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件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件

发布时间:2020-12-29 21:23:52

①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是行政纠纷还是民事纠纷

您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纠纷要根据合同双方的当事人确定纠纷的性质。专

如果双方是个人或企业属间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则属于民事纠纷。

如果合同一方是代表国家的如土地局,市政动迁等,则属于行政纠纷。

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本解释所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出让方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受让方,受让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十五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第十六条土地使用者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违约赔偿。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常纠纷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因违反法定转让条件而生产的纠纷

这些限制性转让条件,真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过户登记环节。但是不能及时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过户登记在当事人之间往往会产生如下争议和纠纷:

(1)土地使用权证书是土地使用权人的物权凭证,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该土地权利就是不完整的,不被法律承认的。也即没有完成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公示登记程序,该权利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如果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受让方支付了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对价,却不能得到被法律承认的土地使用权,则对受让方的权利就是一种损害。同时未经过户登记,受让方不能取得土地权属证书则不能进行新的转让,也不能以土地使用权证书进行抵押贷款。其土地权利上的种种限制,往往成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双方当事人矛盾和纠纷的导火索。

(2)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尤其是按照〈司法解释〉第7条界定的这种单纯而直接的转让方式进行的转让,在完成转让后,一切的后续开发建设手续就应当以受让方的名义办理。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办理,就应当以受让方自己的名义办理。但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符合法定转让条件,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过户登记和发证手续。按照土地使用权主体和建设主体相一致的原则,受让方就不可能以自己的名义完成项目建设并获得利益。

(3)在转让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未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情况下,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就有可能责令当事人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是按照〈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4条的规定,对于超过60日不能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可以解除土地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就不可能再给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受让方办理新的土地使用权证,受让方转让合同中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4)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证转让合同就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除非是在起诉前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取得有批准权人民政府同意转让的。如果转让合同被确认无效,则受让方不仅不能行使合同权利,其期得利益无法实现,而且还会因此蒙受损失。

(5)由于不符合法定转让条件,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不能为双方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手续,故项目一切开发建设手续只能以转让方的名义办理。当因该项目建设发生对外责任时,案外人仍会以转让方作为权利主张的对象。尽管实际的建设投资方也是受让方,项目开发的获益者也是受让方,但不影响案外人向转让方主张权利,且土地使用权实际转让的事实也不能成为转让方不承担对外责任的抗辩理由。因对外责任的承担问题,也常常是引发转让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由上可见,尽管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标准有所降低,但是违反法定的限制性转让条件,虽然一秀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被认定有效同样也不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照法定条件对转让行为进行审查,并通过行政手段限制转让和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同样当事人之间转让合同有效,但未办理过户登记,该合同就不具有物权公示后的对抗效力,其合同约定也不能对抗其他第三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争议和纠纷就难以避免。

2、因一地多转引发的纠纷

我国有关法律虽然对于土地使用权的交易设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性条件,同时还要求这种交易行为应当在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如果在土地使用权转让时严格遵守这些条件和程序性规定,则一地多转的情况就很难发生。因为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登记的事实均记载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登记簿中,这种变更登记具有物权公示的效力,可以对抗任何第三人。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土地变更登记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不符合转让条件的转让行为大多不会及时去办理权属的变更登记手续,即使符合条件的转让行为,当事人怠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也是常有的。这就为“一地多转”的交易行为提供了条件。实践中既有为牟取非法利益的欺诈性一地多转行为,也有为牟取高额利益,以价格高低作为成交依据,多次转让撕毁前约的行为。因此而产生的纠纷往往会涉及多个当事人。

③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有哪些常见纠纷

您好,常见的纠纷有以下几种:

一、因土地出让合同的效力引发的纠纷内。

1、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容同出让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而无效,2005年8月1日以后仍以各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应当认定为无效;

2、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价的,则该价格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3、未办妥土地征用或农转用手续的集体土地非法出让,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会因为出让标的不符合法律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

