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糾紛我有租地合同,已經到期才發現實際地面比和合同地面積少二畝地,我能要回二畝差價嗎
可以要求退還二畝地的差價,對方多收二畝地的租金,屬於不當得利。
2. 租地合同糾紛
一你鄰居出租耕地給他人辦廠的作法是不合法的
二土地租合同到期後,如果一方不續租,則收回土地。如出租合同沒有關於地上符著物如何處理的約定,則地上符著物無償歸出租人所有。
3. 與村集體簽訂了租地合同,但被部分村民私自耕種,屬什麼糾紛
從法律角度來說,是有權查看的。
首先,農村實行村民自治,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產生活,所以建立村委會代替村民實行管理。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一條明確規定:「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其次,村委會是由村民選舉產生,村民有權對其監督,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三條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再次,由十八歲以上村民組成的村民會議,可以討論決定設計村民利益的事項。《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准;
(二)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經營方案;
(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貸、租賃或者其他方式處分村集體財產;
(九)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
村民會議可以授權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前款規定的事項。
法律對討論決定村集體經濟組織財產和成員權益的事項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此外,農村實行村務公開,法律也規定了應當公開的事務和事項,在公開後相關信息後,村民可以要求查看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合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制度。……前款規定事項中,一般事項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體財務往來較多的,財務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布。」
綜上,法律上已經保障了村民的權益,然而在事務中村民的權益並不能夠必然得到維護,所以也並不一定依據法律就能看到,而這些現實和法律的差距則需要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不斷縮小,慢慢消除。
4. 租地的合同有中間人,如果有糾紛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依法辦理來出租手續的,對雙自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承包方流轉農村士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式四份,流轉雙方各值一份,發包方和鄉(鎮)人民政府各備案一份。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5. 租地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相互之間對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的履行情況版以及不履行的後果權產生爭議。對履行的情況產生爭議,一般是指對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是否已經履行或者其履行是否符合合同規定發生爭執。對不履行的情況產生的爭議,一般是指對於沒有履行或者沒有完全履行的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的責任應當由哪一方承擔,承擔多少所發生的爭執。
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同其他合同一樣,有協商、調解、仲裁、訴訟四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