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酒店行业人员流失最大
1.酒店餐饮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高端的餐饮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2.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餐饮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在有些酒店中,餐饮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客房。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3.酒店餐饮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
由于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酒店餐饮人才大量流失,原先酒店餐饮名厨云集,技术高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已趋于淡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餐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酒店餐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成强势品牌,因而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餐饮企业的竞争。
4.酒店连锁化发展更需要餐饮人才的支撑
我们知道,酒店餐饮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和技术的复制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的酒店企业越来越感受到餐饮发展的后劲不足,以及餐饮品牌的缺失,归根到底,酒店的餐饮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餐饮的进一步发展。餐饮技术人才和餐饮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
酒店餐饮人力资源现状
1.岗位人员结构
从我们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调查来看,目前在酒店餐饮人员结构中,餐厅服务及管理人员占总比例的52.66%名,厨房厨师及管理人员占47.34%。
2.学历结构
目前酒店餐饮的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66%;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0.34%。
根据社会相关人事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大专以上学历在占总员工平均比例为11.2%,餐饮从业人员的学历比平均水平要低6.2%个百分点。
3.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酒店餐饮人员的稳定性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工作年限分析。如下表:
表1 餐饮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岗位类别 总体人数 0~2 2~5 5~
厨师 575 215 206 153
服务员 715 325 190 115
文员 10 7 3 0
领班 103 12 35 51
主管以上 55 0 10 30
整体合计 1458 559 444 349
从统计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0~2年工龄的新员工基本上占了38%,2~5的年以上占30.4%,5年或更久的员工占23.94%。在管理层面的员工这点显得尤其突出,五年以上员工占了绝大多数。
4.性别结构
根据统计,目前酒店餐饮人员中,餐厅男女比例为1∶3.7;而厨房中男女比例为5.3∶1。管理层面性别差异不大,略有变化,从统计的数据来看,餐厅的管理人员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3;而厨房的比例为5.6∶1,但基本成正比。性别结构比例分析对人员培养和人员招聘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5.餐饮从业人员的来源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酒店餐饮从业人员中,主管以上人员来源主要是社会有相关经验人员 (50%),学校相关人员 (18%),社会非相关人员 (18%)。进一步细化分析,厨房主管以上人员来自社会相应人员58%,学校相关人员26%;餐厅一块来自社会相关经验人员63%,非经验人员31%,来自学校的主管级别人员仅仅6%。
6.员工流失
员工流失率:近一年来,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平均流失率达到了33.6558%。餐厅员工的流失率为27.1383%;厨房员工流失率为37.9537%。其中餐厅和厨房员工流失贡献率分别为52.78%和47.22%。
餐饮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导致员工流失的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经过统计,依次得出流失的原因为:另有发展、薪酬、违规违纪、身体原因以及其他原因。
图一 员工流失要因分布图
酒店餐饮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餐饮市场的竞争,不外乎资金投入、经营理念、环境设施、菜品风味、营销策略、服务水准和价格定位等几个方面,而这一切又集中体现在人才(含经营管理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可以说,人才特别是厨师队伍的建设将是我们酒店餐饮发展的关键。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诸多问题在阻碍着餐饮人才的发展。
1.人员结构的偏差
从人员结构和学历结构来看,我们餐饮显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集中。由于面临新的时期的挑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目前这种基本构架。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人力结构有岌岌可危之表象,迫切需要改善整个集团餐饮的人力资源结构状况。
2.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餐厅和厨房,整个学历层面上还有接近23.43%的员工还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大部分为高中学历,大学阶段的大专和本科了了无几。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文化消费观念的原因,大学学生耻于做服务员,从基层做起,而具备有大学学历的员工基本上都晋升到管理层了。
餐饮从业人员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大部分的从业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低学历所带来的困难。未来的餐饮将向科技、信息、健康方向发展,从人力集中向技术和专业服务价值集中,如果要面对未来,我们需要从制度着手,加强相应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餐饮人力的基本素质。
3.显示了较为严重的接班人危机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餐饮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主管)工龄基本上都是2年以上甚至更久,也就是说,目前我们酒店餐饮的核心骨干成员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而来,稳定、经验丰富;但缺点是,学历偏低;只有领班层才有一些新的高学历的员工,但占的比重极小,高学历的员工一时还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岗位,或者说,高学历的员工成长空间太小。
在餐饮行业里有个说法是“三三型”的餐饮人才概念:三年的专业教育;三年的技术学习和经验积累。从我们的统计来看,也验证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仅有专业知识并不足于胜任餐饮经营管理的重任,没有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担当重任的。餐饮人才培养之路,没有快速复制的捷径可走。这对我们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
