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屋買賣合同面積糾紛
1、對於實際面積超出合同面積3%的,買房人有權解除房屋買賣合同或者對超出3%部分補差價;版2、對於違權約責任,既然法律規定違約方有權申請調減違約金的計算方式,那麼守約方也有權申請調增違約金的計算方式。當然守約方要承擔一個舉證責任,證明開發商逾期交房給其造成的損失,這個損失可以以房租來賠付,但應該有對外租房的事實。或者買房人自己有房,交房後出租出去的租賃合同,可以證明先交房,先對外出租有收益,遲延交房造成遲延對外出租的損失,都不難證明。
『貳』 房屋買賣如何應對面積誤差
在二手房買賣中,除非雙方在合同中有明確的約定:「該房屋按照具體面積計價,出現內面積誤差參照新商品容房買賣面積誤差解決方式解決。」否則購房人不能要求退還面積差價款。
根據目前的二手房交易習慣,二手房買賣雙方一般都會親自到實地看房。買賣雙方對房屋的實際情況包括面積情況都非常清楚。所以一般情況下,二手房都是按套計價,並非按每平米單價出售,因此不存在補交面積差價款的問題。
在購買二手房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1、核實房主身份信息及房產證;
2、到房產交易中心查詢待售房屋的情況;
3、核查待售房屋的租賃情況;
4、搞清戶口問題;
5、重視違約責任的約定。
『叄』 房屋買賣合同約定的房屋面積與實際面積有差異時如何處理
在商品房買賣中,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版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權算,買房人請求解除合同的,法律不予支持。
房地產開發商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房戶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房戶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房戶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商承擔,所有權歸買房戶;房屋實際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房地產開發商返還買房戶,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商雙倍返還買房戶。
『肆』 在武漢,房屋買賣合同中規定的房屋面積與實際不符導致糾紛怎麼辦
法律規定面積不超過3%都算合格
『伍』 房產證面積與實際購買面積不符怎麼辦
1、按照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處理。
2、看其與合同約定面積的比例。低於3%,按合同價格結算。如果少了,應退回多收的房款。
3、實際面積比合同約定面積多的,誤差在3%以內的,超出部分按實際增加的面積計算,由業主補交購房款。
4、誤差在3%以上的,業主只追加3%的房款,3%以上部分由開發商付款。
5、如果實際面積少於合同約定的面積,誤差在3%以內的,售房單位按實際減少的面積退款。
6、誤差超過3%,業主有權利要求退房或者按實際減少的面積退款。
(5)房屋買賣糾紛房屋實際面積誰核對擴展閱讀
去年7月,李小莉(化名)通過中介公司與秦池(化名)夫婦簽訂了購房合同,房屋產權證顯示,這套房屋的建築面積為86.41平方米。
由於急於安排父母入住,在看過房後,李小莉便決定購買這套房屋,並與秦池簽訂了購房合同,約定李小莉以350萬元的價格購買秦池名下的房屋。
房屋過戶後,在裝修期間,李小莉就被裝修師傅提醒,這套房屋的面積可能不對。不僅如此,就連同樓的鄰居和物業公司都向李小莉確認了房屋的問題。「我去看了二層的同戶型,確實少了一間房。」
但在李小莉詢問秦池時,秦池表示可能是因為一層的公攤面積大,導致房屋內部面積小,產權證肯定是真的,不會有錯。
李小莉不放心,便委託了專業的測繪公司進行測繪。測繪結果讓李小莉大吃一驚,房屋實際面積僅有67.63平方米,也就是說,她多掏了18.78平方米的購房款。
李小莉隨即向國土局提出了面積更正申請,經測繪,國土局為李小莉換發了67.63平方米的房產證。拿著新的房產證,李小莉要求秦池退還相應房款,但被秦池拒絕。
因認為秦池故意隱瞞房屋面積缺失的事實,造成了重大誤解,李小莉將秦池起訴至豐台法院,要求對方退還購房款差額76萬余元及測繪費。此外,由於中介公司在提供服務時,沒有如實告知房屋情況,違反了忠實義務,故一並要求中介公司退還中介費8.7萬余元。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葛磊律師認為,對於實際房屋面積與房產證登記面積的差額,如果經實際測算屬實的,應當退還差價。
