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生之間的傷害賠償糾紛如何解決
【案情簡介與辦案經過】三名初中學生把一名同校學生打傷,經各方多次協商調解,就賠償問題終於達成協議。2007年秋季的一天,一個初一學生家長給我打電話,說他的孩子被同校同學打傷,希望我能到醫院去一趟。我趕到醫院,見到這個十四歲的男孩躺在床上,眼眶、嘴唇、臉上等多處皮肉受傷。他母親介紹了打架經過:下午快上課時,三名同校高年級學生因其他瑣事與被打男孩發生口角繼而對其拳打腳踢致傷。我提出到學校去一下,一是進一步了解情況,二是要求學校對打人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和處罰,同時請學校協助解決賠償損失問題。通過學校了解到的情況是,打人的學生中為首的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好,但是學習成績一般,以前也有過打架斗毆的行為。另兩名學生是受為首的那名同學的指使,且家庭條件不好,其中一個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已經責令打人的學生寫檢討,老師已對其提出嚴肅的批評,對於賠償問題,只有一名家長到學校來過一趟,沒有對賠償問題表態,另兩名學生家長乾脆避而不見。後來又多次通過電話找那幾名學生家長也沒有達成協議。第三天下午,被打學生家長突然給我打電話,十分焦急地說:「陶律師你快來吧,那幾個學生領十來個人來,威脅我們,還說要私了,你看怎麼辦?」我說:「你不要著急,我很快就到,你先不要和他們協商,等我到了再說。」他表示同意,我到醫院後,見有十多個初中生模樣的人在病房裡,被打學生家長告訴我,領頭的那個就是參與打架的學生,他領十多個人來,第一是要求私了,第二是威脅,揚言如果不私了,他就不放過被打的學生。我分析了一下形勢及那些學生的心理狀態,對領頭的學生說:「你讓他們(和他一同來的同學)出去,我和你談。」他說:「行」。他的同學出去後,他問:「你說要多少錢?我想辦法去弄。」我說:「錢不是主要問題,而且賠償問題我要和你家長談。你還是未成年人,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也要吸取這次教訓,不能輕易的就打架,打架對你沒什麼好處,而且你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他說:「我已經十六歲了,我能弄來錢處理這件事。」我說:「我國法律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人是成年人,你還是學生,不到成年人年齡,經濟賠償問題只能和你的家長協商處理。」同時我又懇切的說道:「你不要擔心你父母過於責罰你,普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長大成人,犯了錯誤,他們批評你,也是希望你能改正錯誤。現在你應當做的事就是,認識錯誤,吸取教訓,專心學習,別的事都不應多想。」聽了這話後,他說:「行,那我先回去了。」學生們走了之後,我們立即給那三名學生家長打電話,說有緊急事要商量,他們很快來了,其中在外地打工的學生家長是委託他弟弟來的。我對他們說:「剛才你們的孩子找來十多個同學,聲稱他們能弄來錢,如果我們不同意私了,他們就採取報復行動。」介紹完情況我接著說:「如果我們只想要錢的話,可以同他們私了,但我們不能這樣做,如果私了,害處是:一、孩子們會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二、他可能會不擇手段去弄錢,甚至可能會用違法犯罪的方法去實現這個目的,三、這些孩子會認為有些事不需父母他們也能解決,這樣一來會助長他們不服父母管教的心理。基於這幾點考慮,現在把你們找來,我看應當盡快解決賠償損失問題,使孩子們減輕心理壓力,這樣既可以使他們受到教育,又能盡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否則時間長了可能還會引發其他問題。」我接著指出,我們找他們這幾位家長,不單純是為了要點錢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與他們這幾位家長溝通情況,希望通過這件事的妥善處理,以達到使孩子們端正態度,受到教育,以及今後不再犯同樣錯誤的目的,把主要精力用於努力學習。我同時指出,孩子發生打架事件,家長應當積極迅速地協商處理,爭取把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採取躲避、拖延的態度是錯誤的。被打傷的孩子家長也介紹孩子被打受到傷害及影響學習等情況,這樣雙方很快達成和解意見,他們積極賠償了醫療費、營養費、家長的陪護費等費用、損失,並向被打學生、家長表達歉意,說明今後要好好教育孩子,雙方握手言和。最後我和幾位學生家長一同到學校,向學校說明情況,學校表示今後要做好對學生教育引導工作,盡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之後,學校與家長們就今後對學生如何教育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交談。事情得到圓滿解決,我也感到很欣慰。【分析與建議】校園傷害案件時有發生,處理不當,可能會激化矛盾,影響學生學習,對學校教學環境亦產生惡劣影響。如果要解決好這些糾紛,又涉及很多復雜的問題,如所涉主體有學校、家長、學生、老師、司法部門等,要解決的問題有民事賠償、刑事責任等,還要處理好懲罰與教育、保護的關系,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學校的關系等。律師作為專業的法律工作者,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及積累的解決糾紛的經驗,積極參與此類案件的處理是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的。