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下列哪些选项
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诉讼可以解决各类民事纠纷,仲裁不适用与身份关系有关的民事纠纷
B.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C.民事诉讼判决书需要审理案件的全体审判人员签署,仲裁裁决则可由部分仲裁庭成员签署
D.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由法院负责执行,而仲裁机构则不介入任何财产保全活动
正确答案:A,C
Ⅱ 民事纠纷如何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通俗地说,民事诉讼就是打民事官司,即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或者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如财产所有权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财产继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解决争议,保护自身的合法民事权益。 民事诉讼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这两方面的内容组成。诉讼活动,是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所进行的能够发生诉讼关系的活动。诉讼活动既包括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也包括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诉讼关系,是指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比如:原告向法院起诉,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这样原告与法院就产生诉讼关系。法院受理案件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让其答辩,法院就与被告发生了诉讼关系。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构成民事诉讼的主要内容。 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民事诉讼必须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使诉讼活动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产生诉讼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仅是人民法院,也包括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三,双方当事人对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始终起着主导决定作用。 第四,民事诉讼由若干个阶段组成,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但各个阶段前后连贯,互有联系,只有在完成前一阶段任务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如为解决民事权益争议,先得经过一审判决,对一审不服才能进入二审阶段。并且,各个阶段内部又都有各自的先后顺序,如一审阶段须先经过起诉和受理才能进入审理前准备,审理前准备完毕后才能进入开庭审理,此后才能作出判决。
Ⅲ 民事诉讼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地位和原则是
民事诉讼法是触决民事纠纷最有效的途径,本人认为理由:
1、法院作为国家机关,具内有公信力,容人们愿意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2、诉讼解决问题相对最彻底,一般不存在反悔的可能;
3、诉讼最主要是它有国家强制力保障,一方拒绝履行判决,可以强制执行;
4、诉讼不仅是解决纠纷最有效的途径,还是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Ⅳ 论民事诉讼中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你的题目不通,民事抄纠纷解决袭机制包括诉讼、仲裁、调解等多个方面,民事诉讼只是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你的题目应该是“论民事诉讼在民事纠纷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方面比较权威的著作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沈恒斌主编
Ⅳ 民事纠纷与社会矛盾的关系如何,如何认识民事诉讼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地位作用
民事纠纷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事纠纷及时有效解决有利于化解社会内矛盾,反之,民事纠纷积容压容易诱发社会矛盾。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含诉讼解决方式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如:协商和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民事诉讼是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其他解决方式相比,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等特点。
Ⅵ 诉讼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你的题来目不通,民事纠纷解源决机制包括诉讼、仲裁、调解等多个方面,民事诉讼只是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你的题目应该是“论民事诉讼在民事纠纷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方面比较权威的著作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沈恒斌主编
Ⅶ 关于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在我国,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有下列四种:(一)和解(二)调解(三)仲裁(四)诉讼
和解。即专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属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调解。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
仲裁。所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的方法。
诉讼。民事诉讼即老百姓所讲的“打民事官司”。相对于人民调解、当事人自我平息、单位(或部门、社区)处理和仲裁机制而言,民事诉讼是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
Ⅷ 为什么说民事诉讼的目的体现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
认为民事诉讼的出发点和目的并不是从既有的实体权利出发确认当事人之间版原有的权利义务关权系,而是要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如果从民事诉讼的产生及运作结果本身考察,那么确实可以认为解决纠纷是民事诉讼直接的具体的目的,但若以解决纠纷‘作为民事诉讼的目的,不免失之于过分的单纯化。’
Ⅸ 诉讼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诉讼的地位:
诉讼即老百姓所讲的“打民事官司”。相对于人民调解、当事人自我平息、单位(或部门、社区)处理和仲裁机制而言,民事诉讼是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是解决民事纠纷的第四种方式。
诉讼作用:
主要是可以充分全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比较公正,处理的结果生效后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具有执行力,诉讼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后的手段。因此,国家往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制度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9)民事诉讼目的解决纠纷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程序
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 源的,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提起讼诉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确的被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
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法律将对生产者、销售者起诉的选择权赋予了消费者,由他们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对象作为被告。
4、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即具体地提出经营者违约、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5、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民事案件中,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可向其中的任何一个辖区的法院起诉。
(2)对侵权行为,应向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3)对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中发生的诉权,应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诉讼,应向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4)《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应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
6、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诉讼有效期为权利人在知道自己权力受到侵害起二年之内。
民法通则还规定了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四种情况:
(1)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7、起诉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