本案中,房屋管理部門已經實際確認,李小莉所購買的房屋確實存在18餘平方米的面積差額,因此李小莉起訴秦池要求返還購房款差額的請求是正當的。同時,李小莉還可以要求秦池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而對於購房款差額的認定,葛磊律師表示,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雙方將房屋總價拆分成房屋價款與房屋裝修款兩部分是很常見的。而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一般會按照房屋總價,即房屋價款與房屋裝修款的總和,來確定違約方所應承擔的賠償數額。
因此在本案中,購房款差價計算的基數應當是350萬元,在此基礎上,按照面積折算,即可算出秦池應當返還的錢款。
對於房屋登記面積與實際面積的出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
房屋交付使用實際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不符的,如果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只需補足差額款項即可;如果差值在3%以上的,受買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返還房款及利息。
而在我國「房改」政策的施行中,葛磊律師表示,公有住房在分配和購買時,經常會出現過戶的房屋實際建築面積與房產證所登記的建築面積不符的情況。其中包括對一套房屋的部分進行分割並將分割部分並入另一套房屋,或將一套房屋拆分為多戶的情況。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公有住房在根據政策分配或出售給國有單位職工時會根據職工的工齡、級別等因素作為劃定分配房屋建築面積的標准,所以出現了職工取得住房的實際建築面積會與房產證上所登記的建築面積不一致的情況。」葛磊律師說。
針對這一問題,葛磊律師建議房屋產權人在房屋上市出售前,應及時與原有產權單位進行溝通,並會同原有產權單位一起到房屋管理部門申請對房屋建築面積進行重新測繪。
在取得登記建築面積與房屋實際建築面積一致的房屋產權證書後,再進行上市出售,這樣可以避免因房屋面積而產生的糾紛,甚至導致被買方追究違約責任的後果。
『陸』 二手房交易的時候是根據房產證的面積還是實際面積的
二手房交易涉來及到面積的稅費自一般都是交易手續費用!
這個稅費是按照房產證上的面積來計算的,和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無關!
房產證上的面積小於實際的使用面積,一般存在於復式住宅,或者是別墅類型的住宅,有時候有些普通住宅開發商附送面積也有可能產生這種情況!
『柒』 房屋買賣已經四年,發現實際面積與合同面積不符,還能申請賠償么
房屋買賣已經四年,發現實際面積與合同面積不符,還能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但必內須提供證據證明容是三年之內新發現的。
如果當時發現,或者沒有證據證明是現在發現的,就超過了訴訟時效,即使與合同面積不符,法院也不會支持的。
《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捌』 二手房買賣合同上的面積比實際房產證上的面積少
一,以房產證上的面積為准
二,關於預售面積與實際面積的誤差問題:
面積誤差比是指購買商品房時實測面積與預測面積之差和預測面積的比值。面積誤差比是商品房買賣過程中處理面積差異的一種方法。
公式:面積誤差比=(實測面積-預測面積)×100%÷預測面積
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實測計價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的絕對值*100%/合同約定計價面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計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測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出3%的部分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玖』 二手房交易的時候是根據房產證的面積還是實際面積的
這沒什麼可糾結的,這種事太多了,幾乎哪個城市都有。但我告訴你,原來房專本上屬是多大面積,你買來後,房本上還是多大面積,這是不會更改的,即使是錯的。樓上說重新測量,那是不對的,只測你一家的面積是不準的,必須測量整棟樓,這筆測量費用不是個人可以承擔的了的。
你可以要求賣方拿出實際面積的證據來,有,且你願意,你就按實際面積買,沒有你就按房本面積買,只要房東同意賣就行;或者你不跟這套房子扯皮了,直接換下一套房子。有錢還怕買不著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