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般寫故意傷害罪的辯護詞,著重點在哪裡啊
首先,要明確辯護的方向,是作有罪還是無罪辯護。如果是做無罪辯護,要了解指控的罪名是否正確,如是否故意還是過失、是否是輕傷以上、該行為是否被告所為,被告是否是完全或者限制責任能力(14-16的故意傷害要重傷以上才構成犯罪)以及是否有阻斷犯罪的事由(正當防衛、意外事件);如果是做罪輕辯護,首先看有沒有自首、立功情節,看是主犯還是從犯,看被告是否未成年人(如果年齡很近14歲,可以提年齡可能存在偏差的可能性)。然後是犯罪情節和社會危害性,一般來說受害人過錯可以考慮從輕,例如被告是否是受到挑釁,誰先動手,是否受挑釁後激情犯罪(有預謀的相對惡劣)。如果是家庭鄰里糾紛導致的故意傷害也可以酌情從輕。還有,造成的犯罪後果如何。最後是悔罪的態度和被告的個人情況,如坦白交待犯罪事實,主動賠償受害人,被告是否初犯,家庭環境(被告受到父母離異、家庭暴力侵害,生活壓力,沒有文化 ,上有老母,下有孩子要養等等——感情牌,估計說了等於白說)
Ⅱ 故意傷害罪二審辯護詞怎麼寫
一審故意傷害罪辯護詞怎麼寫
刑事案件辯護詞是辯護人在參與刑事訴訟活動中,按照法定程序,為履行其職責,向法庭發表的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的法庭演說詞。任何人在遭遇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時,都有權針對被指控的罪行進行無罪、罪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辯解和辯論。
1、首部
(1)標題。首行要寫明標題
(2)呼告語。
(3)前言。主要包括三項內容:一、申明辯護人的合法地位、出庭的根據;二、辯護人在出庭前進行了哪些工作、辯護內容的來源;三、辯護人對全案的基本看法。具體表述如:「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XX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XX省XX市XX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XX之親屬XXX的委託,指派我擔任XX的一審辯護人。接受委託後,我仔細查閱了全部案件材料,並會見了被告人,還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取證工作。經過認真的調查和嚴密的分析,我認為,本案事實不清,存在諸多疑點,難以定案。現依法發表如下辯護意見。」
2、正文
在具體製作辯護詞時,應當分以下幾部分:
(1)辯護的理由、觀點。(是辯護詞的核心內容。是辯護人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所要闡明的主旨,應該從被告人的行為事實出發,對照有關的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應該予以減輕甚至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和根據。因此,通常是要圍繞是否構成犯罪,屬於何種罪名,有無從輕的法定條件以及訴訟程序是否合法等問題展開辯論和論述。)
(2)結束語。結束語是對辯護詞的歸納和小結。一般講兩個內容:一是辯護詞的中心觀點,如無罪、有罪但罪輕等;二是向法庭提出對被告人的處理建議。
3、尾部
尾部應當寫明辯護人的姓名以及發表辯護詞的時間。
以上就是對什麼是刑事辯護詞,刑事辯護詞怎麼寫問題的簡單解答。事實上,刑事辯護詞的形式問題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刑事辯護詞正文的內容以及律師在法庭上的辯論。因此,為了保護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建議當事人一定要委託有刑辯經驗的律師。
Ⅲ 故意傷害罪辯護詞
優秀故意傷害罪辯護詞 (二審)
辯護詞
安徽徽達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被告人蘇順平的委託,指派胡瑾律師擔任 蘇順平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二審的辯護人,現在根據事實與法律,發表如下辯護意見供合議庭參考。
一、辯護人認為一審判決事實不清,判決蘇順平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證據不足。
(一)關於蘇順平使用凶器的長度與特徵問題
1、蘇順平交代自己使用的刀具為「黑色的刀柄,是折疊的水果刀,長有15厘米。刀尖比較鋒利。」(公安卷2008年10月11日蘇順平第一次詢問筆錄第5頁)
2、韓索來么乃證實,「是一把彈簧刀,刀刃長約10公分,刀柄好像是木頭的。」(見公安卷第103頁,2008年10月11日韓索來么乃證詞)
