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雪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著作:《城市社區公共產品供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著作:《災後村莊重建中的公共產品供給》,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著作:《西藏城鎮社區發展與社區公共產品供給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論文:《反脆弱發展:突破發展陷阱的路徑——基於西藏城鎮社區發展的實證調查與理論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5)論文:《公平正義:均衡性公共產品供給》,《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第6期。
㈡ 王崇舉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1、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科技規劃,金額100萬元,主持人,2001年。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與軍轉民,金額4.7萬元,排名第一,1996年。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西部地區以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環境和條件研究,金額6.7萬元,2000年。
4、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峽庫區第三產業可持續發展與城鎮功能恢復重建關系研究,2004-2005年。
5、國家科技部軟科學項目:東西部開發戰略比較研究及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主持人,2001年。
6、科技部國家軟科學項目(指導):欠發達地區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機制和政策研究,2003年6月-2005年6月。
7、建設部國際(荷蘭贈款)項目:「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技術及示範項目」市場化政策子活動,2003年10月立項,2008年完成,經費總計200萬元,平均每年40萬元。
8、專著:《教育經濟理論與政策》,經濟日報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9、論文:《做好制度安排 推進循環經濟》,《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年1月6日第4版。
10、項目: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科技規劃的研究編制,獲2002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1、項目:重慶教育對經濟的拉動效應研究,獲2004年重慶市第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㈢ 國內代表性研究成果
1. 1∶ 20 萬區域地球化學測量方法研究
東北森林沼澤景觀區礦產資源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研究開始於 1974 年,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李明喜等在黑龍江省多寶山銅礦區及其外圍進行了區域和礦區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的初步研究。確定了 -60 目粒級水系沉積物測量在區域化探及其異常查證中的有效性,提出採用 -60 目水系沉積物測量進行 1∶ 20 萬區域化探掃面的工作方法,地質礦產部系統使用這種方法在東北森林沼澤區開展 1∶ 20 萬區域化探持續了較長時間。
1990 年地質礦產部物化探研究所張華、孔牧、劉應漢在內蒙古三河 ( 即得耳布爾)鉛鋅礦區及外圍進行了區域化探掃面方法技術研究,1991 年張華、任天祥、孔牧等進行了內蒙古滿洲里1∶ 20 萬區域化探工作方法試驗研究,提出該類地區 1∶ 20 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掃面的采樣密度為 1 點/2 ~ 4km2或更稀,采樣粒級為 - 20 目 ( - 0. 9mm) 。這一成果對 20 世紀 90 年代我國森林沼澤區 1∶ 20 萬區域化探掃面產生過一定影響,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使用了 10 多年。
1975 ~ 1999 年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北部先後分階段以 - 60 目、 - 20 目作為采樣介質,完成了森林沼澤景觀區大約 90% 左右面積的 1∶ 20 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這些工作在地質找礦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對森林沼澤景觀區廣泛存在的腐殖質對水系沉積物中地球化學變差的干擾程度估計不足,使用的采樣介質均涵蓋了腐殖質的優勢粒級,使樣品中混入較多腐殖質,對測區地球化學分布產生了較大幹擾,致使許多異常追蹤評價工作幾上幾下找不到異常源,使找礦工作陷入困境。
