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校园伤害纠纷处理

校园伤害纠纷处理

发布时间:2021-01-12 02:46:54

㈠ 调解校园伤害事故纠纷遵循什么原则

《人民调解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回则:
(一)在答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㈡ 校园矛盾的成因和危害有哪些

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就欺凌者而言, 想要通过欺凌行为来彰显自己, 哗众取宠, 来获得某种心理享受。这种行为动机和欺凌者自身要强霸道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 欺凌者也缺少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就被欺凌者而言, 一般都是性格胆小、老实的学生, 对欺凌者有畏惧、怯懦的心理。在欺凌行为发生之后,往往选择闭口不言, 不愿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一方面, 他们认为寻求帮助可能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害怕伤及自尊。

另一方面,也害怕在寻求帮助之后欺凌者可能会对其实施更加严重、恶性的报复。就旁观者而言, 往往认为校园欺凌与己无关。殊不知正是在校园欺凌中的这些沉默者,才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 导致了严重后果的发生。

最后,处于校园时期的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 辨别能力不足,遇事容易冲动,面对一些问题也不能够理智地解决和处理,青少年的这些鲜明性格特点,都为校园欺凌提供了可能。

2、家庭因素。校园欺凌的根源在家庭。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的过程,一些家长做事不讲规则、处理问题粗暴、不善沟通,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适应了相应的处事原则, 也会形成不善沟通、暴力处理问题的性格。

一方面,一些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工作,父母对于孩子在校情况关心不足,使得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孩子在受了委屈之后也无处倾诉。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育观念滞后。

对于校园欺凌,认为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而选择忽视,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忽视,使得孩子最后的寄托也被打破了。

3、学校因素。

第一,学校的监管不力给校园暴力提供了滋长的土壤, 学校的政教处和任课教师同时负有责任。在校园欺凌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学校和班主任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在监督管理上缺位。

第二,在校园欺凌之后, 学校没有相关可依的规章制度。以至于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欺凌者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罚,被欺凌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第三,学校没有为学生培养好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没有一贯的相关教育课程,缺乏相关知识的宣传,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自尊与他尊的意识。最后,学校没有和家庭做好沟通工作、形成联动机制, 以共同保护学生, 防止校园欺凌。

4、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一些暴力观念, 电视、电影中出现的暴力情节,网络游戏中的格斗情境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

新媒体上也充斥着暴力文化,推崇暴力解决问题,形成一系列诸如“简单粗暴”等网络语言, 都对学生们的价值观产生着悄然的负面影响。校园欺凌的社会共同意识尚未形成, 公众对于校园欺凌认识尚不深入。

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是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处理则处于无规可依的状态,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处理。

校园欺凌的危害分析

校园欺凌的危害不是单向的,而会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双方同时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影响良好健康的社会风气。

1、校园欺凌对欺凌者的危害。一方面,对于校园欺凌的欺凌者而言, 校园欺凌会严重阻碍其身心健康与发展。欺凌者通过欺凌的形式,以给自身提供优越感,然而这种优越感是错误的、扭曲的。

在步入社会时,一旦这种优越感消失,便会不安与自我否定,不利于良好性格养成的同时,欺凌者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分子。另一方面,校园欺凌者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欺凌行为而遭受学校处分甚至法律惩罚, 轻则被学校开除,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重则进入牢狱,影响终生。

2、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危害。首先,身体伤害。若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进行殴打等肢体冲突,绝大多数情况下欺凌者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群体,而被欺凌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肉体的折磨和身体伤害。小则肉体损伤,大则丢失宝贵的生命。

其次,心理伤害。心理伤害不同于身体伤害,但危害性却远远超过身体伤害。欺凌者一般选择性格老实、胆小的同学,若受到长期的肢体校园欺凌,可能因为害怕而选择忍气吞声, 闭口不言。而使原本就不自信的性格更加脆弱,变得自卑、自闭、造成心理阴影, 影响健康性格形成。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最终辍学, 影响终生。同时, 欺凌者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被欺凌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很可能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会对世界产生抗拒、冷淡、片面的观点, 致使幸福获得感程度降低。若被欺凌者受到长期的社交孤立等软暴力, 会致使其丧失社交能力, 以至性格孤僻, 严重影响其良好品格的形成。

3、校园欺凌对社会的危害。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消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升, 校园欺凌的风气对于社会的影响是隐形的、非物质的, 同时也是巨大且消极的。

