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哪种是侵权行为间接结合

哪种是侵权行为间接结合

发布时间:2020-12-29 10:01:59

1. 侵权中 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关系

哇~这么难的来问题也敢在这源问。。呵呵~
理论上的俺分的不是那么明白,你要是去问王利明、杨立新等老师估计给你答案也不是很清楚,有些东西是意会不能言传的噢。
但是还是知道个比较简单的区别办法。直接结合应该是同一时间以及同一现场的。否则认为是间接结合。
俺只知道这么多啦。欢迎讨论。:)

2. 民事侵权数行为如何区分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侵权数行为结合造成一个损害结果,对侵权人责任承担规定了直接结合承担连带责任,间接结合承担按份责任。由于对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区分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造成共同侵权责任的扩大化和随意性。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区分则成了正确适用《解释》、《侵权法》和《民法通则》的关键问题,理清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显得非常必要。 一、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的含义 1、直接结合是指数个行为相互作用、耦合、凝结,密切联系,不以其他行为为媒介,造成某一结果的发生,则数行为属直接结合关系。 直接结合的特点:(1)结合程度非常紧密,对于结果,各自的原因力和各自的作用都无法区分;(2)虽然数个行为的结合具有偶然因素,但其紧密程度使数个行为耦合造成一个结果;(3)、相耦合的数个行为作为一个原因引发了结果的发生,是结果发生的唯一原因;(4)、相耦合的数个行为的性质一般为同一类型;(5)、数个行为一般是同时间、同地点进行。 直接结合的构成要件有三:一是直接导致结果发生;二是数个物或行为与结果之间都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三是行为的性质一般相同。例如A、B、C因与D有矛盾,三人不约而同地向D所用的杯子中下毒,三人分别所下毒量虽均不足以致人死亡,但三人分别所下毒的总量加在一块,却足以致人死亡。A、B、C三人之间虽没意思联络,但都实施了下毒行为,而三个下毒行为的凝结合造成D死亡的后果,符合直接结合的构成要件。如果A、B二人不约而同地向D所用的杯子中下毒,二人所下毒量不足以致人死亡,D服毒后就医途中被C开车将D撞死,A、B、二人之间虽没意思联络,但都实施了下毒行为,而二个下毒行为构成直接结合,但不是造成D死亡的直接行为,而C开车撞D是造成D死亡的直接行为。 2.间接结合,是指某侵权行为需以其他侵权行为为媒介,造成某一结果的发生,则某侵权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构成间接结合关系。 间接结合的特点:(1)多个行为的结合程度不紧密,对于结果,各自的原因力和各自的作用能够区分;(2)一般数个行为不是同时间、同地点进行,或同时、同地进行,但数个行为属不同类型;(3)、对损害结果而言数个行为并非全部都是直接、必然地导致损害结果发生。 间接结合的构成要件有三个:一是导致结果的只能是多行为中的一个或数个;二是各行为相互偶然性结合;三是只有数行为中的一个或数个与结果存在果因果关系,其他行为只构成结果产生的条件。如,夜间甲所驾驶尾灯损坏的货车在前面正常行驶,乙在后面驾车超速行驶,造成追尾事故,导致后车所载人员死亡,甲的货车尾灯损坏的事实并不直接、必然地导致后车所载人员的死亡这一损害后果,它只是为损害后果的发生创造了一个条件,因此,甲所驾驶尾灯损坏的行为与乙在后面驾车超速行驶行为属间接结合。按照《解释》第三条规定,应当根据各自过失大小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的区分 笔者认为,区分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应该结合《民法通则》、《侵任法》及《解释》中关于共同侵权的理论、立法原意、归责原则、警示和惩戒作用来加以理解。既要考虑到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又要考虑不能使侵权人的责任扩大化。判断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正确适用归责原则,维护公平正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树立按份责任是常态,连带责任是特殊的司法理念。根据侵权法理论,在适用归责原则时要首先考虑适用按份责任,在不能适用按份责任且有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时才可适用连带责任。 2.侵害是否具有直接性。即行为人的行为表现是否直接指向的加害结果。如:两个人对受害人进行攻击,均造成受害人血流不止死亡,且伤口流血量的大小不能分辨,各自的加害行为直接指向一个后果,则认定是直接结合,承担连带责任,否则,按按份责任处理。 3.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则认定直接结合,因果关系是内在的条件、因素关系,如果存在外部的条件关系,则认定间接结合;直接结合的数行为之间是直接、密不可分的一个紧密体,而间接结合的数行为之间呈松散的、彼此互为中介的链条式的结合。如两个人同时向受害人射击,无法认定为某一个人的射击行为将受害人击中,造成受害人受伤,由于他们的行为都与受害人受伤的结果密不可分,则认定直接结合。比如:小孩甲因顽皮爬上乙堆在存放变压器附近的砖垛,触及未上锁的变压器,致小孩甲电伤。侵权行为彼此互为中介,行为之间是一环套一环,是可以分割的,是间接结合。 4.时、空是否同一。数个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同一,则首先考虑直接结合,否则考虑间接结合。如:前面提到的两个人同时向受害人射击,无法认定为某一个人的射击行为将受害人击中,造成受害人受伤,由于在侵权时间、地点上都具有同一性,是直接结合。如果甲车肇事致使行人受伤后逃逸,后来乙车路过没注意到躺在路中的伤者而将其轧死,则甲乙的行为是间接结合。因前后车过失行为时间不同,应按各自过失大小承担责任。 5.原因是否具有唯一性。如属于同因一果,则考虑直接结合,如各行为对损害后果发生具有偶然性,则考虑间接结合。如:前面提到的两个人同时向受害人射击,无法认定为某一个人的射击行为将受害人击中,造成受害人受伤,由于甲的受伤是两人共危险同行为造成的,其原因不可分,属一因一果是直接结合。如:小孩甲因顽皮爬上乙堆在存放变压器附近的砖垛,触及未上锁的变压器,致小孩甲电伤。侵权行为彼此互为媒介,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属多因一果。是间接结合,小孩的监护人、砖垛的所有人、电力部门应按照过错大小按份承担责任。(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人民法院)

