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慧乔起诉造谣者,娱乐圈中明星还有哪些因侵犯名誉权而起诉造谣者的案例
我记忆中明星起诉造谣者的案例,最近的就是范冰冰起诉造谣者关于范丞丞是他私生子的事情,实际上范丞丞是范冰冰的亲弟弟,但是因为范冰冰一直没有结婚,又有谣言传出他曾经被人包养,无意中怀孕,生下孩子,谎称是自己的亲弟弟,实际上是儿子。
还有一些公众号、自媒体造谣高晓松和郑爽谈恋爱,这真的是有点天方夜谭了,高晓松以名誉权侵权为由,起诉,要求赔偿律师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总计约有46万元,并且赢得了胜诉。虽然说,裹着一层互联网的保护衣,大家不知道对面谁是谁,但是娱乐圈这种随意造谣的风气实在是不好,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合法的权利,所以,我认为如果起诉,就要战到底,不能中途退缩。
⑵ 关于明星状告我们侵犯明星肖像权
若侵犯某明星的肖像权,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未经许可,二是以盈利为目的专。
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使用了属某明星的肖像。如果经过处理且很多人都看不出是该明星,其照片并不是某明星的,那么一般不应该认定为侵权。
但使用某明星的照片再做相应的处理,有点不妥。
刘宏胜律师手机:15237105198
13598432307
⑶ 【十万火急】明星被侵犯肖像权案例!
案例1、未经授权,沈阳某服装市场一老板擅自用香港影视明星陈小春肖像进行服装宣传,结果被陈小春告上法庭。9月11日记者从市法院获悉,法院认为侵犯肖像权成立,判决被告赔偿5万元。
案例2、浙江某集团公司因欣赏方中信儒雅、知性的成熟男士形象,遂请他担任该公司所产皮鞋的形象代言人。合约期为四年,自2002年2月1日起至2006年1月31日止,合同期内方中信需为该集团公司参与演出广告片两条、拍摄平面广告三次、作现场整体宣传活动十二次,同时可获得代言费港币180万元。双方约定,广告片及平面广告的版权属集团公司;合约期满,公司必须停止播出广告片及通知其分销商停止使用印有方中信肖像及名字之平面广告及宣传品。合约签订后,方中信按约履行了相关义务。合约期满后,双方未再续约。然而2008年8月,方中信发现该集团公司未经其同意即擅自在该公司互联网网页上使用他的肖像进行商业宣传,遂诉至江苏无锡市崇安法院,请求判令公司公开登报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120万元。
案例3、台湾艺人蔡依林、罗志祥、杨丞琳、关颖4人,遭达志公司擅用他们的照片出售牟利,于是提告求偿各台币100万元(约24万人民币)。法院今天一审判达志公司须各赔偿4人50万余。台北地方法院判决指出,4人的经理人公司均属于天熹娱乐公司。达志公司未经天熹公司与4名艺人同意,将4人的照片张贴在达志的网站上出售,4人认为肖像权被侵害,因此提告并分别向达志求偿100万元。达志公司则辩称,他们是向《时报周刊》合法取得著作权授权,没有侵犯4名艺人的肖像权,也没有对他们的形象与名誉造成减损。 法官判决认为,侵害肖像权与侵害名誉权并不同,未取得肖像权而公开传播或贩卖相关商品,已侵害他人肖像权,至于是不是有贬损4名艺人,则是名誉权的问题,并不相关。
⑷ 求近两年新闻侵权案例
去相关论坛找找。
⑸ 在哪里可以找到关于媒体打官司的案例
朱德庸诉《上班这点事》节目侵权案终审判决:2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决定撤销原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北京电视台、唯众传媒、第一财经“构成不正当竞争关系”的判决及处罚,并驳回朱德庸的全部诉讼请求。 2
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朱德庸起诉北京电视台、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众传媒”)和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财经”)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后,做出了终审判决:撤销原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北京电视台、唯众传媒、第一财经“构成不正当竞争关系”的判决及处罚,并驳回朱德庸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件始末:
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主持的《上班这点事》节目,是由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和上海唯众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国首档轻喜剧风格的职场脱口秀电视节目,2007年1月节目一经播出即反响热烈,收视表现十分优异,成为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品牌栏目,并在包括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BTV-5及全国众多城市的数字频道持续热播。
《上班这点事》以都市白领为主要收视群,为广大上班族打造了释放压力和倾诉内心的精神高地,成为深受全国都市白领喜爱和信赖的节目。每期邀请两位白领精英为嘉宾,并设定一名话题体验者,共同与主持人刘仪伟形成谈话空间,以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聊身边的职场话题。许多电视业内专家评论称,在《上班这点事》节目推出之前,国内电视界职场类脱口秀市场尚属空白,此节目的推出和热播对国内电视节目的创新与主流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9年4月,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唯众传媒公司侵犯著作权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称电视栏目《上班这点事》与其所著漫画《关于上班这件事》名称相似,且在电视栏目的广告宣传中使用其漫画中的标志性语句,要求三被告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播放致歉声明并赔偿各项损失五十万元。案件原审法院认定朱德庸关于侵犯著作权的主张不能成立,但支持了朱德庸关于不正当竞争的相关诉讼请求,判令唯众传媒和第一财经在第一财经网站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共同赔偿朱德庸五万元,驳回了朱德庸对北京电视台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朱德庸和两被告均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终审判决: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接到上诉后第一时间受理了此案,经过严格的调查取证和公正公开的审理过程,对案件的两大争议点做出了最终裁决。
争议一:《上班这点事》节目是否侵犯《关于上班这点事》一书著作权?
