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甘肃渎职侵权案件数量

甘肃渎职侵权案件数量

发布时间:2021-02-20 03:17:15

『壹』 渎职侵权犯罪构成是怎么样的

渎职侵权犯罪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渎职罪宣传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都不属国家机关范畴,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的现象。为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立法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中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了进一步的扩大解释: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客体要件
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
主观要件
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故意与过失的具体内容因具体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没有目的犯。
客观要件
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总则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了故意、过失两种主观罪过,学理上对故意与过失做了进一步划分: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界定为直接故意;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界定为间接故意;将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界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将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界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我们试图以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是包含故意、过失抑或二者兼具为标准,将关于滥用职权罪主观罪过的学说分为两大类:单一罪过说和复杂罪过说。

『贰』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的继往开来

2010年工作主要情况
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检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维护良好发展环境。省、市两级院出台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13个工作指导意见,为招商引资等全局工作营造良好“软环境”。依法批准逮捕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危害税收征管秩序、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嫌疑人220人,提起公诉301人,同比分别上升5.3%和36.2%。立案侦查发生在资源开发和经销、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商业贿赂案件141件152人,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07件134人。
着力保障政府投资安全。制定《甘肃省检察机关开展重大建设项目专项预防工作实施方案》,主动联系重大项目128个。加强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领域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法律监督。紧紧围绕公共资金使用、公共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开展跟踪预防,运用预防咨询、检察建议帮助堵塞制度和监管漏洞,确保“工程优质、干部廉洁、资金安全”。
着力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导各级院着力查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等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共立案侦查涉农职务犯罪案件219件398人。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犯罪,打击制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害农犯罪。
◆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一) 打击刑事犯罪工作进一步加强。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1997人,提起公诉15553人,同比分别上升6.28%和5.33%。
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批准逮捕故意杀人、爆炸、放火、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刑事犯罪嫌疑人2110人,提起公诉2432人;批准逮捕盗窃、抢夺、诈骗等侵财犯罪嫌疑人5344人,提起公诉6235人;批准逮捕毒品犯罪嫌疑人1711人,提起公诉1699人;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活动,批准逮捕黑恶势力犯罪嫌疑人134人,提起公诉64人。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114件次,接待群众1038人次。深入开展“重大社会矛盾纠纷积案化解年”活动,积极推行领导包案、下访巡访、挂牌督办制度,评查涉检信访案件31件,化解涉检信访积案30件。积极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协调有关方面对54名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予以救助。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中央“两减少、两扩大”的要求,依法决定不批捕891人、不起诉177人。建立健全重大案件及时报告、敏感案件审慎办理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甘肃省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改进对社区矫正和监外执行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涉案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二)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稳步发展。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640件942人,同比分别上升11.1%和12.3%。抓获潜逃职务犯罪嫌疑人22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为164名受到错告、诬告的同志澄清了事实。
突出查办贪污贿赂大要案。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532件787人。其中,大案294件,要案59件,大要案数和大要案比例同比分别上升20%和6.1个百分点。
严肃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案件108件155人,同比分别上升22.7%和26%。其中,查办涉农领域渎职案件37件51人,工程建设领域渎职案件4件9人,司法不公背后渎职案件22件31人。
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预防调查937项,向发案单位和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1029件。加强预防教育,举办媒体宣传、法制讲座、警示教育活动6337次,受教育人员达200万余人,接受预防咨询2520余人次,印发《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专刊》等预防资料4.2万余册,向社会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1.18万次,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三) 诉讼监督工作扎实推进。监督侦查机关立案423件,纠正不当立案336件;追加逮捕犯罪嫌疑人722人,追加起诉被告人189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108件,法院审结86件,其中改判31件、发回重审32件;对侦查和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723件次。立案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277件,抗诉269件。法院审结194件,其中改变原判决135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25件。积极开展教育疏导和息诉服判工作,依法息诉33件。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140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各类违法行为提出书面纠正意见2619人次,已纠正2614人次。
◆强化监督制约,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
(一) 建立完善监督制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普通刑事案件拟不起诉报市级院审核、命案提前介入、重大案件备案审查和派员指导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县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备案、批准程序;认真落实职务犯罪案件由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职务犯罪案件拟不起诉、撤案报省院批准等制度。切实规范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方式、职责权限、组织形式和监督程序。
(二) 着力构建监督制约制度体系。围绕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检委会、检察长办公会制度,规范议事程序和民主决策程序。围绕执法办案活动,全面推行“一案三卡”、网上监督和建立执法档案等措施,加强对办案的流程管理;围绕人、财、物管理,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重大经费开支、物资采购的监督机制。
(三) 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力量编订《甘肃省检察机关工作规程》和《检察业务实用手册》。修订完善《甘肃省检察机关绩效考评办法》。会同省财政厅制定《甘肃省检察机关涉案款物管理办法》,明确了涉案款物管理方式和处理程序,规范了涉案款物的管理。
(四)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建立健全不起诉、不抗诉案件答疑说理和重信重访案件公开听证制度。坚持和完善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制度,邀请特约检察员参与专项执法检查、参加案件听证会、列席检委会会议。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员制度及联络专网,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主动为社会各界监督、支持检察工作提供平台,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
◆加强检察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能力
(一)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等教育活动,通过主动走访征求意见、领导带头查找问题、群众监督整改落实等方式,推进执法规范化体系、队伍专业化体系和管理科学化体系建设,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党组会议事规则,坚持重要工作决策、人事任免、大额经费开支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对91名基层院班子成员进行了宏观决策、组织管理、业务技能、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培训。省院先后对白银市院和临夏州院领导班子进行了巡视考察。认真履行干部协管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市、县两级院班子考察、检察长调整以及班子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配备等工作。
(三) 大力推进专业化建设。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23期,培训干警1757人次。组织开展全省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第二届侦查监督业务竞赛,继续开展析案学法、优秀办案能手和优秀法律文书评选、示范庭和观摩庭等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有1名干警被评定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实施选拔10名专家、20名尖子、20名能手的人才培养工程。调整补充617名干警进入全省侦查监督、公诉、职务犯罪侦查人才库。136人通过考试,通过率达到45%。组织92名干部到党政部门和上下级院之间挂职锻炼。
(四) 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选调招录102名大学生充实基层。绝大多数县级院经费保障标准得到落实。林区、矿区检察院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全省检察机关三级专线网和三级机要通道建设。全面推行办公办案等重点应用系统软件。 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全力保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研究制定全省检察机关服务“十二五”规划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改进办案方式,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着力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社会矛盾化解、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检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好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实现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扎实推进执法办案工作
一要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完善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机制,规范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和刑事和解机制。二要突出办案重点,加大办案力度,加强跨地区案件、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协作配合和统一指挥;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决渎职侵权案件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等问题;继续推进侦查工作与预防工作的紧密衔接,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三要深入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着力加强对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切实加大对司法不公背后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夯实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基础
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研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基层检察院的扶持力度。加大检察专线网、局域网、分支网等基础网络建设力度。坚决执行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四个一律”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自身反腐倡廉建设。
◆积极深化检察改革,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积极、稳妥、统筹推进检察机关业务管理、队伍管理和检务管理机制改革,不断增强检察工作发展动力和活力。积极稳妥推进铁路、林区检察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叁』 渎职侵权犯罪的重点查办的八类渎职侵权案件

