此,法条竞合是一种法律现象,区别于作为犯罪现象的犯罪竞合。
(三)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从属或者交叉关系。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从属或者交叉关系,这是法条竞合的逻辑本质。法条竞合现象是法律规定错综复杂的结果,它与法律规定具有密切联系。刑法规定的每一犯罪都反映该种犯罪的本质特征。但是,犯罪现象是复杂的,罪与罪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从而使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之间产生逻辑上的从属或者交叉关系
B. 关于刑法中的犯罪竞合问题
想象竞合从一重处罚的根本原因是行为人只有一个行为,你如果对他定二罪的话,反而不符合罪责刑相统一的原则,从一重是因为轻罪不能完整地评价行为人的行为。
C. 刑法的想像竞合犯和法条竞合的区别
一、概念
1、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轻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象竞合犯,但这一概念在刑法理论上一直是被承认的,并为司法实践所普遍接受。
2、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从数个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排除适用其他法条的情况。
二、二者的区别
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规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
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
第三,想象竞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
第四,想象竞合犯中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关联,是以行为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为前提或中介;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实际发生为转移。
第五,想象竞合犯是由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触犯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所以,数个法条均应适用于导致不同罪名竞合的犯罪行为,且应在比较数个罪名法定刑的轻重后择一重者处断之(但所触犯的轻罪成立,其法条仍应引用);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前提,故在数个法条中只能选择适用一个法条即特别法、实害法或重法对犯罪人予以处罚,而排斥其他相竞合的法条即普通法、危险法或轻法的适用。
第六,想象竞合犯是犯罪之单复的形态,故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罪数问题和对犯罪行为触犯的数罪名如何处罚的问题;法规竞合是法条之关系的形态,故关于法规竞合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法律适用问题。
D. 法条竞合怎么处理
在法条竞合条件下,一行为触犯数法条,只能适用其中的一法条定罪处罚。其选择适用法条的原则,主要是:
(一)特殊优于一般原则。特殊法与一般法竞合,一般的应实行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行为人的具体行为符合特殊法的要件的,适用特殊法。
因为,正是由于某种行为具有某一方面事实的特殊性,侵犯某一特定的社会关系,立法者才将其制定为特殊法,以别于一般法,并且与其特殊的危害性相适应,规定或重或轻或相同的刑罚。只有实行上述原则,才能符合和实现立法的意图。
(二)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特殊法与一般法竞合,而前者的法定刑轻于后者,在一般情况下,仍应实行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但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可以实行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即适用一般法。
(4)刑法侵权竞合扩展阅读:
法条竞合类型
(一)因犯罪主体特殊形成的法条竞合
(二)因犯罪对象特殊形成的法条竞合
(三)因犯罪目的特殊形成的法条竞合
(四)因犯罪方式或手段特殊形成的法条竞合
(五)因犯罪时间特殊形成的法条竞合
(六)因数个特殊要件形成的法条竞合
E. 刑法中的“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有什么区别
两者之间存在着六点差异:
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
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
第三,想象竞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
第四,想象竞合犯中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关联,是以行为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为前提或中介;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实际发生为转移。
第五,想象竞合犯是由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触犯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所以,数个法条均应适用于导致不同罪名竞合的犯罪行为,且应在比较数个罪名法定刑的轻重后择一重者处断之(但所触犯的轻罪成立,其法条仍应引用);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前提,故在数个法条中只能选择适用一个法条即特别法、实害法或重法对犯罪人予以处罚,而排斥其他相竞合的法条即普通法、危险法或轻法的适用。
第六,想象竞合犯是犯罪之单复的形态,故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罪数问题和对犯罪行为触犯的数罪名如何处罚的问题;法规竞合是法条之关系的形态,故关于法规竞合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法律适用问题。
F. 侵权责任如果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产生竞合怎样办
《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回承担侵权责任答。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三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各自有其不同的发生根据和特定的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三者各自独立存在,并行不悖。因此,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如果责任主体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承担罚款、罚金及没收财产等行政或刑事责任时,三种责任就发生了冲突,产生了竞合关系,必然会产生哪一种责任优先适用的问题。《侵权责任法》采用的是“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当侵权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冲突时,优先承担侵权责任。例如,某企业生产伪劣产品,造成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害,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同时因构成了生产伪劣产品罪,被判处罚金,而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赔偿金和罚金时,对受害人的侵权责任要优先于罚金的承担。
G. 如何通俗地解释,什么是刑法上的竞合
刑法中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
对“法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是:
1、当法条重合时,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如我国刑法规定了盗窃罪,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同时又规定了盗窃枪支、弹药罪,属于特别规定。特别法与普通法的竞合,是在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种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发生的。如“盗窃枪支罪”,既侵犯了枪支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对枪支的管理秩序,所以,在刑罚上对竞合犯选择对社会关系侵犯性质严重的罪定罪,一般适用特别法。
2、当法条交叉时,复杂法优于简单法。
如行为人为了达到杀人目的而实施爆 炸行为,构成“爆 炸罪”。刑法规定的“杀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权,是简单法,而刑法规定的“爆 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公私财产权,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复杂法。复杂法规定的犯罪对社会关系侵犯的性质较简单法更为严重,所以当“竞合犯”触犯的法条交叉时,一般选择复杂法处罚。
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
如我国刑事立法规定了“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二罪之间具有普通法和特别法的竞合关系。但刑法规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诈骗罪规定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显然,“诈骗罪”规定的法定刑重于“招摇撞骗罪”。所以当招摇撞骗犯罪诈骗公私财产数量特别巨大并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招摇撞骗罪的法定刑不符需要时,就不能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一般原则,而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重法优于轻法原则是法条竞合法律适用原则在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更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
H. 《刑法》中法条竞合(法规竞合)的条文有哪些
无语!!!!!!
