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哪几类经济争议案件
重大涉外案件(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部分专利纠纷案件。
《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❷ 经济纠纷立案管辖权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的双方当事版人可以在书面合权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
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时,有违约方到对方法院起诉",这仅仅对违约方起诉法院的约定。如果存在违约,可以根据此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3、但是如果双方都不存在违约,选择哪里的法院只能根据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确定法院管辖。
4、是否存在违约,可以在管辖异议时确定
❸ 发生经济纠纷应向哪个法院起诉
题述问题涉及诉讼管辖。
对此,《民事诉讼法》有如下规定。
第二十专一条对公民提属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❹ 经济纠纷案件是哪个部门管辖的
经济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应属法院受理;
经济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是仲裁法部分内容:
第一章 总则第1条 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2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3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4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5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6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不实行 级别管辖和 地域管辖。
第7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 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8条 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9条 仲裁实行的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10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第11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必要的财产;
(三)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四)有聘任的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当依照本法制定。
第12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员7至11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 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第13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
❺ 各级法院受理经济纠纷案件的管辖范围的规定有哪些
立案管源辖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权限范围的划分。法律依据包括《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
❻ 多大的经济纠纷归中级法院管辖
按相关法律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范围: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版和国民事诉讼法》权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❼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吗
不一定,需要看事先有没有约定起诉地;如果没有约定,可以到户籍所在地起诉。
根据《民诉法》第21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因此,除非法律另外规定,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7)经济纠纷管辖地扩展阅读
《民诉法》第23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依据《民诉法解释》的规定,合同履行地按照如下规则确定:
(1)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2)合同没有约定履行地或约定不明确的,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以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其他标的物的,以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以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3)财产租赁或融资租赁合同,以租赁物使用地为合同履行地;
(4)以信息网络方式订立的买卖合同,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物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通过其他方式交付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