3、蘇順清證實:「問:是什麼樣的刀?答:一把水果刀,黑色的,10公分長左右,折疊的那種,我看見是單刃的。」 公安卷2008年10月11日蘇順清第一次詢問筆錄)
4、2008年11月18日蘇順清證實:「問:刀的形狀特徵?答:刀是折疊的,當時我撿起刀的時候刀是合著的,刀身長約10來公分,刀柄顏色我沒有在意。」(公安卷2008年11月18日蘇順清第四次詢問筆錄)
辯護人認為證人與被告關於凶器長度、種類的描述相互矛盾,不能相互印證。
(二)關於凶器的寬度問題
安徽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法醫學文證審查意見書(公物鑒法字[2008]第047號)關於凶器的寬度鑒定為2.5CM。但是蘇順平與蘇順清都在剛才的庭審中明確肯定,刀刃的寬度不足2.5CM。與司法鑒定明顯不同。
(三)關於凶器的去向
蘇順清交代:「我看刀掉在地上了,就撿了起來,喊他們一塊跑了。跑到上海華聯超市和回民拉麵館那條線西側的紅旗小區時我聽見好像有警車的聲音。我害怕就把水果刀扔到小區里的一個垃圾箱了。」
這里,如果蘇順清的關於刀具的交代如果是真實的話,蘇順清在公安機關作上述交代的時間為2008年10月11日14時15分至10月11日15時45分,他們打架的的時間在11日的凌晨。即使凶器找不到,扔刀現場也會留下血跡。相隔半天的時間,馬鞍山本來就是小城市,即便是刀被垃圾車運走,垃圾車肯定有固定的傾倒地點,作為本案的重要的證據,怎會找不到呢!!!公安機關最起碼應該提供到垃圾傾倒地尋找。
(四)關於受害人的傷口
1、蘇順平第一次交代,其在受害人的肚子上「總共捅了受害人三下。」 (公安卷2008年10月11日蘇順平第一次詢問筆錄第4頁)
2、蘇順平第二次交代:「這時個子稍高的男子當時面對我,我就朝他肚子上捅了三下。」(公安卷2008年10月12日蘇順平第二次詢問筆錄第2頁)
3、蘇順平第三次交代:「這時我放開那名被我勒住脖子,個子中等的男子,用刀朝他肚子上捅了三、兩下。」(公安卷2008年11月5日蘇順平第三次詢問筆錄第4頁)
但是,安徽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法醫學文證審查意見書(公物鑒法字[2008]第047號)對傷口堅定地結果為:「上述創口符合系銳器在創道內連續二次刺擊所致。」
上述證據之間明顯存在矛盾。
(五)關於受害人受傷後的去向
相關證據證實,受害人受傷後自行乘坐計程車離開打架現場。110接警記錄證實,12分鍾後被一計程車司機在紅旗路北湖公園發現。12分鍾在深夜人員稀少的情況下,計程車可以行駛幾十公里。為什麼受害人不去醫院救治。司機在發現受害人時,受害人還能說話!
基於死刑的性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07年3月9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嚴格依法辦案確保辦理死刑案件質量的意見》指出:「對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對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定罪的證據確實,但影響量刑的證據存有疑點,處刑時應當留有餘地。」可見,在死刑案件證明上必須達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是死刑案件的定罪和量刑的統一標准,也是最高標准。
辯護人認為,死刑案件要求比一般案件更高的證據要求,證據必須「確實充分」!一審判決依據的證據疑點重重,證據之間不能相互印證。關鍵證據缺乏,認定蘇順平犯故意傷害致死罪證據不足!
二、即便本案一審證據確實充分,辯護人也認為一審判決量刑畸重,嚴重違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罪責刑相一致等刑法的基本原則,二審法院應該予以糾正。
《刑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的危害特別嚴重;罪行是否極其嚴重,不僅要考察犯罪行為的客觀危害,還要考察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蘇順平的行為不論客觀危害性還是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都不符合刑法對死刑設定的條件。
1、從客觀危害方面講,蘇順平用刀傷害受害人,造成了受害人死亡的後果,但是受害人的死亡的原因是「外傷導致失血性休剋死亡」,也就是說,受害人死亡的原因是:
外傷=>失血性休克=>死亡。
外傷是蘇順平用刀捅傷受害人造成的,但是受害人死亡形成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是包括了捅傷和沒有及時治療等綜合原因造成的。僅僅是蘇順平的用刀捅傷,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造成受害人死亡的結果的。在捅傷受害人時,蘇順平的力度和激烈度都是有節制的。刀數是三刀,深度都有限!
