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苹果商标案件被判侵权到底怎么回事
很简单,就是苹果注册的商标没有把全类的给注册了,导致其他商家提前注册,就构成了侵权事件
㈡ 我有权将苹果在华公司起诉至中国法院吗
楼上扯JB蛋,去了解下法律和政府规定,苹果的是按照大陆法律和政府规定,如果和国外一样的售后的话,那是违法了,不要光看315评论,看看为什么这样,光是一个税收,不管多少钱买的水货,都要交1000大洋
㈢ 苹果IPAD在中国大陆的侵权时怎么回事
在苹果的“果粉”眼里,iPad就是苹果的产品,怎么商标一下子又变成别人的了?声称商标所有权人的唯冠在这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商标法遵循的原理基本都是“注册在先”,即谁先注册了这一商标,谁就拥有这一商标的权利,这也才有了“中国百年老店的商标被国外知识产权机构抢注”的事件。但为弥补“注册在先”原则可能在实务中产生的纰漏,商标法还规定“使用在先”的原则,即使用在先的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抗注册在先的商标权利人。
在苹果与唯冠的案件中,苹果2010年在市场上推出iPad产品之前,并没有使用过iPad这一标识,所以不存在“使用在先”的情况。
从“注册在先”来看,成立于1995年的深圳唯冠公司在2001年取得了“iPad”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唯冠的主营业务是显示器等。此后,2001年到2004年,深圳唯冠的母公司台湾唯冠分别在欧盟、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共计获得8个“iPad”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
但苹果方面不想对iPad名字有所更改,于是一家英文名称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缩写:iPadL,以下简写为IP)的公司于2009年8月11日在英国伦敦注册成立。
2009年12月23日,IP公司与台湾唯冠公司签署协议。协议第1条约定:台湾唯冠以35000英镑对价向IP公司转让包括涉案商标在内的共10个商标;协议第2条约定:IP公司在其收到台湾唯冠正当授权的董事代表签署的本协议和各国转让协议正本后7日内,按照台湾唯冠的指示支付对价。
同日,台湾唯冠与IP公司签订《中国商标转让协议》,约定台湾唯冠以1英镑的对价将涉案商标转让给IP公司,该份协议的签署人为麦世宏和IP公司董事HAYDN WOOD。
此后,2010年4月7日,IP公司与苹果公司签署协议,转让所有其取得的“iPad”商标相关权益。同时,苹果公司和IP公司向中国商标局申请大陆iPad商标的转让过户,被中国商标局驳回。
然而,就在按照中国法律iPad商标权属并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在其生产的平板电脑产品上使用“iPad”商标,并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市场销售了上述商品。
而此时的唯冠,由于债务问题纠缠被外界认为要进入破产边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唯冠的最大客户美国宝丽来破产,造成应收货款未收回,加上美国对多家液晶屏生产企业提起反垄断诉讼引发的巨额赔偿,唯冠陷入债务危机。
根据唯冠公告,彼时的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另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2009年底,以8大银行为代表组成的债权人会议最终决定对唯冠进行债务重组,和君创业公司临危受命,担任了唯冠科技的债务重组顾问。
然而,和君创业发现唯冠科技几乎没什么值钱的资产,仅有iPad商标最有价值。据公开报道,2010年10月开始,和君创业总裁李肃推动唯冠的8家债权银行联合起来向苹果公司索偿100亿元人民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4月,深圳唯冠获悉苹果公司销售标有“iPad”商标的平板电脑的消息后,向苹果公司提出深圳唯冠为涉案商标的真正权利人,并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但是,苹果公司没有理睬唯冠的要求,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印有iPad商标的产品, 2010年6月,苹果公司、IP公司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苹果公司依法取得了涉案商标的专用权,要求确认其为涉案商标专用权人,并以此为由申请查封保全了涉案商标。
2011年底,一审判决苹果败诉。苹果不服,向广东高院提起上诉,案件目前还在审理过程中
㈣ 苹果公司侵犯中国消费者权益有哪几个方面熟悉苹果侵权案件或懂法律的人进
国外媒体报道,在被要求支付120万美元(约合90万欧元)的赔偿金后,苹果又被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AGCM罚款26.4万美元(约合20万欧元),原因是在2012年3月28日至11月10日期间苹果Applecare服务未能遵守该国相关法律。
AGCM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苹果事后修改了质保政策,但在3月到11月这段时间内,苹果侵犯了意大利消费法律在“消费产品的法律质保和商业质保”方面规定的一些权利。
因此,AGCM认定苹果在2012年3月28日至11月10日期间的行为违背了该国2011年12月21日通过的23155号决议,以及2012年1月11日修订通过的23193号决议。
苹果AppleCare服务为产品提供两年质保,随后将收费提供维护服务,但是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在意大利,除了制造商提供的其它质保外,购买电子产品及其他耐用商品的客户有权力获得两年时间的免费质保。
自那以后,苹果对其网站、商店和服务条款做出了14处修改,这些修改于今年11月10日生效。苹果还停止在商店里销售实体Applecare产品,而是只通过Apple.com网站出售。
这些修订使得苹果认为自己自己的保修和产品不会对意大利消费者构成混淆,但是苹果仍然会因为此前没有遵守AGCM的规定而面临罚款。这笔20万欧元的罚款涉及6项,苹果在意大利的三大商业部门将分摊罚款,其中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将缴纳12万欧元罚款,Apple Italisa Srl将缴纳4万欧元罚款,Apple Retail Italia