這類案件的突出特點是涉案當事人是不諳世事的未成年人,而解決糾紛主要是通過監護人(一般是家長)及學校協助來完成。正確認識這些特點加上耐心細致的工作才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些糾紛。我結合本案及以前辦案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一、在處理未成年人之間傷害糾紛過程中,有時家長不冷靜,雙方互相指責,矛盾進一步激化,給雙方家長和孩子造成進一步的傷害,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對未來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律師參與處理這類糾紛案件,首先應端正態度,即不能單純以追究責任或經濟賠償為目標,應充分認識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特點,盡可能通過糾紛的解決使未成年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以利於以後專心學習及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讓未成年人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同時做好家長們的工作,引導學生家長正確理解和認同這些觀點,為糾紛妥善解決打下良好基礎。應把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處理這類糾紛的最重要原則,這樣才能實現最佳社會效益。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在處理糾紛過程中,把幫助孩子提高認識,端正態度,以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和成長為共同目標,使雙方家長容易形成共識,達成協議。本案我方先是以實際行動表明我們不是單純以索要錢財為目的,借機對幾個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提高了認識,然後找到學生家長,通過一番言辭懇切的商談,幾位學生家長深受感動,各方很快達成共識,糾紛得以順利解決。三、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處理糾紛過程中,對未成人的這一特點要有深刻認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和未成年人接觸時,始終堅持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正確引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作者 陶東輝 系遼寧辰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2. 學生間發生糾紛該如何處理
一、背景:班上一位女同學張花懷疑男同學李小小喊她外號,打了男同學,並把其臉上抓傷。男同學的家長找到學校來,責罵女同學,恐嚇女同學,讓女同學心裡很恐懼。老師安撫好家長情緒後,調解了雙方的矛盾,讓兩同學講明情況,握手言歡。二、准備
提前布置論題,讓學生思考,擬定發言提綱
三、活動過程
1、老師宣布活動主題,並板書。
2、學生舉手發言,陳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2:如果自己不能解決,應該向老師報告。這不是打小報告,班幹部也應該把情況及時報告給老師。如果這次班上受傷的李小小及時把這件事報告了老師,老師肯定會處理好了,也用不著他媽媽來學校大吵大鬧,影響我們學習情緒。如果張花懷疑李小小喊了她外號,應該問清楚,不應該先動手打人。挨了罵不應該怪李小小媽媽,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學生3:李小小太小心眼兒了,只是懷疑,根本就沒弄清楚,就亂發脾氣。如果不是過分的自尊,就是過度的自卑。學生4(張花):我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亂猜測別人了。有事當面說清楚,還應該寬容別人,也應該受得委屈。這次的事給了我很深的教訓,我再次給全班同學道歉。(掌聲)學生5:有學校發生的糾紛應該在學校處理,尤其是像這樣的小事,李小小不應該告訴媽媽。學生6:(李小小)我沒有告訴媽媽,是她自己發現的,我還說是自己撞到的。可是她不信,非要來學校。她不講理,罵了張花,大人不講理你跟她說不清。我根本就不怪張花,但是我也沒有叫張花的外號。學生7: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有外號,不應該叫外號,太傷人自尊了。學生8:確實如此,我覺得外號傷人。我保證以後不叫人外號,也請大家不叫我的外號。(同學們紛紛點頭)學生9:如果學生間有矛盾,自己化解不了的就找老師,如果老師解決不了怎麼辦?如果有同學受了很重的傷……學生10:受傷有醫院,我們大家都會幫忙的。學生11:我媽媽總不來學校,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出事才來,應該多來學校了解情況。學生12:我不想家長來,他們總是罵我。學生13: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和同學搞好關系,不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家長就可以放心了。……教師總結:今天,大家發言積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非常好。