从人员的来源渠道上分析,我们目前主管以上人员、领班和厨师来源都主要是社会相关经验人员,这个社会相关人员概念上更多的可能包括了相应的学徒出来的厨房人员,对于厨房而言,这里显示了比较强的壁垒性(厨房更注重师徒传授以形成的非正式团队组织);因为其它来源的厨师加起来都没有这种社会相关人员多,特别是起决定作用的厨房领导层面,这点显得尤为突出。所以,我们的厨艺水平很难提高、管理制度在厨房中的执行难度更大,甚至当厨房发生一些纠纷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因为师傅往往拥有话语权。这种形势也更在受到来自院校层面相关专业毕业学生的冲击,但这种冲击是较小,因为他们很快就会拜“先进山门。
㈡ 从事酒店行业三四年了,心态脾气是越来越不好了,工资基本四千五左右,不温不火的,想转行又不知道做什么
我觉得在酒店行业待久了很难换行,而且当从一个品牌去新的品牌也很难。我觉内得酒店行业的成长容不过是时间问题,没有特别特别优秀很容易被取而代之。我觉得吧,趁自己还年轻花时间静下心来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是什么。 来自职Q用户:张女士
感觉也差不多,自己干没资本,怕输。打工工资涨的太慢了 来自职Q用户:边女士
㈢ 在酒店服务行业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你认为作为一名酒店服务人员应该如何做才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更多的应该是要先提升自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凡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以你可以考虑考IHMA职业资格认证,证明自己的胜任力,才能和公司一起成长,突破困境。
㈣ 酒店行业如何走出当前困境
传统的酒店行业现在不温不火,现在仅仅成为了满足人们休息需要的一种存在,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吸引力,影巢酒店的存在有望打破这种困境,房间内可大屏观影,入住智能化的体验,是现在影院式酒店的代表。
㈤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的一句经典对白。这一句对白如今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企业竞争活动的重中之重。就武义县酒店行业来说,当前面临着酒店业业态的迅猛发展和从业人员储备不足之间的矛盾;客户群体对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和酒店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之间的矛盾;酒店服务领域个性化“精致”服务项目开辟和从业人员技能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酒店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各级各类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一、酒店人力资源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品质的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堆集而成。而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现今酒店行业在人才问题上存在着管理者思路不清晰,中层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员工薪资水平不高导致员工配备不足,流失率高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地位不高,酒店行业社会吸引力不强,后备力量储备不足。
酒店业作为地区文化交流、科学技术交流、社交活动的中心。在服务于地方财政收入、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促进消费方式变革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应享有与社会其他行业同等的待遇。酒店行业地位的现状来看,酒店行业地位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社会普遍认同和肯定。主要表现在:一是民众对酒店行业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歧视性。社会上为数不少的人认为酒店是一个容易发生事情的地方,是一个进行不正当交易的地方,就是平时连开玩笑也时不时地带上酒店。二是众多的父母亲不赞同、不支持甚至不允许子女在本地一些酒店正常工作,认为自己的子女在当地酒店行业工作有失自己的面子。导致了我县大量职业技术学校宾服专业毕业的学生外流杭州、上海、宁波等大城市,造成后备力量损失。三是社会不正之风针对酒店滋事的违法成本较低,酒店工作人员在对话和行为方式上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成为不法人员攻击的对象,因此部分民众对酒店行业工作形成了缺乏安全认同观念。在行业选择的过程中自然倾向于酒店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综上三方面所述,反映出了酒店行业的社会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给酒店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发展空间狭小,中层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信心不足。
由于受地区规模、地方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酒店行业均为单体酒店,引进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和国内知名民族品牌酒店的难度非常大。在酒店管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长期性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长此以往,对酒店职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中层职业管理人员的成长和进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层职业管理人员存在着吃“青春饭”的现象。据了解在酒店行业,不少中层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不明确,自己在酒店行业到底能做多少年,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一天算一天。二是中层职业管理人员存在着吃“业余饭”的现象。酒店服务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但是我县酒店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边做边学,凭经验做事。真正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科班人员屈指可数,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缺少强有力的基础支持。三是中层职业管理人员存在“长不大”现象。由于受单体酒店体制和人才培养惯性思维的影响,酒店能够提供给中层管理人员向上继续发展的职位不多,层次不高。我县相当部分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在多年的酒店职业生涯中存在着“长不大”现象,多年以前已经从事部门经理这一岗位,但是几年以后的今天,他们从事的还是部门经理工作岗位,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长此以往,造成了中层管理人员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迷惘和失望。
二、对酒店行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应对策略。
1.政府主导,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环境,促进本地“再生性”人力储备资源形成。
