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體育糾紛的一般特徵

體育糾紛的一般特徵

發布時間:2021-10-03 14:42:47

1. 體育糾紛的具體特徵及其解決主要途徑是什麼

體育糾紛的具體特徵
一、體育糾紛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有平等的回,也有不平等的。
二、體育糾答紛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三、體育糾紛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
四、體育糾紛的多層面性。
五、體育糾紛比一般社會糾紛的社會危害性小。
六、體育糾紛問題寄生於體育文化現象。
七、體育糾紛具有很高的社會公開性。

體育糾紛解決的主要途徑
一、訴訟渠道
二、非訴訟渠道
1.體育調解
2.內部糾紛的處理
三、仲裁

2. 體育人傷害類案件有哪些

我來回答體育人傷害類案件有哪些我認為在體育運動中受傷害的都算這類。

3. 體育糾紛的特點發生條件及解決途徑

隨著現代體育的迅速發展,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和勞動領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甚至專門從事體育活動,在體育組織管理和各種參與者之間形成了獨特的社會關系。現代競技體育呈現職業化、商業化趨勢,各種國際間比賽頻繁,競爭日益激烈,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投入對運動成績所蘊涵的巨大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追逐,各種競技關系日益復雜。由於當事人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法律體系的差異、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履約狀態的變異,發生糾紛往往難以避免,因此,國際體育活動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體育糾紛數量的激增。
體育糾紛是體育發展的障礙。我國社會目前正處於深刻變革時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尚未完成,體育糾紛的解決手段不夠完善,競技體育的超常發展與社會配套條件不適應,矛盾十分突出。
及時有效地解決體育糾紛,不僅具體作用於矛盾的化解,而且有利於保護當事人權益,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在我國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巨大社會震盪和利益矛盾沖突日益明顯的情況下,各種法律糾紛增多,違法現象乘機而入,一些體育糾紛不能及時公正解決,已經造成對體育發展的影響和破壞。必須增強依法解決體育糾紛的權威性,拓寬體育權利保護的法律救治渠道,加大對體育違法現象的治理力度,建立起體育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秩序1。尤其是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在即,我國需建立與國際接軌、能夠迅速、方便、經濟地解決的體育糾紛的機制,因此建立體育糾紛解決機制是我國將體育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體育糾紛的概念和類型
體育糾紛,是指在體育活動中以及解決與體育相關的各種事物中,各種體育法律主體間發生的,以體育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
體育糾紛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涉及體育活動的商業性糾紛,如贊助、廣告、轉播權、知識產權引發的糾紛;二,體育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糾紛,如運動員合同、參賽資格、國籍等;三,有管理權的體育組織對其成員實行懲戒引發的糾紛,如興奮劑、禁賽、執照取消等。
由於體育糾紛的種類與性質復雜,不同的糾紛解決機制又各有其優缺點,所以體育糾紛解決相對於一般的糾紛解決更為復雜。
二、國際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發展趨勢