1999~2001年楊少平、孔牧等在森林沼澤景觀區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方法技術專項研究中,對該類景觀區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學作用及元素在水系沉積物、土壤和泥炭中的分布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有機質對化探工作的影響程度,提出了森林沼澤景觀區1∶20萬區域化探工作方法,對區域化探異常查證方法也進行了探索,肯定了水系沉積物粗粒級測量和殘坡積土壤測量在區域化探異常查證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提交了試驗成果報告。經中國地質調查局批准,該項專題研究提出的1∶20萬區域化探方法作為森林沼澤景觀區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新方法使用,該方法的主要內容:①森林沼澤景觀條件下區域化探掃面,基本采樣密度為1個點/4km2,采樣粒度以-10目~+60目為宜;②采樣部位必須是在活動性流水線上;③采樣介質為代表匯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物質;④每一采樣點強調多點採集組合樣;⑤在局部水系不發育地區,應採集土壤樣品代替,采樣密度為2~4個點/4km2,土壤樣品必須采自殘坡積層物質,並多點采樣組合,采樣粒度同水系沉積物測量;⑥水系沉積物樣品加工時必須去除粘土膠結物(即假粒級),必要時採取水篩方法處理。
2.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學測量與異常查證方法研究
1995~1997年,汪明啟、孔牧等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森林沼澤景觀區開展了異常追蹤與查證方法技術研究,提出了以4點/km2網格法土壤測量和礫石測量進行異常追蹤、土壤和礫石剖面測量進行詳查的異常查證工作程序。
2001年李慶錄、宋丙劍、宋貴斌開展了森林沼澤景觀區化探找金技術方法研究,在5個礦區採集了46件水系沉積物、56件土壤樣品,進行-20~+40目、-40~+60目、-60目~+80目、-80~+120目等4個粒級試驗,發現所採集樣品從粗粒級到細粒級金元素含量有增高的趨勢,金主要富集在-40目粒級中,含量大於3×10-9可以形成異常。金在水系沉積物中遷移距離一般為800~1400m。
2001~2002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承擔了國土資源調查技術方法類研究項目「得爾布干成礦帶北段森林沼澤景觀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對得爾布干成礦帶北段森林沼澤景觀進行調查,對森林沼澤區景觀地球化學特徵、元素存在形式、元素遷移富集規律和化探異常影響因素進行了較深入研究,研製出對消除有機質影響有一定效果的水系沉積物測量「漂洗采樣法」,提出了森林沼澤景觀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①1∶50000地球化學測量以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溝系沉積物測量為輔,水系、溝系欠發育時以土壤測量為主,采樣密度為4~5點/km2;②樣品加工粒級-4~+60目或-10~+60目;③水系沉積物測量使用漂洗法可以有效消除樣品中有機質干擾,增強與礦化有關的信息。該方法在4個試驗區示範性測量中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效果。
2002年馬曉陽、崔玉軍、李祥佑通過研究提出,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北部地區開展1∶5萬化探工作,以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輔以土壤測量;采樣密度4~5點/km2;截取水系沉積物中-10~+60目的物質構成樣品,能夠減少有機質的干擾,使異常清晰度明顯增高,取得明顯的找礦效果。
2002~2003年,楊少平、張華等在森林沼澤區化探掃面資料評估研究中發現:在森林沼澤區的水系沉積物、泥炭、腐殖土和殘坡積土中,腐殖質主要以胡敏素的形式存在,其比例維持在1/2到2/3的水平上。對於地球化學活性很強的富里酸和胡敏酸來說,富里酸佔有比較大的比例(在2/3以上)。在殘坡積層中,腐殖質相的比例明顯偏低,但在腐殖層中則明顯偏高。其中富里酸結合/吸附的Cu、Pb、Zn占腐殖質相的50%左右,因此,富里酸的結合-吸附作用是影響東北森林沼澤區土壤中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3~2005年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金浚等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楊少平等合作承擔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技術方法類研究項目「森林沼澤景觀異常查證方法技術研究」,研究范圍擴展到額爾古納河流域、大興安嶺中北部、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基本涵蓋了我國森林沼澤景觀的全部地區;選擇內蒙古自治區得耳布爾鉛鋅礦、大梁金礦、吉峰八岔溝鉛鋅礦、黑龍江省多寶山銅礦、東安金礦、小西林鉛鋅礦、吉林省天合興銅礦等7個礦區為試驗區,開展森林沼澤區自然景觀調查和二級景觀類型劃分,研究森林沼澤景觀各類介質中元素存在形式、元素遷移富集規律、地球化學異常影響因素,進行森林沼澤景觀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和異常查證評價技術研究試驗,提出了針對不同類型二級景觀區中大比例尺的化探工作方法和異常查證評價技術;選擇上述礦區外圍及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吉峰地區、西陵梯地區、扎蘭屯市碰頭嶺地區、綽爾13公里溝地區、黑龍江省塔河縣塔源地區等12個地區為勘查示範區,進行中大比例尺化探示範性測量、異常查證、後續地質工作及工程驗證,發現了太平川鉬銅礦、大梁金礦等具有大中型遠景的礦產地,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成果。
2004年程志中、王學求、胡忠賢等在《森林沼澤區富含有機質樣品中金的存在形式及對分析的影響》一文中提出:有機質的存在有利於金的富集,但金不是以有機質結合形式存在,有很大一部分金以SO2包體形式存在。有機質存在對金的分析造成一定困難,用常規的王水溶礦法分析使樣品的含量偏低,而在採用四酸溶礦法(硝酸、氫氟酸、高氯酸、王水)驅逐樣品中的SO2後樣品金測定值明顯增高。這一建議對森林沼澤景觀區金異常查證具有指導意義。
2006年耿衛華、楊乃峰、馬曉陽研究了黑龍江省森林沼澤區地球化學亞景觀類型劃分,根據溫度、濕度、地貌、水系、土壤、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等因素,將黑龍江省森林沼澤景觀劃分為上黑龍江低山丘陵亞景觀、呼中-塔河中低山亞景觀、黑河-孫吳低山亞景觀、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中低山亞景觀、完達山低山丘陵亞景觀、鏡泊湖-雞東新生代玄武岩覆蓋區等6種二級景觀類型,對森林沼澤區二級景觀類型的劃分有一定參考價值。
