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logo的設計,怎麼避免商標侵權
商標是抄否侵權,最主要的不是樣式,而是他人有沒有去使用您的這個商標名稱。想要更好的保護商標,保護Logo樣式,一般我們的建議都是文字和圖形分開注冊,這樣一方面增大了注冊成功率,另一方您可以靈活組合應用,並且有效保護自己的權益。
⑵ LOGO在法律上是否存在侵權問題
有存在侵權的問題,只要商標申請注冊成功後的商標,在未經過商標注冊人的許可或使用與專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屬的商標等情況下是屬於侵害商標權的行為,但要有以下構成要件:第一,加害行為;第二,損害;第三,因果關系;第四,過錯.加害人的的目的是表現為積極地作為.
⑶ 自己設計的Logo怎樣不被侵權
針對你的問題來回答如下源:
LOGO的保護,有很多方面,版權是自動取得的,版權登記是為了以後侵權便於舉證.
LOGO想在商標方面的保護,只能自己先申請注冊,其他別無他法,你現在不申請,也阻止不了別人拿你的LOGO來申請,版權和商標是2個不同的部門來審查,就算別人申請了商標你提出異議,那可是費錢費力的,到最後還不見得會成功.
總之一句就是,想保護哪方面,自己就得提前做好准備.
⑷ 商標不一樣,logo一樣算侵權嗎
1、什麼是商標?
商標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在其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上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務上採用的,用於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聲音、顏色組合,或上述要素的組合,具有顯著特徵的標志,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在商業領域而言,商標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作為商標申請注冊。
2、什麼是logo?
LOGO是希臘語logos 的變化,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它不同於古代的印記。現代標志承載著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綜合信息傳遞的媒介。標志作為企業CIS戰略的最主要部分,在企業形象傳遞過程中,是應用最廣泛、出現頻率最高,同時也是最關鍵的元素。企業強大的整體實力、完善的管理機制、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都被涵概於標志中,通過不斷的刺激和反復刻畫。
總結:logo受《著作權法》保護,商標受《商標法》保護。Logo可以注冊為商標,那麼這個商標logo和同時受《著作權法》和《商標法》保護,這意味著logo和商標受保護范圍是不同的,logo的保護范圍不如商標廣。如果被侵權受保護的力度也不同,當然對商標的保護力度比著作權大。這里還將引發其他一個問題,如果logo的著作權屬於設計者,那麼如果logo被侵權,實際損害了logo所有人的利益,但是只有設計者才有權起訴。而商標所有權人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侵權。
⑸ 怎樣保護自己製作的logo不被侵權
加水印啊!
自己製作一個
帶有自己名字
或者
縮寫的
水印
,加到logo上~!如果你自己製作專的logo
不發到網屬上
一般也涉及不到侵權,
如果要是發到網上的話
就加水印~
告訴你個
加水印最方便的軟體
光影魔術手~~
還可以批量加水印
自己製作的水印
可以直接通過它加到logo
或者圖片上去
⑹ logo的使用會涉及到侵權么
如果所使用的logo是沒有注冊商標的,就會有一定的法律風險。
⑺ 關於LOGO侵權的法律問題
如果你這個logo被注冊了就會涉及到侵權的問題,你這個件是國專內海關被查了還是國外海關被查屬了?一般出口不存在這些問題,走香港出就可以,主要是國外海關會查,一般解決方法是提供授權書或者交關稅或者找代理清關公司清關;沒有授權的被認為是仿牌走專門的仿牌渠道出口就可以,國際快遞這塊發DHL,EMS都可以,美國可以包清關到門的
⑻ 不知道Logo侵權了不通知侵權了,直接被起訴了,這樣合理嗎
直接被起訴當然是合理的,你可以與對方進行庭外和解,也可以積極應訴。在應訴過程中,可以調解結案,也可以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通過判決結案。
⑼ 網上下載的素材做Logo會不會侵權
屬於侵權行為。
根據我國《商標法》規定
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9)避免logo侵權擴展閱讀:
索賠941萬元,一審判賠832萬元……知名體育用品公司斐樂體育有限公司(下稱斐樂體育)商標維權戰有了最新進展。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下稱西城法院)就斐樂體育起訴浙江中遠鞋業有限公司(下稱中遠鞋業)、瑞安市中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中遠電子)等四被告侵犯「FILA」系列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作出一審判決。
判令中遠鞋業、中遠電子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791萬元及合理開支41萬元;判令被告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京東商城「傑飛樂旗艦店」銷售涉案侵權商品的行為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
該案判決不僅創下了西城法院知識產權庭成立以來的判賠額新高,同時也給中小企業等敲響了警鍾,相關從業者要建立全面、立體的商標策略,在商標注冊階段做足檢索工作,排除侵權隱患。
當遭遇商標訴訟時,要根據自己的商標布局情況和案件情況,制定相應的訴訟策略,爭取以較低的成本化解知識產權糾紛。
該案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除涉案品牌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外,還因為原告提出了941萬元的高額索賠以及法院一審判決的832萬元高賠償額。
西城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城法院依據原告關於以被告侵權獲利確定賠償數額的主張,結合被告提供的有關財務報表,充分運用證據規則,並通過查明事實認定被告侵權的主觀惡意。
依法適用了3倍的懲罰性賠償計算方法,最終確定了791萬元的經濟損失,並對原告提出的41萬元合理開支予以全額支持。
具體來說,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中遠鞋業提交的2015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鑒定報告以及2016年度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雖未經審計,但在被告未提供其他證據的情況下,上述財務數據可以作為計算的參考依據。
考慮到中遠鞋業對外宣傳其存在3個品牌,但未提供證據證明每個品牌的銷售量和獲利,法院推定涉案被訴商品的營業利潤所佔比例為中遠鞋業營業利潤的三分之一。中遠鞋業提交的財務數據顯示,通過計算後得出的2015年和2016年的總營業利潤除以3後的利潤為263.8萬余元。
此外,中遠鞋業等被告作為同類商品的經營者,理應知曉原告注冊商標的知名度,且在明知使用涉案被訴標識可能會給消費者造成嚴重誤導,導致商品來源混淆誤認的情況下,仍然繼續生產和銷售侵權商品,主觀惡意明顯,所以按照中遠鞋業因侵權獲利的3倍確定賠償數額。
對於合理開支部分,法院認為,原告已提供了相應票據,且考慮到該案案情復雜、證據材料繁多等事實,對於原告主張的合理開支予以全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