3. 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司法解释第三条

简单的说:如,两车相撞致一行人死亡,是直接结合。甲被乙打伤,送回往医院后因护士丙答误用针药致乙药物过敏死亡,是间接结合。

举详细的例子让你明白。首先说“直接结合”。

在一个高层居民楼上,三个儿童在15层楼的楼道上玩。在玩的过程中,三个儿童发现某家居民的门前放了一些旧的酒瓶子,三个儿童就每人拿起一个,到楼道窗户前,用手把瓶子伸到楼外,喊了一声“一二三”,就一齐松手,把瓶子扔了出去了。这时候,正好楼里面的一位居民抱着自己两岁的孩子从楼道里出来,走到门口,这三个瓶子当中的一个瓶子正巧打到小孩的头上,将孩子砸伤。

由于三个小孩的“直接结合”,但是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个瓶子砸伤的,按照共同侵权负连带责任。

再说“间接结合”。

4岁小孩通过爬上垃圾堆,翻过院墙,墙外变压器未上锁,小孩手一伸打掉一只胳膊。此案侵权行为彼此互为中介,行为之间不是集中发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是可以分割的原因并能判断责任力大小是间接结合。

4. 我国为什么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从理论上讲,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更完善,具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专优点:(1)选民属的选举权可以直接作用于一切被选举人;(2)任何被选举人都能受到广大选民的直接监督;(3)选民个人的选举意志可以直接得到体现,而无须经过中介作用去表达。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选举实践中,直接选举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在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实行直接选举。但对于县(不含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仍然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

5. 是间接结合还是直接结合

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均应承担赔偿责任,但过错责任可分,应确定责任的份额。

6. 直接陈述与间接转述相结合的方法写一段对话。

小刚说这是谁给我的酒?

