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法侵犯商标权和刑法假冒注册商标如何区分
假冒注册商标的量刑: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假冒注册商标的处罚: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8条、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使用”,是指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产品说明书、商品交易文书,或者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行为。 第13条、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区别 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区别 前罪侵犯的是国家商标管理制度,实施假冒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后罪侵犯国家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实施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 对于采用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且销售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触犯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也触犯了假冒商标罪。对于此种情况,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刑罚较重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定罪量刑。 与注册商标的区别 在判断假冒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基本相同”方面,可否在理论上提出一个具体的标准呢? 由于注册商标的形式多种多样,假冒商标的形式也五花八门,所以理论中不好提出一个准确的标准。但是,存在一个基本的准则,那就是:以普通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作为评判的主观标准,采取整体比较与商标显著部分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判断,如果普通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士或者该商品领域的行业人员)认为两个商标相比较,文字、图形或者文字与图形的结合没有区别或者视觉上没有差别,这两个商标就是“相同”商标;如果普通消费者认为两个商标相比较,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文字与图形的整体结构是相似的,则属于近似商标。 比如凤凰牌自行车商标中凤凰图案的尾巴上的羽毛是12根,如果行为人只是把羽毛的根数作成13根或11根,构图的颜色和尺寸结构等其他方面与注册商标又完全相同,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羽毛根数的差别是难以区别的,假冒商标便是与注册商标“基本相同”的。 打假行动在判断假冒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时,司法实践中还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注册商标所有人自己在商品上使用的商标,与其核准注册的商标并不一致,那么,判断行为人假冒的商标是否与注册商标相同时,是将假冒的商标与核准注册的商标相比较,还是与注册商标所有人实际使用的商标相比较呢? 比如,美国微软公司将MICROSOFT(大写)申请注册为其计算机软件商标,但微软公司在计算机软件上实际使用的商标Microsoft只有第一个字母是大写。如果被告人在假冒微软公司的计算机软件上也使用商标Microsoft,是否可以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B. 商标侵权和假冒注册商标有什么不一样判裁案例
商标侵权是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经销明知或者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
5、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
6、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的便利条件的;
7、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的商品上且会暗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
8、自驰名商标认定之日起,他人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的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
9、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的。
由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假冒注册商标其实就是商标侵权的一种,涉及假冒商标的一般都是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13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 商标侵权形式有哪些,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有哪些
你好,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I-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这种标识的行为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除上述四种侵权行为外,给他人的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的都可以归于这一类。《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5项所称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按照我国《刑法》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假冒注册商标是指为达到冒充他人商品的目的而在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以及为实现该目的而实施的预备行为。 大致说来,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2)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进行销售的;
(3)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要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D. 为什么商标侵权在某种情况属于假冒,但假冒不一定属于商标侵权
为什么商标在清泉在某种情况下属于假冒但是不一定侵权是因为他改变了商标的一些模型
E. 哪些情况属于商标侵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专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2、销属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称之为“反向假冒”;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F. 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
案情:2003年11月12日,上海市甲公司与山东省临沂市乙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协议约定:甲公司委托乙公司生产A牌洗发水2000箱,甲公司只提供带有注册商标A的包装样品,乙公司自行购置原料,印制包装进行生产;并约定乙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得自行对外销售,只能由甲公司进行销售。经查,甲公司的注册商标A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香皂,不包括《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中的商品“洗发水”。至案发时,乙公司共加工A牌洗发水1340箱,擅自对外销售了720箱。
对乙公司行为的定性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乙公司生产加工、销售合同标的物的行为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
此意见认为,冒充注册商标是指商标使用人在未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上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注册商标标记的行为。认定是否冒充注册商标应以商标主管机关是否核准注册为惟一要件。《商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这里“核准注册”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核准的标志和核定的商品,超出任何一个方面都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或可能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本案中,乙公司按照委托合同的要求,把核定在“香皂”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使用在核定商品范围之外的“洗发水”上,显然没有经过商标主管机关的“核准注册”,其生产加工带有注册商标A的洗发水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
笔者持另一种意见,即乙公司销售标的物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而生产加工标的物则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