我們明白了,在學校發生的事盡量在學校解決,每個同學都要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同學間應該互相尊重關心,同學間解決不了的要跟老師匯報。同學間回到家也要做做家長的工作,讓他們也跟你們一起成長,傾聽你們的聲音,只要敞開了心扉,就會有許多的朋友。你們說,我們在一個班級,是不是一個大家庭,應不應該像一家人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同桌的你》。(學生鼓掌)活動後記:1、本次活動促使學生對同學間發生的糾紛進行思考,提高了認識,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3. 如何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
一、對於當事人而言1、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應懂得,人生在世,各種矛盾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涉及原則性的問題,應該爭出是非。但生活中的小矛盾,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饒人,如果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寸步不讓,其結果必然是讓對方難以下台,使矛盾激化。為此,解決矛盾沖突應本著「有理也要有禮」的原則,學會退讓;若是自己是無理的,那更應該主動認錯,坦誠道歉,不要為了面子,最後變成無理取鬧,既輸理又丟人。只要雙方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理解對方,就會減少矛盾,使我們的人格更加高尚。2、用理智戰勝情感的沖動
我們都看過動物世界中的兩個動物為爭奪地盤、食物,甚至是爭奪配偶而廝打在一起,爭得你死我活。而我們不同於它們,我們是有理智有涵養的高等動物。古人雲,「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這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是這句話我們雖然都會說,可一旦發生了爭執,還是昏了頭,爭吵不休。以後如果哪位同學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想打仗的話,就想想動物世界裡的場景,那就會感到臉紅、感到羞愧。其實你肯退讓一步,少爭辯幾句,這場爭吵或許就停止了。不要認為這樣的讓步就是畏懼,是退縮,是沒有本事的表現,相反,就在你忍讓的那一時刻起,你的素質就得到了提升,你的品行就得到了完善,你周圍的人就會對你的行為發出無聲的贊嘆,此刻的你就是一個寬宏大量,心胸開闊的人。3、心平氣和的與其交談
同學之間三年情誼,不要毀在一些小事上。《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指出: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翻臉不認人,校內罵,校外打,實屬不該,若干年後,自己回想起來也會後悔。最佳的辦法是在產生誤會或矛盾時冷靜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對於旁觀者和知情人而言
對於旁觀者和知情人,我們應盡量勸說、阻止。如勸說無效,再及時告訴班主任,這樣有利於事情早點得到解決。隱瞞事實,甚至包庇一方,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事態變得更嚴重。事情本來可能沒有多大,但由於你所謂的好心參與,或者說不好意思不去,結果是給打仗者助威,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使事態擴大,性質嚴重,不僅沒有幫朋友,反而把朋友向火坑裡推了一把;不僅違反了校規校紀,甚至觸犯了法律;不僅害了朋友,也害了自己。當你的朋友在被學校開除的時候,受到法律處罰的時候,在父母為他傷心哭泣的時候,可能會想:朋友啊,你為什麼不能在我不冷靜的時候勸勸我,幫助我冷靜下來呢?同學們,幾次打仗事件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什麼是真正的朋友?講哥們義氣、助紂為虐,從而一起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是真正的朋友嗎?我想肯定不是,真正的朋友是在他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幫助他採取正確方法走向正確道路的人,是和他一同進步的人。
同學們,解決矛盾的方法有許多,只有當我們一個個地有效地解決它的時候,我們的素質就會一步步地提高。同時,願我們珍惜彼此之間的友誼,別讓「沖動,嫉妒」害人、害己。只要同學間做到正常地、友好地相處,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只要我們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就會少一些摩擦,少一些怨恨,希望大家在校園里快樂地、健康地學習和生活。
最後,我想送同學們幾句話,和同學們一起共勉:
學會寬容,就會寬宏大量;
學會互助,就會豁達開朗;
學會尊重,就會敢於低頭;
學會道歉,就會和睦相處。
在恨的地方,播種愛;
在傷害的地方,播種寬恕;
在懷疑的地方,播種信念;
在黑暗的地方,播種光明!
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片寧靜的校園,一個和諧的班級,一份珍貴的友誼和一個健康美好的未來!
