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想舉報農村土地違法使用情況,舉報電話是多少
舉報農村土地違法使用情況,國土資源舉報電話:12336
一般而言,如果是違建違法佔地可以去國土部門舉報,如果是土地使用權的糾紛可以去法院起訴。
農村土地違法用地行為經常能看見,包括以他人名義審批進行宅基地建設,超面積建設房屋等,這些行為對農村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很多農民對此並沒有很清晰的認為導致農村土地違法用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法律意識淡薄。農村群眾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依法用地的政策普遍知之甚少。許多人對違法佔地觸犯法律的後果認識不足,心存僥幸,認為大家都違建就法不責眾,只要既成事實就可以過關。
農民的客觀需求被忽視。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好的居住條件成為農民的重要追求,但許多地方農村建設規劃和宅基地審批管理嚴重滯後,不能適應農民住房審批管理要求。
土地執法沒有完全到位。有些執法主體對初始違法建築沒有採取果斷措施,只停留在表面制止或發制止通知書上,導致更多違法建築形成。還有一些地方政策執行偏差,讓不少人在違建征地拆遷中「發了財」,導致建設項目征地中違法搶搭搶建成風。
此外,對違法行為的打擊缺乏統一尺度和長效機制,農村建房還沒能做到「兩證一書」齊全,什麼樣的建築違法、什麼樣的建築不違法,在現實操作中仍然存在較大的彈性。
國土部門缺乏強制拆除權。對違法用地,國土部門沒有強制拆除權,需要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到成套程序走完違法建築早已形成或已使用,造成後續執法難上加難。
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簡稱為農地。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承包的農村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農村土地承包法用法律的形式對土地承包中涉及的重要問題作出規定,必將進一步穩定黨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政策,對於保障億萬農民的根本權益,促進農業發展,保持農村穩定,具有深遠意義。
B. 違建拆遷有糾紛應該怎麼辦
可以去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找他們家的拆 遷律師來幫你打官司,他們家的律師比較專業,對客戶也很負責的。
C. 地上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發生糾紛
如果你抄持有土地使用權證,而對方沒有房產證,則鐵皮棚子為非法佔有及添附,你可根據「房隨地走」原則,要求對方拆除、騰地歸還,或與鐵皮棚子所有人協商折價受讓。
也就是說,在土地權屬與地上建築物或構築物權屬分離的情況下,法律保護能夠證明權屬並且經不動產登記取得登記證書的一方,如果雙方都有權屬登記,則一般傾向於保護土地使用權人,即「房隨地走」為主要原則,如果雙方均無未辦理登記,則主張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無權要求地上構築物添附者騰地。
附,相關條文:
《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宗土地上部分房屋轉讓而土地使用權不可分割轉讓的」就可能導致房與地登記不一致的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土地使用者轉讓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轉讓,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作為動產轉讓的除外。」
D. 建築佔地桃樹果園應該怎樣賠償
征地
目錄
報批流程
報批基本流程
報批流程詳解
批准流程
(一)征地的批准程序
(二)征地的實施程序
(三)征地補償費用項目
(四)征地補償標准數額
(五)補償費用的管理和歸屬
(六)征地補償糾紛及解決方式
當家作主網解析
拆遷房屋補償
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地上附屬物的拆遷和青苗補助費補償
相關法律法規
國土地管理法對農田徵收的規定
陝西的相關政策法規依據
報批流程
報批基本流程
報批流程詳解
批准流程
(一)征地的批准程序
(二)征地的實施程序
(三)征地補償費用項目
(四)征地補償標准數額
(五)補償費用的管理和歸屬
(六)征地補償糾紛及解決方式
當家作主網解析
拆遷房屋補償
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地上附屬物的拆遷和青苗補助費補償
相關法律法規
國土地管理法對農田徵收的規定
陝西的相關政策法規依據
展開
征地主要指國家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強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並根據補償標准一次性給予被征地者(包括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人、承包人、轉包人等)一定的貨幣補償,有的還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必要的就業安置。
一般來說,只要是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對於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都可以進行強制徵用。但是,我國為了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的行為。