通過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體育糾紛救濟實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各國法律傳統、體育制度各不相同,但都出現了一些普遍的發展趨勢:一,體育糾紛救濟機制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目前各國大都是採用體育行會的內部救濟與調解、仲裁、訴訟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體育糾紛;二,體育界對體育行會內部的糾紛處理機制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事人要求保證程序的公正與合法;第三,雖然體育界非常不情願,但體育訴訟的數量還是呈現增加的趨勢;第四,體育仲裁是當前最有效的體育糾紛解決方式。
三、體育訴訟與體育糾紛的「司法介入」
訴訟是傳統的糾紛解決機制。作為典型的決定性、規范性糾紛解決機制,訴訟在現代法制社會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性。但訴訟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辦法。隨著社會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出現體育訴訟急劇上升的趨勢,為權利而斗爭,將體育糾紛訴諸法院,對於體育界人士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有人認為,體育訴訟增多是人們權利意識增加、社會進步的表現。這種看法並非千真萬確,因為法院訴訟過於法律化、費用高昂並且耗時過長,對於時間非常珍貴的體育領域來說,有時用訴訟解決糾紛並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如在近年來在籃球運動員馬健與俱樂部的訴訟中,雖然最終得到司法判決,但馬健整個賽季都無法參賽,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 。通過訴訟解決體育糾紛一般應該是最後的救濟手段,當當事人認為其他手段無法解決爭議,才求助司法救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認為是唯一或最有效的手段。
同時,體育領域的「司法介入」問題也不容迴避。體育界和其他實行職業或行業自製的領域一樣,管理機構依據法律或自身章程行使管理職權的行為,司法機關有無介入的權力,如何提起訴訟,司法機關在多大范圍、何種程度上可能進行審查在法理上存在很大爭論,這一問題經歷了一個由忽略到重視,由法律語言不確定到肯定司法管轄權的發展過程。毫無疑問,對於體育糾紛,司法具有最終的裁決權。體育不可能脫離法律單獨存在,並非只有體育組織在體育問題上才有發言權,司法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體育內部章程、規則的不完善及體制上的漏洞。體育人士應開放頭腦,做好司法介入體育的應對,因為司法介入會給體育界帶來很多問題,小到國家法院推翻IOC有關興奮劑禁賽的決定,大到運動員可能利用某一國家法律阻卻國際賽會召開直到取得判決結果為止。
但由於體育的特殊性,一些國家和體育組織關於司法介入體育糾紛的原則是用盡內部救濟原則,即只有當事人尋求了體育行會內部的救濟之後,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原則是多年來法院從一系列判例中總結出來的,任何人只有在遵循了其所屬的體育行會的內部有關程序之後,才能進入司法程序2。
在此所說的糾紛解決,指的都是民事糾紛,因為只有民事糾紛當事人才有處分的權利3。至於中國足壇「假球」、「黑哨」事件,則屬於刑事訴訟范疇,國家司法不會放棄追訴,一定會介入處理4。
四、ADR在解決體育糾紛中的優勢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解決糾紛的替代辦法」,是對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各國普遍存在的、民事訴訟制度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的總稱。ADR的宗旨是為當事人提供一種在公平程序中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糾紛的渠道5。與訴訟程序不同的是,它們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主要依靠當事人的自律,為當事人自治創造了更大空間。ADR在解決糾紛中甚至能夠起到優於訴訟程序的作用。ADR的基本方式有協商(談判)、調解和仲裁。
相對於訴訟,現代ADR在解決體育糾紛中有以下優點:一,能夠充分發揮作為中立調解人的專家在糾紛解決中的作用,在體育中有大量的裁決要依靠專家的經驗,如體育比賽中發生的傷害事件,加害人是否出於故意,是在規則的允許范圍內還是故意犯規,這些都是普通法官很難做出判斷的;二,以妥協、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糾紛,有利於維護需要長久維系的合作關系和人際關系,乃至維護共同體的凝聚力和社會的穩定;三,經過當事人理性的協商和妥協,能夠得到雙贏的結果;四,減少費用和時間,國際體育糾紛如果到了國際訴訟的程度,花費是巨大的,當事人通常要承擔巨額費用風險,而ADR的靈活性和地點的隨意性降低了費用和減少了時間,因此當事人大多願意以ADR方式解決糾紛。 我國應重視體育糾紛解決中的ADR利用,降低成本,兼顧效率與公平。