寬容不是遷就,也不是軟弱,
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
包容那些你無法容忍的人;
原諒那些曾傷害過你的人;
肯定那些你所愛的人;
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人;
明白那些愛你的人;
放過那些不愛你的人;
銘記那些真心待你付出的人;
懂得那些對你用心良苦的人;
體會那些曾為你流淚的人;感激那些真心幫助過你的人
4. 怎樣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
我們的學生每天在一起相處、交往,有時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會發生一些小誤會,產生一點小矛盾,甚至有時會因此發生沖突。那麼,當我們發現學生有矛盾之後,又該如何解決呢?我想首先必須有這樣一個觀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成長中個性各異的學生呢?要知道學生是伴著錯誤成長的,所以教師要以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學生之間的摩擦糾紛,矛盾沖突,並且抓住機會把處理問題的過程當做一次引導教育學生學會生存交往的過程,從而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切忌簡單粗暴,要知道任何人在情緒不好時都不可能將問題解決好,很多的時候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教師更是如此,學會控制情緒才會發揮教育的實效。前幾天上課時發現平時一個積極發言的學生有點悶悶不樂,於是下課問她出了什麼事。原來是她和她的好朋友(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鬧矛盾了,正在考慮要不要和她朋友絕交。其實引起矛盾的事件都是一些小事,應該有挽回的餘地,所以我先給學生傾訴的機會,而不是忙於做出評價。發現原來不過是她們過於以自我為中心才引起了矛盾,於是我教育她們要多從別人的角度想想問題,比如當同學對自己不理不睬時,不要「一根筋」地認為是對方太高傲或不熱情,也許是她今天有什麼心事,也許是自己做事不當,引起了對方的誤會。還有就是教育她們要珍惜友誼,畢竟兩人能成為好朋友肯定是雙方趣味相投,平時互幫互助,有不少一起相處時的愉快經歷。後來兩人各自說出了對對方的不滿,也各自作出了解釋,我讓她們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很快兩人就和好了。我認為處理學生的矛盾時首先要給予學生尊重和信任,鼓勵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尋求老師的幫助,其次教師的作用是指導,但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要自己學會處理、解決問題,對成長能起到更為有效和長遠的作用。老師可以為學生分析情況,提出問題的所在,也可以給學生合理的建議,但是最後還是要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平時教育學生如何處理矛盾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細小矛盾,不要讓矛盾堆積,不要讓矛盾惡化。 2、當發生矛盾時,矛盾的雙方要保持冷靜。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就是這個道理,冷靜是處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靜會使人們變得理智,冷靜會化解一切矛盾的煙雲,從而使人們成功度過矛盾的危機,從矛盾之中解脫出來。切記:「暴力解決問題是愚者之行為,害己害人。」 3、矛盾發展到僵持的時候,不妨通過正確的途徑,尋求老師、家長、學校的幫助。通過幫助,使得矛盾的雙方從危機的邊緣走向合作的、夥伴的境地,這正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退一步,海闊天高」。 4、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矛盾的雙方應該多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盡可能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先自我批評,再批評別人。 5、借發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課堂上警醒全班同學以後引以為鑒,減少學生中矛盾沖突的發生。
5. 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正所謂將心比復心,不管與制你有矛盾和沖突的學生幹部是不是你的朋友,都得誠懇待人。在矛盾和沖突的爆發之前,都是有積累過程的,如果是那種無緣無故總和你作對的人,大可不必理會。所以就要從平常注意那些積累過程,盡量去減少積累量,防止爆發。(該段所指幹部與幹部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作為學生幹部,在處理事情時難免會有矛盾,但這些僅僅是對事不對人。這就需要把正在處理的事情重新理一下思路,選擇最為合適的處理方式,以理服人,工作結束後,吃吃飯,喝喝酒,照樣是朋友,這種矛盾很好處理。(該段所指幹部與事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如果樓主所說的是去處理學生與幹部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那就需要樓主去提高自身的威信了。威信起來了,大家也都服你了,也肯定不會給你找麻煩了。
以上內容僅僅是我的個人想法,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6. 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上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學生打交道。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都會面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除了教學文化知識,還要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中除了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惑之外,還要幫助學生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因為學生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摩擦和沖突,造成關系緊張,思想不愉快。 當今時代,中學生獨生子女佔多數,他們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心目中是心肝寶貝、掌上明珠,他們中很多做事情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不善與他人合作,做事情不願意承擔責任,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這些不良習慣多數是家中的大人遷就寵愛造成的。