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三段论侵权判定法

三段论侵权判定法

发布时间:2021-01-11 17:42:43

1. 《侵权责任法》 侵害行为的认定原则有三条是什么

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的主观错版误是构成侵权权行为的必备条件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虽然其主观上无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应承认责任的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损害双方的当事人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如果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的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注意和共同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混合责任的归责原则区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过错推定原则仍以过错作为承担责任的基础,因为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只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

2. 美术作品的实质性相似以何种标准来判断

原则上讲,美术作品仅仅相似尚不能认定侵权,只有确认美术作品之间的实质相似性,才可能确定著作权侵权。那么,美术作品的实质性相似应以何种标准来判断?下面由我们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图为小朋友的美术作品1、一般侵权判断方法。判定涉诉作品是否侵权的一般方法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虽然与文字作品相比,美术作品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非引注性等特征,但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这一传统方法同样适用于美术作品侵权判断。在美术创作领域,一种行为(如临摹)是否构成侵权,最终还要看该行为所形成的新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这必然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即对作品的独创性判断。实质性相似加接触方法中的三段论侵权认定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层层过滤,认定涉嫌侵权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的判定方法。该准则具有两层含义:实质性相似与接触。当一作品被判断为与另一作品有实质性相似时,还不能断定该作品侵犯前作品著作权,还需断定作者创作过程中接触过该作品,否则不构成侵权。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从独创性中引申出来的。此处的接触,不须被告实际接触,只需从各种情况中推定有可能接触即可。该准则的核心问题是对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有赖于用三段论侵权认定法来解决。2、独特的创作理念。虽说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而不保护作品的思想内容,但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因此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时,往往离不开作品所表达的创作理念,所以说判断美术作品之间的相同或相似更离不开作品的创作理念。美术作品是作者通过艺术的构思和形象的塑造,借笔墨之法表现出来的,所以画面体现出的内容,是附载在形象特征之上典型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对美术作品同样可以根据画面表达的创作理念进行实质性相似判断,而不应只看作品表达的组成部分。实践中,先了解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特殊创作理念,更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对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判断也是如此。虽然创作理念不能作为著作权法的客体加以保护,但作品的创作理念对于判断作品的独创性是有辅助功效的,表达与创作理念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相同题材的两幅美术作品乍看相似,不可避免地包含诸多相同元素,但两幅作品在表达的创作理念上则可能有很大差别。由于表达的主题不同,表达方式各异,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就可能完全不同。这些不同,是服务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同时,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作品的独创性。

3. 确定侵权准据法的原则有哪些

依有些国家的法律,当事人如具有共同的属人法时,不论他们具有共同的国籍还是回住所,都以共同的属答人法代替本可适用的侵权行为地法。例如波兰1965年11月12日《关于国际私法的法律》规定,非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之债,依债的原因事实发生地国的法律(第31条第1款),但当事人如具有同一国籍并在同一国家有其住所时,则适用该国的法律(第31条第2款)。又如民主德国1975年12月5日《关于国际民事、亲属和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国际经济合同法律适用法》规定:对于在合同关系以外造成损害行为的责任,应当适用损害地国的法律(第17条第1款),但如加害人和受害人是同一国家的公民或者他们在同一国家都有其住所时,则应适用该国的法律(第17条第3款)。②依有些国家的法律,为了保护一方当事人特别是本国公民,也可限制侵权行为地法的适用。

4. 外观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是什么

外观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是:一是被控侵权产品包含外观设计专利的独创性部分(即创新点)。二是被控侵权产品从整体上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似。

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比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对于其中某些相近似产品的细微差别,普通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掉,而专业人员则很容易分辨出来。在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时。

如果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出发,对权利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应当以普通消费者的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不应当以该外观设计专利所属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审美观察能力为标准。

对于类别相同或者相近似的产品,如果普通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则不构成侵权,如果普通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则构成侵权。



(4)三段论侵权判定法扩展阅读:

专利分类

1、有效专利

通常所说的有效专利,是指,专利申请被授权后,仍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要使专利处于有效状态,首先,该专利权还处在法定保护期限内,另外,专利权人需要按规定缴纳了年费。

2、失效专利

专利申请被授权后,因为已经超过法定保护期限或因为专利权人未及时缴纳专利年费而丧失了专利权或被任意个人或者单位请求宣布专利无效后经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并宣布无效而丧失专利权之后,称为失效专利。失效专利对所涉及的技术的使用不再有约束力。

5. 间接侵权的关于判定间接侵权的部分法律规定

1、美国专利法第271(b)条规定:“任何积极引诱或教唆他人侵犯专利权的人负有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该法第271(c)条规定:“任何人出售专利产品或者用于使用专利方法的设备的一个主要组成零件,明知道这个组成零件是为了侵犯专利权而特别制造的,不具备除了侵犯专利权以外的其他用途,他就负有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
2、英国专利法第60条(2)规定,在专利权的有效期间内,任何第三人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在联合王国向不属于被许可人或者无权实施专利发明的人,提供或表示愿意提供任何有关发明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使发明得到实施的,如果该人明知或者应知所提供的关键组成部分适于并且旨在用于发明在联合王国实施,则同样属于侵犯了该发明的专利权。
3、德国专利法第10条规定:(1)专利权的效力还在于,禁止任何第三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在本法有效的地域范围内,向无权使用专利发明的人提供涉及专利发明基本要素的手段,致使后者在本法有效地域范围内销售或供应本发明。如果该第三人知道或者显然应当知道所述的手段适于并且专门用于实施发明专利的话。
4、我国法律中没有关于间接侵权的直接规定,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认定行为人构成间接侵权并判决其承担侵权责任适用的法律依据为:《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8条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6. 直言三段论的三段论的判定规则

