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節各地有什麼民俗活動
6月初,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活動新聞發布會在武漢召開,發布會透露了活動的九大看點及十大民俗活動。
三閭大夫今日回
原汁原味的十大民俗活動
清晨祭江;端午節姑娘回娘家;端午節驅毒祛病習俗:掛艾蒿、菖蒲、製作艾葉花環、兒童艾水沐浴、老人艾水泡腳;兩岸三地屈氏後裔祭祀屈原廟和屈原祠;樂平里靈牛耕田;製作香袋;飲食習俗:包粽子、做鹹蛋、蒸饃饃;製作雄黃酒、塗抹雄黃酒;製作綉花鞋墊、虎頭帽、虎頭鞋;稻場娛樂。
九大看點:
一、移民搬遷新建的屈原祠正式對外開放
6月16日端午節當天,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復建工程屈原祠正式對外開放。仿古新建的屈原祠位於鳳凰山上,與三峽大壩遙相呼應,佔地2萬多平方米,投資5000多萬元,是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復建工程。
長號聲聲祭屈原
二、別具一格的祭祀屈原活動
今年端午節的祭祀活動,更是別具一格。參加活動的領導、海峽兩岸的著名詩人、海峽兩岸的屈原後裔及當地群眾將分別祭祀屈原。海峽兩岸的屈原後裔在屈原故里祭祀屈原,這在歷史上還是首次。
三、數十條龍舟高峽平湖「游江招魂」
6月14日至16日,18支全國龍舟邀請賽代表隊和20支傳統龍舟表演賽代表隊,將在中國龍舟訓練基地——秭歸縣徐家沖港灣進行龍舟比賽。比賽前,游江招魂儀式可謂獨具特色。
龍舟賽前祭屈原
四、世界最長龍舟亮相屈原故里
一艘帶輔助動力裝置、設計全長為62米的世界上最長鋼制龍舟,將於今年端午節期間亮相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活動。這艘龍舟寬2.4米、型深0.6米、設計吃水0.4米,可容納120人同時乘劃,擬將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建成後的巨型龍舟全長62米,以紀念屈原62壽歲。
五、海峽兩岸詩人同祭「詩祖」屈原
端午節當天,海峽兩岸著名詩人、學者100餘人將在秭歸縣鳳凰山景區頌詩吟詞,共祭「詩祖」屈原。屆時,台灣著名「鄉愁詩人」餘光中先生將應邀參加屈原紀念活動。對於屈原精神及作品,余先生一生非常敬重。在他吟詠歷代詩人的20多首詩作中,寫屈原的就有5首。
一碗濃酒祭屈原
六、兩岸專家學者首次到屈原故里過端午研討屈原文化
活動期間將舉辦「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 搭建海峽兩岸交流平台。屆時,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與端午習俗研究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相關機構團體人員200人齊聚一堂,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共論屈原、端午文化。
七、農民詩人賽詩祭屈子
騷壇詩社成立於明清時期,是一個民間詩歌組織,素有「中國第一農民詩社」之美譽。騷壇詩社保存明清時期詩稿約1000首,新中國成立後詩社社員共寫詩填詞4500多首,出版《吊屈原專集》等騷壇專集10本。其中,78歲的李國傑老人寫詩1000多首,老社長、農民詩人譚光沛公開發表詩作100多首。
騷壇詩會祭屈原
八、全國2000餘種粽子及節令食品「聚首」秭歸
端午節前夕,來自全國的85家食品生產企業在屈原故里秭歸展出2288種粽子及其他節令食品。
九、屈原故里過端午
全國200多家旅行社組織大批遊客,在端午節期間走進屈原故里秭歸縣,體味原汁原味的端午習俗。屆時,秭歸縣將舉行「我在屈鄉過端午」、全國第三屆自然水域漂流大賽、「屈原故里行」攝影大賽等旅遊活動。
2. 北京市2017端午假期公園活動有哪些
2017年端午節期間全市公園風景區文化活動統計表
序號 單位 公園(風景區名稱) 文化活動 名稱 活動內容 活動時間 是否每年同期舉辦 票價 備注
1 公園管理中心 天壇公園 「神樂之旅」端午音樂會 祭祀樂、宮廷樂展示,與遊客互動 端午小長假期間每天上午 10:00—10:30、 下午14:30—15:00各一場 是 神樂署景點門票價格為10元/人、優惠門票價格為5元/人
2 中山公園 蕙芳園蘭展 兜蘭、雜交蕙蘭、葉藝蘭等 5月至7月 是 5元 半價票:2.5元
3 中山公園 唐花塢夏季花展 夏季花卉、觀葉植物、組合盆栽等 5月至7月 是 5元 半價票:2.5元
4 陶然亭公園 端午系列文化活動 "非遺"展示區,征詩,詩詞頒獎典禮等 5月28日至5月30日 是 2元
5 中國園林博物館 仲夏園苑 端午溯源——2017年中國園林博物館端午節文化活動 1、端午非遺民俗知識展板;
2、非遺藝術清代木版畫孤品「十二月花神」園林花卉題材木版畫展;
3、端午非遺互動體驗活動(鍾馗版畫拓印、辟五毒雄雞、端午五色虎、宮廷蠟果、布綾貼、五福捧壽風箏);
4、端午「老北京」節俗講座和製作五彩絲線繒;
5、端午香包文化雅集活動 5月28日至5月30日 是 入館免費需使用有效證件換票入館;活動為公益不收取費用,但需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官方微信預約報名
6 中國園林博物館 武陵春色文化空間體驗活動 以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武陵春色為藍本,通過對圓明園御制詩文、宮廷記檔、樣式房圖檔、四十景圖等典籍資料以及考古報告、遺址勘察測繪等成果的綜合利用,打造適於博物館的一處室內陳展園林藝術體驗空間。再現武陵春色對陶淵明《桃花源記》藝術意境的表達。使觀眾了解中國古典園林對農耕文化的反映,了解自古借園林表達對世外桃源及理想家園的追求。期間將配合青少年主題活動進行園林歷史文化科普教學。 5月17日至8月30日 否 入館免費需使用有效證件換票入館;
