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只能选择一个请求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只能选择一个请求这是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122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从立法上明示了我国承认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并赋予当事人选择起诉讼由的权利。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法通则规定的两种责任形式,它们的竞合,体现着当事人对竞合的责任要作出选择。然而因这两种责任在构成要件、举证责任、赔偿范围、诉讼时效、责任形式以及对第三人的责任、诉讼管辖等诸方面均不相同,因此责任的选择异常重要。责任的选择不同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严重影响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关系到设置责任竞合制度目的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受害方当事人究竟怎样正确选择呢?责任选择上,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充分尊重受害人自由选择的原则。合同法没有明文限制当事人的选择权,说明法律允许受害人能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对其更有利而对加害人不利的方式提起诉讼和请求。当然,允许受害人选择请求权,并非法律完全放任当事人任意选择,对于法律规范或合法的约定业已明确限定成立责任竞合的违约行为,则限制当事人选择。如因不法行为造成受害人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失,当事人虽存有合同关系,仍应按侵权责任而不能选择按合同责任处理。
二、选择权的相对性原则。当事人选择有利于已的方式提起诉讼,并不是指受害人对于一种违约行为,在责任竞合时,一律只能选择一种请求权作为诉由而提起诉讼。诚然各国法律均排斥了“请求权竞合说”关于受害人可以实现二次请求权的主张,认为受害人只能实现一项请求权,加害人不能负双重民事责任。但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是仅限某一违约行为致某一个权利损害的情形,是相对于某一个权利损害而言,而非指违约行为造成的多个权利损害情况下,当事人也只能选择一个请求而提起诉讼。试想假如某一违约行为导致另一方当事人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其中对于物质损害,当事人适用违约责任更有利的,如果当事人只能选择一项请求权提起诉讼话,那么当事人一旦选择违约责任,其精神损害就得不到赔偿,这就达不到保护受害人、制裁违法的目的,显然违背了允许责任竞合和选择请求权制度设立的宗旨,所以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在一个起诉中允许同时选择两个请求权,即对于物质损害选择违约责任,对于精神损害适用侵权责任,则能实现物质损失的补救和精神得以抚慰。因此,笔者认为,合同一方的违约行为导致另一方人身、财产权益损害的,受害方可以根据损害的权利种类多少,在提起诉讼时,分类选择适用不同的责任,但对某一权利的损害,只允许选择一种请求权来实施权利的救济。
三、选择权司法确认一次的原则。受害人基于双重违法行为而产生的两个请求权,在其中任何一个请求权未能实现时(其原因可能是已过诉讼时效或败诉等),多数人认为当事人仍可基于另一请求权提起诉讼。笔者对此不敢苛同。这种观点有诸多不妥:一则造成同一案件重复审理,人为地扩大了诉讼成本,损害了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二则法院就查清的事实先后作出不同的评断,不仅失去了法律严肃性,损害了法院的声誉,也易产生案件重复处理不合法之嫌,并易使对方当事人产生司法不公的心理;三则不利于增强起诉方的诉讼责任心。因该种观点实质上给了当事人两次诉请机会,使当事人产生诉讼成败无所谓思想,极易助长当事人认讼责任心不强而胡乱选择,这无益于当事人恰当地认真选择请求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从某种意义上,还说明该种观点极易使法律规定责任竞合制度实际上落空。基于此,笔者建议,从法律上肯定当事人选择权确认一次制度,不管当事人对某一被侵害的权利所实施的任何一种请求权满意与否,另一个请求权归于消灭。
㈡ 什么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二者的区别有
在事实层复面上,侵权责制任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违约责任是由违约行为引起的;
但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请求权的基础不同,侵权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是损害求偿权,其直接来源于法律的规定,而违约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是合同权利,其直接来源于合同的约定。
基于这一主要区别,二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责任认定的标准以及抗辩事由不同;前者依据侵权责任法认定责任,确定抗辩事由,后者依据合同法及涉案合同认定责任和抗辩事由;
责任范围不同:侵权责任仅及于现实损害的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不仅及于现实损失还及于将来可得利益,不仅包括损害的赔偿,还包括对违约人的惩罚;
责任承担方式不同:侵权责任一般通过排除妨害、消除影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来承担责任,其目的是消除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违约责任一般通过继续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等方式承担责任,其目的是实现合同相对人的合同权利。
㈢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有集中规定。如下: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㈣ 侵权责任中的替代责任有哪些
严格来讲,替代责任只包括监护人责任跟用人单位和用人个人的雇主责任
㈤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从侵权人处获取补偿后签定协议放弃对侵权的主张赔偿的权力,放弃对侵权人的一切责任追究
保险公司是与侵权人之间形成保险合同关系,侵权人在赔偿受害人后,可能依据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受害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因此,受害人不能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当然,交强险除外。
㈥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有集中规定。如下: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版有过错的,可以权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㈦ 浅谈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
浅谈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实际生活中,侵权行为很常见。当然有时候有的人需要为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可能有些人会混淆侵权责任和侵权行为的区别。那么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是怎样的呢?本文为大家浅谈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浅谈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大概如以下几点:(1)侵权责任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有侵权行为,不是必须要承担侵权责任;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则必是有侵权行为。(2)侵权行为的程度决定侵权责任的大小。多人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时,经其责任大小来确定赔偿责任。(3)《侵权行为法》规定: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七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浅谈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区别大概如上,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在线客服。八戒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注:商标、专利、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业务方向。主营业务三大板块:常规知识产权、涉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的黑马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