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美籍华裔投诉

美籍华裔投诉

发布时间:2021-01-26 19:05:45

㈠ 美籍华人在中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何处理

无论任何国籍,只要在中国境内违反法律,就按中国的法律处罚。

㈡ 美籍华人在美国有危险可以找中国大使馆么

美籍华人有危险他应该找的是当地政府,而不是中国大使馆,因为他国籍不是中国的,是美国国籍。

㈢ 已入美籍的华人注意,在美国哪些行为会构成叛国罪

美国宪法对构成“叛国罪”的刑事指控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只有对版合众国发动战权争,或效忠其敌人,为敌人提供协助或方便者,方构成叛国罪。无论何人,除非经由两名证人证明其公然的叛国行为,或经由本人在公开法庭上认罪者,均不得被判叛国罪。该条款还规定,美国国会有权宣布对叛国罪的惩处,但因叛国罪而被剥夺公民权者,其后代的继承权不受影响。叛国者的财产亦只能在其本人在世期间被没收。

㈣ 美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犯法中国有权过问吗

你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的“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属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适用我国刑法。我国刑法典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发生的部分犯罪行为。根据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规定,全国性的刑法不能全部在两个特别行政区适用,两个特别行政区具有最高的刑事立法权和最高的刑事司法权,两个特别行政区均有自己的刑法。 这是刑法中的属地管辖原则! 追问: 要是没有那些特权呢?只是普通的美籍华人!中国能不用经过美过同意直接枪毙他吗? 回答: 如果他犯的罪行严重,是不需要经过美国同意就可以判他死刑的。而是否判死刑,则要看他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因事关重大,建议咨询更专业的律师,并聘请律师为其辩护!

㈤ 美籍华人在中国违法如何处理

首先美籍华人也是外国人!
一、刑事犯罪方面

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使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也就是说,我们是法治国家,对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处理,必须适用中国法律。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犯罪人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也不论被侵害的是我国公民的利益还是外国人的利益,都应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有个另外,就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所谓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是指使、领馆及外交人员在履行职务期间享有的不受驻在国法律管辖和其他待遇的权利。联合国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和我国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对外交人员的范围及有关特权与豁免都作了具体规定。

这些人犯罪后采取外交途径解决的人,具体包括:(1)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2)外交代表,包括大使、公使、代办、参赞、武官、秘书、随员等;(3)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4)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5)途经我国的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和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6)持有中国外交签证或者持有外交护照(有协议互免签证)来中国的外交官员;(7)经我国政府同意给予特权与豁免权的其他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人士;(8)依照我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我国与有关国际组织签订的协议应享受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来中国参加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以及临时来我国的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官员、专家和派驻我国的代表机构的人员。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由市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侦查,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审理。

我国《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凡是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他继续居留我国将会对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产生危害,就可以(不是一律)适用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再犯罪的可能性。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必须在所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之后,再执行驱逐出境。人民法院一般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兼顾我国与其所属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形势等,综合考虑是否适用。

二、行政违法方面

外国人可能出现的违法,主要有非法出入境、非法长期居留、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卖淫嫖娼、非法就业、交通肇事、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行为。从现有的法律规定看,除了享有特权的外国人之外,一般的都按照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法》等进行行政处罚。

为了营造“平安奥运”环境,北京奥组委发布的《奥运期间外国人入境出境及在中国停留期间法律指南》规定有:

1、入境。下列6类人员不得入境:

(1)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

(2)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恐怖、暴力、颠覆活动的;

(3)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走私、贩毒、卖淫活动的;

(4)患有精神病和麻疯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

(5)不能保障其在中国期间所需费用的;

(6)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动的。

持有奥运会门票是否意味着一定可以获得入境签证?