免費參觀
7 中國園林博物館 再見圓明園展覽 清代的皇家御園——圓明園,其布景、格局、建築樣式,無不反映著其主人——清代皇帝的思想理念和旨趣品味。「『看見』圓明園」展覽通過嚴謹的數字復原研究和展示,讓圓明園在虛擬世界「重生」,使世人得以重新「看見」萬園之園。
本次展覽將呈現「園居理政」、「暢襟仙境」、「西風東納」三個環節,通過實體搭建、文化展板和數字體驗項目,向觀眾展示當年的圓明園如何體現帝王志向。 5月17日-8月13日 否 入館免費需使用有效證件換票入館;
展覽免費參觀
8 中國園林博物館 墨舞人生——第三屆中國園林書畫展 展覽分三部分,囊括了60餘位近現代人物畫大家的重要作品。第一部分先賢鑄史,以近現代中國書畫界出現的百年巨匠為主線,中西結合,使中國人物畫走出了一條新路並對幾代人有著深遠的影響。第二部分承前啟後,以活躍在當今畫壇上的人物畫家為主,他們共同構成了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中堅力量,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第三部分繼往開來,表現中青年畫家將會在今後的美術繪畫上創造新的輝煌。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工寫兼備,全面反映當代人物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點,彰顯近現代中國人物畫的藝術高度。 5月18日至6月18日 否 入館免費需使用有效證件換票入館;
展覽免費參觀
9 東城區 龍潭公園 首屆時傳祥杯龍舟賽 龍舟比賽及頒獎活動 5月25日 2元
10 西城區 北京大觀園 「紅樓夢中的端午節」講解 學生講解紅樓夢中端午節習俗、小故事和景點怡紅院、瀟湘館。 5月28日、30日上午9點半 否 40元
11 萬壽公園 碧艾香蒲慶端陽、傳統文化系萬壽——萬壽公園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 端午節傳統文化展覽宣傳及與遊客互動問答,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5月28日 是 無
12 永定門公園 迎端午、慶六一 共建綠色家園 1.弘揚屈原精神。為遊人及兒童講解屈原故事。同時講解花卉及樹木的生態習性和養護方式。 2.加強環境綠化美化宣傳。為遊人及兒童發放綠色植物,加強人們對環境的重視。同時綠色植物也象徵著粽子,讓遊人和和美美過端午。 5月24日 否 無
13 豐台區 北京園博園 「花開豐台」游園會 具體內容未定 5月28日至30日 是 20元
14 千靈山風景區 端午粽飄香,濃情千靈山 購買景區門票贈送福袋或五彩手鏈 5月28日至30日 否 30元
15 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 與「粽」不同過端午,快快樂樂品「粽」情 1、早8:30分地熱博覽園集合,依參加人數而定分隊,如:紅隊、黃隊、藍隊、綠隊、橙隊,每隊5組—10組家庭
2、9:00活動正式開始,包粽子、做香包,戴香包。
A包粽子在相同時間內,哪隊完成的粽子質量好、數量多為勝。有獎品(贈送五洲植物樂園游樂體驗券和真人CS體驗優惠券)
B以家庭為單位製作香包,然後由家長為自己的寶貝戴上香包。☆做香包的材料要通過游戲比賽(親子游戲)獲得
3、午餐:吃粽子+套餐
4、下午參觀五洲植物樂園,在五洲植物樂園內活動找到問題瓶,裡面有關於端午起源、文化等和其他傳統文化、五洲植物樂園內相關的知識,答題贏獎品。
5月6日 否 120元/人(成人與1.2米以上兒童),1.2米以下兒童60/人
16 石景山區 石景山游樂園 相約石景山游樂園 六一親子「粽」動員 以游樂園品牌為依託,推介與兒童相關的衍生產品:活動涵蓋知名兒童品牌產品的展賣及試玩,以豐富的活動設計留住目標人群,影響更多家庭。特色亮點包括:1、看:舞台區的表演節目、親子比賽節目、產品推介節目;2、動:互動區親子參與游戲及產品體驗;3、樂:現場買產品送六一大禮。 5月28日—30日 是 門票10元
17 房山區 雲居寺風景名勝區 端午節活動 1、舍粽子
2、掛艾葉祈福活動。
3、沐蘭凈手除五毒。
4、現場DIY製作。
5月28日至30日 是 40
18 石花洞風景名勝區 粽子傳祝福 關注「北京市石花洞風景名勝區」微信公眾平台,參與活動,寫下你的祝福語,讓好友傳遞傳遞出去,分享好友集贊,按排名派放獎品及門票 5月28日至30日 否 70
19 延慶區 夏都公園 端午文化節 賽龍舟 文化展演 非遺工藝品展覽 地方特色工藝等
3. 河南博物院端午節開放嗎
河南博物院端午節一般也是正常開放的,具體開放情況以河南博物院公告為准。
河南博物院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30(冬季開放時間為9:00—17:00),閉館前1小時停止發放門票。每周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閉館。
預約電話:0371-63511237、63511239
擴展閱讀:
2019端午小長假,河南博物院活動多多、亮點閃爍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6月7日至9日,端午小假期期間,又逢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南博物院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博物館與社會的互動,讓文化「動」起來、讓歷史「活」起來,讓社會公眾在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中,感悟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看展覽 品文物 感受別樣端午節
