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涉外商标侵权怎么处罚
涉外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未经商标权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来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一是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
二是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三是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
四是主观上的状态,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
一般情况下,行为人非法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在认定是否侵权时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要件;而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认定是否侵权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过错为要件。
对于侵犯涉外商标专用权的,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以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
具体措施如下:
①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②没收、销毁侵权商品;
③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涉外商标标识的工具。
(2)处以罚款
对侵犯涉外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对以上两项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 国外商标,有授权,国内有其他人已注册,算侵权吗
不构成侵权。既然国内已经给您通过申请并注册成功,说明您的权益是受国家商标局认可的,权利也是受国家保护的,国外商标所有人如果不服可以高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跟您没关系。
即便连带您一起告了,就像最近沸沸扬扬的乔丹公司一样,那最坏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撤销您的商标,以及撤销商标相伴的损失,不会造成其他的损失。
但是您提到您的商标是个图形,如果是抄袭了对方的图形,就变成是否侵害对方著作权的问题了。
3. 请问因为商标侵权被盼三年,2012年7月9日被抓,2013年4月1日送人重庆渝西监狱,2013年12月可以申请假 释
不能,必须服刑原判决一半以上刑期才可以申请假释。
4. 重庆商标注册发现遭抢注,如何维权
商标如果被抢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维权:
一、行政方式
1. 商标异议: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被抢注人可在抢注商标的公告期内依法向商标局提出商标异议申请;
2. 商标无效宣告: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被抢注人可在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不受限制)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商标无效宣告申请。
二、司法方式
被抢注人可依据《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就抢注行为向有关人民法院起诉。
望采纳@重庆吕老傻
5. 被商标侵权公司能在自己的公司网站上转载法院判决吗
法院判决书在公司网站上转载应取得法院的同意。如果法院不同意就不能转载。
6. 在涉外网站上使用他人在国内注册的商标侵权么
国内外知名 的商标一般情况下 都比较注重保护自己的商标,如果是 知名的商标一般会在中国注册的,你可以查一下中国商标网.如果没有 在中国注册过,他人是可以 注册的.
7. 国外商标,有授权,国内有其他人已注册,算侵权吗
一、专利诉讼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争夺市场,通过专利诉讼抑制竞争对手的生产规模,同时不断扩大专利权人的生产,以占领市场。专利诉讼过程中有必要掌握一些技巧。研透专利技术对于技术性很强的专利诉讼,研究分析并吃透专利技术及相关的技术非常重要。专利诉讼要求律师不仅懂得法律条文及有关规定,更重要的是要求律师必须理解专利技术。不懂法律打不好官司,不懂技术同样胜任不了专利诉讼,单从法律条文上是不能解决专利诉讼的有关问题的,特别是在认定某一技术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属于公知技术、是否属于显而易见的技术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不钻研专利技术是很难胜任专利诉讼的。收集有效证据对于原告专利权人一方的律师,最重要的是要收集侵权的证据,购买到侵权产品固然重要,但有些侵权产品本身就是假冒他人的产品,上面所写的生产厂家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侵权厂家。因此,最好直接到生产厂家购买涉嫌侵权的产品,必要时可以采取公证取证,或者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行使其他职责时,顺便获取侵权证据。原告取证工作最难的是得到对方生产销售的数额,这可以请求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以获得这方面的证据。获得侵权与侵权数额的证据是原告取胜的关键。对于被告一方来说,关键是收集一切可以将原告专利无效掉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专利文献、销售发票、产品广告、公开使用证明等。虽然产品发票可以作为无效他人专利的证据,但有时凭发票还不行,因为发票并没有具体描述产品的形状或技术特征。被告找到足以对原告专利构成威胁的证据,这是致胜的关键之一,或是找到证明自己在先使用的有效证据或使用的是自由公知技术的证据,都有可能在诉讼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