2、從主觀惡性方面講,蘇順清屬於激情犯罪。蘇順平是酒後在朋友的受到傷害時應朋友的邀請才參加斗毆的,沒有犯罪預謀;其隨身攜帶刀具的目的不是打架斗毆而是吃水果;其是在面對兩個人的圍攻不能自救時才掏出隨身攜帶的刀具刺傷受害人的;拿刀的目的也是准備「嚇唬嚇唬對方。」(見蘇順平《親筆供詞》)
3、受害人自己對其死亡結果的產生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一、受害人受傷後自行乘計程車離開打架現場,其他人無從救助,延誤了治療,這是受害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為根據法醫鑒定,受害人死亡的原因是「失血性休克。」其二、與王新年打架的原因是受害人的挑釁行為:當別人多看他幾眼後,其責罵他人,無端挑起爭斗。其三、在打架現場,蘇順平面對兩人的攻擊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警告受害人後,受害人仍然仗著人多勢眾上前進攻蘇順平。由此可見,受害人自身也有過錯。
4、蘇順平主動交代公安機關尚未掌握的其致人死亡的關鍵情節應該視為自首,並對其從輕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為自首。
根據公安機關提供的《抓獲經過》,「我局民警通過走訪在馬鞍山市中心醫院骨科病房將犯罪嫌疑人帶回公安機關接受審查。」公安機關在抓獲蘇順平並不知道蘇順平就是刺死本案受害人的兇手,更不知道蘇順平用水果刀兩刀刺死受害人等本案的關鍵證據。蘇順平歸案後如實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為應該視為自首。
5、蘇順平有立功表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規定:「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到案後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第六條規定: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後,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的,可以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根據根據公安機關提供的《抓獲經過》,「通過對犯罪嫌疑人蘇順平的審查,我局民警確定了同案犯蘇順清、王新年的身份。」由此可見蘇順平有立功情節,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綜上所述,本案事實不清。被告人蘇順平並非罪大惡極,本案屬於激情犯罪,蘇順平具有立功和自首情節,二審法院應該減輕對其處罰。懇請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改判蘇順平為有期徒刑。
辯護人:安徽徽達律師事務所
2009年12月22日
Ⅳ 故意傷害罪從輕辯護詞怎麼寫
專業問題,建議委託律師辦理
Ⅳ 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辯護詞怎麼寫
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辯護詞應當具有針對性,一般情況下寫:
一、被害人具有重大過錯,依法應對被告人從輕處罰。
二、被告人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悔罪態度好,應從輕處罰。
三、本案因民事糾紛引起,被告人主觀惡性小,平時表現一貫很好,無前科,系初犯、偶犯。因此,依法應酌情從輕或減輕處罰。
四、案發後,被告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彌補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被告人家屬多次積極與被害人協商,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依法應當從輕、減輕處罰。
Ⅵ 故意傷害罪輕傷辯護詞怎麼寫
輕傷屬於刑事自訴案件,很少作為公訴案件處理的。這類案件,由受害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和附帶民事訴訟,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刑事自訴案件可以調解。犯罪嫌疑人只要積極賠償了受害人的損失,受害人不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犯罪嫌疑人也就不會受到刑罰處罰了。
Ⅶ 律師故意傷害罪的辯護要點是怎樣的
故意傷害罪的辯護要點 :首先,要明確辯護的方向,是作有罪還是無罪辯護。如果是做無罪辯護,要了解指控的罪名是否正確,如是否故意還是過失、是否是輕傷以上、該行為是否被告所為,被告是否是完全或者限制責任能力(14-16的故意傷害要重傷以上才構成犯罪)以及是否有阻斷犯罪的事由(正當防衛、意外事件);如果是做罪輕辯護,首先看有沒有自首、立功情節,看是主犯還是從犯,看被告是否未成年人(如果年齡很近14歲,可以提年齡可能存在偏差的可能性)。然後是犯罪情節和社會危害性,一般來說受害人過錯可以考慮從輕,例如被告是否是受到挑釁,誰先動手,是否受挑釁後激情犯罪(有預謀的相對惡劣)。如果是家庭鄰里糾紛導致的故意傷害也可以酌情從輕。還有,造成的犯罪後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