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关打电话给我,开始以为诈骗,后来查了下号码真是海关的。
我下午也接到了!!身份证号地址什么都报的出!问她海关地址也知道!!还内反问我是不容是身份证信息泄露过了!!忽悠了她几句她就匆忙挂了~~~骗子~~~号码前是有+号哒~~上海海关最近有出防诈骗的通告~~都是改号软件
Ⅱ 海关查出10万侵权货物怎么处理
首先需要提供授权,如果无法提供授权就是仿牌,那就会被海关上缉私科,进行扣货处理,并且对进行罚款,另外还要跟被侵权公司协商好,不起诉,否则也是比较麻烦的。
海关处理侵权货物的程序完全不同。依申请扣押模式,海关只有暂扣20日不让通关的权限,并无调查处理权,20日过后,如果没有法院下发暂扣令(需要权利人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法院扣押,此时的扣押,实质上是当事人申请法院的扣押,海关仅仅是协助法院而已,原则上权利人要按照诉讼程序另行提供担保),海关只能放行货物。
依职权发现模式,海关扣押后30日内进行调查并做出是否侵权的认定,即使做出模棱两可的“不能认定是否侵权”,还可以依权利人申请再行扣押不超过20日,以等待法院的暂扣令
第一,如果将两种程序进行比较,依职权主动发现模式肯定是远远优于依申请模式,因为后者发现侵权线索机率非常低、启动程序非常苛刻、担保金额非常大、后续法院程序非常繁琐,所以实践中,该种模式启动海关扣押程序的案件非常少,每年不到1%。
第二,如果以更加严格的眼光审视这两种模式,该两种模式都是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没有效率的制度。首先,从程序启动来看,海关显得“不务正业”。海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之一,是监管机关,不是裁判机构,有主动积极的权力也有主动积极的义务制止知识产权侵权。但是从上述两种启动模式来看,即使权利人举报侵权或者自己发现有侵权信息,最终还得要权利人提出申请,如果权利人不申请,最终海关“只能放行”,这种状况与国家权力及职能基本配置相矛盾。其次,从错误扣押民事赔偿角度看,海关显得“不担责任”。两种启动程序,都需要权利人提供担保,即使扣押错误,一切损失和责任均由权利人承担,与海关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整个扣押程序中,海关仅仅是充当了一个发现、通知、出租国家权力并收取租金一个中介者。我们都知道,无须承担责任的行为是很恐怖的,也是非常没有积极性的,海关当局也没有动力主动研究风险预警体系与方法。
Ⅲ 我们的货被宁波海关扣留了,说我们侵权,怎么办
doneymow说的对,带着客户方给你们生产的授权书,原始合同,写份情况说明,然后去找海关内工容作人员,不要通过报关行,(目前查处过报关员以海关名义所要财物的)。实事求是的向海关说明情况,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提,如果科员比较忙或者态度不好,也可以直接去找科长或副科长。只要没有明显故意,侵权认定上如果没达到一定比例也不认定为侵权,就应放行。达到一定比例,海关也会通知被侵权方,如果对方不认定为侵权也会放行。如果认定侵权,给你们造成损失,而后来你们通过什么渠道确定不侵权,被侵权方应赔偿你们损失的。
凡事不要总是依靠中间方,反而被误导,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Ⅳ 海关会不会直接打电话给公司是不是骗子
会的,但不会找会计,只可能找报关员!这个人肯定是骗子!
Ⅳ 货被海关查了,涉嫌知识产权侵权
法规处如果最终认定不侵权,可直接放行(但对方如果起诉可申请财版产保全);
2.权利权人如果对结果处理不满意,在起诉期内可以起诉;
3.如果侵权证据不足,法规处会认定结果不侵权,权利人(双方)不满意可以起诉。
仅供参考!
Ⅵ 货被海关查了,涉嫌知识产权侵权
最近一批货被海关查了,说疑似侵权(有部分字母跟海关备案一样),海关通知权利人,权利人交了担保金认定我们侵权,货物入库,移交到法规处,法规处认定侵权移交到法制科,但是我们货物上的LOGO,国外客人是在他们国家注册过的,我们提出申诉,现在还差最后一份材料。我的问题是1.我材料递交完整后,法规处如果最终认定不侵权,是否直接放行,我的柜子可以走了?权利人那边一年半载后还会起诉?2.法规处如果认定结果是无法确认是否侵权,那就等50个工作日看权利人是否起诉?知识产权的犯罪最高刑期是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在7年以下 《刑法》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五条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八条 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Ⅶ 老师您好!海关对没收的侵权货物有哪些处理方式
您好!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规定,海关对侵权货物的处置方式主要有:1、转交给专有关公益机属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2、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愿的,海关可以有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3、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无法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且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收购意愿的,海关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4、侵权特征无法消除的,海关应当予以销毁。
Ⅷ 我们一批货物被海关扣下因类似侵权,现在通知去办理手续,去了到底要问哪些事情啊,好紧张。
海关发现知识产权侵权嫌疑的货物并扣留后,应该是会先与知识产权权利人专联系,了解一些属情况。现在的话估计已经跟权利人联系过了解过情况了,让你去只是协助调查,询问你一些事情,就是普通的谈谈话,了解了解情况,你如实回答就好了,不会“审问”你的,没这么严重。如果你认为有证据证明未侵权的,可以书面说明。总的来说,要认定为侵权货物,是要有确凿证据的,除非事实明显,不然不会只听知识产权权利人一家之言的,所以也要找你们公司了解情况。放心去吧。
Ⅸ 如果货物真被海关认定侵权,该怎么处理好些 或者向对方买授权书
要看认为被侵犯的知识产权是否在海关经过备案!如果经过备案,那要么扣货,要么你去和
被侵权人
协商赔偿,也就是你说的买
授权书
了。
如果没有,那就好办了!那该怎么办?你懂得!
最后希望你
货值
不大,货不多!
Ⅹ 在哪些情况下,海关可以放行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
(1) 知识复产权权利人发现侵制权嫌疑货物后请求海关扣留,但海关未能在扣留货物后20个工作日内收到人民法院要求海关协助执行有关裁定的通知的;(2) 海关在《条例》规定的30个工作日内不能认定有关货物是否侵犯有关知识产权并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后,未能在扣留货物之日起50个工作日内收到人民法院要求海关协助执行有关裁定的通知的;(3) 涉嫌侵犯专利权的货物的收发货人向海关提出的反担保放行货物的申请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4) 海关经调查认为收发货人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被扣留的货物未侵犯有关知识产权的。(5)在海关认定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为侵权货物之前,知识产权权利人撤回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