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谷歌侵权门事件的发生

谷歌侵权门事件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1-02-13 19:36:04

① 谷歌侵权门的事件进展

权威渠道消息表示中国政府代表将在2009年10月于美国召开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就谷歌数字图书馆引发的版权保护问题与美方进行深入磋商。
与此同时,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组织了“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及和解协议研讨会”,参与维权的专家组正式成立,5名成员都是业内的权威专家、律师。该小组的维权工作将在2009年“十一”后启动。
美国方面有关谷歌数字化图书计划的听证会推迟到了2009年11月6日举行。
国家版权局已经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在法律范围内维权。据悉,中国内地很多出版社如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已经明确授权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为其主张权利,出面与谷歌交涉,维护合法权益。
面对讨伐声谷歌选择了沉默。谷歌方面仍似乎没有改变扩张在线图书馆的意思,并且称2008年由美国作家协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曾就谷歌未经授权即对图书进行数字化一事达成的和解协议只在美国有效。也就是说,美国本土以外的著作权人接下来想要维权将更加不容易。
2009年12月29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称谷歌就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一事向该协会提供了一份初步清单。根据这份清单,谷歌数字图书馆共涉及中国图书8万余种。谷歌此次公布的数据是按照国际统一标准书号(ISBN)中国号段为“7”检索的数据,由于1987年以前中国没有采用ISBN,所以未包括在内。 真正完整的名单肯定比这份长,因为1987年以前中国出版的图书并未包含在此次谷歌提交的清单中。据了解,谷歌应该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搜索1987年前的相关数据,并提供给我们一份完整的名单。
截至2009年,中国文著协共有超过两千作家会员。希望更多中国作家加入文著协,通过共同协商维权,发出更大的声音。 .

② 谷歌版权门详细事件经过

早在2001年,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布林与佩里就认为,互联网的讯息只占人类讯息的一小部分,更多知识以纸质的形式分散于世界各处,应该将它们搬到网上去。这是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最初构想。
2004年,谷歌觉得自己已有足够力量发布这一被称为网络“阿波罗”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图书馆内的图书分为全书预览、有限预览、摘录视图,用户可以免费搜索到里面的书籍,如果感兴趣,可以选择付费下载或者购买。
2004年,谷歌公司开始大量扫描图书,准备打造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过去5年,谷歌已收录全球近千万种图书。
2005年,这一计划遭到美国出版商协会及多个出版商和组织的阻击,走上诉讼的道路。出版社称,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扫描一部完整的著作,并将其存储在Google的服务器上,已经侵犯版权,美国作家协会以及出版商协会对谷歌提起了集体诉讼。2006年,这一计划在欧洲也引起官司。法国的出版商将谷歌告上法庭,另外,多个图书馆也反对谷歌的扫描计划。2008年,美国作家协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就谷歌未经授权即对图书进行数字化一事达成和解协议。
据国外媒体报道,纽约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陈卓光日前宣布,已初步批准谷歌同两家美国出版机构提交的修订版数字图书和解协议。法院将于2010年2月18日就此举行所谓的“公平听证会”,届时该修订协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将陈述各自观点。
“和解协议最大修订部分,是适用范围的缩小”,谷歌全球研发总监丹尼尔表示,此次谷歌提交的修订版和解协议主要针对美英澳加四国。不过,在美国进行版权登记的中国书籍,也将适用于和解协议。
2009年6月,中国文著协收到美国版权人协会等机构的通知,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涉及部分中国作者。
10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称,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获悉,570位权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经授权下已被谷歌扫描上网。
10月16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通过中国作家网发出《就谷歌侵权致著作权人》,呼吁中国作家坚决维护合法权益。
2009年10月29日,谷歌公司方面代表抵达北京协商。
2009年11月2日,谷歌、文著协双方首次正面会谈,建立正常沟通渠道。据报道,在第一次会谈中,谷歌承认“图书馆扫描计划未经包括中国作家在内的任何人授权”。
11月20日,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谈并取得一定进展。据介绍,谷歌方面代表同意在12月前提供所收录中国作家图书清单。但在是否侵权这一核心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分歧。据悉,双方将于12月进行第三次会谈。
据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介绍,在会谈中,谷歌公司的代表不承认“侵权”,而是认为扫描图书本身是种复制行为。谷歌方面表示,双方在认识上的分歧或许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谷歌负责图书事宜的全球研发总监丹尼尔此前也表示,所有图书的扫描只是用于搜索,且只显示摘要,不存在版权问题。