2008年楊少平、焦保權、孫忠軍等發表了森林沼澤景觀區區域化探異常追蹤方法技術部分研究成果,提出森林沼澤景觀區區域化探異常追蹤可以選擇以下方法:①水系沉積物測量加密法,采樣密度3~4點/km2,采樣粒級-10~+60目;②土壤測量B層殘坡積物測量,采樣粒級取-20目;③有倒石堆地區採用滲濕土測量,采樣密度6~7點/km2。他們認為泥炭測量難以全面客觀反映異常情況,不宜使用。
截止到2011年,在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黑龍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吉林省地質調查院、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綜合物探大隊(原地質礦產部第二綜合大隊)、安徽省勘查技術院(原地質礦產部第一綜合物探大隊)等省區、隊的努力下,我國森林沼澤景觀區的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已經基本上完成,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地球化學異常;對測區的地質找礦工作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區域化探異常只查證了很少一部分,大量的區域化探異常處在待查階段。
㈣ 黃健柏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 Long-term behavior of non-ferrous metal price models with jumps[J].ADVANCES IN DIFFERENCE EQUATIONS,2014.
[2]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Chinese listed firms[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
[3] Incorporating Overconfidence into Real Option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Mining Project[J].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4.
[4] Project Capital Allocation Combination Equilibrium Decision Model Based on Behavioral Option Game[J].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4.
[5] The Analysis of Pricing Power of Preponderant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Preferenc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Cournot Equilibrium Model[J].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2014.
[6] Binary Tree Pricing to Convertible Bonds with Credit Risk under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J].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2013.
[7] Long memory of price-volume correlation in metal futures market based on fractal featur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
[8] Empirical study of speculation roles in international copper price bubble formatio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 Strategic equilibrium
[8] Pric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eponderant high-tech metal mineral resourc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
[9] Research on Multifractal Features of Metal Futures Market Based on Multifractal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J].KYBERNETES,2012.
[10]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of SM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An empirical research under the globle economic crisis[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
[11] Multiple Timescale Analysis of Metal Prices Volatility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J].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JCIT),2012.
[12]The Establishment of Copper Price Volatility Pre-Warning Indicatorssystem of China Based on Cross Correlation-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DCTA),2012.
