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被侵權人過錯包括

被侵權人過錯包括

發布時間:2020-12-24 09:11:41

① 問一個問題,侵權糾紛中,被侵權人會不會有過錯

侵權糾紛中,被侵權人也可能會有過錯。
比如故意傷害民事案件中,受害人可能會先動回手打人,答先挑釁對方,這就是有過錯。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受害人也可能會承擔部分責任。不是所有的受害人都不承擔責任的。
《侵權責任法》也有明確規定,受害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② 是不是構成侵權都需要侵權人存在過錯

1、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著作權侵權行為,既沒有徵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屬於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這是對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種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他人的著作人身權造成了損害,也可能對他人的著作財產權造成損害,還可能同時損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如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財產權,而假冒他人作品,則往往同時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

2、行為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是一種絕對權,任何人都負責有不能侵犯該項權利的不作為義務。他人在使用著作權作品時必須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法律有關規定,如果行為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其行為即具有違法性。至於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權的作品,或者是已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時不存在侵權問題。
3、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後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絕大多數是故意的;也有少數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區分過錯的形式,在確定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時有一定的意義。一般說來,故意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重於過失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其次談一下合理使用概念: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制度:是指在法律規定或作者無保留相關權利的條件下直接無償使用已發表的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無須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著作財產許可權制制度。
我國對合理使用的規定是: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了12種合理使用的方式: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記錄影片中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
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判斷是否是合理使用,除了上面的形式外,實質要求是:
第一,根據使用作品的目的來判斷各國立法中大致都將是否是處於營利目的作為判斷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的標准。第二,根據使用作品的性質來判斷被使用作品的性質這一要素是從作品本身的角度對合理使用進行判斷,使用何種性質的作品更容易被認定為是合理使用。第三,根據使用作品的程度來判斷使用作品的程度是指與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的整體相比,使用的數量和質量。第四,根據對被使用作品的市場影響來判斷對被使用作品的市場影響被認為是判斷合理使用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因為合理使用和權使用只有一步之遙,判斷是合理使用還是侵權使用最終總要落腳在行為的結果上,合理使用並不是排除一切對著作權人造成損害的行為的發生,而是要將這種損害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超出這個范圍的使用就應當是許可使用或者是法定許可,否則就是侵權行為。

根據題主所問,你轉載他人的文章並未用作商業用途,屬於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而你的使用沒有影響到作者的權益,屬於合理范圍之內。如果你是整片轉載,但是有表明出處來自知乎,而且你的使用結果沒有對著作權人造成很大的損害,仍認定在合理使用范圍之內。

③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怎樣侵權人的責任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回章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答情形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第二十八條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④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可以什麼侵權人的責任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章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⑤ 對損害發生和擴大,侵權人與被侵權人都有過錯的,如何處理

處理此類情形的原則是要考慮雙方的過錯程度,然後依據各自的過錯分別承回擔相答應責任:第一:被侵權人有一般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程度適當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第二:被侵權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侵權人只有輕微或一般過錯的,侵權人可以免除民事責任或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第三:被侵權人與侵權人的過失相當的,一般平均承擔民事責任。 已有 位網友瀏覽過本頁

⑥ 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過錯為什麼要賠償

在車主與司機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車主是否也負賠償責任?是否均由司機承擔賠償責任?在實際處理中,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車主是否和司機存在僱傭關系?
如車主(公司或者個人)是僱傭司機開車辦事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屬於職務行為,由車主負全部賠償責任,司機不承擔賠償責任。反之,如果不存在僱傭關系,則車主一般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雖然是僱傭關系,但司機不是在履行職務行為中發生交通事故,而是在辦理個人事務中發生的事故,車主也同樣不負責賠償。

1、車主與肇事司機間為僱傭關系

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時,肇事司機是在執行車主分派的任務,那麼,根據《民訴意見》第四十五條及《最高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的解釋》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規定,直接確定應由車主為被告,並承擔實際賠償責任。

2、車主與肇事司機之間為夫妻關系

在這種情形下,如發生交通事故,可直接確定由肇事司機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均規定:對夫妻一方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另一方原則上也應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受害方也可同時追加行駛證上記載的車主為被告,並要求承擔責任。