③ 谷歌侵权门的其他相关

数字图书馆本身的确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项目:数字图书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方便地查找相关信息,帮助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信息资源。试想,当人们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台电脑上轻松查阅大英图书馆的孤本印刷版《圣经》,或翻看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的中国古代地方志,将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交流起到多大促进作用?说它是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工程,一点不为过。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文化大同”,对作者与出版商的著作权和版权的保护,绝对不能轻易绕过。谷歌要想将数字图书馆项目做成功,就必须尊重、维护作者与出版商的著作权和版权。而且无法预知,谷歌建立数字图书馆最终是为公益还是为利益?如两者兼有,谁占的比重更大?会不会因垄断而高收费?但有一点,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绝对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正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作家不必动辄上升到民族尊严的宏大层面,坐下来与谷歌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利益的问题,不妨彼此协商、讨价还价;法律的问题,不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最终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数字图书馆计划,而不是令其半路夭折。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法律应该顺应这个潮流而不是逆潮流。版权法的发展也是这样,总是技术先行法律跟进。谷歌和解协议需要修改的部分可能包括:谷歌竞争对手在与出版商达成类似协议时不能享受到更有利的条件,以及规定谷歌如何使用网民阅读习惯信息的条款。

④ 谷歌图书馆侵权事件该怎么应对与解决

可以以侵权行为,协商不成,向法院起诉追究该网站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⑤ 谷歌事件是怎么回事

阮次山:谷歌成功运作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 阮次山认为,谷歌要退出中国这个事件从头到尾是一场人为策划的有预谋的活动。在他看来,谷歌高明地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运作了一场投入产出比出奇高的商业炒作,所获得的品牌传播效果不可想象,“如果采用常规宣传手段,即使花几十亿美元也不见得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关门比开张要难的多。谷歌的高层都是什么样的商业头脑,不会不清楚关门会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难题。” 在阮先生看来,谷歌的第二次声明非常荒唐。中国区并没有关闭何来“恢复运营”?他奉劝国内一些民众,尤其是那些跑到谷歌公司门前献花的民众,别太过幼稚,被人利用。还带话给谷歌的国内竞争对手,表达他的失望:在此次事件中,网络等企业应该表现得比现实中更积极主动,对中国网络的现实生存环境做客观的描述,不至于让外界都被谷歌的表态所蒙蔽;对那些把网络当做此次事件最大受益者的说法加以驳斥,本身已经在国内超越谷歌位列行业老大,根本没必要对此一直默不作声。 从侵犯中国作家协会众作家的知识产权,到此次的退出事件,再到刚刚发表的所谓恢复中国区运营的表态,阮先生认为,尽管谷歌的服务不错,但谷歌的确到了该认真反思的时刻了。一个伟大的公司,即使再强大也不要凌驾于其他人之上,不要认为自己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中国人离开谷歌的产品照样可以活的很好”。(王小瑛)

⑥ 谷歌侵权门的事件缘起

谷歌公司2004年开始寻求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大量扫描图书,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使用户可以利用“谷歌图书搜索”功能在线浏览图书或获取图书相关信息。2004年至2009年,谷歌已经将全球尚存有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其数字图书馆,而没有通报著作权所有者本人。谷歌此举,激起了欧洲各国的反应,2005年4月27日,由法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的欧洲19所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在巴黎发表联合共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声明,以对抗谷歌的“文化入侵”。
针对谷歌此举,亚马逊、微软和雅虎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和企业成立“开放图书联盟”,以抵制谷歌协议。三大网络公司以反对垄断为由联手抵制谷歌打造数字图书馆,原因是三大公司的商业利益可能受到谷歌数字图书馆影响。
美联社报道,亚马逊公司可能是受影响最大者。亚马逊以经营网上书店起家,一直将网络售书作为主业。它开发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大受欢迎,给它带来丰厚利润。谷歌数字化图书使读者多了一个获取电子读物的重要来源,势必使亚马逊受到挑战。
微软和雅虎一直企图挑战谷歌在网络搜索上的“老大”地位,以争取更多广告收益。搜索图书功能可使谷歌访问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带来更多广告收益,这是雅虎和微软不愿看到的结果。美国亚马逊公司、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已经共同行动,就反对谷歌公司就建造数字图书馆与图书作者和出版商达成的协议。
2008年10月,谷歌公布其与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达成的和解协议。根据该协议,谷歌将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制作,建立数字图书馆,进行多功能开发利用,包括团体订阅、个人用户购买、公众免费查阅以及对有关数据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等使用方式。根据美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该协议一旦生效,也会对中国的著作权人产生法律效力。
2009年10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称,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获悉,570位权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经授权已被谷歌扫描上网。谷歌公司将面临中国权利人的侵权指控。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570位包括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和作家在内的权利人对此毫不知情,且没有证据表明谷歌公司取得了权利人的授权。法学专家认为,谷歌的这种未经许可的复制和网络转载的行为均涉嫌侵犯著作权。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由于谷歌强势霸道的态度,目前与谷歌总部方面的协商并无结果,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正在与知识产权专家协商下一步的维权行动。
2009年10月16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也通过中国作家网发出《就谷歌侵权致著作权人》,呼吁“中国权利人应该有组织地与谷歌交涉,维护中国权利人的正当权利。”