編輯本段報批流程
報批基本流程
征地申請①→政策審查②→勘測定界③→發布征地預公告④→征地調查⑤→社會保障情況調查⑥→社會保障方案審查⑦→組織征地聽證⑧→征地報批⑨→繳納報批費用⑩
報批流程詳解
一、征地申請:項目業主根據國家和自治區征地報批的有關規定,向市國土資源局提出建設項目征地申請。
征地申請須提交的材料包括:項目征地申請報告、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批復文件、項目審批文件(項目核准或項目備案材料)、項目用地規劃范圍圖相關資料等。屬單獨選址建設的項目,需提交地質災害和壓礦評估報告備案文件;項目涉及佔用佔用林地的,需提交林地批准文件;項目涉及土地復墾的,需提交土地復墾方案審查意見。
二、政策審查。市國土資源局對項目業主提交的征地申請材料進行審查,符合征地條件的,將征地任務分解、下達給轄區人民政府、市征地拆遷辦及相關部門,並由項目業主委託測繪技術單位(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開展土地勘測定界工作。
三、勘測定界。轄區人民政府組織被征地群眾配合市國土資源局、市征地拆遷辦、測繪技術單位實地踏勘征地范圍和權屬界線,測繪地形、地物和地貌,核定土地地類等工作;
四、發布征地預公告。市征地拆遷辦根據土地勘測定界初步結果,擬訂《徵收土地預公告(送審稿)》,經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發布《徵收土地預公告》。市國土資源局將《徵收土地預公告》轉市征地拆遷辦交由轄區人民政府在被徵收土地所在的鎮(街道)、村(社區)進行張貼、公告,同時抄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府局等相關單位;
五征地調查。市國土資源局組織轄區人民政府、市征地拆遷辦及相關部門對征地涉及的土地權屬、地類、面積進行調查,調處土地、房屋權屬糾紛,核定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均耕地面積和征地前後人均耕地變化情況,地上建(構)築物和附著物的種類、數量、結構、產權等情況。轄區政府及其征地拆遷辦組織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戶及相關權利人在《征地情況調查表》、《徵收土地面積確認表》及《征地地上附著物補償登記表》等征地報批材料上簽字、確認並報送市征地拆遷辦;
六、社會保障情況調查。轄區人民政府在市征地拆遷辦、市勞動保障局、市民政局及市衛生局的指導下,調查征地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戶人口、戶數及其就業、社會保障情況,編制被征地農民花名冊,核定符合社會保障條件的人口、戶數,計算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及政府、個人的分擔份額,擬訂《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按規定公示後,報送市征地拆遷辦審核、市勞動保障局審定;
七、社會保障方案審查。市勞動保障局對轄區人民政府、市征地拆遷辦報送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實施方案》及相關資料進行審查,出具《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方案審查意見》並抄送市征地拆遷辦、市國土資源局;如屬報國務院審批征地的建設項目,上報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出具《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方案審查意見》,並送市征地拆遷辦、市國土資源局;
八、組織征地聽證。市征地拆遷辦對轄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報送的征地材料進行審查,擬訂《征地聽證告知書》,報市國土資源局審定後,由轄區人民政府將《征地聽證告知書》送達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者及相關權利人;對申請聽證的,由市國土資源局依法組織召開征地聽證會;
九、征地報批。市征地拆遷辦根據征地報批材料齊備情況,按照有關規定擬訂征地報批「一書四方案」,收集和組織征地報批相關資料並協調市財政局或項目業主單位落實征地報批費用後,將征地報批材料送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審批;
十、繳納報批費用。市財政局根據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繳費通知單、市國土資源局繳費函及征地報批費用上繳財政單據,辦理征地報批費用上繳和入庫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協調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編輯本段批准流程
當征地的對象屬於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或者其它土地超過70公頃三種情況的,必須由國務院批准。不屬於這三類土地的,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征地的程序分前後銜接的兩大塊,即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征地的實施程序。在征地過程中,征地的對象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的規定。所有土地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准方能徵用。