7. 民事侵权数行为如何区分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

直接结合行为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第1款中规定:“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间接结合行为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的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直接结合,如甲乙在相对方向超速驾车行驶,撞伤丙,甲乙均有过失,但不是共同的过失,是各自的过失。若只有甲或者乙一方的过失,丙有躲避的余地,就不会受伤,因此甲乙的行为是直接结合(必然结合)。丁追打戊,戊从巷子跑出,被超速驾车行使的己撞伤。则丁与己的行为是间接结合(偶然结合),不承担连带责任,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区分的意义
直接结合,侵权人是连带责任;间接结合,侵权人是按份责任。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其一,在客观方面,必然结合的两个以上的人一般都在现场实施了行为,结合是必然的结合;间接结合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一般不在同一现场,结合是偶然的结合。其二,在主观方面,直接结合的行为人能够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能与他人的具体行为相结合,从而造成损害结果;间接结合的行为人一般不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具体行为相结合,而造成危害。其三,在因果关系方面,直接结合是一因一果;间接结合是多因一果

8. 民法上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的认定

记得在学校时,老师曾经说过,判断直接结合的标准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各行回为人都有答积极的加害行为;第二,各行为的损害结果是不可分的,第三,各行为人的行为和损害结果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再贴个法条给你:
第三条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9. 直接结合与间接结合如何区别

数人的行为对于损害的发生不能分割,是损害发生的必要因素,各个行为均构成共同原因的,就可以解释为行为的直接结合。反之,行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独立的作用,原因力能够分割、能够比较的,是非必要的因素,不能认定为直接结合,而是间接结合。因此,确定行为的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主要标准,就是行为是否独立对损害结果发生影响。 例如,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对受害人进行攻击,一个打伤了他的腿,一个打伤了他的手,这个原因力是可以分割的,是间接结合。但是受害人没有及时治疗失血过多造成死亡,不能分辨出各个伤口流血的量,这时候,如果认为这两个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共同过错而不认定为共同侵权行为,不承担连带责任,是没有道理的,也不合理,因为这就是侵害行为的直接结合。为了进一步说明观点,学者进一步举例说明不存在共同过错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理由。受害人院子里有一个五角的亭子,第一个小偷偷瓦;第二个小偷偷走一个柱子,第三个小偷也偷走一个柱子,亭子没有倒塌,因为还有三个柱子在支撑。第四个小偷也来偷柱子,截下柱子后,亭子倒塌。受害人起诉四个小偷。第一个小偷不能承担连带责任,那么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小偷要不要承担连带责任呢?如果考虑到这三个小偷没有共同过错而不承担连带责任,而是单独承担按份责任,第四个小偷就要承担亭子倒塌的全部责任,而第四个小偷无力赔偿,那么受害人就要自己承担损失,这就不能很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这种侵害行为直接结合造成同一个损害后果的数人行为,应当认定为共同侵权行为,确定承担连带责任。

10. 采用直接抒情两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写《爱》的作文

父爱如歌
我是一只小鸟,而爸爸的爱是天空,我飞翔在父爱的关怀中。我是一条小鱼,而爸爸的爱是海洋,我游弋在父爱的温馨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在我眼里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

记得有一年严冬,我上学少穿了一件棉袄,冻得我直哆嗦,我搓着手心里后悔没听妈妈的话。这时听吴微微说:“马凤岐,你爸爸来了!”我走出教室,只见爸爸微笑着,手里拿着一件棉袄,说“来,穿上吧”。我穿上棉袄,身上暖和了,心里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说“以后要注意啊”。我笑着使劲地点了点头。回到家里,妈妈听说我上学少穿了一件棉袄,狠狠的训斥了我一顿,正要打我,爸爸笑着走过来,说“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我感激的看着爸爸,爸爸用宽容教育了我。

还有一次,我在外面闯了祸还对妈妈撒慌,妈妈的批评让我脸红,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爸爸见了急忙给我擦干眼泪,给我讲道理,并对妈妈说:“打骂孩子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给他们讲道理。毕竟还是小孩子嘛。”爸爸有给我讲了好多道理,让我心悦诚服的认了错。

我一天天长大,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会父母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吃完了饭,爸爸妈妈休息,我来洗碗。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我在爱中成长,心中亮着一盏感恩的灯,照亮我的人生路!

阅读全文

与哪种是侵权行为间接结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
无损检测证书 浏览:825
创造的名句 浏览:365
陌声聚投诉 浏览:389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