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搞笑的东西……
法条竞合最典型的是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还有市场经济类犯罪中也有很多法条竞合的,比如伪劣产品罪与伪劣化妆品罪之类的……
楼上纯粹是在瞎闹!!!
I. 犯罪竞合和法律竞合概念的分属
是刑法学的概念.一般称之为想象竞合犯和法条竞合
想象竞合犯,刑法上又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从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可以看出,想象竞合犯是行为人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犯行为,而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形,例如,张三持抢试图杀害李四,而向李四开枪,结果既打死了李四,又打伤了在场劝阻的王五,张三故意持枪杀人的行为同时独犯了刑法的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两个罪名,这就是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是实质的一罪,即行为人实施一行为所采取的犯罪方法或造成的犯罪结果虽然可能触犯其他罪名,但因其只有一个行为,是真正的一罪,假的数罪,采取的办法是从一重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法条竞合犯产生于立法上法条之间存在着某种重复的情况。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数个法条都有规定,以致同时可以适用数个法条,但只在数个法条中选择一个法条运用,而排斥其他法条,成立单纯一罪的情况。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法条;二是数法条相互间有重合关系。法条竟合的一个特点就是数个犯罪构成之间在法律上具有包容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犯罪构成在法律上为另一个犯罪构成所包容,所以实质上只完全符合一个犯罪构成.比如:某人出于抢劫枪支、弹药的故意,实行了抢劫枪支、弹药的行为,同时触犯了抢劫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而前一罪的构成就为后一罪的构成所包容,实际上只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罪.
在法条竟合的情况下,有两个适用原则,一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二是重法优于轻法.
但是注意法条竞合犯必须是一行为,如果是数行为而触犯数法条的,则要数罪并罚。
J. 刑法上的竞合有几种
竞合,刑法实务中经常讨论的问题。一般分为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从上学时起,我就觉得这个特别混乱。网上一堆讨论二者异同的文章,什么想象竞合是观念的数罪,处断的一罪,想象竞合是行为触犯了数个内容完全不同或者不完全重叠、交叉的罪名,两个罪名是由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联系起来的,是在具体案例讨论中才会发生联系的,一般是择一重罪处罚,但轻罪成立的法条仍应当引用;法条竞合,两个法条之间本来就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不需要行为人具体行为,两个法条之间的这种联系一直存在,只是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同时符合两个法条的犯罪构成,因此最终一般采用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处理。
其实,我读完上面这些写在网络上的主要观点,我还是晕的:
1、法条竞合简单说就是严格的a属于b,现在c是a,那么c肯定也是b,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采用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时,应该说c是a,而不能说c是b,或者数罪并罚,那这叫什么法条竞合?明明有特殊规定了啊,用法理说不就好了,比如合同诈骗罪成立,肯定成立诈骗罪,有特殊法适用特殊法不就好了,竞合什么?哪里竞合了,人家刑法都规定的很清楚了好吧;
2、想象竞合中其实有些在一罪数罪问题上不是按择一重处理的,是法定的数罪并罚,比如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构成受贿罪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三节、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受贿罪和渎职犯罪数罪并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以(2018)沪0106刑初233号案件为例,被告人汪某某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派出所所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收受财物后不认真组织巡察群众举报的涉黄线索和上级分局转来的涉黄线索),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罪;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依法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如果按想象竞合来说,本案应该是受贿罪或玩忽职守罪中择一重罪处罚,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是数罪并罚。为什么?因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严格?
3、到底什么是择一重罪处罚。这里的罪应该不是说罪名更重,而是指刑罚。网上有人说看那个罪名的法定刑更重,比如法定刑起点一样的情况下,最高可判处死刑,那肯定是可判处死刑的罪名更重,那我想问在看那个罪名法定刑更重的时候考虑不考虑本案案情呢?还是单纯就两个法条的罪名设置的刑罚幅度比较,因为刑法中经常有情节严重的,较重的,特别严重的、特别恶劣的等等这种程度副词表述,然后接着有个司法解释出来量化一下幅度,如果一个罪名有这种幅度表述,另一个没有这么多幅度表述,如何比较?或者一个罪名起刑点更低,情节较轻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情节特别恶劣的,最高可判无期,而另一个罪名起刑点高,直接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最高只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那这时候是不是要考虑本案被告人的具体情况,比如犯A罪应被判处5年,犯B罪应被判处8年,那么就在处罚时认定被告人犯B罪,判处8年。
4、择一重罪处罚,从一重罪处断是一个意思不是,有没有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一说,即重罪吸收轻罪刑罚时,要不要考虑本案中轻罪的情节,然后在重罪评价中体现出来?
我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能比网上那些文章表述的更明白,但是我就是越看他们写这种抽象、理论性的东西我越糊涂,于是我选择另一个办法,做实际案例分析,看看实务中经常出现的有哪些存在竞合关系的法条,以及有哪些可以被竞合在一起想象的罪名,法院、检察院与辩护人又是怎么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