(一)征地的批准程序
征地的批准程序:
1、建設項目依法經國務院或省政府批准。
2、建設單位向市、縣政府地政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
3、市、縣政府地政部門審查後擬訂徵用土地等方案。
4、經市、縣政府同意後逐級上報。
5、徵用土地等方案依法由國務院或者省政府批准。
(二)征地的實施程序
征地的實施程序 :
1、發布征地公告
(1)發布機關:市縣政府。
(2)發布范圍: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
(3)公告內容: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用土地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
(4)發布後果:公告發布後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或搶建的建築物不列入補償范圍。
2、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1)登記機關:征地公告指定的政府地政部門。
(2)登記申請人: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
(3)登記期限:征地公告規定的期限。
(4)登記所需材料:土地權屬證書證書、地上附著物產權證明等文件。
(5)不辦理登記的後果:不列入補償范圍。
3、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1)擬訂機關:市、縣政府地政部門會同有關單位。
(2)擬訂根據:土地登記資料、現場勘測結結果、經核對的征地補償登記情況、法律法規規定的征地補償標准。
(3)方案內容: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附著物補償費等事項。
(4)方案公告:市、縣政府地政部門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公告方案,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5)報批:由市、縣政府地政部門報市、縣政府批准。
4、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確定和批准機關:市、縣政府(並報省政府地政部門備案)。
5、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1)組織實施機關:縣級以上政府地政部門。
(2)費用支付:在方案之日起3個月內俠客支付給被征地的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支付費用的,被征地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交土地。
6、土地交付 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的期限交付土地。
(三)征地補償費用項目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四)征地補償標准數額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五)補償費用的管理和歸屬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後,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六)征地補償糾紛及解決方式
1、補償標准爭議 先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 屬於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編輯本段當家作主網解析
征地補償包括房屋拆遷補償、地上附屬物補償和拆遷過渡期補償。其中搬遷過渡期補償較好了解,就是拆遷開始到入住新房期間,給予您的住房補貼和搬家費等等。而房屋補償和附屬物補償的計算方法相對比較難弄清楚。在當家作主網有詳細的解析和計算方法講解,在這里將三類都給大家普及一下。
拆遷房屋補償
目前我國的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的拆遷補償方式分為貨幣補償、產權調換和農民自建3種方式。
一、實行貨幣補償的,貨幣補償金額包括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補償價和宅基地土地所有權區位補償價。計算公式分別為:
(1)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補償價=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補償單價×被拆遷居住房屋建築面積。
被拆遷人在同一拆遷范圍內有多處集體土地住宅房屋的,應區分房屋結構、等級分別計算合並補償。
(2)宅基地所有權區位補償價=宅基地綜合補償單價×核定的宅基地土地補償面積。
附:未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設房屋,按照重置成新價和剩餘使用期限予以補償,不給予宅基地土地所有權區位補償價。集體土地住宅房屋補償單價、宅基地土地所有權區位補償單價由市國土房管局根據從化市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從化市國有土地所有權基準地價、房地產市場變化情況予以適當調整,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定期公布。
二、實行產權調換的,被拆遷人的安置面積按照以下標准核定:被拆除房屋的批准建築面積低於(25-30)平方米/人的,按人均(25-30)平方米核定;在(25~60)平方米/人之間的,按批準的建築面積核定;超過60平方米/人的,按人均60平方米核定。2人以下(含2人)的戶,按2人核定;已婚並達到法定育齡夫婦尚未生育子女的按3人核定。被拆遷人在同一拆遷范圍內有多處集體土地住宅房屋的,應合並計算房屋建築面積。
