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回遷指標買的安置房變遺產 能要回來嗎
上次我們講了關於借名買房的幾個案例,借父母名買的房變成了要被分割的遺產。因為有老人留下的遺囑才物歸原主。
今天我們又要講一個類似的案例,同樣是借名買房,但是遺囑卻說房屋是被繼承的遺產,又該怎麼辦呢?
上期回顧:
案例回放:借母親的名買房 遺囑卻是被繼承的遺產
季先生與張女士育有四個子女,分別為季大、季二、季三、季四。季先生去世後,張女士改嫁劉先生,並與劉先生育有三子女,分別為劉一、劉二、劉三。
張女士改嫁後,季氏兄弟姐妹4人便與他們的大伯一同生活,後來大伯去世,季二繼續承租了大伯的公房。幾年後,季二承租的公房遇到拆遷,根據拆遷政策,季二能獲得兩套拆遷安置房和近50萬的拆遷補償費用,季二念及兄弟姐妹情分,提出將其中一套給季大,將拆遷補償款分給自家兄弟們。
又因為拆遷政策規定,該拆遷安置房只能讓渡給被拆遷安置人的直系親屬,季二便將此事告知母親張女士,張女士聽後表示願意提供自己的姓名幫季大購房,季二又將此事告知其兄弟姐妹,其他人也欣然同意,隨後大家簽署了書面協議並按此協議內容執行。
2015年張女士去世,其女兒劉三一紙訴狀將季大告到法院,稱季大一家居住的房屋是她母親張女士的,張女士生前留下遺囑稱待其去世後房屋由劉三繼承。劉三認為,張女士為涉訴房屋的所有權人,而且季大並不享有購買此套房屋的資格,之前的協議內容違法所以無效。
律師解讀:基於回遷安置的借名買房能要回來
上述案例中的借名買房關系是成立,協議也是有效的,具體而言,可由以下三點支持。
首先,季大兄弟姐妹與張女士有約在先,該協議經過季大兄弟姐妹及劉三簽字、張女士按手印確認;
其次,涉訴房屋的購房款及相關費用全部由季大繳納,購房發票、房屋專項維修基金、房產證、代收產權登記費等發票原件全由季大持有;
第三,涉訴房屋的房屋產權證書亦由季大持有並保管。
上述三點符合借名買房的基本特徵,因此律師認為季大與張女士之間存在借名買房關系,季大為涉訴房屋的實際所有權人,張女士所立遺囑應屬無效。
同時,律師認為,基於回遷安置而來的房子,其性質屬於「按經濟適用房管理」住房,並不屬於政策性保障住房,借名買房的協議也屬合法有效。
提醒:借名買房一定要牢記三點
首先,買之前一定要先查清房屋性質,確保不屬於政策性保障住房;
其次,要與被借名人達成書面協議;
最後,保存好購房款發票、稅費發票、物業費發票及房產證原件。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6-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