虽然《商标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但这是针对商标确权而言的。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与权利的保护范围的内涵不同。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商标专用权的权利保护范围除“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外,还包括“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显然,商标专用权的权利保护范围要大于确权的范围。本案乙公司违约销售合同标的物的行为就属于“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虽然乙公司的使用事先得到甲公司的许可,但是该许可使用不是任意的使用,而是在“不得对外销售”的条件下的使用,否则就失去了许可的基础和条件,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的”使用。因此,乙公司销售A牌洗发水的行为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乙公司生产加工委托合同的标的物,超出了注册商标A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其生产加工行为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
对徐晓同志的《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一文的不同观点 陈进军 张丕温(山西省介休市工商局)
12月2日“中国工商报-商标世界”的《理论·法制》版刊登了徐晓同志的文章———《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该文对山东临沂乙公司擅自销售上海甲公司委托其加工的A牌洗发水一案进行了分析,作者把乙公司的生产、销售分作两部分,认为其生产A牌洗发水行为为冒充注册商标行为,销售A牌洗发水为商标侵权行为,笔者以为不妥。
首先,乙公司的行为只能定性为商标侵权行为,即《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所述的“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具体到该案为在类似商品(洗发水)上使用的行为。从作者提供的案情看,乙公司是受上海甲公司的委托,为其生产加工2000箱A牌洗发水,双方委托加工合同成立,其合同约定“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得自行对外销售,只能由甲公司进行销售”,而乙公司却擅自销售。尽管被查获时,乙公司只销售了720箱,但其违背合同约定擅自销售,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如不被查获,其可能要全部售完),且已售出720箱的客观事实,也造成了对甲公司A牌注册商标的侵害后果,所以乙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其次,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冒充注册商标行为。从本案看,如果乙公司没有擅自销售A牌洗发水,只是按合同约定加工2000箱A牌洗发水,那么等甲公司提货(或其发货)时,严格地说,乙公司就不是这2000箱A牌洗发水的所有权人。《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订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的,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可见,在合同履行前,乙公司只有留置权,洗发水的所有权人为甲公司,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主体也应为甲公司,因为其A商标经核准使用的商品为香皂,却擅自扩大使用到洗发水上。
第三,商标侵权案件中生产与销售不能分作两个阶段。从本案看,乙公司只是受委托加工生产,至于生产加工什么,则只能按委托方的要求做,否则就是违约。如果不是乙公司违约擅自销售,其行为就不违法,正是乙公司的擅自销售行为才导致其商标侵权,而侵权不仅仅是销售行为本身,乙公司的生产加工都应包括在内。
冒充注册商标对谁处理? 高 峰(安徽省阜阳市工商局)
12月2日12月2日"中国工商报-商标世界"的《理论·法制》版刊登徐晓同志的《是冒充注册商标还是商标侵权?》一文,文中介绍案情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委托乙公司生产A牌洗发水2000箱,乙公司生产的产品只能由甲公司销售。经查,甲公司的注册商标A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香皂,不包括"洗发水"。至案发时,乙公司共加工A牌洗发水1340箱,擅自对外销售720箱。徐晓同志认为,乙公司销售标的物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而生产加工标的物则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
笔者赞同徐晓同志认为乙公司销售行为是商标侵权行为的观点。本案中乙公司接受甲公司委托生产加工商品,没有商标使用权,其违约销售商品,构成了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擅自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侵权行为。但其生产加工标的物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这一观点则值得商榷,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性和确定处理对象。
第一,如果乙公司将已加工尚未销售的商品交给了甲公司,则构成冒充注册商标行为的是甲公司。冒充注册商标,是指商标使用人使用未注册商标标注注册商标标记的行为。"商标使用人"主要是指直接使用商标的行为人。不直接使用商标的行为人,例如销售商经销了他人冒充注册商标的商品,不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本案中甲公司是商标使用人,如果乙公司未违约,加工的商品无论是否交付,甲公司都应承担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责任;乙公司虽已违约,但仍交付给甲公司产品的,甲公司应承担收取商品的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责任。
第二,乙公司已加工尚未销售的商品未交给甲公司。根据乙公司违约的故意,如果其不能提供充分证明,可以认为乙公司准备将所有生产的商品销售,但因被查获而未实现。乙公司对销售的商品承担商标侵权责任,对未销售的商品亦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生产、销售都是冒充注册商标行为 陈继文(纳爱斯集团打假维权办)
对12月2日"中国工商报-商标世界"的《理论·法制》版一文,我们同意第一种意见,认为乙公司生产加工、销售A牌洗发水的行为属于冒充注册商标行为。其理由是:
一、1994年9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标字(1994)第261号《关于贯彻实施〈商标法〉有关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标上加注注册标记,包括在注册商标核准使用的商品范围之外的其他商品上使用该商标并加注注册标记,则属于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乙公司生产加工并销售的A牌洗发水,是注册商标使用在核定使用的商品(香皂)之外的其他商品,符合冒充注册商标行为的条件。
二、甲公司在洗发水上并没有注册A商标,不享有在洗发水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香皂与洗发水不是类似商品。乙公司生产加工并销售A牌洗发水的行为并不构成对甲公司的侵权。
三、甲公司不享有A商标在洗发水上的商标专用权,不是商标拥有者,无权许可乙公司生产加工A牌洗发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委托加工协议的标的物是冒充注册商标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该合同应属无效合同,协议中"乙方生产的产品不得自行对外销售"的约定自然不对乙方产生约束力。
值得指出的是,乙公司在订立合同时,有义务要求甲公司提供有效的授权证明,因定牌加工而发生商标侵权纠纷时,应根据委托加工合同,与委托方各自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至于本案中,乙公司未经甲公司同意,擅自对外销售720箱A牌洗发水的行为,应由乙公司单独承担法律责任。
G. 论注册商标的假冒侵权和仿冒侵权的区别
商标侵权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假冒伪劣以假充真,伪造劣质。指产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进行伪造,或质量低劣。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制**冒伪劣商品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道法严厉打击。就主体来看,在商标侵权诉讼中;有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两个基本分类。权利主体是商标权的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权利人通常又是商标权的原始主体,他们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并获得核准注册。利害关系人通常则是继受主体,他们通过商标权的继承、转让或者使用许可等方式取得商标权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权益。权利主体作为原告,应当有严格的条件,因为这不仅涉及到诉权的行使问题,还涉及到请求权的享有问题,也即商标权项下的权利(假如涉及到获得侵权赔偿等经济利益时)由哪些主体来瓜分。其实权利和责任一样,其享受或者承担也应当有一定的顺序。属于第一顺序的主体,他们对于权利有同等的分配机会和同一的分配顺序。在他们没有明示放弃实体权利的时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剥夺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