⑦ 谷歌事件是怎么回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

你是写论文吧,我也是刚写完,简单点就是谷歌从微软把李开复挖过来,然后开始登内陆中容国后,成绩一直不理想,始终没有网络好,网络70%多,而它才30%左右,再2010年3月份宣布退出中国内陆,转战到香港。
这几年间,谷歌涉嫌淫秽信息,抄袭搜狗输入法,沿用日本侵华照片的“图片门”等等,造成影响恶劣。
央视说它与美国情报部门关系密切,如果是真的话,那它退出内陆一是“以退为进”妄想再次进军,不然也不会还停留在香港;二是政治上的压力,不愿遵从中国政府的检查。

⑧ 谷歌事件是什么哦

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加勒比板块与北美板块的碰撞引发了海地7。3级强烈地震;当天下午,世界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公司对中国网络管理的直接冲撞也引发了一场“地震”,网民关于“谷歌退出中国”的争论如地震波一般席卷中国互联网,网络上支持谷歌的“G粉”和拥护网络的“百粉”立刻展开网上论战,火药味十足的交锋充斥论坛博客。随着美国白宫表态力挺谷歌以及中国外交部作出回应,网络上又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于两大阵营的声音,有网友开始反思在华跨国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法国地震专家亚恩・克兰热在解释这次海地地震破坏力巨大的原因时说,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大多是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导致,而此次强震却是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发生水平运动碰撞所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较浅,并能释放巨大能量。这一解释或许也适用于这次谷歌事件在中国网络上引发的“地震”。作为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谷歌在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时没有走正常的商业运作渠道,而选择了与中国政府“水平碰撞”的方式,要求不接受审查地运营在华业务,这也是这次“地震”冲击波非同一般的重要原因。在谷歌首席法律顾问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以博文的形式传递出“谷歌可能退出中国”的消息后,包括中国网民、业内人士在内的所有人第一反应几乎都是惊讶,因为这一动作如地震那样没有任何先兆。

谷歌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培养出大批忠实用户,谷歌的服务甚至构成了他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也导致他们对谷歌产生了相当的依赖感。这些被称为“G粉”的网民在情绪上无疑很难接受“谷歌退出中国”这一消息,诸如“谷歌,你千万别走”、“谷歌,今夜为你失眠”、“远方的谷歌,请你留下来”这样的帖子、博文陆续出现在网络上,国内某大型社区网站上甚至还有人发起了“挽留谷歌万人大签名”活动。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谷歌,要滚就滚吧”、“谷歌爱走不走,不送”的声音,这些网民有的自称“百粉”,平时几乎不用谷歌,有的没有透露自己对任何一方的偏好,但明确表达了对谷歌行为的不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影响,少了谁地球照样转。谷歌把自己做筹码,充当美国政府的走狗,与中国人民和政府讨价还价,只能自取其辱。”

引人注目的是,网络上关于谷歌退出中国消息针锋相对的立场对抗异常激烈。这些天来,互联网上几乎每一条与谷歌有关的新闻都会引来数百乃至数千条网友留言,观点相左的两派之间的交锋言辞激烈、火星四射。少数网民还以观点立场划分不同给对方阵营贴上“爱国”、“卖国”的标签,有“G粉”们抨击对方阵营不明真相、盲目爱国,“如果你真想让中国互联网回到‘旧石器时代’,那随便骂google都无所谓”;反谷歌阵营则以“卖国”回应,指责“有些人对谷歌有着近乎变态的崇拜,被蒙蔽了双眼甘当外部势力敲打中国的棋子。”