端午假期期間,河南博物院人頭攢動,在「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和「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中,遊客們不僅可以觀賞到類型多樣,內涵豐富的文物珍品,還可以感受到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聽故事 綉香包 豫博端午話離騷
端午假期期間,河南博物院歷史教室也成了眾多小朋友歡樂的海洋,「紅色故事——雞毛信」「非遺傳奇——木板年畫的故事」「『粽』情端午」等一場場精彩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快樂中了解傳統民俗文化知識,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魅力,還在歡聲笑語中鍛煉了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感受傳統過節方式。
學知識 贏大獎 傳承文化看豫博
6月8日,「第七屆中原文物網上有獎知識競答」活動頒獎儀式在河南博物院舉行,該活動自3月25日正式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來自全國30餘個省份,1萬餘人次的文博愛好者參與河南博物院展廳及網上有獎競答活動。參與者職業廣泛,年齡最大的82歲,年齡最小的6歲。此次活動共向社會發布題目13道,題目內容均與公眾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很多題目均是公眾感興趣的文物,如鎮院之寶等,也有不少題目是當下社會的文化熱點。
看錶演 獻愛心 多彩假期有意義
6月8日,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聯合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舉辦第三屆「愛滿端午——華夏古樂團為無償獻血聚力」公益演出活動。作為文化事業單位、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河南博物院始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己任,多年來堅持組織廣大幹部職工義務獻血,用實際行動詮釋大愛無私、助力公益的理念。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通過舞台藝術的形式,從樂器的復原、曲目編排、服裝設計到舞台的整體設計,全面展現了中原古代音樂文化,這是對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進行有效延伸,讓觀眾進一步感知傳統文化,了解禮樂文明。
普知識 鑒文物 義務鑒寶受追捧
6月8日,河南博物院設立文物鑒定咨詢台,邀請多位具有扎實的鑒定理論基礎和豐富的鑒定實踐經驗的文物鑒定專家,面向社會公眾義務開展文物鑒定活動,並提供文物鑒定及收藏等相關知識咨詢服務,涵蓋了陶器、玉器、青銅器、書畫等文物鑒定專業的各個門類,專家們對前來鑒寶的市民大眾耐心講解說明,得到一致好評。
4. 端午節的簡單由來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乾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乾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傳統習俗
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5. 端午節的起源簡介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先秦時代端午節的節俗活動鮮見於中原文獻記載,就現存文獻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關於端午節的相關文字記載,「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但端午的習俗卻早已有之,譬如龍舟競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5)端午成果展擴展閱讀
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小說《續齊諧記》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數被附會上某些傳說作為「起源」。
但經實際考察,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構建出來的。因近代前對歷史考證缺乏,導致各種牽強附會的起源說法甚多,也由於某些歷史人物碰巧與該日有關聯,於是便產生了「紀念說」,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近代的史學家不斷指出紀念屈原這說法的錯誤,因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綜覽漢魏文獻資料可發現,漢王朝經歷四百餘年歷史,充滿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鄉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譽滿天下的楚文化傳人屈原,在漢魏前時代的端午節活動沒有留下只言片語記載,因而許多學者認為端午節與屈原無關。
在民間傳說中,除了端午源於屈原說外,尚有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陳臨、越王勾踐等等說法。
6. 端午節勞動心得