Srl将缴纳余下的4万欧元。
苹果售后违法被罚 “霸王条款”被炮轰
“维修可用翻新件”、“维修造成产品损坏不承担责任”、“运输损坏不能免费维修”……面对iPhone这一号称“改变世界”的“智能砖块”,众多“果粉”们不愉快的维修经历,让眼下几乎已成“街头标配”的苹果手机与中国用户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中消协炮轰“霸王条款”
在“果粉”眼里,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其魅力令人难以抗拒。苹果公司每次产品发布都有“爆棚”的效果,新产品上市总是很快就能卖断货,在北京三里屯苹果专卖店外,即使是现场上演的拳脚相加事件,也不能阻止“果粉”热盼新品的排队长龙。
而如今,苹果品牌价值在经历短期的急剧飙升之后,开始以另外一种“灰色”形象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苹果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称,中国对iPhone4S和iPad2的需求强劲,其中大中华区iPhone销量为去年同期的4倍,Mac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不过,尽管中国已是苹果全球第二大市场,“果粉”们享受却是苹果傲慢的维修服务。
早在今年6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山东等六省市联合发布《苹果维修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点评意见》,将苹果售后维修推至风口浪尖。
《意见》中集中列举了苹果维修合同的五大问题,包括维修可用翻新件、旧件归属自己定;维修造成产品损坏仅赔维修款;运输损坏不能免费维修;逾期未取机视为消费者放弃所有权;代替消费者做选择,自行限定责任范围等。
中消协认为,苹果公司要求消费者同意其“可使用新的、使用过的或修理过的部件”维修产品的规定,混淆了部件和零配件的概念,使消费者无法确切知道维修中使用零配件的真实情况,掩盖了其使用翻新零配件的可能。此外还涉嫌有意规避有关法律规定,混淆了三包期内和期外的法律责任,因为根据移动电话机商品、家用视听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三包期内,修理者“应使用与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要求相符的新的零配件。”
㈤ 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败诉,苹果公司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
上诉到广东省高院,很快就会有结果。
㈥ iPhone6侵权案是怎么回事
国产手机公司状告苹果侵权 佰利公司向北京知识产权局提出,该公司是专利号为ZL201430009113.9、名称为“手机(100C)”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 佰利公司认为,中复公司下属门店许诺销售和销售的iPhone 6和iPhone 6Plus两款手机的外观设计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请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责令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停止上述许诺销售和销售行为。 今年5月10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依据《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审理后,作出一份《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书》。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认为,经过比对,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虽存在一系列的差别,但均属于一般消费者难以注意到的微小差异,应当认定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无显著区别,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 北京知识产权局依据专利法规定,责令苹果公司停止销售、中复公司停止许诺销售和销售被控侵权产品。 苹果起诉北京知识产权局获立案 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不服,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两公司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存在众多显著区别,同时也不具有涉案专利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要点”,两者既不相同也不近似,且专利权人在另案诉讼的专利无效复审行政诉讼中的主张有悖于本案的相关意见。 苹果公司、中复公司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同时要求宣告被控侵权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对该案立案。 iPhone6会在国内被禁售? 北青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发现,佰利100C手机申请的专利为“外观设计”, 申请时间是2014年1月13日,申请人是深圳市佰利营销服务有限公司,专利的发明人是徐国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显示,佰利100C手机外观设计产品用于移动通讯,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网站上,北青报记者根据佰利100C的许可证编号查询到,这部手机的名称是“TD-SCDMA/GSM双模数字移动电话机”。根据工信部网站上的照片,这部手机为黑色,在正面摄像头、传感器和听筒的排布方式、底部按键、背部摄像、颜色等方面跟iPhone 6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公开资料显示,佰利100C在iPhone6上市前两个月获得外观专利,iPhone6上市后佰利便发起外观侵权申诉,苹果公司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宣告佰利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100C的轮廓和各部细节与市售产品都存在明显差异,驳回了苹果请求。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因为这个案件里北京知识产权局是按照专利侵权来作出处理决定的,外观设计专利不能仅仅从图片上简单理解。对于北京知识产权局这个处理决定,苹果公司如果十五天内去法院起诉的话,北京知识产权局的处理决定书就不生效,iPhone6和iPhone6 plus可以继续卖,但如果苹果最终败诉,就不能卖了,并且可能是在全国都不能卖。
