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利郎」商標侵權案的法院判決看 如何判定企業商號侵權
摘要:在前不久結案的原告利郎(中國)有限公司訴被告北京利郎領帶服回飾有限公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答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中,一審法院關於企業名稱法律保護方面做出的判決和以往類似案件不同,法院根據案件的證據事實認定了原告"利郎"商號屬於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名稱,被告在明知原告企業名稱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情況下,作為同行業經營者,登記和使用與原告相同的企業名稱,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被告停止使用"利郎"企業名稱並限期到工商部門變更。可以說,關於"商號打商號"的企業名稱權利的法律保護在國內還較少見,本案反映了中國法院關於企業名稱權利法律保護的理解和適用。
Ⅱ 如何判定企業商號侵權
1、如果這個商標是著名或馳名商標,貴司的商標與它相同或近似,就構成侵權
2、如果這個商標不是著名或馳名商標,但貴司的商標與它相同或近似,並且商品都類同,就構成侵權
3、公司名稱跟別的有兩個相同的字,要看貴司的宣傳,如果在宣傳上突出使用,造成消費者誤會的,也構成侵權。
4、即使貴司商標現在沒侵權,但如果日後有人搶先注冊了,那麼在以後,貴司的商標也會構成侵權。
商標近不近似,行外人士很難判斷的,建議找專業人士。
Ⅲ 什麼是侵害企業名稱(商號)權糾紛
侵犯企業名稱(商號)權糾紛,是指因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商號)或者其他侵犯他人企業名稱權的行為而發生的爭議。
Ⅳ 商號權的法律屬性
關於商號權與商標權的沖突行為的法律屬性,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中進行了規定。該意見第4條規定,「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相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依法予以制止。「我認為此規定對於商號權與商標權沖突行為的定性過於籠統。因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要件之一,就是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即行為人主觀上有不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的過錯。在商號權與商標權發生沖突的案件,可以說在大部分案件中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錯,具有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態度,這是因為商號和商標都是企業的商譽的載體,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從而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有些經營者正是看到了商號與商標背後所隱藏的巨大經濟利益,所以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傍名牌「、」搭便車「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商號權與商標權沖突的行為定性為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即行為人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比如說,在商號、商標都沒有知名度的情況下,商號所有人、商標所有人分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都取得了合法的商號權、商標權。只是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由於商號或者商標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從而引起二者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法律法規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我認為,在行為人主觀上不存在過錯的情況下,由於商標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而引起的二者的沖突,我們可以將這種沖突行為定性為商標侵權行為,進而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但是不應要求其賠償損失。因為一方面,在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中,只要求存在混淆或聯想的客觀事實,主觀過錯不是認定商標侵權的要件。它只是認定侵權行為賠償責任的要件。另一方面,在商標獲得較高知名度後,商號所有人會藉助於商標較高的知名度,獲得不當得利,即自己利益的增加沒有法律依據,從這個角度看,也侵犯了商標所有人的利益。如果由於商號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而引起的沖突,商號所有人可以在商號發生效力的范圍內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商標所有人停止使用,但也不應要求其賠償。
Ⅳ 商標和商號相同的時候侵權問題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
(1999年4月5日)
為有效執行《商標法》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切實保護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現就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的若干問題明確如下意見:
一、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均是經法定程序確認的權利,分別受商標法律、法規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法律、法規保護。
二、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的取得,應當遵循《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利用他人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的信譽進行不正當競爭。
三、商標是區別不同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標志,由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構成;企業名稱是區別不同市場主體的標志,由行政區劃、字型大小、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構成,其中字型大小是區別不同企業的主要標志。
四、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
五、前條所指混淆主要包括:
(一)將與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引起相關公眾對企業名稱所有人與商標注冊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二)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六、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的混淆,應當適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合法權利人利益的原則。
七、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商標與企業名稱產生混淆,損害在先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二)商標已注冊和企業名稱已登記;
(三)自商標注冊之日或者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5年內提出請求(含已提出請求但尚未處理的),但惡意注冊或者惡意登記的不受此限。
八、商標注冊人或者企業名稱所有人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書面形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並附送其權益被損害的相關證據材料。
九、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發生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域內的,由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用處理。
對要求保護商標專用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業登記部門承辦;對應當變更企業名稱的,承辦部門會同商標管理部門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後,交由該企業名稱核准機關執行,並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和企業注冊局備案。
對要求保護企業名稱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商標管理部門承辦;對應當撤銷注冊商標的,由承辦部門提出意見後報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決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會同企業注冊局根據《商標法》及《商標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十、違反商標管理和企業名稱登記有關規定使用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產生混淆的,由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予以查處。
Ⅵ 如果公司名稱的商號被別人注冊了商標,而且屬於同行,這樣是算我方侵權還是算對方侵權
你說的這個問題,屬於商標注冊和專用權的范疇。
在本案例中:
1、A公司內(陝西藍田縣)「當地工容商局登記注冊與2018年5月,持有ABC(舉例)商號「,這說明A公司登記時間在2018年05月份;
2、「B公司(陝西西安市)在當地工商局注冊登記,為2016年3月,於2019年5月B公司將ABC注冊為商標,並獲得商標局注冊成功的商標」,這說明B公司登記時間為2016年03月份,商標注冊時間為2019年05月;商標法規定,注冊商標有效期10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計算。因此,本案B公司的注冊商標的有效起算時間為2019年05月份。
3、本案中,誰的商標有效??
很顯然,B公司設立登記在先,商標注冊在先,當然是B公司持有的商標具有法定權利。A公司尚未注冊商標,其在此後的生產經營中,不得擅自使用B公司注冊的商標,否則,構成對B公司的侵權。
4、本案中,A公司是否還可以申請注冊相同的商標??
根據商標法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有顯著特徵,便於識別,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因此,B公司注冊在先,A公司不得注冊相同的商標。
上述解答,供你參考。
Ⅶ 怎樣算是企業商標或名稱侵權
1、如果這個商標是著名或馳名商標,貴司的商標與它相同或近似,就構成侵權
2、如果這個商版標不權是著名或馳名商標,但貴司的商標與它相同或近似,並且商品都類同,就構成侵權
3、公司名稱跟別的有兩個相同的字,要看貴司的宣傳,如果在宣傳上突出使用,造成消費者誤會的,也構成侵權。
4、即使貴司商標現在沒侵權,但如果日後有人搶先注冊了,那麼在以後,貴司的商標也會構成侵權。
商標近不近似,行外人士很難判斷的,建議找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