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消费时被侵权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仿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贰』 我国法律在对于在消费领域中侵犯消费者权益进行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有哪些
你抄好,主要有《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五条 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侵权责任法》
第四十七条 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还有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领域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叁』 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承担什么后果
(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民事责任是指经营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或者其与消费者约定的义务,侵犯消费者的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一般发生在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过程中。在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先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即经营者不让消费者知晓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受利益趋动诈骗消费者购买、使用有瑕庇的商品,接受不合格的服务。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两种或多种民事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消费者单诉侵犯知情权,并已构成侵权的,可按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判决商家赔礼道歉等;如若消费者以经营者侵犯知情权,即以欺诈的手段致使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不合格服务并主张经济利益,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的规定进行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对经营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欺骗消费者的惩罚性规定,适用时要慎重,正确把握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有无。具体适用上,可根据1996年3月15日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中的13种规定去衡量,符合的即可认定有欺诈行为。
(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行政责任是行政责任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严格地说,它既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职责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经营者违反国家有关保护消费者的行政管理法规定义务,违法经营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后者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往往也违反了国家的行政管理法规,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对于经营者违法经营的行政责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卫生法》、《广告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应承担行政责任有九种情形。一旦经营者实施了上述违法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有关行政机关有权依法给与行政处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肆』 恶性消费侵权案件的不良行为
所谓不良消费行为是指,存在于广义的消费领域中,虽然不违反法律规内定,但是有违公序良俗,容有违社会公德,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降低消费者自身或他人生活质量,以及可能对未来消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这10种不良消费行为是:明知驾车劝饮酒;景区公物不爱惜;观看表演比赛喝倒彩;野生动物上酒席;处理垃圾不分类;红白喜事过奢靡;餐后离席满桌菜;上网成瘾害健康;住宿宾馆长流水、长明灯;权益受损不行动,依法维权不积极。
『伍』 举例说明自己在消费过程中受过的侵权行为 并如何解决的
你想用可以正常使用,没影响
不想用,可以要求退货,商家不退,可以到工商或者消协投诉、举报商家
『陆』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危害是什么
就象一个普通的偷盗行为,把别人辛苦生产的财富,他偷偷的拿着去消费了。社会影响:让人以为不用付出就能享受美好生活。
『柒』 消费者被侵权不理的危害
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分很多权利,有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身体健康不受侵害的权利等等,具体不同权利惩罚措施不一样
『捌』 网络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哪些
自2015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在总结工商行专政管理部门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工属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经营者义务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并对经营者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行为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工商部门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更多意义在:1、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2、强化服务领域消费维权;3、强化消费侵权案件查办
『玖』 恶性消费侵权案件的发展趋势
消费侵权案件平均案值有所增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主要监管部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扼制了各类消费侵权行为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全国工商机关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总值却高达1.77亿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案件也比上年同期增长7.34%,达到20余万件。这说明,消费侵权案件平均案值有所增长,消费者申诉量不断增加,消费侵权问题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商品、服务仍是消费侵权“重灾区”。从工商机关查处的案件类型看,商品、服务消费侵权案件所占比重最大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工商机关共查处此类案件占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总数的近九成,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6个百分点。从消费者申诉的内容看,商品、服务的质量申诉所占比重大且增长幅度大。工商机关共受理此类申诉比逐年增长,占受理消费者申诉案件总数的近60%。在商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仍然是消费侵权的主要形式,这类案件占到查处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也是商品、服务消费领域侵权问题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0万元到30万元案件查处量有所上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住房日益成为消费热点,相关消费侵权问题也日益增多。由于这类领域涉及消费金额较高,一旦发生侵权问题往往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个体户是消费侵权的主要责任方。无论从消费侵权案件查处情况看,还是从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看,个体工商户是消费侵权的主要责任方。从消费者投诉情况看,被诉方也主要为个体工商户,相关案件接受9万件,约占总量的45%;公司35268件,约占18%。从消费者举报情况看,违法主体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占已处理举报案件的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