附:以下情形,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按房屋補償價給予補償,不再提供安置房或者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被拆遷人除被拆除的集體土地住宅房屋外,尚有其他集體土地住宅房屋,且其他集體土地住宅房屋達到人均建築面積40平方米的。
(二)拆遷非本村籍的外來人員的居住房屋。
三、實行農民自建,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村鎮規劃,並按相關規定進行建設。
(一)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尚有宅基地,可以安排宅基地給被拆遷人自建住宅或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建設住宅。
1.如由被拆遷人自建,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按照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補償價給予補償,對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宅基地土地所有權區位補償價給予補償。
2.如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建設住宅,拆遷人按本規定第九條的有關規定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償,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建成的安置房分配給被拆遷人。
(二)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尚有農用地,可轉為非農建設用地供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建設安置住宅的,由拆遷人依法辦理集體土地徵收、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等手續和支付相關費用,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補償價給予補償。
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一、搬遷補助費(含電話、有線電視、空調、水表、電表、家電家私等搬遷涉及的一切搬遷費用)
拆遷人對在規定時間內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並完成搬遷的被拆遷人,本村戶籍人口每戶可享受搬遷補助費;
非本村戶籍人口,但有祖屋在拆遷區域的被拆遷人每戶可享受拆遷補助費;超過規定期限仍拒不搬遷的,拆
遷人將申請依法強制拆遷,並不給予搬遷補助費和獎勵。
二、臨時安置補助費
(1)(被徵用地塊需安置人數×補償倍數)>15時
總安置費=該被征地塊前三年平均年產值×15
(2)(被徵用地塊需安置人數×補償倍數)<15時
總安置費=該被征地塊前三年平均年產值×補償倍數×被征地塊需安置人數
地上附屬物的拆遷和青苗補助費補償
土地拆遷補償=土地種類×畝產量×該類土地補償標准
土地種類:土地種類、稻田、專業菜地、魚塘、旱地、果園、茶園、水塘、渠、壩等
青苗補助費=果樹種類補償×青苗生產期標准×果園面積
果樹種類:油茶、油桐、苗木、花卉、葯、材桃、李、梅、橙、板栗、奈李、柚、葡萄、核桃等其他果樹
林木種類:杉樹、國外松、樟、梓、楠、稠、馬尾松、泡桐、其他喬木、其他樹木及竹類
青苗生產期標准:果樹類按栽種年限劃分;林木類按樹苗高度和胸徑來劃分。
附:水池、糞池、井、排水溝、曬坪、擋土牆護坡、圍牆、水渠、墳地等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一般按市場價格進行補償。種類劃分與各類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物價局定價。
編輯本段相關法律法規
國土地管理法對農田徵收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五條 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第四十八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並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第四十九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禁止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陝西的相關政策法規依據
1、耕地開墾費 陝政發[2000]44號建設項目類型 水田、水澆地、菜地公共設施及工益事業用地 5 3333元/畝基礎設施、國防、軍事、黨政機關、科教文化、經濟適用房 7-10 4666元/畝電力、郵電、通訊設施用地 9-13 6000元/畝工礦企業用地 14-18 9300元/畝金融、商貿用地 16-20 10666元/畝旅遊、餐飲業、房地產開發、休閑、娛樂業用地 22-25 14666元/畝 2、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陝財辦綜[2006]77號 咸財綜合[2007]23號咸陽市屬10等地類 28元/平方米 18600元/畝 3、水利開發基金 陝政發[1998]68號菜地1100元/畝 水澆地900元/畝 旱地400元/畝 4、耕地佔用稅 3870元/畝 5、土地出讓金 國土資發[2006]307號 06年12月23日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准07年1月1日實施咸陽市屬10等地類 168元/平方米 11.2萬元/畝 6、城市配套費3.5萬元/畝 預計還要調整到8萬元/畝 7、契稅 征地費用的3% 8、土地管理費 計價格[2001]585號 陝價調發[2001]113號征地費用總額的2.8% 9、土地測量費 小宗用地按點收取,640元/點,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或線性工程按公里收取,每公里1.5-1.6萬元(含電子報件)
