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全用药的案例
2005年2月15日,美国法庭判定,开枪射杀祖父母并放火烧房毁灭证据的少年克里斯托弗·皮特曼有罪,并对其处以30年有期徒刑。
克里斯托弗用鸟枪弑杀祖父母时只有12岁,那是2001年9月的事情。而这起案件之所以在美国备受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凶犯的年轻与残忍,更主要的是,克里斯托弗从被捕起就声称是自己服用的抗抑郁药“左洛复”导致他失去理智。而这一情节,使得美国多年来对抗抑郁药的争论再起烽烟,再次将抗抑郁药物的安全问题推到了法庭、制药巨头和消费者的面前。
克里斯托弗自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分分合合之中。2001年,当母亲再次离开的时候,绝望的他离家出走并试图自杀,随后被送进一家精神病医院并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靠药物控制情绪。据克里斯托弗祖父的家人描述,服药后,克里斯托弗开始显得烦躁不安,有时还对着自己的皮肤自言自语,而这些症状据一些医生认为是服用“左洛复”后的副作用。不久,血案就发生了。
克里斯托弗所服用的由辉瑞公司生产的“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左洛复”成为案件审理的关键。因为案件发生的时候,正是美国科学界和药品监管部门开始衡量抗抑郁药物对青少年心理可能造成的副作用的时候。正如《纽约时报》的报道所说:“法庭辩论同科学思考以及家庭悲剧纠缠在了一起。反对抗抑郁药物的团体和人士与辉瑞制药分别站到了被告和检察官的身后。一时间,法律人士、医学专家和社会活动者都在法庭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随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命令“左洛复”及其他抗抑郁药的生产商必须在药品标签上注明“会增加儿童自杀风险”的警示语。但这一规定显然与反对抗抑郁药物人士的愿望大相径庭,加上“左洛复”的生产商是财大气粗的辉瑞制药,有关其抗抑郁药品有“诱杀”嫌疑的诉状从来没有赢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因此蒙上了管理药品不力的名声。
克里斯托弗被定罪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宣布,将建立新的药物安全委员会,改善市场上对药品安全的监督状况。支持慎用抗抑郁症药的专家认为,家长们需要更加准确、详细的信息使自己既能医治好孩子的抑郁症,又能防止药物导致孩子自杀或杀人情况的发生。支持者还建议,应当为家长们编写一本有关孩子们服用抗抑郁症药的小册子,该册子能说明孩子是否适合服用该药、提示家长孩子们自杀的征兆等等。
正如克里斯托弗的家人在判决后提醒人们警惕药物安全问题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父母在给自己的孩子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时候都得小心行事,因为我们的悲剧在将来很可能就会发生在你们身上。” 2004年春晚,华彩惊世的“千手观音”给亿万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带给人们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本身的华美,更在于参加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这些聋哑演员中,绝大大部分都是由药物导致的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一共有十八位,十八位都是因为药物致聋。
在这18位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都又是都是在两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姜馨田:发高烧三十九度多,当时很小,妈妈带去医院打针,过敏导致了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岁半致聋的,是庆大霉素导致耳神经失聪。
药物导致的耳聋多为感音性神经聋,也就是说药物损伤的是听觉神经,听觉器官并没有受到伤害。
感音性神经聋,听力损失是70分贝到120分贝。专家指出,对于这样的孩子,通过配戴助听器就可以帮助恢复一部分的听力。
而重度感音性神经聋,听力损失一般都在100分贝以上。对于这种程度的耳聋,恢复听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安装人工耳蜗。
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副主任陈振声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副主任陈振声:到目前为止,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应该说能够解决百分之九十一以上的,或者说百分之九十的耳聋都可以从中得到益处。
人工耳蜗分为体内和体外两个部分,需要通过外科手安装。因为人工耳蜗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价格比较贵,一般需要花费二十万元以上。
孩子的语言发育最佳时期是在两到四周岁,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帮助下,聋儿还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来逐渐区分各种声音。能听懂声音后,聋儿才能够模仿语言,学习说话。经过严格训练,借助于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聋儿都可以恢复一般的听说功能,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借助于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因药物而导致耳聋的孩子们重新又回到了有声的世界,虽然这种回归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有声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依然有所差别。不幸已经发生,我们只能选择面对,而对于不幸发生的原因,我们却总是那么心有不甘:如果医生用药的时候能够慎重一些,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果家长平时能多学习一些婴幼儿用药的知识,随时观察孩子的成长表现,及时发现异常反应,为治疗多争取一些时间;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广泛地宣传用药安全,用药禁忌……也许,因药致聋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② 医患纠纷典型案例评析的目录
第一章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案例1何玉国诉某医院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案例2蒋某诉嘉兴市某医院医疗损害赔偿案
——医院误诊引发的继续治疗费用应否赔偿
案例3林某某诉深圳市某医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单位延误诊断的侵权赔偿责任
案例4汤亚辉诉达川地区某医院医疗损害赔偿案
——是否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患者权益
案例5刘亚芳因输血传染丙肝医疗纠纷案
——在输血医疗纠纷中可否适用产品侵权责任
案例6毛某与无证游医吴某医疗损害纠纷案
——无证游医由于过错造成患者损害不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案例7孙某某诉某市计生指导站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应如何适用法律确定损害赔偿
案例8刘某某诉李某某及天津市某医院将硝酸银当麻醉剂滴入耳内造成鼓膜和面部灼伤赔偿案
——退休医生的非职务行为不能构成医疗事故
案例9张某诉南京某医院医疗广告欺诈案
——医院利用虚假广告欺骗患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10王某诉江某医疗损害赔偿案
——医生使用私配药物须担“双责”
第二章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与归责原则
第三章医院耒尽注意义务的医疗纠纷
第四章未构成医疗事故的责任
第五章医疗纠纷中的鉴定问题