在对谷歌去留消息作情绪化表态的同时,网民关于谷歌作出此项决定的原因和动机的争论也层出不穷。有网友认为谷歌的退出与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有关,是正常的企业行为,“作为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互联网搜索大鳄,谷歌进入中国三年来一直屈居老二,这本身就是失败。”“不是谷歌选择了离开中国,是中国市场抛弃了谷歌,比较一下同为世界500强的微软、思科在中国的状况就再清楚不过了”。网友“鱼头豆腐”认为,作为一家全球受尊敬的新经济企业,谷歌至少在中国市场没能实现文化融通,而这是任何一家跨国企业在其本土之外发展都必须解决的问题。网友“pandarou”说,“谷歌虽然是世界级的大公司,但它毕竟还很年轻,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面前也只是沧海一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2

=>发表你对“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的看法

更多的网民则认为谷歌此时高调宣布退出中国动机并不单纯,是想“以政治讹诈掩盖其商业失败”,相当数量的网民甚至认为谷歌根本就没想离开中国,此番举动完全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网友“Cw528”在其题为“谷歌退出中国的几点疑问”的帖子中称,(谷歌选择退出中国)时机发生在中国作家准备集体起诉谷歌侵权面临巨额赔偿的时候,且谷歌的律师团队准备采取拖的战术已经很明显了,谷歌的首席律师发表这个博客很难说是巧合吧?网友“shuli”则直截了当地称“谷歌退出中国是一次绝妙的市场策划”,这位网友写道,剥开种种借口的掩埋,谷歌真的是做好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退出中国的打算么?回答当然是不。它选择了最古老的方式――欲擒故纵。这些看法在某些网络上的调查也有所体现,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一个题为“谷歌最终会退出中国吗?”的调查中,截至到1月16日晚,51%的投票者认为“不会”,选择“会”和“不清楚”的分别占39%和10%。

也有网民以“道德”视角来看待谷歌退出中国的选择,他们将矛头对准中国的投资环境,认为是谷歌“不接受审查”的要求显示了捍卫“言论自由”的勇气,是“悲壮地出走”。网友“sunjinpeng007”说,“即使谷歌是试探,是唱双簧,它也是为了争取言论自由。为我们中国人争取这个权利。它比任何一个公司更有良心。”不过这种观点引发了网络上如潮的反驳,“别忘了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作为资本化运作的上市公司,谷歌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利润面前,任何道德都会显得幼稚可笑”。网友“KereasePercival”说,企业战略的决定,高管和创始人的个人信仰占其一部分,但同时,消费者的需求、竞争者的战略是决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更重要考量。署名“李敏斌”的网友批判道,谷歌高层高调称可能撤出中国,这个说法在政治上不正确,在商业上不明智,在道德上不靠谱。如果说一个人死了才获得“伟大”称号的话,谷歌没必要以身试死。何况谷歌尚且没有占领道德高地,所以也没必要以道德的名义来为自身失败的商业行为辩护,如此撒手而去,恐怕死不瞑目。

谷歌风波还在继续发酵,中国网络上的激烈争论也仍在延续。不过有网友已经跳出了对谷歌事件本身是是非非的思考,开始反思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对日益开放的中国来说,外国驻华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互联网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协调?自然界的地震会引发地貌的变化,导致地表发生位移。谷歌事件引发的这次网络“地震”或许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造成中国网民心理上发生“位移”,向着更有利于中国互联网健康和理性、有利于中国社会更加包容与自信的方向移动

⑨ 谁能给我一两个关于网络侵犯人隐私的案例比如说谷歌有一次发生了个什么事件叫什么我也忘了

某网络公司员工帮朋友侵犯别人QQ,并且QQ上好多QQ被记录下来,请问这个可以告网络公司吗?

⑩ 谷歌侵权门的介绍

谷歌侵权门是指发生在2004年的谷歌公司(google)未经授权非法扫描570位中国作家的17922种作品上网的侵权事件内。谷歌容公司自2004年开始对图书进行大规模数字化,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将全球尚存有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其数字图书馆。2005年,谷歌网上图书馆因涉嫌侵权被美国出版商和美国作家协会告上法庭,经过3年诉讼,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仍因涉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版权人的利益,遭到中国文著协及欧洲出版商联盟等其他国家相关组织的反对。2011年美国纽约法院否决了谷歌的这份和解协议。

阅读全文

与谷歌侵权门事件的发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