[13] 土地價格扭曲、企業屬性與過度投資——基於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和城市地價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
[14] 中國金屬資源戰略形勢變化及其產業政策調整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
[15] 滬銅期貨市場價格發現的動態貢獻——基於狀態空間模型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
[16] 金屬期貨量價關系的多重分形特徵研究[J].管理評論,2013.
[17] 非公平規避衰變路徑實驗研究[J].系統工程,2010.
[18] 過度自信對雇員工資契約選擇影響的實驗研究[J].管理科學,2010.
[19] 企業和行業特徵對湖南企業生存年限影響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
[20] 非對稱過度自信條件下委託代理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
[21] 金融發展、資本深化與新型工業化道路[J].金融研究,2008.
[22] 基於激勵機制的美式股票期權相對多指數化模型設計[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
[23] 兩部制電價下電力市場系統動力學模擬[J].系統管理學報,2007.
[24] 我國電力傳輸企業服務質量激勵性規制——基於價格上限規制的修正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7.
[25] 環境規制政策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J]. 中國管理科學,2006.
[26] 企業進入與行業利潤率——對中國鋼鐵產業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
[27] 全球化反應能力:企業國際化戰略制勝的瓶頸[J].科學管理研究,2006.
[28] 解僱威脅條件下經營者風險分擔與激勵設計[J].中國管理科學,2005.
㈤ 沈明明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課題
1 、主持完成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大學非哲學專業學生哲學素質教育研究》;
2 、主持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九江碼頭文化與現代九江建設研究》。
論文
1 、 《毛澤東同志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形成的偉大貢獻》,《九江師專學報》1983年第3期;
2、《狄德羅的無神論思想述評》,《廈門大學學報》1984年第3期;
3、《霍爾巴赫無神論思想述評》,入選《宗教與無神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4、《也談對 「 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 」 的理解》,《九江師專學報》1985年第1、2期;
5、《階級分析法不宜簡單化運用》,《九江師專學報》1986年第1期;
6、《試論亞里士多德對哲學史的批判》,《九江師專學報》1986年第4期;
7、《人性理論的偉大變革》,《廈門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8、《哲學觀念的變革是搞好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廈門社聯》1987年第2期;
9、《洛克 「 反省 」 說再認識》,《求索》1986年第3期;
10、《對 「 客觀性 」 的再認識》,《福建論壇》1987年5期,《新華文摘》摘轉;
11、《永遠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 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兩種態度》,入選《走歷史必由之路》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12、《哲學基本問題再認識》,《學習月刊》1987年第12期;
13、《亞里士多德哲學史觀初探》,《廈門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
14、《再論實踐》,《福建論壇》1988年第2期;
15、《馬克思〈手稿〉中的 「 社會 」 范疇初探》,《九江師專學報》1988年第2期;
16、《評黑格爾論哲學史的對象》,《九江師專學報》1988年第4期;
17、《康德 「 客觀性 」 論證的啟示》,《理論學習月刊》1988年第5期;
18、《主體性面面觀》,《哲學動態》1988年第6期;
19、《五四,在中國世紀的轉折點上 —— 新文化運動啟示錄》,《九江師專學報》1989年第2、3期;
20、《認識中的主體性和主觀性的本質及其聯系》,《理論學習月刊》1989年第12期;
21、《主觀性和主體性》,《九江師專學報》1990年第2期;
22、《論愛爾維修的無神論思想》,《廈門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23、《實在性與客觀性》,《九江師專學報》1991年第2期;
24、《康德論 「 客觀性 」 》,《九江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
25、 《哲學和 「 荒謬 」 》,《九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26、 《哲學:人類精神世界的 「 轉向 」 : —— 科學與哲學關系再認識》,《福建論壇》2000年第6期;
27、《 「 物質 」 定義再認識》,《九江師專學報》2003年第3期;
28、《教育:蘇格拉底的啟示》,《中國當代教育》2004年第1期;
29、《 「 新世界觀 」 的新視角 —— 再論馬克思的 「 社會 」 范疇》,《福建論壇》2004年第4期;
30、《 「 以人為本 」 的嶄新視野 —— 重溫馬克思的有關論述》,《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31、《哲學 「 發展 」 的特殊性》,《九江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3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應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33、《哲學發生初論》,《福建論壇》2006年第5期;