●发生在领导抄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案件
●滥用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侵权案件
●严重侵害群众利益、违法强制征地拆迁、破坏社会建设和惠民强民政策实施的渎职侵权案件
●包庇放纵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破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渎职侵权案件
●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
●危害科学发展和政府投资安全、严重不负责任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渎职案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益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犯罪案件

『肆』 谁有最新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您好,
一、渎职犯罪案件
(一)滥用职权案(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体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的主体要件,但滥用职权涉嫌前款第1项至第9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玩忽职守案(第三百九十七条)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体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的主体要件,但玩忽职守涉嫌前款第1项至第9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4、向非境外机构、组织、人员泄露国家秘密,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
5、通过口头、书面或者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
6、利用职权指使或者强迫他人违反国家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
7、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第三百九十八条)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五)徇私枉法案(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一款)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3、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较轻的追诉,或者使罪轻的人受较重的追诉的;
4、在立案后,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
5、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
6、其他徇私枉法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六)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二款)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枉法裁判,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枉法裁判,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枉法裁判,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枉法裁判的;
5、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者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的;
6、徇私情、私利,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证据予以采信,或者故意对应当采信的证据不予采信,或者故意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故意错误适用法律而枉法裁判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七)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款)
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3、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5、其他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八)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款)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5、其他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九)私放在押人员案(第四百条第一款)
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包括在羁押场所和押解途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私自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放走,或者授意、指使、强迫他人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放走的;
2、伪造、变造有关法律文书、证明材料,以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逃跑或者被释放的;
3、为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故意向其通风报信、提供条件,致使该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4、其他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十)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第四百条第二款)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在押(包括在羁押场所和押解途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致使依法可能判处或者已经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2、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3人次以上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以后,打击报复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被害人、证人和司法工作人员等,或者继续犯罪的;
4、其他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十一)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第四百零一条)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刑罚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违法报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2、审判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徇私舞弊,违法裁定减刑、假释或者违法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
3、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徇私舞弊,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
4、不具有报请、裁定、决定或者批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伪造有关材料,导致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5、其他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十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第四百零二条)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十三)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第四百零三条)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是指工商行政管理、证券管理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以及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强令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2、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违法予以批准、登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
3、金融证券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违法予以批准,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或者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
4、工商管理部门、金融证券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违法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犯罪行为得逞的;
5、上级部门、当地政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强令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或者股票、债券发行、上市申请予以批准或者登记,致使公共财产、国家或者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6、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十四)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第四百零四条)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是指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2、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指使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

『伍』 甘肃省李如福单位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渎职罪信件于2019年10月给最高人民法民结果信函不公开

甘肃省李如福单位送变电工程渎职罪。嗯,在最高法的案卷里面不公开也是正常的。

『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失效了吗

全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国家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规定如下: 一、渎职犯罪案件 (一)滥用职权案(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点击查看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 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体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的主体要件,但滥用职权涉嫌前款第1项至第9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玩忽职守案(第三百九十七条)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体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渎职罪的主体要件,但玩忽职守涉嫌前款第1项至第9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

阅读全文

与甘肃渎职侵权案件数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