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教育机构伤害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在《侵权责任法》第38-40条有规定。从管理责任角度不包括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㈡ 】《侵权责任法》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如果在校学生属于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那么谁去上课呢!如果学生属于外人,那么他们的损失就不用校方承担任何责任了。
㈢ 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在教育机构中受到侵权,教育机构承担过错致致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
您好!教育机构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专儿园、学校或者其属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㈣ 关于校园侵权的一个问题。
我反倒认为是幼儿园全责。因为父母把孩子放到幼儿园,这是通过付费把监护责任的短暂专度让的形式属。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属于商业的教育活动。园方既然收取了家长的学费,就已经承担起孩子在其家长不在期间的监护责任。
两孩子打架,导致孩子受伤,属于园方的工作过失导致。园方未能很好的履行与孩子父母之间的签订的监护责任。幼儿园应属于全责。
㈤ 关于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承担
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32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第38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39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40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法律分析
2.1 第32条是一般规定,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的承担的基本原则是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样就可以确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本身不承担侵权责任。
2.2 第38条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的特别规定,对于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采取的是推定过错责任,即推定学校有过错,这样就使举证责任转到了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上,举证责任倒置,因为一般情况下是过错责任原则。
2.3 第39条是对限制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的特别规定,这里面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如果要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责任,必须证明其有过错,举证责任在受害人或者要求学校承担连带责任的监护人。
2.4 第40条是对于受外来人员侵害的规定,与上面两个案子无关,只是也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所以也放上去,你随便看看。
3.案例分析和结论
3.1 第一个题目:很明显主要承担责任的是某乙的监护人,同时幼儿园老师外出打电话,未尽到职责,有过失,因此要适当承担责任。因此四个答案都是不对的。
3.2 第二个题目:应该说都是不对的,答案应该是某甲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某甲自己有财产的,由其财产承担,并不表示就是甲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有过错的,应适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过从这个案子来看,这是摔伤的,而且非上课时间,因此很难证明学校有过错的,因此结果很有可能是某甲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原则上说,四个答案都不正确。
要注意的是,两道题是不可以得出一般的结论的,但是其法律依据可以得出结论就是侵权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问题上: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侵权责任的承担,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的承担,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原则的不同反映的是立法态度的不同,体现在实践中就是举证责任的不同。
你题目中得出的结论是上述归责原则的一种简单表述,但是不规范,因此是不正确的。
可以改变一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侵权行为,学校等教育机构应承担适当的侵权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侵权行为,学校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适当承担侵权责任。
㈥ 】《侵权责任法》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你的问题是侵权责任法40条关于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 下面是引用钟秀勇老师的讲义,供你参考: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0条的规定,学校以外的第三人给被监护人造成损害的,由该第三人承担责任,学校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学校承担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这里所谓的第三人,指学校的学生、老师之外的第三人,如窜入的校外学生、校外流氓阿飞、来学校的其他校外人员,不包括学校的学生。 在校学生在学校里致他人损害的是“被监护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致人损害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则分担责任: ①监护人应当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因为未成年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监护关系并未移转,教育机构仅对被监护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因此,监护人不能逃脱责任。 ②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但是,教育机构与监护人承担的是按份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教育机构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被监护人在教育机构致人损害的,教育机构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此前,《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第一款规定,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同时,依照《侵权责任法》第38条、第39条的规定也可以推出这一结论。不仅如此,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8条的规定,被监护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给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人身损害的,还应当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 ③教师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的,不承担连带责任。这是《侵权责任法》第34条的特色。学校承担责任后,有权向具有过错的教师追偿,但这不归《侵权责任法》管。
㈦ 家长在幼儿园的活动上受伤,学校有责任吗
有责任。幼儿园有安保义务人的责任。具体参见《侵权责任法》。 《侵权行为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即因合同或者其他民事行为而引起的“安保义务”,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所谓补充责任在理论上亦可称之为补充的连带责任,与平行的连带责任不同,补充的连带责任人仅在主责任人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侵权责任的时候,才承担部分或者完全的侵权责任。且在安保义务人承担了补充责任后仍可按照本法第13、14条之规定对实际侵权行为人行使追偿权。
㈧ 学校与学生,幼儿园与学生之间是代理关系,还是监护关系,出现侵权应当行政怎样解决
学校与学生,幼儿园与学生之间不应当是一般的监护关系,应该是基于学校与监护人之间的委托监护关系,出现侵权校方应作出相应的赔偿。
㈨ 学校组织校外活动 侵权责任法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出现意外受伤等情况,学校有一定责任。
【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二、三略去)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