一个三段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下面规则来加以判定。 三段论的实质就是要借助前提中的一个共同词项即中项来作为媒介,使大小项发生逻辑关系,从而推出结论。如果一个三段论只有两个不同的项,那么大小项就找不到这样一个中项来建立关系,从而推不出结论。如果一个三段论包含有四个不同的词项,那么就有可能大项和一个项存在关系,小项和另一个项存在关系,但找不到一个项分别和大小项存在关系。如果包含五个或六个不同的项,那就更不是三段论了。违反这条规则,通常出现的错误成为“四词项”或“四概念”。
例如:
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
→《祝福》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
上述推理显然是错误的。例子中的“鲁迅的小说”,虽然是同一个语词,但是所表达的概念却不一样。它在大前提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整体概念),而在小前提中表达的却是“非集合概念”(非整体的类概念)。二者是全异关系。所以,整个推理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 中项要起到媒介作用,必须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既与大项建立关系,又与小项建立关系。如果中项两次都不周延,那么中项就有可能不存在一部分外延既与大项联系,又和小项联系,这就无法确定大小项的关系。如果中项至少周延一次,那么,中项的全部外延就与大项或小项建立了联系,这样就能确保至少有一部分外延同大小项存在关系。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例如:
坏人都攻击我。
你攻击我。
→ 你是坏人。
上例中的中项“攻击我”,在前提中两次都是肯定命题的谓项,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这条规则是对大项和小项的外延的规定。三段论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要求,不能从部分推出全部,不能从不周延的词项过渡到周延的词项,否则推理就不具有必然性了。违反这条规则,就犯了“大项不当周延”或者“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大项不当周延”是指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变得周延了。例如:
① 所有的狐狸都是动物。
猫不是狐狸。
→ 所以,猫不是动物。
“小项不当周延”是指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变得周延了。例如:
② 海鸥是会飞的。
海鸥是会游的。
→ 所以,会游的都是会飞的。
上例①中的大项“动物”在前提中是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却是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了,所以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②中的小项“会游的”在前提中是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但在结论中是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了,所以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如果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小项和大项必然都同中项相排斥,这样,中项就无法起到连接大小项的作用,作不出形式有效的推导。例如:
中学生不是大学生。
这些学生不是中学生。
→ 这些学生?
上例不能推出必然性的结论,因为,如果推出“这些学生是大学生”,但也有可能这些学生是小学生呢,小学生显然也不是中学生;如果推出“这些学生不是大学生”,但也有可能这些学生刚好是大学生呢,大学生显然也不是中学生。5、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那么结论就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必有一个否定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小项和大项之一必然同中项排斥,无论是小项同中项相排斥,还是大项同中项相排斥,在结论中小相同大项必然相排斥,结论必然是否定的。反过来,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大项同小项相排斥,因此,在前提中大项和小项之一必然同中项相排斥,前提中必然有一个是否定的。例如:
凡有效的经济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这份经济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
→ 这份经济合同不是有效的。 例如:
有的同学不是南方人。
有些南方人是商人。
→ ?
显然,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同时可得到下面一个规则:7、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么结论就是特称的。(参考赵鑫全《逻辑精点》)

7. 外观专利侵权怎么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那么当我们碰到外观专利侵权的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外观专利侵权怎么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外观专利侵权怎么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判定方法一:肉眼观察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似,应该根据普通消费者用肉眼进行观察时是否会产生混淆来判断,对视觉观察不到的部分,不能借助仪器或化学手段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时应以产品易见部位的异同作为判断的依据。判定方法二:直接对比在具体判断时,首先应当把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分别摆放,观察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要有一定的间隔 .这种隔离观察的方法可以让审判人员对两种产品产生直观的感觉即第一印象。其次,再将两种产品摆放在一起,由审判人员对两种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直接对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异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结论。判定方法三:整体观察,综合判断对两种产品的外观设计的主要构成和创新点进行综合判断。对比方法,类似商标近似判断方法,目前较为认同的做法是将要部作为比较的重点,看被控侵权产品是否抄袭、模仿了权利人的独创部分。被控侵权产品构成侵权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被控侵权产品包含外观设计专利的独创性部分(即创新点)。二是被控侵权产品从整体上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似 。关于外观专利侵权怎么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有更多关于专利的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八戒知识产权,或电话联系我们。

8. 试论方法专利权利要求侵权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专利权是指复专利权人在法制律规定的范围内独占使用、收益、处分其发明创造,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专利权具有时间性、地域性及法律确认性。此外,专利权还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专利权是两权一体的权利,既有人身权,又有财产权。(2)专利权的取得须经专利局授予。(3)专利权的发生以公开发明成果为前提。(4)专利权具有利用性,专利权人如不实施或不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有关部门将采取强制许可措施,使专利得到充分利用。

阅读全文

与三段论侵权判定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