五、體育仲裁製度與國際體育仲裁院
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體育仲裁製度,國際體育仲裁院的作用也在不斷擴展。成立於1984年的國際體育仲裁院(CAS)為了保證自己的中立地位,於1994年從國際奧委會的直接領導下脫離出來,CAS在布羅曼坦案、羅斯案中都推翻了國際奧委會的裁定,維護了運動員的權利,成為解決國際體育糾紛,尤其是解決重大體育賽事中的糾紛的重要機構。IOC已於1994年要求所有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簽訂協議,遵守CAS的仲裁協議,而不尋求其他司法途徑。很多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也與CAS簽訂了將其與成員之間的糾紛提交仲裁的條款。和一般仲裁一樣,國際體育仲裁也有自己的仲裁協議,但與一般仲裁不同的是,體育仲裁不僅局限在一般仲裁的財產性爭議方面,很多人身性爭議也在仲裁的范圍內,如參賽資格問題。從CAS出版的案例集可以發現,國際體育仲裁庭受理的案件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運動員國籍、就業合同、電視轉播權、贊助商、執照以及大量的興奮劑違規爭議 。
六、體育糾紛的行業內部裁決機制
體育中大量糾紛是由體育行業內部解決的。目前,體育領域有處理許可權的有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國家奧委會、各國單項體育組織等。體育組織內部設立的裁決機構,通常解決該組織與作為其會員的組織和在該組織注冊的運動員之間發生的糾紛。體育行會的管理權力的來源有三:通過國家法律授權的權力;政府委託的權力;通過契約形成的權力和通過「事實契約」形成的權力。行規(體育行會的章程規則)與國家法律既有聯系亦有區別,行規的效力來源主要源自於體育行會的自主性權力,在現代社會中,通過國家承認與保護,行規有可能獲得與國家法律一樣的強制力與約束力。
七、我國體育糾紛解決機制及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體育糾紛多採用自行和解、體育社團內部解決、行政部門調解和裁決、訴訟等機制解決,與社會和國際接軌的差距比較大,而且體育主管部門、仲裁機構及法院之間的管轄關系不明確。由於我國體育社團和行政部門的解決方式普遍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處理結果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力不足;迄今為止,我國實際上還沒有設立專門的體育仲裁機構,也沒有專門的體育仲裁立法,僅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有象徵性規定。我國體育行會內部的紀律處罰與糾紛處理機制存在較大的缺陷,從中國足球協會的有關糾紛解決辦法和近年來處理的一些糾紛案例來看,我國體育行業內部糾紛解決機制在許可權分配、審級設置、人員組成、聽證程序、裁決效力等方面都存在問題,為了保護當事人權利,必須健全我國體育行會內部紀律處罰與糾紛處理機制。
八、我國建立以體育仲裁製度為中心的多元化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的設想
我國盡快開辟以體育仲裁為中心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所謂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協調地共同存在,所結成的一種功能互補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要的調節系統。具體如下:一,適當的行政裁決;二,必要的司法程序,司法介入既有合理性又有有限性,但鑒於目前我國體育領域丑惡現象現狀,我國體育糾紛司法救濟方式應當得到明晰和擴展;三,完善體育行業內部的爭議裁決機制,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各全國單項體育協會的糾紛解決制度,在審級設置、人員組成、聽證程序、裁決效力等方面進行完善,切實保證符合公平、公正及效率原則;四,借鑒國際奧委會及一些國家的經驗,盡快建立簡便快捷、有鮮明特色並納入國家仲裁體系的體育仲裁製度,應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該機構應當保證其民間性、中立性與技術性,本研究將對該機構的具體組成、職能許可權以及體育仲裁程序的具體內容進行設計,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章程》與《體育仲裁委員會仲裁條例》草案;五、明確體育主管部門、仲裁機構及法院之間的管轄關系,確定法院的用盡內部救濟原則;六、2008年北京奧運會CAS將對比賽糾紛進行裁決,其仲裁條款與我國現行法律存在沖突,應盡早解決該問題。