3、借用關系

即肇事車輛是肇事司機從他人處借用來的:如果肇事車輛是車主將己物無償借給肇事司機,且在將車輛借給其使用時,知道該司機具有駕駛員資格且無其他不宜駕駛的情況(如喝酒、身體不適等),那麼,車主已盡到了謹慎小心地注意義務,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反之,如果車主對於出借車輛能夠獲得相應的利益,或明知道借車人無駕駛資格或存在其他不宜駕駛的情況,則該車主應對事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4、將身份證出借他人購車

這種情形下,車主僅僅是名義上的車主,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和支配人應是購車人(肇事司機),因此,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應由肇事司機承擔賠償責任,而名義車主也將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因為在向他人出借身份證購車時,出借人應該可以意識到:當損害發生時,借用人完全可以憑藉此逃避責任的承擔。因此可以說,即使出借人審查了購買人駕駛資格等事項,仍有使受害人得不到賠償的危險存在,從另一個角度說,其仍未盡到充足的注意義務。因此,出借身份證購車須慎之又慎。這里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因為《侵權責任法》已由全國人大頒布並將於2010年7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該法中對於交通事故中的一些特殊賠償情形進行了明確或不同的規定,在這里我們也對此進行一些簡要介紹,一方面以饗讀者,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提供一些《侵權責任法》實施後的必要指導: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條款主要針對車輛所有者和實際使用者分離的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如何歸責問題所作的具體規定。該條規定主要有三方面內容:

(1)機動車投保責任強制險後,不因機動車出現租賃、借用等情形,致使所有人和實際控制使用人發生分離而免除了保險公司在事故中的強制保險責任;

(2)所有人和實際使用人不相同的情況下,對超出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外的損失,由實際使用人承擔;

(3)機動車所有人將車輛交由他人使用,發生交通事故後是否承擔責任,應視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發生有無過錯來確定責任。

二、車輛在流轉過程中,車主是否履行了相關義務。
比如在車輛交付後、過戶前,車主是否盡了看管義務?是否屬於任由買家或個人開車的情況?如果屬於後者,則車主存在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

三、車輛發生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車主及保險公司是否負賠償責任?
盜搶車在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的,車主不負賠償責任。如果車輛在此期間發生事故,又在交強險期內,保險公司還是應當承擔賠償義務的。但如果是交強險保險期已過,車主因車輛被盜沒有續保,車主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某法院已有過判處車主賠償的判例,但對此判決結果,因為根據交強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投保人不得解除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合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被保險機動車經公安機關證實丟失的。」顯然,被盜搶車不再續保,車主並不存在過失,而且是合法的。

⑦ 對於侵權行為的發生受害人有過錯的,賠償數額該如何確定

現實問題

伍某和余某之間系鄰里關系,原本雙方素無結怨。一日,伍某由專於失戀心情不好喝了些酒屬,回家後突然朝余某家亂扔雜物,先後砸破余某家的兩個花盆,余某當即出來與之理論,但伍某卻謾罵不休,雙方發生口角。余某一時沖動,打了伍某一拳,致使伍某摔倒在地,手臂骨裂,構成輕微傷,造成醫療費等經濟損失合計5000餘元。之後,伍某向法院起訴,要求余某對上述損失承擔全部責任。而余某答辯稱,伍某對該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應減輕其賠償責任。那麼,法院會如何處理呢?

律師解答

被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讓侵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有失公允。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因此,侵權人可以被侵權人的過錯為由進行抗辯,要求減輕自己的侵權責任,主要是減少損害賠償的數額。

在這則案例中,伍某打壞花盆和人身謾罵的行為是引起余某對其擊打的原因,伍某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應該減輕余某的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⑧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怎麼解決

可以抄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

(8)被侵權人過錯包括擴展閱讀:

侵權責任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⑨ 被侵權人的過錯在不同的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責任中的影響有何不同

這個是分兩種情況的,一種是飼養的動物,一種是動物園動物。飼養的動物致專人損害採用的屬是無過錯責任,如果能證明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動物園的動物致人損害的,採用的是過錯推定責任,法律規定「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雖有過錯,但如果動物園不能證明其盡到管理職責,仍要承擔責任。

⑩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什麼侵權人的責任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章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二十八條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第三十一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10)被侵權人過錯包括擴展閱讀

第四章 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第三十三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醉酒、濫用麻醉葯品或者精神葯品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第三十五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閱讀全文

與被侵權人過錯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