34、《大學哲學素質教育初探》,《九江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35、《困境與對策:村民自治的一種思路》,《九江黨刊》2007年第2期;
36、《大學非哲學專業學生哲學素質教育的教改實踐》,《九江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
37、《哲學的社會功能之我見》,《福建論壇》2008年第4期;
38、《水德:老子哲學思想的靈魂》,《福建論壇》2010年第3期。
教材與著作
1 、參 譯:《皮亞傑的認知和情感發展理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獨著:《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3、排名第一:《釋放緊張——走出職場心理困境的智慧》,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4、獨著:《有水一方:倚著碼頭讀九江》,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
5、獨著:《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老子如是說》,新華出版社2010年版。
㈥ 謝望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一)專著
《刑罰價值論》,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世紀之交的中國刑法學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歐陸刑罰制度與刑罰價值原理》,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刑事政策研究》(課題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二)譯著
1.《丹麥刑法典與丹麥刑事執行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刑法哲學》(主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3.《英國刑事制定法精要》(主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論刑事政策對刑法理論影響》,載《中國法學》2009年第3期。
2.The Feature and New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1997——2007, Review of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Japan),No.32, November, 2007;
3.死刑有限存在論,《中外法學》2005年第5期;
4.丹麥刑事法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5.西歐探尋短期監禁刑替代措施的歷程,載《政法論壇》2001年第2期;
6.加入WTO後我國刑事政策的調整與革新,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6期(該文收入《中國法學》2000年卷英文版);
7.台港澳與大陸刑法中故意犯罪形態比較研究,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2期;
8.作為刑罰價值的自由,載《法學研究》1998年第4期;
9.刑罰價值關系論,載《法學家》1998年第3期;
10.論英美法學家關於刑罰本質的認識,載《法學評論》1998年第2期;
11.論刑罰本質、機能、目的的相互關系,載《法律科學》1997年第3期。
㈦ 李睿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論專利引用行為……,《情報學報》,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A級刊)
2.WARC格式對描述與組織網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10/7,CSSCI源刊
3.網路報紙資源存檔格式對比及……,《圖書館論壇》,第1作者,2010/4,CSSCI源刊
4.論基於專利引文的科學—技術……,《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
5.專利引文分析法與共詞分析法……,《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
6.基於CWM的網路報紙元數據框架模型,《情報科學》,第2作者,2010/3,CSSCI源刊
7.四川羌區圖書館震後重建方案……,《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2009/8,CSSCI源刊
8.專利間引用關系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09/7,CSSCI源刊
9.數字式郭沫若文化資源長期保存保存問題探析,《天府新論》,第1作者,2009/5,CSSCI源刊
10.四川地震受災圖書館重建策略構思,《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作者,2009/3,CSSCI源刊
11.數字資源收割工作的發展……,《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2009/4,CSSCI源刊
12.企業2.0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情報科學》,第1作者,2009/1,CSSCI源刊
13.四種圖情專業OA期刊的調查分析,《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作者,2008/12,CSSCI源刊
14.面向網路資源長期保存的收割工具……,《圖書館論壇》,第1作者,2008/6,CSSCI源刊
15.紐西蘭圖書館與信息學碩士教育分析評價,《情報雜志》,第1作者,2008/5,CSSCI源刊
16.從『本體管理』的視角調查六種本體伺服器,《現代情報》,第1作者,2008/5,北大核心刊
17.論自然觀與知識管理的相關性,《天府新論》,第1作者,2008/2,CSSCI源刊