4. 體育的本質特點

體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
會發展服務。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經濟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如體育的方法、手段等;社會屬性如體育的思想、制度等。

5. 什麼是體育的基本特點

體育的基本特點:
1.發揮和提高運動員、運動集體的能力和智慧。
2.體提高個人的體能、技能、毅力、意志、心理素質。
3.充分發揮和提高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和高超的技藝。
4.體現教練員、運動員的科學、系統、訓練的正確性。
5.體現體育的公正性和裁判員的執政能力和判別水平。
6.充分表現體育的娛樂性,競爭性,培養青少年的興趣。
7.體育具有教育性,普及全民健身,發掘更多的體育人才。

6. 什麼是社會問題,體育社會問題有哪些特徵

社會問題就是其影響力設計社會的,對社會環境構成變化的!就比如 你說的體育社會問題 就像廣場舞,廣場舞現在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老人運動的,現在已經形成文化了,不僅僅是對社會,甚至對國外都有影響力,好多外國華僑大媽都在跳,老外也在參與~!有沒有聽說 可能要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哈?~!

7. 體育運動產生的民事糾紛

1 、首先明確競技體育比賽和一般的體育娛樂是有本質區別的,競技體育比賽適用特殊的規則而且在購買保險等方面都有嚴密的安排,但一般的街頭籃球屬於娛樂范疇,適用一般的民事活動范疇;
2、由於你們同意對方的賠償請求並簽了一個關於賠償的合同,在證據規則中屬於自認,因此除非你們有新的證據證明那個十三歲孩子的傷殘與你們無關,否則你們現在不能否定該傷殘與己無關;另外,如果你們對傷殘鑒定有異議,可以要求法院重新鑒定;
3、從你的描述中我能推知,孩子的傷害可能是雙方共同過錯造成的,因此傷害責任應由雙方共同承擔,也就是說他們家長要求你們承擔全部費用是不合理的;
4、建議:你們現在應從雙方責任的分攤上尋找證據,證明你們對於該傷害應當承擔更少的責任