校园欺凌对社会公众安全心理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据统计, 有六成学生对校园暴力心生恐惧, 八成家长担心孩子会受到校园暴力。由此可见, 校园暴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2)校园伤害纠纷处理扩展阅读

杜绝校园欺凌的几点思考

1、提升个人素养,杜绝校园欺凌问题发生。首先,在校学生在面对校园暴力时要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 能够正确调节自我心理状态,学会释放情绪与寻找帮助。要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若受到校园欺凌要勇敢地站出来,绝不忍气吞声,寻求法律保护,绝不做校园欺凌的被欺凌者。

其次,在校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善于通过沟通解决矛盾,绝不做校园欺凌的实施者。最后,我们也绝不做校园欺凌的旁观者,绝不选择冷漠, 要勇于帮助被欺凌的同学,绝不助长校园欺凌的风气。

2、肩负家庭使命, 保护孩子远离校园欺凌事件。家庭是每个孩子人生成长的第一站, 家长负有保护和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新时代背景下, 家长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 对校园欺凌形成正确的认识。

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对校园欺凌知识予以传授,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校园观念, 绝不做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受害者和旁观者。培养孩子沟通的能力,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关心孩子在校的生活状况, 及时与老师沟通, 及时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保护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在杜绝校园欺凌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校要做好防范校园欺凌的长线准备,形成防止校园欺凌的教育体系。设置一贯的相关教育课程, 加强培养学生的防范欺凌意识。

第二,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理。首先,教师作为与同学生们关系最密切的人, 负有观察监督的责任,一旦发现校园欺凌问题要及时与相关同学进行沟通, 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情况, 并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行成校园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其次,学校应加强校园值班和巡查工作,在校园隐蔽角落设置摄像头,实现校园监察全覆盖。

第三,形成一套有关校园欺凌的体系办法, 在欺凌发生之后, 有规可依, 能够按照相关的校规校纪及时处理, 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第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培育学生自尊与他尊的意识, 绝不做欺凌者, 也绝不甘于做被欺凌者, 同时也不做不作为的旁观者, 对校园欺凌说“不”。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 或请警察做相关知识的讲座等形式来培育校园文化氛围。

4、加强价值观引导,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第一, 政府要加强对公众社会价值观的引导, 加强对社会上暴力文化的管理, 优化网络环境, 推进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推进大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公众对校园欺凌的认识, 形成全社会联动机制, 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二, 政府要完善针对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只有制定了法律法规, 才能有法可依, 推进校园欺凌的法制化进程。我国可以借鉴挪威、英国、日本等国成熟的法治体系, 推进防范校园欺凌。

第三, 政府要对学校提出针对校园欺凌的教育要求, 使学校把防范校园欺凌纳入到教学常态化进程中。同时, 政府要对校园欺凌开展专项督导治理, 落实相关责任人, 严肃处理校园欺凌问题。

㈢ 校园伤害由谁负责 法官讲解校园民事纠纷

“学生放学后在教室里打逗受伤,学校要负责任吗?”“学生课间打篮球时受伤,学校有责任吗?”听了整整3个小时的讲座后,老师们还在连珠炮似的不停发问。近日,朝阳法院的女法官张雯和姜春玲在北京市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给120多名中小学的校长和骨干老师讲起了校园内的民事纠纷。 两位法官介绍说,校园伤害发生后学校是否有责任和承担多大责任都得依具体案情而定。而案情千差万别,有时一个细微情节的不同甚至是老师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不一样都可能影响到责任的认定。她们用实际案例作了说明。 前不久一位私立中学的学生小伟在学校组织的石花洞参观活动中不慎伤了脚,住院治疗。家长认为学校失职,起诉索赔,结果被法院驳回。原因是,学校已经在活动中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也有老师在一旁看护,学生的受伤完全是意外事件,学校不应承担责任。而另一类似案例中学校就承担了部分责任。某中学因修操场,临时在公园里上起体育课。一名学生课上踢足球,不慎受伤。朝阳法院认为,公园不是正规体育场地,不适宜开展足球这样危险性较高的运动,所以判学校承担部分责任。 再比如学生在学校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如果球场完全符合标准,学校就不用负责任;但如果球场坑坑洼洼,就应该负一定责任。两学生因矛盾打架,一人受伤,如果老师在矛盾发生之初已经进行教育劝阻,在事后也积极组织救治,学校就没有责任。 法官提醒老师们,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学校想避免在校园伤害中承担责任,一定要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尽到自己的教育管理义务,提供合乎标准的教学设施和食品用品,并且在发生情况后积极补救。