《上班这点事》节目名称同朱德庸《关于上班这件事》书名是否相似?北京电视台为播放《上班这点事》要求唯众传媒制作的节目宣传片中某位嘉宾所说的 “你可以不上学,可以不上网,也可以不上当,但是你不能不上班”与自朱德庸《关于上班这件事》第一章引言相似是否构成侵权?这两个要素是朱德庸起诉北京电视台、上海唯众传媒和第一财经公司侵权的主要理由。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公开审理认定:“上班”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任何人均可以进行评论的公共话题。朱德庸不能因为著有《关于上班这件事》一书,就禁止他人就同一题材创作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否则将会妨碍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上班这点事》节目标题、宣传短片中出现的被控内容与朱德庸书中的部分内容近似,但上述内容仅为《关于上班这件事》的作品题目和内容片断,在整部作品中比例极小,未构成该作品的实质或核心,尚未达到侵犯著作权的程度。
争议二:电视节目《上班这点事》同漫画书《关于上班这件事》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公开审理认为:本案中朱德庸主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限于《上班这点事》节目的名称与其所著书籍名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宣传短片中出现了与其书中内容近似的内容,并且,朱德庸的书是一部四格漫画作品,而《上班这点事》节目是一档无固定台本的脱口秀节目,两作品表达方式迥异,而事实上《上班这点事》节目的内容也并未涉及《关于上班这件事》一书,因此,并不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代理北京电视台与唯众传媒出庭的是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徐强律师,徐强律师在收到终审判决后松了一口气,他认为,一审判决后,由于朱德庸的炒作,使得上诉时的审判压力很大,但二审法院没有受到所谓名人的干扰,公正地做出了终审判决,反应了案件的客观真相,维护了正当的创作,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对于鼓励艺术创作,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视,视为国家发展大计。中国电视产业由于“制播分离”等更有益于市场化竞争的政策的放开,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此接点上,本案被告方、“制播分离”的优秀先行者和实践者上海唯众传媒、第一财经公司及北京电视台所受到的公正裁决显得尤为宝贵,规范的法律保护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无疑是中国电视产业繁荣发展的坚强后盾。
⑹ 吴亦凡名誉侵权案胜诉,为何这些自媒体胆子那么大啥都敢说
作为自媒体,胆子大吃个够,胆子小吃不着。
近些年来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导致许多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但是自媒体对于话题方面的限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说一些或者有些真凭实据的定论,或者不着边际的奇怪言论。
自媒体的胆子大啥都敢说,其实建立在没人使用监督权,就算被发现惩罚也不重,毕竟没有因言获罪这种事情。
⑺ 刘欢起诉好声音侵权 刘欢为什么要起诉侵权背后真相揭秘
关于诉讼纠纷查询,无法在互联网准确获知相关信息,因为不是所有案件都属于必须公开审理的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同时,当事人可以持有效证件到法院查询,或者关注法院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⑻ 钟汉良肖像权纠纷案胜诉, 获赔经济损失200万,明星是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
钟汉良,复1974年11月30日生于中国香港,影制视演员,歌手,舞蹈演员他于1993首次在香港广播电视台初次登台。1995年,第一张专辑《奥里亚》发行,连续两年被评为“台湾十大最受欢迎偶像”。
据悉,2018年10月,被告华创新材公司受钟汉良委托,以使用钟汉良肖像、盗用钟汉良签名、进行虚假商业宣传等具有招商引资性质,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被告人被判构成侵犯钟汉良肖像权和姓名权他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天内中止了侵权行为他在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向钟汉良公开道歉30天,并依法赔偿钟汉良经济损失200万元。
⑼ 34位明星起诉网友侵害名誉权,你支持明星维权吗
支持。我觉得明星也是人呀。他们也拥有基本的人权,有正常的权利。明星在一些舆论中,通常是处于劣势状态。明星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必须支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⑽ 近期影响较大的新闻侵权案例
叶挺家属起诉侵权者案宣判的重大意义
28日上午,叶挺将军家属起诉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回名誉侵权一案一答审公开宣判。该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画”曾发布含有侮辱烈士内容的短视频,篡改叶挺在狱中写就的《囚歌》并加入低俗语句,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法院判决摩摩公司公开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的第一案,这一判决充分昭示了国家惩治侵犯英烈名誉行为的坚强决心。
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标注了战火年代的时代坐标,镌刻在民族丰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广泛的社会道德认同。英烈的形象和荣誉,既是后辈儿孙的宝贵财富,更是凝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之源。我们必须营造全社会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围,树立英烈名誉不容侵犯的正确意识。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长期处于和平年代、远离硝烟炮火,一些人对英烈的敬仰逐渐“褪色”;甚至有人心怀恶意,诋毁攻击英雄,美化侵略历史、发表辱华言论,挑战了人类道德底线,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