善于挖掘和有效使用现有人力资源,发挥酒店从业人员的经济创造价值是酒店业主永远的任务。但是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环境的营造上,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应有责任。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结合当地实际抓好政策引导工作。结合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政府部门应审时度势出台相关政策,从宏观上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行引导。支持企业引进和留住高、精、尖人才,并对其从精神、物资、经济等多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如浙江丽水地区,政府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外流对本地企业造成的影响,从而及时出台了政策支持当地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务工,每年对在本地务工人员补助3000元。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人力资源外流的现象,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二是对引进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和国内知名民族品牌的单位进行扶持和支持。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和国内知名民族品牌的引进是酒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企业引进或者直接和相关品牌单位洽谈予以引进,为酒店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便利平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机会。
2.以人为本,加强酒店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综合分析我县酒店行业人员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薪资水平低以外,更重要的是未能有效打造独具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实现员工价值的提升、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等因素,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酒店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酒店的企业文化是酒店文化精髓和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的综合体现,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对稳定员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丽兹——卡尔顿针对员工的文化理念是“我们是一群为先生女士们服务的先生女士们”,他们将员工的地位提高到和所有宾客同样的位置,在员工“以店为家”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提升了酒店的服务品质。二是努力打造员工沟通平台,和谐内部关系。据了解,酒店行业员工流失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内部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紧张,内心缺乏安全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工作不但是生存的需要,更是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所以毫不奇怪,友好的支持与和谐的内部关系是稳定员工的关键因素。酒店可以通过创办员工天地、举办各类文化聚会、开展交流谈心等活动,促进员工感情的交流;改善员工的心理状况;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三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员工心理得到尊重和满足的同时,优良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是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上海惠普公司把良好的工作环境看作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惠普的管理者认为,良好的办公环境一方面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员工们的身心健康。惠普还在每天上下午设立专门的休息时间,员工可以放音乐来调节身心,或利用健身房、按摩椅“释放自己”。惠普遵奉这样一个原则:“相信任何人都会追求完美,只要给予适合的环境,他们一定会走向成功。”这就是著名的“惠普之道”。
3.将职业规划和指导融入酒店人力资源培育中,促进酒店行业人力资源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对自身的工作信心不足,对工作的前途感到迷茫,影响个人工作质量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的经营品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将职业指导工作引入酒店人才的培育和教育管理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职业指导专业技术对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相关项目进行测评和检验,从而达到为酒店从业人员指明发展方向,增加信心的作用。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借助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把好人员入口关质量。纵观我县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感觉有一种“饥不择食”的现象,不管个体素质怎样,先拉来用了再说的现象非常严重。很显然这是招聘质量差导致了酒店行业员工队伍不稳定,年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如果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招聘者能熟练地掌握招聘信息的采集、招聘广告的设计和发布、招聘表单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技能,我们就能从采集到的信息中有效地分析应聘人员的性格、特征,从而得出和职业要求是否匹配的结果。再根据结果确定是否录用,对酒店人力资源的稳定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利用职业咨询专业工具,帮助从业人员做好职业指导和规划,明确人员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定性分析来看,确定一个职业人员的发展方向,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专业测评工具对个人各个维度的测量之后得出结果来确定方向。如由国家人力资源部开发的CETTIC测评软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测量工具,测量参与人可以通过网络向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征求职业发展的意见,从而达到为自己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目的。三是利用职业指导专业技术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国家职业指导工作面对的方向不仅仅是从业人员个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我们酒店行业通过专业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广泛地收集市场信息,发现本单位存在的不足,分析不足的原因,根据职业指导师的意见对内部的机构和岗位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达到为从业人员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侧面上影响从业人员职业信心树立的目的。