關於端午節勞動心得體會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參加的一次端午節勞動的具體內容,第二部分寫我對這次勞動的認識與體會,第三部分我對這次端午節勞動對我的影響。
正文:
2021年端午節到了,又是龍舟飛渡的節日,我校組織了一項活動,去加強我們學生對於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認識。今天班級組織分小組我們包粽子。包粽子的過程,第一,先把糯米紅豆、葡萄乾、花生、,綠豆、豇豆、芸豆、玉米粒泡半個小時,然後把粽葉洗干凈,造好捆粽子的線。
第二,包粽子時,先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做成錐形,然後放進泡好的粽子餡,再把粽葉對折過來,把餡包嚴用線捆住,一定要捆緊,因為煮的時候米受熱會膨脹;第三步就是煮,煮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雖然我們這群人對包粽子的手法並不是很熟練,但是我們感覺自己包的粽子非常的好吃,因為這是我們的勞動成果,所以吃的時候就很幸福。同時,我也認識到包粽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每個人,這份快樂是屬於我們集體中的每個人,這是我們集體的作品。
端午節的習俗:
1、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
2、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3、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7. 怎樣開展端午節主題班會
一、班會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路、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以游戲的形式體現端午的風俗,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烘托節日氣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二、班會准備
准備好活動用的布、針線、材料以及粽子和五綵線。
三、活動時間
農歷五月初四。
四、班會過程
1.開場白
主持人: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2000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里共度佳節。
2.了解民族文化
主持人: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學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從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屍體,於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學生:而賽龍舟據說是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學生:吃粽子、撮五綵線戴。
3.游戲活動
(1)吃粽子比賽
主持人: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裡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主持人: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麼樣?(主持人講規則)
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後,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5圈,然後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後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後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主持人: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
(2)縫香包
先由主持人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後同桌兩人一組,主持人宣布「開始」後,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鍾。比賽結束後,由班幹部推選出5個製作的精美的香包,製作人各自佩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3)撮五綵線
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備好的五綵線拿出來,待主持人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鍾。完了之後,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
4.反思與拓展
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游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可是,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