㈦ 中国也什么不控告苹果侵犯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了还不立法
你被侵抄犯隐私权了吗?其实苹果袭公司固然在保护顾客隐私方面有漏洞,但是也不会窃取普通人的隐私的,涉及国家安全的也只是那些国家职员特殊人员等等,大可不必担心。另外公检法等单位职员是不允许使用苹果手机的,因此产品特性在市场上是自由的,也是可以被选择的。如果很介意这种情况就换个手机品牌好了。祝愉快。
㈧ 我要起诉苹果公司侵犯我们消费者知情权和使用权
我对你所复述的手机方面的制专业知识不太了解,不便给你提供分析和帮助,建议找更了解此方面业务的律师具体咨询。
上述分析供参考,需准确帮助,建议带材料找律师具体沟通。咨询完毕请及时评价结束咨询。
右侧电话限仅北京地区拨打咨询,外地有委托代理意向也可联系,接通后请先说明目的。
㈨ iphone6侵权是怎么回事 iphone6涉侵权被北京知产局责令停售
国产手机公司状告苹果侵权
佰利公司向北京知识产权局提出,该公司是专利号为ZL201430009113.9、名称为“手机(100C)”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
佰利公司认为,中复公司下属门店许诺销售和销售的iPhone 6和iPhone 6Plus两款手机的外观设计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请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责令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停止上述许诺销售和销售行为。
今年5月10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依据《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审理后,作出一份《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书》。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认为,经过比对,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虽存在一系列的差别,但均属于一般消费者难以注意到的微小差异,应当认定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无显著区别,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
北京知识产权局依据专利法规定,责令苹果公司停止销售、中复公司停止许诺销售和销售被控侵权产品。
苹果起诉北京知识产权局获立案
苹果公司和中复公司不服,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两公司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存在众多显著区别,同时也不具有涉案专利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设计要点”,两者既不相同也不近似,且专利权人在另案诉讼的专利无效复审行政诉讼中的主张有悖于本案的相关意见。
苹果公司、中复公司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同时要求宣告被控侵权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对该案立案。
iPhone6会在国内被禁售?
北青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发现,佰利100C手机申请的专利为“外观设计”, 申请时间是2014年1月13日,申请人是深圳市佰利营销服务有限公司,专利的发明人是徐国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显示,佰利100C手机外观设计产品用于移动通讯,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网站上,北青报记者根据佰利100C的许可证编号查询到,这部手机的名称是“TD-SCDMA/GSM双模数字移动电话机”。根据工信部网站上的照片,这部手机为黑色,在正面摄像头、传感器和听筒的排布方式、底部按键、背部摄像、颜色等方面跟iPhone 6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公开资料显示,佰利100C在iPhone6上市前两个月获得外观专利,iPhone6上市后佰利便发起外观侵权申诉,苹果公司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宣告佰利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100C的轮廓和各部细节与市售产品都存在明显差异,驳回了苹果请求。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因为这个案件里北京知识产权局是按照专利侵权来作出处理决定的,外观设计专利不能仅仅从图片上简单理解。对于北京知识产权局这个处理决定,苹果公司如果十五天内去法院起诉的话,北京知识产权局的处理决定书就不生效,iPhone6和iPhone6 plus可以继续卖,但如果苹果最终败诉,就不能卖了,并且可能是在全国都不能卖。
㈩ 苹果和唯冠的官司
2009年唯冠(台)转让除中国大陆外的ipad商标
2010年1月ipad1于苹果公司发布会上出展 尚未专在发行
2011年9月ipad2在中国属大陆开始发行
2010年8 月唯冠(台)破产
2010年4月苹果公司状告唯冠(深)商标侵权
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一审驳回
2011年12月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表示已经对苹果经销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