第六章医疗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第七章医疗纠纷中侵权行为的认定
第八章人身损害赔偿
第九章美容引起的医疗纠纷
第十章医疗合同引发的医疗纠纷
第十一章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
第十二章医疗纠纷中的刑事责任
③ 医疗纠纷案例论文2000字左右
也许能在(法学)这类的文献上参考学习下,都是免费查阅的
④ 典型医疗事故案例及分析!(要求有具体的案例及分,最好是当今的热点医疗纠纷)
脑瘫患儿诉上海某医院医疗事故赔偿案案件简介原告张某之母于2006年10月4日(双胞胎待产)急诊入院,凌晨3:45医生告知B超单检查显示胎儿的胎心和胎动并未异常后,被安排在产房待产区。但原告胎膜早破,羊水外流长达6个多小时,被告(医院)未采取任何具体治疗及检查措施。原告于同日上午9:30出生,医生告知,原告重度缺氧,在儿科病房的暖箱中抢救有所改变出院,但于2008年原告查出脑瘫,原告家人于2009年2月将在被告处的病例调出后才知,原告的病情是由被告造成。2009年3月原告将被告上海某医院诉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就此医疗事故承担赔偿责任。 案件解析作为本案原告的代理律师,自接受委托后,我们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进行调查取证,就该案件的主要法律事实与证据,从专业知识角度以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方案,在该案件中主要争议有:一、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被告方提出本案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我们认为被告对此法律概念和适用存在理解错误,依据《民法通则》和《意见》等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即应从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时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因此本案诉讼时效应从2009年2月在被告处调出病例,确定的病情是由被告造成时开始计算。二、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被告对原告在出生过程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一直持否定态度。在审理过程中,我们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委托上海市虹口区医学会就被告对原告的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其医疗行为与现状有无因果关系及本案病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被告对原告的诊疗是否存在过错进行鉴定,上海市虹口区医学会鉴定结论为不构医疗事故。面对这样的鉴定结论,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本案要想取得赔偿,这个鉴定结论是关键,律师和原告都不服这样的鉴定结论。我们重新申请鉴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接受了申请,并委托上海市医学会就被告对原告的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其医疗行为与现状有无因果关系及本案病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被告对原告的诊疗是否存在过错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原告与被告的医疗争议构成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第四条,《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本病例构成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判决结论 原告诉被告上海某医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杨浦区人民法院认定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支持了我方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判决如下:一、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医疗费人民币5090.40元;二、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住院伙食补助费人民币280元;三、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住院陪护费人民币1515.50元;四、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护理费人民币201,600元;五、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残疾用具费人民币280元;六、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交通费人民币210元;七、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4,441.48元;八、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残疾生活补助费人民币244,414.80元;九、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律师费人民币3500元。 法律依据 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⑤ 医药行业经典案例有哪些
案例 某企业上市了一个复合维生素补充产品,而当时在这一市场上,竞争已非常充分,善存、施尔康等品牌产品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于是,该企业首先寻找现存市场的空白点。经过调查研究,最终他们没有将目标市场定位于所有人群,而是选择少年儿童作为其目标使用人群,把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们作为其目标购买人群,市场定位非常精准。 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市场,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细节管理措施。在前期推广中,他们首先推出一套与产品同名的大型儿童益智竞技游戏节目,这个节目由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策划,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为该产品市场运作打响了第一枪。同时,其卡通篇广告在各电视台动画片等儿童节目时间播出,充分获得了孩子对产品的认知度。接下来,他们研究发现,在产品口味设计上,复合维生素产品的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口味欠缺,特别是儿童类产品。针对这一情况,该企业推出含钙型和果味型两种口味的复合维生素补充产品——含钙型加入可可粉,具有小孩子喜欢的巧克力味,而果味型则有一点酸甜。与其他一些复合维生素产品相比,该企业产品迎合孩子的口味偏好,改变以往维生素作为药的口感,这极有利于提高儿童主动补充维生素的积极性。在包装上,针对儿童市场,他们采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而且颜色鲜艳,产品名称文字也采用活泼可爱的美术字。另外,他们还对该产品包装的开启方式做了特殊处理,可以防止小孩子自己开瓶服用,这样能保证家长存放方便和孩子服药安全。在终端陈列上,该企业利用自身的包装特点,做足文章:在一些大型超市的入口,他们设计出产品包装形状的脚印形地贴,引导消费者参观产品陈列柜台。在产品推广上,该企业设立咨询热线,收集整理消费者情况资料,定期编制和邮寄维生素知识小册子,设立维生素知识网站,组织专家进行营养知识讲座、义诊,并定期到相关人群聚集的场合进行促销活动。 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后,该产品一上市,其销售额在前三个月便实现翻三番,且此后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