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仲裁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仲裁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学界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主要分为三类:
1、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现代仲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作出区分。其区分主要在于争议有没有涉外因素:
① 国内仲裁。是解决本国当事人之间没有涉外因素的国内民商事纠纷的仲裁。
② 国际仲裁。在私法范围内也称为涉外仲裁或国际商事仲裁;是解决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争议或国际性民商事争议的仲裁。
2、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根据仲裁组织产生和存续的状态,仲裁分为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其区分主要在于有没有常设仲裁机构或者说解决争议通不通过仲裁机构:
①
机构仲裁。也称为制度性仲裁或常设仲裁;是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其之间的纠纷交给某个常设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仲裁;需要说明的是,仲裁机构(如我国的仲裁委员会)本身并不审理案件,具体审理案件的,是由该机构的仲裁员为某一案件临时组成的仲裁庭,仲裁程序终结后仲裁庭即告解散。
②
临时仲裁。也称为临时性仲裁或特别仲裁;是在事先并不存在仲裁机构的情况下,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其争议交给双方共同信赖的仲裁员临时组成的仲裁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仲裁。
3、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以仲裁的裁决依据为标准,仲裁分为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其区分主要在于裁决纠纷是否严格依据法律:
① 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裁决纠纷必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仲裁是现代仲裁制度的主要形态,也是各国对仲裁的一般要求。
②
友好仲裁。也称为原则仲裁或友谊仲裁;是指仲裁庭依据当事人的明示性授权,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裁决纠纷,也可以不根据法律规定而按照公允、善良、善意等原则和商业惯例裁决纠纷,但仲裁不得违背仲裁地的相关法律和公共秩序。
Ⅱ 仲裁的类型有哪些
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双方民事争议,作出仲裁裁决的机构。分为国内仲版裁机构和国际仲裁机构,后权者又分为全国性的仲裁机构和国际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机构。此外,按仲裁机构的设置情况,国际上进行仲裁的机构有三种:一种是常设仲裁机构,一种是临时仲裁机构,还有一种是专业性仲裁机。仲裁机构包括:(1)常设仲裁机构。常设仲裁机构有国际性的或区域性的,有全国性的,还有附设在特定行业内的专业性仲裁机构。它们都有一套机构和人员,负责组织和管理有关仲裁事务,可为仲裁的进行提供各种方便。(2)临时仲裁机构。它是由双方当事人指定仲裁员自行组成的一种仲裁庭,案件处理完毕即自动解散。(3)附设在特定行业内的专业性仲裁机构。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是机构仲裁,常设的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 目前,我国的仲裁机构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在深圳经济特区设有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在上海设有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是一个整体。
Ⅲ 仲裁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仲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国内仲裁和涉外仲内裁 根据仲裁案件是容否具有涉外因素,仲裁可分为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国内仲裁是指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国内民商事纠纷的仲裁;涉外仲裁则是指涉及外国或外法域的民商事纠纷的仲裁。 2、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 根据是否在常设的专门机构进行仲裁,仲裁可以划分为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机构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某一常设仲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临时仲裁是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由双方当事人选择的仲裁员临时组成的仲裁庭所进行的仲裁。 3、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 根据仲裁裁决所依据的实体规范的不同,仲裁可以划分为依法仲裁和友好仲裁。依法仲裁是指仲裁庭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对纠纷进行裁决。友好仲裁,亦称友谊仲裁、依原则仲裁,是指依据当事人的授权,仲裁庭以公平的标准作出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的裁决。
Ⅳ 中国人民法院主要审理什么类型的案件
主要是民事,刑事,行政三大类,以前把经济案件,也就是商事纠纷单列一类内,现在早已不这样了,而归容入民案.
除了这三类,还有一些非诉讼案件,如申请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选民资格案件,申请支付令,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公示催告(申请票据失效)案件,破产案件等,虽然都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但实际适用的是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且不象民事诉讼案那样有原告和被告,具有非诉讼性,所以可以单列一类.
另外,国家赔偿案件介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之间,也适用特别程序,海事案件(只在海事法院有管辖权)要适用不同于民案的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但这二者仍属于诉讼案件.
也有人把民案的执行列为非诉讼案件,但我认为它应属民案的一部分.
Ⅳ 商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民事和商事活动在主体方面存在一定区别。民事法律主要是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规范,因此所有公民都可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但商法则不然,它是调整作为商人的那一部分公民之间或那一部分公民与公司以及公司之间的规范,因此,并非所有公民都可成为商法关系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民一庭的法官与民二庭的法官有可能面临的是性质不同的当事人。
第二,商事和民事活动在客体方面也存在一定区别。商法所调整的对象显然与民法不同。具体说,前者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象买卖这样的贸易活动,权利义务标的一般是商品;而后者则是所有涉及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权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或活动。这就意味着,民一庭的法官与民二庭的法官所处里的纠纷是性质不同的事务。
第三,商法与民法所调整的范围有所区别。商法的调整范围复杂多样,通常包括公司、票据、保险、破产等特别的商事领域,而各个领域都有其很强的特殊性和技术性,调整的手法和方式很不一样;民法则基本是围绕着人身关系和一般的非人身财产关系来进行调整。因此,民一庭的法官与民二庭的法官要适用性质不同的法律,适应不同领域的特殊性与技术性。
第四,民法来自于根深蒂固的、源远流长的一般社会生产和生活;而商法则出自于变化多端、随时发生或更新的商业活动习惯。所以,相对于民法而言,商法是不稳定的、多变的。与此相反, 民法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会导致法律安全受到消极影响。而这就意味着,民一庭的法官与民二庭的法官在适用法律时的解释方法不同,要适用不同的裁判标准。
Ⅵ 在民商事纠纷的解决中,为什么要区分涉外和非涉外
你好,因为涉外民商事案件可能会涉及外国法律条文的适用 。
Ⅶ 民商事纠纷是什么
1.平等主体之间,
2.基于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所涉及的民事权益争议。
3.以上争议的程序法适用民诉法及相关解释。
Ⅷ 什么是民商事争议
国际民商事争议是指国际民商事交往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在权利义务方面所发生的各种纠内纷。在当容今国际民商事交往中,由于各国法律有别,当事人的利益不同,以及其内在或外在、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民商事争议。为了促进和保障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正常进行,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是国际私法的重要任务。
可以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