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安机关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这一条规定是否真的
公安机关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是真实有效的规定。
根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的通知》:
最近发现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案件为名,直接插手干预一些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有的甚至强行收审、扣押一方当事人做人质,替另一方逼索款物。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必须划清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的界限,严格依法办事。在当前诈骗、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依法查处按管辖分工应由公安机关管辖的经济犯罪案件,这是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
二、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问题的处理。对经济纠纷问题,应由有关企事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不要去干预。更不允许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为名,以收审、扣押人质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经济纠纷问题。
三、遇有到公安机关投诉的经济纠纷事项,应当告知当事人到有关主管机关去解决,或及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1)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其他规定
一、各地公安机关承办经济犯罪案件,必须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要正确区分诈骗、投机倒把、走私等经济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准确定性。凡属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
二、严禁滥用收容审查手段。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对于不符合国务院和公安部规定的收审条件的人,不得使用收审手段。对来华的外国人中犯诈骗罪或有重大经济犯罪嫌疑者,应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得采用收容审查手段。
三、坚决杜绝强行抓捕收审经济纠纷当事人作“人质”,逼债索要款物,彻底纠正“以收代侦”、“退款放人”的非法做法。
❷ 警察个人插手经济纠纷有什么相关的法规处罚,限制吗
没有的,警察以个人名义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亲戚朋友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只要没有其他违法行为,是不构成滥用职权的,只有他利用警察身份来干预导致他人合法权益被损害才会考虑是否构成滥用职权
❸ 警察不得介入经济纠纷有什么相关法律条文
没有相关法律条文,但是有出具通知。
公安部早就出台过《关于严禁越权干预经济纠纷的通知》《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及《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的通知》等三项通知,三令五申强调严禁插手经济纠纷,纠正办理经济案件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
对经济纠纷问题,应由有关企事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不能干预,更不允许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为名,以收审、扣押人质等非法手段插手经济纠纷问题。
公安机关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不是简单的不正之风问题,而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它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以及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漠视甚至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必须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绳之以法。
要杜绝这种现象,一方面,公安机关应强化法律素质和业务本领,提高辨别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办案能力;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也应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问题纳入法律监督范围。
双管齐下,才能堵住公安机关非法插手经济纠纷的漏洞,才能有效防范和避免警察权的滥用,保障市场交易的稳定、持续和安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法治秩序。
❹ 什么叫插手经济纠纷
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它内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容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
可加好友聊聊!
❺ 公安局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把经济纠纷立案成诈骗为他人要帐怎么办
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投诉。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版权干预经济纠纷权案件处理的通知》(〔89〕公(治)字30号)、《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公通字[1992]50号)、《关于严禁越权干预经济纠纷的通知》(公通字[1995]13号)对禁止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有明确的规定,工作中,必须划清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的界限,决不能把经济纠纷当作诈骗等经济犯罪来处理。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问题的处理。对经济纠纷问题,应由有关企事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不要去干预。更不允许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为名,以收审、扣押人质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经济纠纷问题。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各地公安机关承办经济犯罪案件,必须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要正确区分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准确定性。凡属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
如果当事人确属经济纠纷,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投诉。
❻ 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❼ 不准公务员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原因有哪些
本项是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禁止性规定
❽ 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如何追究党纪责
违规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违纪行为,是指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政策性规定,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采取各种方式影响经济纠纷各方利益及正常管理活动的行为,包括直接或者间接、明示或者暗示等方式的干预和插手行为。“经济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发生的纠纷,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经济纠纷。经济纠纷有两大类:经济合同纠纷、经济侵权纠纷。
需要强调的是,要准确区分把握该违纪行为与非违纪行为的界限及行为要素。根据违纪构成四要件的规定,
一是该违纪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党员领导干部;非党员领导干部,不构成本违纪行为。
二是该违纪行为在客观方面违规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必须造成不良影响的,才构成本违纪行为;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构成本违纪行为。
三是干预和插手的是经济纠纷,如果干预和插手的不存在经济纠纷,不构成该违纪行为。
四是该违纪行为在客观方面的行为要素,即包括经济纠纷管理活动和非管理活动,须是司法诉讼前的活动。
构成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违纪行为,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追究其党纪责任。
❾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属于违反什么行为
属于违反经济工作纪律行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一百二十六条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活动的;
(二)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的;
(三)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的;
(四)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
(五)干预和插手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的。
(9)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扩展阅读:
遵守党的经济纪律的重要性
党的经济工作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在经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加入WTO的情况下,加强经济工作纪律特别是财政金融工作纪律显得越来越重要。
能否不断健全和切实执行各项经济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经济工作,而且还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所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党员和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经济工作制度特别是财政金融工作制度,不得超越职权规定插手这些工作。要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规范作用、制约作用和威慑作用。
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无论哪一个领导班子,哪一个干部,不遵守经济工作纪律,都要追究责任。对于负有检查监督责任的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如果不去检查,监督不力,出了问题也要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