E. 農村土地建築糾紛
合同約定來是合法的
租賃是應源該簽合同,之前沒合同但是村裡收租金,屬於不定期租賃,村裡或者你們都可以隨時解除租賃關系
現在的合同,約定合同到期如果不續租,承租方自行拆除也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你續租,地上建築可以繼續使用。租賃期限和村裡協商,能不能適當延長,租金可以改成後面再協商
《合同法》
第二百一十五條 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第二百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F. 農村鄰里共用牆土地糾紛 我家是農村的,房子一直由父母居住。農村的院落是與鄰居家共用一個面隔斷牆,
這是侵佔公用集體土地使用的綜合糾紛,A/B兩家都在相鄰的共用(集體所有)專巷,未經申請許可違法建築房子屬附屬物,都是違章建築,主管行政機關必須在兩家糾紛調解時同時責令限期拆除,恢復原狀。至於A家在原來1994年集體許可的土地建築面積少於0,2M,沒有及時依法主張權利,已經喪失法律的保護權。(應當依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主張)其次,又私自砸了相鄰的牆壁,這又是錯誤的,應當受到批評。B家在原定核準的12M寬的土地使用權,多佔0.4M從集體角度(應排除幹部的個人因素)應當在條件許可下拆除超出面積的建築物已恢復原狀,在條件不能更改已建的建築物下,要補辦超出土地使用手續,並接受處罰。
B家要以A家私自砸毀相鄰的洗手間遭受經濟上損失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的,但未經過基層調解不成立後法院可以不受理。A家會敗訴的。但這事一般是以調解方式結束。但B家在訴訟中還要申請洗手間經濟價值鑒定評估。
G. 房屋和相鄰土地之間應間隔多少米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建設也日新月異。但由於城鎮規劃自身的因素,居民之間、居民與單位之間,單位之間修建房屋造成相鄰採光糾紛不斷增多。上述相鄰問題,在我國民法通則中雖有規定,但規定得比較籠統、原則,而現實中的糾紛又復雜多樣。筆者就上述相鄰權問題談一點淺顯的看法。
一相鄰採光糾紛的成因。相鄰關系採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動產相互毗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利用日照光和自然光進行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等活動而不受任何干擾和妨礙。採光權是相互毗鄰不動產所有、佔有、使用權人的一項特殊的民事權益。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於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風、通行、採光等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採光權之所以列入相鄰關系中,是因為採光糾紛的形成與否,由相鄰建築的高低決定,主體是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內容是要求他方提供便利,他方應給予必要的便利,這種便利包含有採光在內;客體表現是不動產,實際上採光糾紛的客體是行使不動產所產生的利益。相鄰關系情況復雜,因而形成採光糾紛的表現形成多種多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規劃法》規定,建築房屋必須服從統一規劃,不僅有利於節約土地,而且有利於長期發展,便於管理。而現實的城鎮規劃不是落後就是規劃不當,由於城鎮建設劃圖,確定了建房的排位座落,而對房屋的高度沒有統一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住房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多數往高層發展,以往的規劃顯然已經落後。規劃部門的官僚主義作用也引發了採光糾紛,規劃時只注意收費,而不到現場勘驗,不勘驗就不了解四鄰情況,不能客觀考慮房屋高度,僅憑一份意向報告就審批,主觀上給採光製造了矛盾。這是規劃部門引起的。其次,是各種規范失調引起的。依照國家建設部門的規定,修建房屋必須由規劃部門規劃,土地部門審批,設計部門設計,施工部門報標等。而現有各單位之間未能協調一致,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給相鄰採光帶來一定的隱患。土地部門未經規劃即對土地使用進行審批,規劃部門未經審批土地就規劃建房,相互越權,使統一政策落到實處,使修建房屋處於無政府狀態,為相鄰關系帶來諸多不利因素,加劇了採光糾紛的形成。第三,土地資源的匱乏,使糾紛不斷增多。隨著城鎮建設用地日趨緊張,國家從宏觀上加強對土地使用權的審批和管理,使城鎮土地資源更加匱乏,修建房屋需用土地與國家嚴格限制土地審批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居民單位在滿足不了自己需要情況下,就在原有的土地上進行修建,隨意向高空發展,無節制地發展產生了採光糾紛。第四,法制觀念淡薄。相鄰關系一般來說是相互提供便利,以達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之目的,而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相鄰關系知者很少,只講個人利益,不顧他人利益,甚至損人利已,在自已不動產內行使權利,對相鄰一方構成損害。第五、違章建築增多而影響採光。違章建築是指未經規劃或未經有關部門審批而違反法律法規新建的房屋等。近幾年來,由於部分單位和個人為了自己利益,在法律法規不允許的情況下,目違紀而擅自建築的時有發生。違章者明知自己無權建築,經與土地所有者私下協商,暗箱操作達成轉讓協議,強行施工,從而影響了鄰方的利益。
