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证明目的应该写在证据清单里,还是写在诉状中
证明的目的应该写在证据清单里。不应该写在诉状中。
② 诉讼官司中债务纠纷案件应提供哪些证据
《最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当事人要想诉讼中得到法院的支持,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在债务纠纷案件中,需要提交的证据有:合同、补充协议、欠条或借条、收发货单、银行转账凭证、发票等。
③ 证据目录里证据目的。如何表述。有些律师一步到位直接写法律评价后的法律事实。比如借条:证明双方债权债
一般都是写 证明被告xx向原告xx借款多少的事实
④ 民事保险案件原告需要提供的证据及证明目的
1、保险单,证复明:1、原告与被告保险公制司存在保险合同关系;2、载明保险期间的起止日期;
2、保险费票据,证明原告按合同约定向被告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的事实;
3、发生保险事故的证据,证明:1、原告在保险合同期间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2、被告保险公司应该向原告支付保险赔偿款;
4、保险理赔申请表,证明:原告按约定向被告保险公司提出要求理赔申请;
5、通知,证明被告保险公司拒绝支付赔偿款的事实。
⑤ 债务纠纷起诉需提供哪些证据
一般来说,债权债务纠纷需要提交的证据包括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买卖关系存在的证据、证明协议履行情况的证据、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计算清单等。
⑥ 债务纠纷案件如何举证,债务纠纷证据有哪些要求
1、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债权人应提供借贷合同、借贷凭证、借贷双方交内付钱款的有关凭证。
2、借贷案容件,原告应提供书面借据(借款数额、交付地点、时间、借款用途、归还日期、利息约定);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
3、借贷关系是否合法,债权人应提供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4、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人应先提供有关部门关于下落不明的证明,并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
5、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支付利息的,应提供双方关于支付利息的约定证明;原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当提供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
6、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原告应提供有关担保的证据,以及担保人姓名、住址。
7、个人以合伙组织名义借款,债权人应提供个人以合伙组织名义借款的事实依据,借款亦应提出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证据。
⑦ 债务纠纷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应该提交的证据有哪些
一·债务纠纷案件中双方应该提供的证据
(一)原告(债权人)应提供包括:
1、能证明与被告之间存在债权的证据材料。如合同、借条、收据、欠条等;
2、自己已履行义务而被告逾期不履行义务的证据。如钱款在何日何地通过什么方式交给了被告,而被告到期仍不归还,最好能提供与债权、债务人无关系的证明人;
3、如有担保人或介绍人,必须要提供担保人或介绍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若是单位担保,须提供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情况;
4、提供有关被告不履行义务的原因的证据。
(二)被告主要提供足以证明债务已经履行或者已经发生变更、取消的证据材料。若提供的是带有伪造、欺骗性质的材料,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双方在举证时的注意事项
双方在举证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债权人应提供借贷合同、借贷凭证、借贷双方交付钱款的有关凭证。
(二)借贷案件,原告应提供书面借据(借款数额、交付地点、时间、借款用途、归还日期、利息约定);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
(三)借贷关系是否合法,债权人应提供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四)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人应先提供有关部门关于下落不明的证明,并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
(五)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支付利息的,应提供双方关于支付利息的约定证明;原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当提供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
(六)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原告应提供有关担保的证据,以及担保人姓名、住址。
⑧ 证据的证明目的是什么
证据的目的就是为了认定事实。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之规定,证据必须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该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65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71条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综上可知,证据的目的是为了认定事实从而证明举证者的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修正)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4年11月1日修正)第三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