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环境侵权责任请求赔偿

环境侵权责任请求赔偿

发布时间:2021-02-25 06:39:00

❶ 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是如何的

1.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侵权责任方式有独特的一面。
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由于环境污染损害是特殊侵权行为之一,因而即使是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责任方式,也未必适用于环境污染致害的侵权行为。
2.我国《侵权责任法》有如下的规定:
第65条,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66条,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67条,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第68条,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1款、《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0条、《环境噪声防治法》第61条第1款等都作了类似的规定。这些法律中,把“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提醒大家,适用环境污染的民事侵权责任如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通过这几种民事责任方式,将污染行为防患于未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❷ 《环境侵权法》对环境污染责任作了哪些规定

摘抄如下
环境污染的严格责任
《侵权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据此,如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则应承担环境侵权责任:(1)发生环境污染,(2)污染者之外的个人或单位遭受损害,以及(3)环境污染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污染者承担举证责任
《侵权法》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该规定与一般的举证责任规则相反,根据一般的举证责任规则,应由遭受损害的原告(即主张发生污染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免除或者减轻责任
根据《侵权法》第26条,污染者可以证明以下情形以免除或减轻其侵权责任:
(1)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污染者的责任。
(2)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污染者不承担责任。
(3)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时,受害人可以先向污染者索赔,其后污染者可以向存在过错的第三人索赔。
多位污染者的共同责任
就两个以上污染者的情形,《侵权法》规定了共同责任。《侵权法》第67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与存在过错的第三方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法》第68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❸ 环境侵权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

我国《侵权责任法》只在产品责任中引入了惩罚性赔偿,且回并非全部的产品责任都答适用惩罚性赔偿,而是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主张惩罚性赔偿:第一,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是缺陷产品仍然生产或者销售;第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事实,即造成了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造成除此之外的其他损害后果的情形不能主张惩罚性赔偿;第三,因果关系成立,被侵权人的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是侵权人生产或者销售的缺陷产品造成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第一,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既非共同责任也非连带责任,而系相互独立的各自责任;第二,惩罚性赔偿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为前提,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因此,如果受害人不能证明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存在明知情形,则不能主张惩罚性赔偿,或者仅证明了生产者存在明知,则只可以请求生产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❹ 环境污染侵权,原告能否要求赔偿能力最高的被告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 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回担连带答责任。
第十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有多个被告共同污染环境,通常由各个被告承担连带责任,尽管判决不是一个被告承担责任,但原告可以要求其中一个被告(当然是赔偿能力最强的)承担全部责任,然后由被告之间自行分摊。但是,如果有被告能明确证明其他人的侵权责任与自己无关,则他就无需同其他被告承担连带责任,原告也就不能要求他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了。

❺ 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

根据“谁主来张谁举证源”的举证规则,一般民事侵权在举证上由被侵权人举证证明:
(一)侵权人具有侵权行为;
(二)侵权人德侵权行为造成损害;
(三)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侵权人有过错。
而环境污染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被侵权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请求赔偿的,应当提供证明以下事实的证据材料:
(一)污染者排放了污染物;
(二)被侵权人的损害;
(三)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
由环境污染者承担证明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

❻ 环境侵权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和侵权的行为形式或类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版条,侵害权了人身权益,造成精神损害,就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环境污染也是可以造成人身损害,如,某化工厂排放了工业废气,被某歌唱家在练歌时吸入而使得肺部和喉咙受到严重损害,从此以后不能再唱歌,精神受到极大伤害,也是能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

❼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的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 【环境概念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环境”,包回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答境。
第一百一十一条 【环境污染责任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由污染者承担举证责任的因果关系要件,被侵权人应当首先承担因果关系具有可能性的初步证明,未证明具有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性的,不得进行因果关系推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 【环境污染数人侵权行为责任份额的确定】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没有主观意思联络的,应当承担按份责任。
两个以上的污染者承担按份责任的具体比例,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造成损害的原因力确定责任份额;不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市场份额规则确定责任份额;不能通过前述方法确定责任份额的,平均分配责任份额。
第一百一十三条 【环境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及与其他法律的竞合】
环境污染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不免除污染者的赔偿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与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新法优先适用原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阅读全文

与环境侵权责任请求赔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