二相鄰採光糾紛的管轄。採光糾紛是由相鄰一方建築物而形成的,對其管轄,筆者認為應分別對待。對於違章建築或超出審批范圍的建築物引起相鄰採光糾紛的,原則上應由政府城建部門依法處理決定,限期予以拆除。當事人如對處理人(處罰)的決定,既不履行又不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訴訟的,可由政府城建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現實中,城建部門對類似的釘子戶,經過一次或數次的制止無效,顯得束手無策,往往採取消極的態度,既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處罰決定,又不積極阻止,將問題推到法院。致使違章或非法建築物得以繼續施工直至完工,給鄰方採光權益造成更大的損害。對於訴訟到人民法院的案件,應積極受理。因為:(1)採光糾紛符合民訴法第108條規定的條件。採光糾紛的特徵是:基於不動產相鄰的事實而產生,主體是相鄰或鄰近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佔用、使用權,客體不是所有權客體本身,而是使用時引起的相互涉鄰利益;內容是相鄰人一方有權要求另一方不實施某種行為給予便利。影響採光的是由相鄰建築物引起,因而修建房屋和其他建築物的當事人,應該使其建造與鄰人房屋或其建築保持適當的距離,當修建的建築物或者妨害鄰人的房屋或建築物採光時,鄰人有權請求其採取措施,予以排除。因此,採光糾紛中不僅原告與糾紛有利害關系,而且有明確原、被告,故應由法院管轄。(2)相鄰採光糾紛屬民事調整范圍。採光糾紛是物權的范疇,民法通則把採光列入相鄰關系之列,符合民法調整對象。相鄰關系本身是給予便利,表現為對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一方要求相鄰一方提供便利,提供便利者對自己所有權進行限制,要求提供者則是受益者,是自己的所有權得到延伸,依照公平原則,受到限制者應得到一定補償,收益者應該給予補償。故採光糾紛人民法院應予管轄。
三相鄰採光糾紛處理的原則。(1)公平原則。相鄰採光糾紛的主體,是毗鄰不動產的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有一定的感情基礎,日後還要長期相處生活下去。因此,可調解或判決侵害方給受害方一定的經濟補償,體現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或者由侵害方適當修改建築方案,再給予一定的補償,最大限度地照顧鄰方的採光需求。(2)合法性原則。基於毗鄰的不動產所有權使用權人,因採光發生糾紛,應審查建築方有無土地使用權證,是否超界使用;有無城鎮建設規劃審批證,是否超審批面積及層數建築。審查鄰方有無房屋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證。因為房屋的所有、佔有、使用權等權能,只有合法的前提下,方受法律保護。侵權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需具備四個要件:即損害事實的存在,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行為具有違法性。因此,合法性審查應是第一位的。建築方土地使用及建設許可證等證件齊全,而鄰方財產屬於非法或違章建築物的,因其失去合法的基礎,其權益不受保護,不能抗辯建築方,故應駁回鄰方關於採光權的請求。對建築方在訴訟庭審辯論終結前,仍不能提供其建築的合法手續,又對鄰方採光權造成侵害的,應判決限期拆除,排隊妨礙。(3)補償性原則。對於涉鄰不動產雙方,均有合法手續或有財產憑證的,對建築方無拆除可能的,由其向鄰方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具體應考慮鄰方採光受限制的程度,房屋間距的遠近等綜合考慮。
四採光糾紛賠償的標准、范圍。採光糾紛在民法通則中規定得比較籠統,處理起來難度較大。因此,應對賠償標准及范圍進行認真審查。由於相鄰採光已經形成糾紛,要求提供便利一方的採光權已經受到侵害,應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鑒於相鄰關系情況復雜,應從不動產所有人和佔有人之間長期相處,有利團結互助的角度考慮。對排除妨礙,能拆除的應判令把影響採光部分的建築予以拆除,不能拆除的,盡可能採取措施,給予受侵方的採光予以補救。賠償的范圍及數額:(1)受侵害方房屋貶值部分。侵害方因其建築物輕高空發展,充分利用了空間,其房屋有了較大的增值,或者侵害方所蓋的高層建築物純粹為了商品房開發,其建成房屋的經濟效益自不待言。與此鮮明對比的是,鄰方的房屋因採光受到影響,其房屋在原有價值的基礎上有大幅的下降。因為房屋的價值取決於其位置、方向、採光等關鍵因素,因此應委託物價評估部門,對受害方的原有價值及採光受影響後的價值予以評估,其差額部分應屬賠償范圍。或者變通由建築方將鄰方的房屋以原有價格買下,受害方另置買新房。(2)受侵害方採取補救措施的費用。受害方因採光的需要,需改變原有房屋結構,如增大門窗面積,開天窗等,該項費用應屬賠償范圍。另外,受害方因採光不足,室內照明設備使用時間相對延長,對照設備的使用壽命及能源消耗都有較大影響,可考慮將該項費酌情予以一次性判賠
H. 農村建築土地有糾紛,然後相關部門介入處理不公,只因對方有人頭!我該怎麼辦難道就任由別人擺布
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