㈣ 在大学宿舍被孤立了怎么办

被舍友孤立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可以只关注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没必要把别人的行为强加到自己的情绪里来。

与其把时间耗费在这些跟自己目标不相同的人身上,还不如好好休息一下,开始第二天的事情。因个人性格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被孤立,需要慢慢的做自我调整及改善,相信其他人会慢慢喜欢上自己的。不得不说有一些人天生就交不到朋友,不是过分自卑就是有某种缺陷。

(4)校园伤害纠纷处理扩展阅读

和室友处理好关系的方法;

1、学会包容差异性,大学室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俗话说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习惯,要学会尊重室友的当地风俗习惯,学会包容这种差异性,也不要对别人的风俗评头论足。

2、意识到寝室是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寝室一般4~8个人不等,大家共同使用这个空间,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活动不要影响到别人。例如看影视作品时最好戴上耳机别开外音,如果要开外音注意控制音量,尽量不要在宿舍吃具有很大气味或特殊气味的食物等。

3、做好自己的事情,学会管理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很重要,归置好自己的物品。注意自身的卫生,及时清洗衣物等。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也是一个好方法,可能不会让室友很喜欢,但绝不会让室友讨厌。

4、嘴笨不代表人笨,争赢不一定真赢。寝室也是室友之间交谈的场所,大家的思想观点相互交汇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而且可能还会因为某个事情而争论,记住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因为嘴笨并不代表人笨,争赢了不一定就真赢了。

㈤ 产生家校纠纷的学校安全事故的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家校纠纷”中包含着多层教育元素,
一是爱的教育。孩子受到“伤害”,教版师、家长及权同学适时地嘘寒问暖能孩子感受“爱”的温暖;
二是诚信教育。当事学生为了逃避批评往往会说谎,家校双方应教育孩子实事求是,让孩子懂得诚信和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三是公平教育。家校双方客观分析“纠纷”,公正公平化解“纠纷”,有利于孩子明辨是非,明白事理;
四是遵规守纪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当通过事件,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从心底里敬畏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不再重蹈覆辙。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家校纠纷”意义重大,对孩子而言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学校和家长千万别孤立看待“家校纠纷”,将“家校纠纷”与对孩子的教育隔离开来。
家长介入孩子的“伤害”事件,是为了让孩子今后不再受到伤害,而不是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家长和学校若没有正确对待“家校纠纷”事件,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并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切莫以为“家校纠纷”与对孩子的教育无关,忽视了“家校纠纷”中隐含的教育意义,应谨防“家校纠纷”背后对孩子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㈥ 校园意外伤害纠纷的处理

与其监护人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诉讼

㈦ 校园伤害纠纷怎么处理

运动必然存在受伤的风险,只要他不是故意的,就不用承担责任,因为版没有过错,他陪你医权疗费也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追究,就意味着以后不会有人和你一起运动和玩了,因为有可能你会受伤的,姚明打篮球被打多少次,骨折,也没听说索赔之类的。你自己考虑呢?

㈧ 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主要途径主要有几种

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和诉讼两种。

1、协商:

消费者与经营版者在发争议后,就权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2、诉讼:

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

(8)校园伤害纠纷处理扩展阅读

我国民诉法规定,起诉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一般认为,这里的诉讼请求指的是当事人所欲达到的具体法律上的效果。原告所提出的诉讼请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诉讼请求应是:

1、在质的方面,必须具体明确请求给付什么、请求确认什么或请求形成什么

2、在量的方面,必须具体明确请求多少,比如应明确请求或付金钱或种类物的具体数量。在具体案件中,法院可依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确定当事人争执的法律关系(即诉讼标的)。

诉讼标的是任何一起民事纠纷案件都必须具有的,它作为当事人争执的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便成为法院裁判的对象。

㈨ 在调节校园伤害事故应遵循什么原则

《人民调解复法》第三条规定,人制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㈩ 校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造成轻微伤害的解决办法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专上十日以属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学校太黑了,人家肯定有关系。学校没有权力对学生处以罚款,而且还是那么大的金额。学校的行为是违法的,可以去法院起诉学校。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案例。

阅读全文

与校园伤害纠纷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