境外观众并不会因已购买奥运门票而自动获得入境签证,仍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到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办理签证。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和集装箱以及可能传播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入境时均应接受检疫。经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

2、交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驾驶机动车必须持有中国政府颁发的有效机动车驾驶证(包括临时驾驶许可),否则即视为无证驾驶,并依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持有境外驾驶证的人员无需经过考试,只要提交入出境身份证件、境外机动车驾驶证、年龄和身体条件符合中国驾驶许可条件的证明、两张一寸彩色照片,接受适当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领取《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即可在中国境内临时驾驶机动车。

3、娱乐消费。娱乐场所不得进行吸贩毒活动,如贩卖、提供毒品,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娱乐场所不得进行赌博活动,如设置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

娱乐场所不得进行色情活动,如营利性陪侍等。中国禁止淫秽表演、卖淫嫖娼等任何形式的色情服务,禁止传播淫秽物品或淫秽信息、组织播放淫秽音像、聚众淫乱等行为。

4、社会秩序。中国禁止在体育场所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禁止在奥林匹克赛场内展示任何宗教、政治、种族性质的标语、条幅等物品。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未经许可,不能举行相关活动。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国国旗、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一定要谨慎处之。对于重大的或者可能引起外交交涉的外国人犯罪案件,执法机关要执行逐级报告制度,并将进展情况等及时通知我国驻外使、领馆。

奥运期间笑脸迎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方面政府准备的非常充分。但是,仅仅有笑脸是不够的,公安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捍卫我国国家的尊严,为奥运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㈥ 美籍华裔,在美国,不赡养父母,中国的法律管得了他们吗

华人移民美国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从早期卖猪仔式的劳工移民,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型新移民,华人在美国的待遇与地位有了很大变化,中美两国的关系也由不平等的、敌对的,逐渐转变为比较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看待这200多年的华人移民史,如何评价伴随着华人移民而出现的美华文学?这始终是众多海内外专家和学者们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著名华人作家黄运基在中国出版了长篇小说《奔流》(沈阳出版社1996年)、《狂潮》(沈阳出版社2003年)和中短篇小说集《旧金山激情岁月》(珠海出版社2004年)之后,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推出了散文集《唐人街》(2004年底),为我们对以上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文本。一、以个人经历印证历史发展文学与历史都要求叙写生活的真实与本质。历史的写作不能虚构,需要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作为基础,作者个人的经历在写作中不是特别重要;文学的写作不排斥虚构,但个人的经历、尤其是生活细节的真实,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仅从个人经历来看,黄运基无疑在美华文学创作中占有先机:祖孙三代华侨,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在《唐人街》中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以个人(包括家族)经历印证历史与时代的发展,使这部散文集具有特别真实和厚重的品质。黄运基在书中自叙:“我的爷爷在他17岁那年当‘契约劳工’,既是我们所理解的‘卖猪仔’来到新大陆建筑中央太平洋铁路。17年后他回国结婚,由于‘排华法案’的执行,使他回不了美国。”(《话说“华侨文学”》)这里的“排华法案”指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的法案。该法案到1884年又作了修订,条款增加到17项,扩大了限制华人移民的范围;1888年再次升级为《斯克特法案》,禁止暂时离境的华工重返美国,把2万多名回中国探亲的华工拒之门外。黄运基的爷爷大概就在这2万名之列。早期华人移民在美国当苦力,开矿山、修铁路、垦荒地,对美国西部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当美国经济繁荣发展以后,这些华工却成了白人排斥和攻击的对象。由于美国限制华人入境,华人不得不采用一些不正常的方式移民,其中一项是“冒籍”。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火灾,移民局的档案全部被烧毁,很多华人趁机冒认是在美国出生,领得美籍证件。在“法官确定了土生儿孙国籍权利之后,又产生另一种冒籍手段。美籍华人到中国探亲回来,就向移民局报告生了孩子(通常是男孩)。这样制造了一个移民空额。几年后,居美华人可以转让或出售这些空额及有关口供资料,让其他华人冒籍入境”。既然是冒籍申请移民,就不能再姓原来的姓,必须改姓移民纸上的姓。黄运基的父亲于1924年以卓姓冒籍移民美国,1948年黄运基也同样以卓姓移民美国,所以黄运基中文名姓黄,英文名却姓卓。合法的姓变成不合法,不合法的姓反而变成合法的,这种现象在美籍华人中相当普遍。到了60年代,美国移民局发起所谓“坦白运动”,要求冒籍的华人移民向政府“坦白”自己是“非法入境”,然后根据情况由移民局重新登记移民手续,借机打击迫害华人社会的进步人士和异见分子。1962年,黄运基的父亲迫于压力向移民局“坦白”冒籍,黄运基则拒绝“坦白”,而被警察局以“非法入境罪”逮捕。接着,他父亲被迫在法庭上指证亲生儿子是“非法移民”,结果黄运基被判入狱三个月,监守行为五年。为了维护自己的公民权,他跟美国政府打了十年官司,终于在1974年才获准重新申请加入美国国籍。读着《唐人街》第一辑“岁月留痕”中的系列散文,仿佛跟著作者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历史,而作者的“美国梦”确实是跟中美关系的风雨阴晴连在一起的。黄运基为了寻梦,“15岁随父亲来到‘自由乐土’的美国,却还未踏足这片‘乐土’便失去了‘自由’,像俘虏似的被送进移民局关押起来,等候审问。就像父亲少年时来美国,被关在没有天使的天使岛上一样”(《失而复得的日记》)。50年代的美国,是极端排华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黄运基在军队服役期间,因为主张美中关系正常化、反对韩战,而被认为是从事“非美”活动,被军事法庭判处“不荣誉退伍”,勒令逐出军队,所有书籍、日记和几万字的长篇小说手稿都被没收。他顶着巨大压力,长期为中美两国建交而奔走呼吁,与几个朋友发起成立了“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他以一人之力创了名震一时的《时代报》,在创刊号上报道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邓小平访美时,他以《时代报》记者的身份追踪采访,写下了一系列报道和评论;里根总统访华时,他作为美国记者团的成员一起随行采访;1974年他应中国外交部邀请,率领一个美国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国庆25周年庆典;1979年1月1日,他在所有美国华文报纸中首先独家报道:美中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鉴于黄运基先生在新闻、出版、翻译、创作