孩子們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也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糾紛免不了時常發生,這樣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影響班級和學校管理。從事多年教育教學工作的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不斷的積累和探求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糾紛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分享與共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一般來說是爭強好勝、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等小毛病造成的,很少有惡意的攻擊。學生們常常因為意見分歧而發生爭執,或者對破壞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計較,並且各自都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肯讓步,得理不饒人。有些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常常不冷靜、不理智,用拳腳來解決問題。比如:課堂上男生招惹女生了,女生就摔鋼筆墨水在男生衣服上;女生招惹男生了,男生就抓扯女生的頭發甚至打架;同桌之間常常因為小事而吵架甚至吐別人唾液等。經常有學生到老師面前來告狀、訴苦。作為老師的我,如果在課堂上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採取以下的策略: 第一步:立即阻止發生矛盾的雙方爭矛盾沖突的言行。 第二步:讓雙方冷靜思考剛才發生的事情,做換位思考。盡量少耽誤上課時間。 第三步:下課後抓緊時間及時處理發生的矛盾,對學生雙方批評教育,如果情節嚴重就請班主任或年級領導幫忙處理解決。 第四步:借發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課堂上警醒全班同學以後引以為鑒,減少學生中矛盾沖突的發生。 有一次,我在八年級一班上歷史課,正當同學們在靜靜的做練習冊作業時,突然有本數學書從學生的座位上重重的飛落到講台的地面上,我正在講桌前看書,冷不防嚇了一跳,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班上學生杜傑的書,他的書怎麼會長了翅膀飛到這里呢?這時班上引起了一陣躁動。我走到杜傑旁邊,問:「你的書為什麼會飛到這里呢?」杜傑不安的說:「是葉忱扔的。」葉忱是坐在杜傑後面的女生。我又轉向葉忱:「你為啥扔他的書?」葉忱說:「我在做作業,他無緣無故轉身過來影響我,還說我是站花兒婆。我生氣就扔了他的書。」「哦,原來也沒什麼大的矛盾,你怎麼會耍脾氣隨便扔別人書呢?」我嚴肅的責怪她,同時也批評杜傑的不禮貌言行。我對他們強調了我經常說的話:在上課時,如果誰先影響你學習,你就要及時制止他,如果他不聽勸告,就向 老師報告,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不要私自以武力解決。杜傑和葉忱接受了我的批評教育。我又趁熱打鐵地讓他倆因為扔書這事影響了同學們學習,要求他們在班上向全班同學們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影響課堂的矛盾沖突了。同學們也以此為鑒,都表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以後我在這個班上課就很輕松愉快了。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對如何看待和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紛爭有了以下的觀點:第一,做好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的工作 教師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個性特點等,讓學生們通過班會活動等集體活動來增進友誼和了解,這對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是必要的。 第二,處理問題時要教師要公平公正 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摩擦和沖突,教師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查明事情發生的緣由,然後公平公正地處理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第三,發揮班幹部的監督管理作用 平時任命的班幹部,是老師的幫手,應該讓班幹部隨時監督、反饋班上的信息,如果班上有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班幹部能獨自處理最好,不能處理,再找老師解決。 第四,和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同處理 如果教師都難於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就要及時找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助解決。 第五,讓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往往在矛盾解決後,雙方仍然有些耿耿於懷,口服心不服的情況存在著,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言行,深入了解他們是不是真的言歸於好了。如果沒有真正和好,還要給他們做進一步的思想教育工作。 初中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如果避免或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也會給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初步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在言行舉止方面正確引導他們,要求他們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和策略,那麼,教師就可以減少解決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煩惱,班級也會有好的學風班風,學校也將是一個和諧的校園。
7. 作為一名教師,你是如何處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的
其實我是通過讓學生先分開來,讓他們冷靜下來,再跟他們去講一講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
8. 如何解決學生之間的糾紛
樓主的問來題讓人不好回答,首先我源不清楚你的立場和你的角色。如果你也是一個學生的話,面對同學之間的糾紛沖突,我個人覺得不怕麻煩的話還是應該主動幫助,調解一下,有時候說兩句話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如果覺得怕麻煩,怕惹禍上身的話,就當沒看見咯。反正學生時代,還是自己學好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你是一個老師的話,還是應該主動上前幫忙調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