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違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是過錯責任 怎麼理解詳細點,求解
關於嚴格責任原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簡單說就是 只要違約就應當內承擔法律責任容。法條就是因第三人原因違約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侵權責任包括過錯責任 和無過錯責任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侵權行為應當是有過錯的,特殊情況比如環境污染 事件就不要求過錯。
這個不用理解 記住就行,慢慢就理解了。
關於嚴格責任原則的例子,必然1向2買了一件物品,2應當向3買之後再賣給1.如果3不能交付物品,2也應當向1承擔違約責任,不能以3違約來抗辯1的訴求。
2. 誰能最通俗的解釋一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中的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萬分感謝!
應該說「jayrao"的回答是比較詳細的,但鄙人認為不夠准確,理由如下:
我國《侵權責內任法》的歸責體系采容」二元論「體系,及過錯原則和無過錯原則。
關於過錯原則,「jayrao"已經論述的很詳細,鄙人不再贅述。
但諸如幼兒園小孩兒被侵權的情形適用的雖然是過錯推定,但仍是過錯原則。即推定你有過錯,承擔責任的前提也是你有過錯,但舉證責任倒置,應有侵權人承擔其無過錯的舉證責任。還有物件致人損害、產品致人損害(新產品質量法規定)等使用的也還是過錯推定原則,實質上也是過錯原則的另一種適用情形。
無過錯原則即是當事人有無過錯都應承當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例如高度危險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責任等,一旦對人造成損害,即應承擔侵權責任。其免責或減輕責任的前提是被害人有過錯。
至於共同責任,即雙方都無過錯公平承擔損失的情形其實是一種責任的分擔方式,我國《侵權責任法》未將其列入歸責原則體系。
希望對您有用。
3. 無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公平責任、過錯責任各自的含義及區別
無過錯責任是絕對責任,不管對錯,先承擔責任,再依法行使追償權(如果有的話)。如,高危作業、高速運輸等。推定過錯是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則推定為有過錯。一般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下適用。無過錯責任和過錯推定責任都有舉證責任倒置,受害人都需要證明損害結果的存在。
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概念比較:
過錯責任、過錯推定、無過錯責任的概念過錯為古羅馬《阿奎利亞法》(公元前287年)以來特別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來的法律制度中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
無過錯責任是伴隨近代大工業發展起來的,是指在法律規定的特別類型案件中,不考慮加害人有無過錯,只要符合責任要件就要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而免責和減責的事由則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嚴格責任原為英美法上的概念,大致包括大陸法中的過錯推定和無過錯責任。過錯推定在本質上為過錯責任,但是在適用上卻與一般的過錯責任有很大不同:法律規定事先推定某些特定類型案件的被告有過錯,給予其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機會;如果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要承擔民事責任。當今世界各國,仍然堅持過錯責任為侵權賠償責任的主要原則,同時也在特別類型的案件中適用過錯推定的規則或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
4. 侵權責任法中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歸責理由
侵權抄責任法中無過錯責任襲原則的歸責理由: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5. 侵權責任法中的嚴格責任與無過錯責任有什麼聯
您好,
嚴格責任與無過錯責任的區別
嚴格責任(英美法系):指基於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的一種責任。
無過錯責任:大陸法系。
嚴格責任是英美法中廣泛使用的概念,與之相對應的無過錯責任則產生、成長於大陸法系的土壤。它們都大致地涉及到在侵權責任認定過程中,不考慮加害人過錯或者至少並不首先考慮過錯這樣一種立法、司法乃至法學思維上的取向。
嚴格責任盡管基本不考慮過錯對責任成立的影響,但仍然存在著相當的抗辯事由,如不可抗力、自然因素、受害方過錯、受害人自願承擔風險、第三人過錯等。就此而言,嚴格責任「盡管嚴格,但非絕對」。故,一方面因為其對過錯的忽略,大致與大陸法無過錯責任相類;另一方面從其有免責事由這一點可以認為其與過錯責任中(特殊的)過錯推定相類。因此,可以認為嚴格責任具有融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風險於一體的損失分擔機制之功能。嚴格責任「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過錯推定責任」,兩者的免責條件基本一致,是介於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之間的中間責任。
大陸法系無過錯責任和英美法的嚴格責任正日漸接近、融合,其發展脈絡、哲學基礎、制度功能及功能發揮之配套機制均有相似相類之處,體現出一些共性。
二、嚴格責任與其他責任相比有何不同
1、嚴格責任的成立以債務不履行以及該行為與違約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為要件,而並非以債務人的過錯為要件,這是其區別於過錯責任的最根本的特徵。因而在嚴格責任下,債權人沒有對債務人有無過錯進行舉證的責任,而債務人以自己主觀上無過錯並不能阻礙責任歸加。在這一點上,似乎有理由認為嚴格責任與過錯責任中的舉證責任倒置——過錯推定相一致。但是,過錯推定的目的在於確定違約當事人的過錯,而嚴格責任考慮的則是因果關系而並非違約方的過錯。例如,在嚴格責任下第三人的原因導致違約並不能免除債務人的違約責任,而此種情形無論如何不能推定債務人存在過錯。因此,二者仍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2、嚴格責任雖不以債務人的過錯為承擔責任的要件,但並非完全排斥過錯。一方面,它最大限度地容納了行為人的過錯,當然也包括了無過錯的情況;另一方面,它雖然不考慮債務人的過錯,但並非不考慮債權人的過錯。如果因債權人的原因導致合同不履行,則往往成為債務人得以免責或減輕責任的事由。可見,雖然嚴格責任往往被我國學者稱為「無過錯責任」,但其與侵權行為法中既不考慮加害人的過錯,也不考慮受害人的過錯的無過錯責任(當然,我國對無過錯責任的適用還是有嚴格限制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3、嚴格責任雖然嚴格,但並非絕對。這一點使之與絕對責任(Absolute Liability)區別開來。所謂絕對責任,是指債務人對其債務應絕對地負責,而不管其是否有過錯或是否由於外來原因。在嚴格責任下,並非表示債務人就其債務不履行行為所生之損害在任何情況下均應負責,債務人得依法律規定提出特定之抗辯或免責事由(例如不可抗力等)。
6. 請問:侵權責任中的無過錯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一般過錯責任)有什麼區別
第一,構成要件不同。
無過錯責任在構成要件是只有3個構成要件,內而一般侵權責任是四個構容成要件。
無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1.損害事實;2.違法行為;3.因果關系。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有:1.損害事實;2.違法行為;3.因果關系;4.主觀過錯。
第二,無過錯責任一般都是由法律規定的。
7. 侵權法中無過錯責任,是不是意味即使是不可抗力也不可免責
不是。
無過錯責任,只是說明對侵權行為不存在過錯的情況下,也要承擔責任。
而不可抗力是回法定的答免責事由,當然也適用於無過錯責任的情況。
不過,如果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不可抗力也要承擔責任的,則不能以不可抗力為由免責。
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所謂的法律另有規定,指的是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形。如果沒有明確規定,則不承擔責任。
8. 侵權行為中,什麼叫過錯責任,什麼叫無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民事義務並致他人損害時,應以過錯作專為責任的要屬件和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的責任。可見依過錯責任原則,若行為人沒有過錯,如加害行為因不可抗力而致,則雖有損害發生,行為人也不負責任。還有,在確定責任范圍時應當確定受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受害人具有過錯的事實可能導致加害人責任的減輕和免除。侵權責任以過錯責任為原則,以無過錯責任為例外。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依照法律規定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即不論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沒有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