㈦ 怎样到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举报美籍华人偷税

你有确凿证据么?
如果有,拿着你的证据给美国的国税局写信举报
你的英文要好,人家要能看得懂
举报成功了,有提成的!

㈧ 确诊美籍华人,却死皮赖脸不愿交医疗费该怎么办真的放弃治疗

这个问题问的好,如果按照现在的政策,我们是可以不给他治疗的,虽然可能有点不人道,但确实可以这样做,毕竟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可你们自己想想,事情真的会这样简单吗?


01从逻辑上讲结果应该是怎样


按照现在的政策,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有检测需求,只要去定点的医院进行检查,这个费用是免费的,不需要支付,毕竟有一些人不愿意检查,我们还需要强制让他检查,这个费用自然是免费的。

或许这个尴尬的世界,要等到8090后走上舞台,才能发生一些改变吧,不过我希望不是这样的。可能,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90后出手,外国人咬伤医疗工作者的事件发生在4月1日,这一次中国官方不再纵容外国人,立刻对这件事情展开了调查,并且对外国人进行了刑事拘留,希望结果可以公正公平公开,让大家满意。

㈨ 大量美籍华人被遣送回国,没有美国籍也没有中国国籍,该怎么办

不过有些人却认为这种方法不正确,持反对的意见。表示这些人移居到美国之后,就已经不是中国人,当美国取消了国籍之后,又想回到中国,不能背这个黑锅,选择不接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能否恢复中国的国籍,还是要看他们的表现才行,因为只有共苦才能同甘。对于那些被遣返的美籍华人,既没中国国籍,也没美国国籍,该去哪里?不知你看完后有什么想法呢?你认为哪种做法才正确?

㈩ 在美国,ABC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是美籍华人的一种侮辱

ABC并非侮辱性语言,抄全称“America Born Chinese”,袭是一种非正式有些调侃意味的说法,是指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后代,具有美国国籍的华人或具有华人血统的美国人。

按照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和1898年美国最高法庭法案,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华人皆是美国公民,加入美国籍时,移民并不需要放弃原有的国籍。但中国大陆则不承认双重国籍,一旦加入美籍,移民便视为放弃中国国籍。



(10)美籍华裔投诉扩展阅读

在美国的中国人大致有三种,分别称之为“CBC”(Chinese-Born Chinese)、“CBA”(Chinese-Born American)和“ABC”(American-Born Chinese)。

前面两类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够流利地说中英文,后一类更多的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大多已不会讲中文了,但华人无论出现在哪里,他们的族群关系与文化传统的影响却是无法改变的,也许,对于许多“ABC”来说,崇洋与恐外症的程度要轻很多。

阅读全文

与美籍华裔投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