㈥ 酒店行业的现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酒店市场竞争分析及酒店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报告》分析:我们国家在推行建国酒店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把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与国情相结合,初步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的酒店科学管理体系,使酒店企业从经验型行政管理开始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促进了中国酒店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朝现代化方向加速转变。
中国酒店行业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与渗透,在近些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经了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到90年代开始的突然启动,再回归到现在的生机盎然。发展到如今,酒店行业的生命力非常的旺盛。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1、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
2、数量规模加速度扩张
自1980年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以旅游涉外酒店为例,1980年有酒店203家,2002年光星级酒店就增加到8880家,增长近44倍。同期,客房间数增长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长率在50%以上。
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是我们无法预估的,其行业的优势占据很大的关键作用。因此,酒店行业将会面临很多发展机遇。
㈦ 为什么很多从事酒店的人最后都转行了.伤心
你好,换行是来正常的源,酒店属于传统服务行业,现在各行各业那么多,被外在的因素吸引是肯定的。其次,做酒店能有的圈子并不大,除了销售能接触到客户会好点,其他服务岗位基本当班期间都在酒店里,下班了回宿舍或者找同事逛街什么的,做酒店需要较多的精力投入进去。
再者,晋升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做的好被领导赏识了,有空位你才能上,没空位你还要等,而且有的时候会有空降兵,现在高星级酒店都喜欢招国外读过书或者留学的人才,咱们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能往上爬的层次顶多到中层,高层需要投入跟多的时间---就拿总经理职位来讲,基本都是要从事酒店行业20 多年的经验,很多人坚持不到那个时候就走了。我认识的酒店高层也都是做了10多年的人物。
最后,也有一部分人走出酒店又回去的,相比较而言,酒店行业更稳定一些,按部就班的来,达到你想要的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初级管理层到中级管理层除了要求个人能力外,还需要抓住机遇跳几家酒店,这样会快些。
㈧ 中国酒店行业在后危机时代遇上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过来学习下,期待有专业的解答。
一、挑战
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优势,它们的降价将直接威胁本土酒店集团。但是在本土酒店集团相应以降价来争夺市场时,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的风险也会加大,酒店一旦失去资产和运营价值,开发商又无力支付巨额酒店管理费用时,跨国管理公司将面临退出的危险。
随着星级酒店降价,经济型酒店被迫降价的空间几乎没有,首先受害的是租赁物业的酒店,因为租赁的代价很高,合同期很长,进入亏本经营后将会带累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
从全球经济型连锁集团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型连锁酒店独立生存是困难的,后期都是被其他集团收编。20世纪70年代中期,油价上涨,以汽车旅馆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出现客源下滑现象(1974年假日酒店的利润比上一年下降了30%,假日酒店股票的每股价格在1972至1974年之间,从56美元一路下跌到4.25美元)。于是,1952年创立的假日(Holidayinn)被洲际于1989年收购,1970年创立的天天(戴斯,Daysinn)和速8(Super8)被圣腾(Cendant,从2006年8月3日起改名为温德翰姆WyndhamWorldwideCorporation)收购,1990年motel6和红屋顶(Redroof)被雅高收购,汉普顿(Hamptoninn)被希尔顿收购。此次经济危机下,尚难预估经济型酒店的前景如何!
二、机遇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酒店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具体看:
一是外延发展的机会在新机场和高速公路边景点区;
二是度假酒店看好,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是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发展,我国的观光旅游占40%、度假旅游占20%(发展中将会互相转化);
三是会展是带动酒店业兴旺的动力之一。2008年南京酒店业从4月到11月的好势头就是会展带来的;
四是奖励旅游是今后最大的潜力。中国MICE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每年在中国举行的会展达4000多个,如上海2010年将举行500多个大型展会和1000多场国际会议。中国奖励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奖励旅游(IncentiveTravel)已成为当代管理的法宝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奖励旅游大多集中在外资企业及保险、直销等特殊行业。
㈨ 1.酒店行业的财务状况与制造业相比有什么特点2.分析酒店行业的负债形成的原因。
酒店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优化发展方式的优势产业,但:“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潜在细分市场集中在哪个领域?”,“未来发展的困境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未来投资热点集中哪个领域?”“投资机会在哪里?”,“龙头企业的投资动态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厘清。因此,国内优秀的酒店企业愈来愈重视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困境和投资机会的深入研究。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本报告紧抓酒店行业发展所需,采用科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全面而准确地为您解决行业发展之所急,企业发展之所需!报告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判断酒店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及特性。
采用与国际同步的因素分析法、经验判断法,辅之以计量经济模型,预测酒店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并运用定性方法对数理模型的结论进行修正,“提供精确的未来酒店市场供需规模”!并运用分层分项预测法等,进行细分市场市场容量预测,“确定未来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采用市场调研,并辅之以国际发达国家发展之经验,预测未来7年酒店市场投资热点,“详细剖析潜在投资机会”!同时,通过以上酒店行业的未来信息,给您推荐科学性高、实操性强的投资决策,“辅导企业抢占投资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报告对酒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酒店管理机构、运营商、投资企业准确把握酒店行业未来趋势,挖掘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和明确投资机会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