8. 體育新聞有哪些基本特徵

時效性強,對象一般是 名人或者體育重大事件

9. 體育糾紛途徑(調解,仲裁,體育行為內部解決,訴訟)之間的比較是什麼啊謝謝

隨著現代體育的迅速發展,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和勞動領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甚至專門從事體育活動,在體育組織管理和各種參與者之間形成了獨特的社會關系。現代競技體育呈現職業化、商業化趨勢,各種國際間比賽頻繁,競爭日益激烈,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投入對運動成績所蘊涵的巨大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追逐,各種競技關系日益復雜。由於當事人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法律體系的差異、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履約狀態的變異,發生糾紛往往難以避免,因此,國際體育活動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體育糾紛數量的激增。
體育糾紛是體育發展的障礙。我國社會目前正處於深刻變革時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尚未完成,體育糾紛的解決手段不夠完善,競技體育的超常發展與社會配套條件不適應,矛盾十分突出。
及時有效地解決體育糾紛,不僅具體作用於矛盾的化解,而且有利於保護當事人權益,促進體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在我國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巨大社會震盪和利益矛盾沖突日益明顯的情況下,各種法律糾紛增多,違法現象乘機而入,一些體育糾紛不能及時公正解決,已經造成對體育發展的影響和破壞。必須增強依法解決體育糾紛的權威性,拓寬體育權利保護的法律救治渠道,加大對體育違法現象的治理力度,建立起體育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秩序1。尤其是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在即,我國需建立與國際接軌、能夠迅速、方便、經濟地解決的體育糾紛的機制,因此建立體育糾紛解決機制是我國將體育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體育糾紛的概念和類型
體育糾紛,是指在體育活動中以及解決與體育相關的各種事物中,各種體育法律主體間發生的,以體育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
體育糾紛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涉及體育活動的商業性糾紛,如贊助、廣告、轉播權、知識產權引發的糾紛;二,體育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糾紛,如運動員合同、參賽資格、國籍等;三,有管理權的體育組織對其成員實行懲戒引發的糾紛,如興奮劑、禁賽、執照取消等。
由於體育糾紛的種類與性質復雜,不同的糾紛解決機制又各有其優缺點,所以體育糾紛解決相對於一般的糾紛解決更為復雜。
二、國際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發展趨勢
通過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體育糾紛救濟實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各國法律傳統、體育制度各不相同,但都出現了一些普遍的發展趨勢:一,體育糾紛救濟機制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目前各國大都是採用體育行會的內部救濟與調解、仲裁、訴訟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體育糾紛;二,體育界對體育行會內部的糾紛處理機制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事人要求保證程序的公正與合法;第三,雖然體育界非常不情願,但體育訴訟的數量還是呈現增加的趨勢;第四,體育仲裁是當前最有效的體育糾紛解決方式。
三、體育訴訟與體育糾紛的「司法介入」
訴訟是傳統的糾紛解決機制。作為典型的決定性、規范性糾紛解決機制,訴訟在現代法制社會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性。但訴訟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辦法。隨著社會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出現體育訴訟急劇上升的趨勢,為權利而斗爭,將體育糾紛訴諸法院,對於體育界人士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有人認為,體育訴訟增多是人們權利意識增加、社會進步的表現。這種看法並非千真萬確,因為法院訴訟過於法律化、費用高昂並且耗時過長,對於時間非常珍貴的體育領域來說,有時用訴訟解決糾紛並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如在近年來在籃球運動員馬健與俱樂部的訴訟中,雖然最終得到司法判決,但馬健整個賽季都無法參賽,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 。通過訴訟解決體育糾紛一般應該是最後的救濟手段,當當事人認為其他手段無法解決爭議,才求助司法救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認為是唯一或最有效的手段。
同時,體育領域的「司法介入」問題也不容迴避。體育界和其他實行職業或行業自製的領域一樣,管理機構依據法律或自身章程行使管理職權的行為,司法機關有無介入的權力,如何提起訴訟,司法機關在多大范圍、何種程度上可能進行審查在法理上存在很大爭論,這一問題經歷了一個由忽略到重視,由法律語言不確定到肯定司法管轄權的發展過程。毫無疑問,對於體育糾紛,司法具有最終的裁決權。體育不可能脫離法律單獨存在,並非只有體育組織在體育問題上才有發言權,司法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體育內部章程、規則的不完善及體制上的漏洞。體育人士應開放頭腦,做好司法介入體育的應對,因為司法介入會給體育界帶來很多問題,小到國家法院推翻IOC有關興奮劑禁賽的決定,大到運動員可能利用某一國家法律阻卻國際賽會召開直到取得判決結果為止。