二、因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选择引发的纠纷。

2002年7月1日之后,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必须按招标、挂牌、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的,而仍然采用协议的方式出让的,任何潜在的用地者都可以提出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三、因不公平竞买行为引发的纠纷。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4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4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本解释所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出让方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受让方,受让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协议。
第二条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认定无效。
本解释实施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起诉前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追认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第三条 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的,应当认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无效。
当事人请求按照订立合同时的市场评估价格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应予支持;受让方不同意按照市场评估价格补足,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按照过错承担责任。
第四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因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批准手续而不能交付土地,受让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
第五条 受让方经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当事人请求按照起诉时同种用途的土地出让金标准调整土地出让金的,应予支持。
第六条 受让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出让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 第七条 本解释所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于受让方,受让方支付价款的协议。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与受让方订立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后,当事人一方以双方之间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第九条 转让方未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土地使用权,起诉前转让方已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转让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就同一出让土地使用权订立数个转让合同,在转让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受让方均要求履行合同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已经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交付土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二)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已先行合法占有投资开发土地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三)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又未合法占有投资开发土地,先行支付土地转让款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交付土地和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四)合同均未履行,依法成立在先的合同受让方请求履行合同的,应予支持。
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方请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转让,并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的合同可以按照补偿性质的合同处理。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决定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将该划拨土地使用权直接划拨给受让方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的合同可以按照补偿性质的合同处理。 第十四条 本解释所称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作为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的协议。
第十五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订立合同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已经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七条 投资数额超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约定,对增加的投资数额的承担比例,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按照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或者当事人的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确定;没有约定投资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第十八条 房屋实际建筑面积少于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实际建筑面积的分配比例,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按照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或者当事人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第十九条 在下列情形下,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请求分配房地产项目利益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驳回起诉:
(一)依法需经批准的房地产建设项目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二)房地产建设项目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擅自变更建设工程规划。
因当事人隐瞒建设工程规划变更的事实所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按照过错承担。
第二十条 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超出规划建筑面积,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当事人对超出部分的房屋分配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对增加的投资数额的承担比例,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确定;没有约定投资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违反规划开发建设的房屋,被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责令拆除,当事人对损失承担协商不成的,按照当事人过错确定责任;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确定责任;没有约定投资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仅以投资数额确定利润分配比例,当事人未足额交纳出资的,按照当事人的实际投资比例分配利润。
第二十三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要求将房屋预售款充抵投资参与利润分配的,不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第二十五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资金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分配固定数量房屋的,应当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
第二十六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资金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数额货币的,应当认定为借款合同。
第二十七条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资金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以租赁或者其他形式使用房屋的,应当认定为房屋租赁合同。 第二十八条 本解释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受理的第一审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解释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⑤ 关于土地出让合同纠纷政府能不能列为第二被告

土地出让合同纠纷的诉讼中,可以或应当将政府列为第二被告,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或判例。

关于土地出让合同纠纷,人民政府是否适格被告问题,实践中大部分观点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中,合同的相对方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不是人民政府,因此人民政府不是适格的被告。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客体是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一界定体现了出让主体的单一性即土地的所有者——国家。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8条均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一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见,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法律关系中,土地出让的真正主体应当始终是代表土地所有者——国家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只是负责批准后出让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另外,从出让金支付的角度来讲,一般是由政府财政收取,而不是支付给代行政府管理职能的国土局。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5条的规定,土地出让金除一部分上缴中央财政外,大部分也是留给了地方人民政府。如果仅将国土局列为被告败诉,是没有能力履行相应的返还出让金等合同责任的。因此,人民政府应当是适格的被告。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了土地出让的批准与确认权在各级人民政府,国土局的所有意志均来源于政府的决策,只是承办与具体实施机关。将人民政府列为被告,对案件审理与执行程序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附:都燕果律师的成功案例:《一起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的启示》

链接:http://www.lawtime.cn/lawyer/casecont28288052833899oo78409

⑥ 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几个法律问题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
第一条本解释所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出让方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受让方,受让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协议。
第二条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认定无效。
本解释实施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出让方与受让方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起诉前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追认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第三条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的,应当认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无效。
当事人请求按照订立合同时的市场评估价格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应予支持;受让方不同意按照市场评估价格补足,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按照过错承担责任。
第四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因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批准手续而不能交付土地,受让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
第五条受让方经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当事人请求按照起诉时同种用途的土地出让金标准调整土地出让金的,应予支持。
第六条受让方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出让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
第七条本解释所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于受让方,受让方支付价款的协议。
第八条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与受让方订立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后,当事人一方以双方之间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第九条转让方未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土地使用权,起诉前转让方已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转让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条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就同一出让土地使用权订立数个转让合同,在转让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受让方均要求履行合同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已经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交付土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二)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已先行合法占有投资开发土地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三)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又未合法占有投资开发土地,先行支付土地转让款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交付土地和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四)合同均未履行,依法成立在先的合同受让方请求履行合同的,应予支持。
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方请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转让,并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的合同可以按照补偿性质的合同处理。
第十三条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决定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将该划拨土地使用权直接划拨给受让方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的合同可以按照补偿性质的合同处理。
三、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
第十四条本解释所称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作为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的协议。
第十五条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六条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订立合同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已经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十七条投资数额超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约定,对增加的投资数额的承担比例,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按照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或者当事人的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确定;没有约定投资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第十八条房屋实际建筑面积少于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实际建筑面积的分配比例,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按照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或者当事人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⑦ 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纠纷是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

您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纠纷要根据合同双方的当事人确定纠纷的性版质。

如果双方权是个人或企业间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则属于民事纠纷。

如果合同一方是代表国家的如土地局,市政动迁等,则属于行政纠纷。

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本解释所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出让方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受让方,受让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十五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第十六条土地使用者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违约赔偿。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⑧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应该怎么解决

您好,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行政合同。
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内质,以容前法院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大多作为民事案件来受理,应该属于行政诉讼范围了,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的案由应当定为土地行政合同纠纷。但是,该规定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规定为第五个民事案由,属于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民法学者认为其属于民事合同。依据该通知,把行政合同列为行政行为之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属于典型的行政合同。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阅读全文

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