18.論科技檔案的開放獲取及實現形式,《情報科學》,第1作者,20008增刊
19.OA原動力的科學社會學分析,第1作者,《情報雜志2008年刊》
20.科學信息交流與技術信息交流的差異分析,第1作者,《情報雜志2008年刊》
21.高校數字圖書館對其學位論文庫……,《現代情報》,第1作者,2007/8,北大版核心刊
22.數字圖書館資源格式選擇分析,《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03/6,CSSCI源刊
23.用apabi技術建設數字圖書館,《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作者,2003/4,CSSCI源刊
24.論有序度、信息化與經濟管理,《情報雜志》,第1作者,2003/2,CSSCI源刊
25.論經濟的信息本質,《社會科學研究》,第1作者,1999/12,CSSCI源刊
26.論圖書館學情報學方法論創新研究,《圖書館雜志》,第3作者,1999/7,CSSCI源刊
27.非對稱信息博弈論與經濟管理方法,《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1999/6,CSSCI源刊
28.成都市經濟信息系統的若干問題,《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1999/4,CSSCI源刊
29.用VSM設計合理的信息管理過程,《情報學報》,第1作者,1999/S1
30.分類檢索過程對應讀者思維過程的誤差……,《圖書館》,第1作者,1998/8,CSSCI源刊
31.論如何提高銀行信息系統的費用效益比,《情報雜志》,第1作者,1998/2,CSSCI源刊
32.Type Reader先進的掃描識別系統,《現代圖書情報技術》,第1作者,1997/4,CSSCI源刊
33.論CDEIS與成都市圖書館業的相關性,《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作者,1997/1
34.《經濟信息概論》,獨著,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35.《電子商務教程》,參編,浦東電子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36.《基於素質教育和培養的信息管理教育》,參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37.《圖書館學情報學方法論基礎與發展研究》,參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8.專利同被引聚類……,《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錄用,CSSCI源刊
㈧ 葛良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863計劃重大項目課題「航空伽馬能譜勘查系統研發」課題負責人,研究成果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成果展(2011年)展出。
2、地學核分析與檢測理論、儀器開發與應用,教育部科學技術國家獎提名一等獎,2005,第二完成人;
3、地-空界面地球物理氡場及在資源與環境中的應用研究,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0,第一完成人;
4、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進展,地質出版社,2012,第三編著者;
5、一種拐杖式光電輻射儀,專利號:ZL,201010145734.0,第一完成人;
6、核科學與技術國防特色教材:核輻射測量原理,主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年;
7、四川省精品課程,「核輻射測量方法」,第一主講(2012年)。
㈨ 汪祥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談談經濟學中水和鑽石的價格之謎,價格理論與實踐 論文 [2005-09-01]
微觀經濟分析與宏觀經濟調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專著 [2005-07-01]
西方經濟學 教材 [2003-09-01]
關於城市供水價格的幾點思考,價格理論與實踐 論文 [2002-11-01]
現代西方產業經濟學概數,產業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與理論應用 論文 [2002-02-01]
解讀奧肯定律,宏觀經濟研究 論文 [2002-01-01]
制止低價傾銷三題,價格理論與實踐 論文 [2000-07-01]
當代西方宏觀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教材 [2000-01-01]
論住房分配貨幣化,財經問題研究 論文 [1999-09-01]
產業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首都經貿大學學報 論文 [1999-01-01]
㈩ 張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湘鄂渝黔邊特色旅遊區建設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4年11月。
2、構建湘鄂渝黔邊特色旅遊區的思回考 光明日報 2007年答6月16日。
3、構建湘鄂渝黔邊旅遊協作區探討 江漢論壇 2004年第4期。
4、論特色經濟在湘鄂西地區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7年第3期。
5、武陵山區域旅遊開發合作的思考 湖北社會科學 2007年第6期。
6、武陵山民族地區旅遊一體化的對策研究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2007年第4期。
7、國際資本流動管制理論綜述 經濟評論 2007年第4期 。
8、充分利用非公有制經濟推動湘鄂西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6年第1期。
9、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人民幣區域化發展研究 廣西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10、湘鄂渝黔邊旅遊業建設投融資對策研究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