但由於體育的特殊性,一些國家和體育組織關於司法介入體育糾紛的原則是用盡內部救濟原則,即只有當事人尋求了體育行會內部的救濟之後,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原則是多年來法院從一系列判例中總結出來的,任何人只有在遵循了其所屬的體育行會的內部有關程序之後,才能進入司法程序2。
在此所說的糾紛解決,指的都是民事糾紛,因為只有民事糾紛當事人才有處分的權利3。至於中國足壇「假球」、「黑哨」事件,則屬於刑事訴訟范疇,國家司法不會放棄追訴,一定會介入處理4。
四、ADR在解決體育糾紛中的優勢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解決糾紛的替代辦法」,是對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各國普遍存在的、民事訴訟制度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的總稱。ADR的宗旨是為當事人提供一種在公平程序中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糾紛的渠道5。與訴訟程序不同的是,它們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主要依靠當事人的自律,為當事人自治創造了更大空間。ADR在解決糾紛中甚至能夠起到優於訴訟程序的作用。ADR的基本方式有協商(談判)、調解和仲裁。
相對於訴訟,現代ADR在解決體育糾紛中有以下優點:一,能夠充分發揮作為中立調解人的專家在糾紛解決中的作用,在體育中有大量的裁決要依靠專家的經驗,如體育比賽中發生的傷害事件,加害人是否出於故意,是在規則的允許范圍內還是故意犯規,這些都是普通法官很難做出判斷的;二,以妥協、而不是對抗的方式解決糾紛,有利於維護需要長久維系的合作關系和人際關系,乃至維護共同體的凝聚力和社會的穩定;三,經過當事人理性的協商和妥協,能夠得到雙贏的結果;四,減少費用和時間,國際體育糾紛如果到了國際訴訟的程度,花費是巨大的,當事人通常要承擔巨額費用風險,而ADR的靈活性和地點的隨意性降低了費用和減少了時間,因此當事人大多願意以ADR方式解決糾紛。 我國應重視體育糾紛解決中的ADR利用,降低成本,兼顧效率與公平。
五、體育仲裁製度與國際體育仲裁院
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體育仲裁製度,國際體育仲裁院的作用也在不斷擴展。成立於1984年的國際體育仲裁院(CAS)為了保證自己的中立地位,於1994年從國際奧委會的直接領導下脫離出來,CAS在布羅曼坦案、羅斯案中都推翻了國際奧委會的裁定,維護了運動員的權利,成為解決國際體育糾紛,尤其是解決重大體育賽事中的糾紛的重要機構。IOC已於1994年要求所有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都簽訂協議,遵守CAS的仲裁協議,而不尋求其他司法途徑。很多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也與CAS簽訂了將其與成員之間的糾紛提交仲裁的條款。和一般仲裁一樣,國際體育仲裁也有自己的仲裁協議,但與一般仲裁不同的是,體育仲裁不僅局限在一般仲裁的財產性爭議方面,很多人身性爭議也在仲裁的范圍內,如參賽資格問題。從CAS出版的案例集可以發現,國際體育仲裁庭受理的案件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運動員國籍、就業合同、電視轉播權、贊助商、執照以及大量的興奮劑違規爭議 。
六、體育糾紛的行業內部裁決機制
體育中大量糾紛是由體育行業內部解決的。目前,體育領域有處理許可權的有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國家奧委會、各國單項體育組織等。體育組織內部設立的裁決機構,通常解決該組織與作為其會員的組織和在該組織注冊的運動員之間發生的糾紛。體育行會的管理權力的來源有三:通過國家法律授權的權力;政府委託的權力;通過契約形成的權力和通過「事實契約」形成的權力。行規(體育行會的章程規則)與國家法律既有聯系亦有區別,行規的效力來源主要源自於體育行會的自主性權力,在現代社會中,通過國家承認與保護,行規有可能獲得與國家法律一樣的強制力與約束力。
七、我國體育糾紛解決機制及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體育糾紛多採用自行和解、體育社團內部解決、行政部門調解和裁決、訴訟等機制解決,與社會和國際接軌的差距比較大,而且體育主管部門、仲裁機構及法院之間的管轄關系不明確。由於我國體育社團和行政部門的解決方式普遍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處理結果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力不足;迄今為止,我國實際上還沒有設立專門的體育仲裁機構,也沒有專門的體育仲裁立法,僅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有象徵性規定。我國體育行會內部的紀律處罰與糾紛處理機制存在較大的缺陷,從中國足球協會的有關糾紛解決辦法和近年來處理的一些糾紛案例來看,我國體育行業內部糾紛解決機制在許可權分配、審級設置、人員組成、聽證程序、裁決效力等方面都存在問題,為了保護當事人權利,必須健全我國體育行會內部紀律處罰與糾紛處理機制。
八、我國建立以體育仲裁製度為中心的多元化體育糾紛解決機制的設想
我國盡快開辟以體育仲裁為中心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所謂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協調地共同存在,所結成的一種功能互補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要的調節系統。具體如下:一,適當的行政裁決;二,必要的司法程序,司法介入既有合理性又有有限性,但鑒於目前我國體育領域丑惡現象現狀,我國體育糾紛司法救濟方式應當得到明晰和擴展;三,完善體育行業內部的爭議裁決機制,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各全國單項體育協會的糾紛解決制度,在審級設置、人員組成、聽證程序、裁決效力等方面進行完善,切實保證符合公平、公正及效率原則;四,借鑒國際奧委會及一些國家的經驗,盡快建立簡便快捷、有鮮明特色並納入國家仲裁體系的體育仲裁製度,應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該機構應當保證其民間性、中立性與技術性,本研究將對該機構的具體組成、職能許可權以及體育仲裁程序的具體內容進行設計,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章程》與《體育仲裁委員會仲裁條例》草案;五、明確體育主管部門、仲裁機構及法院之間的管轄關系,確定法院的用盡內部救濟原則;六、2008年北京奧運會CAS將對比賽糾紛進行裁決,其仲裁條款與我國現行法律存在沖突,應盡早解決該問題。

閱讀全文

與體育糾紛的一般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