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土地徵收糾紛數量統計

土地徵收糾紛數量統計

發布時間:2021-06-20 08:10:00

1. 土地流轉農民糾紛發生的頻率如何根據統計得到的數據每年會有多少起

這數據很難統計,因為農村土地的糾紛,法院都不受理,基本上都是由所在村委會來解決。

2. 土地糾紛公安可以干涉嗎

一、當前土地糾紛案件主要類型和特點。

根據統計,我們發現土地糾紛主要有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承包經營權糾紛、承包經營權流轉協議糾紛、請求確認土地轉讓協議無效糾紛、土地補償糾紛和土地租賃合同糾紛等幾種主要類型,它們的特點是:

(一)土地發包程序不合法,違反民主議定原則。

我們發現,統計案件所涉土地90%沒有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節所規定的土地承包的原則和程序辦理承包手續,大多數合同為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與承包戶簽訂,但合同沒有根據該節第18條第(3)項規定,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的同意。這些土地承包合同嚴格來講均是違法的,不符合法律相關規定。

(二)所涉人員多,矛盾不加以控制容易激化群體上訪。

土地糾紛案件涉及人員較多,且關系村民切身利益,處理不慎容易造成群體上訪。2003年3月,作為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桂花鎮8個村、960多戶村民委託桂花鎮政府與四川彭州葛根葛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土地租賃合同。2004年,該公司內部資金出現問題,葛根因無人管理導致退耕還林的大片林木死亡,村民無法得到退耕還林補償及租賃土地利益。2005年4月,村民遂聯名委託村委會進行訴訟,要求解除協議賠償並經濟損失。雖然,案件經法院做解釋工作,村委會以主體不適格撤回起訴,村民得以暫時安撫,但因案件涉及人數多,又關系政府退耕還林和土地承包政策,相關部門均密切關注案件進展、積極配合處理,以預防發生群體性上訪事件。

(三)土地利益爭執激烈,矛盾隱蔽性和突發性突出。

土地糾紛案件,利益爭執的激烈是其他案件無法比擬的。彭州市西郊鎮來壽村9社與被告彭州市國土資源局、被告彭州市西郊鎮人民政府土地補償費返還糾紛一案,涉及長達十年的征地遺留問題,政策性強且屬敏感社會問題,來壽9社村民情緒激動,多次揚言要進京越級上訪。庭審時,全體村民都旁聽案件,原、被告均有過激言詞,特別是村民們依仗人多勢眾,有些人甚至出言不遜,雖然得到法官的及時制止和良好控制,但爭執激烈程度可見一斑;土地糾紛案件還具有隱蔽性的特點,這些矛盾大多為村民內部矛盾或村民與村集體的矛盾,這些矛盾因雙方都礙於情面不點破而暫時隱蔽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對利益的追求會突破人的情面而突然爆發,土地糾紛的這種隱蔽性和突發性特點較之其他的矛盾,具有更難處理的一面。

(四)案件季節性強,時間相對集中。

土地糾紛案件有較強的季節性,這系自然規律的影響。案件起訴來院一般集中在春播或者秋種時。另外,村委會班子換屆之時也是土地糾紛案件多發時間。鑒於土地糾紛案件的季節性特點,法院處理這類案件應具有較強的時間性,一般都盡量在農作物播種前做出處理,從而維護農民合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以防止矛盾的激化或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二、審理當前土地糾紛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農民擁有法律賦予的長期而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法定承包期限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調整和收回承包地,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行流轉承包地,不得非法侵佔農民承包地。統計中,我們還發現審判中應當對以下問題引起足夠重視:

一是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應受法律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規定,在法定承包期限內,除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其他一律不得收回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將外出務工農民的承包地發包給別的農戶,外出務工農民請求收回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是違背農民意願強迫流轉承包地問題。強迫農民流轉承包地的,流轉關系無效,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責任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四川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規定,承包方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自主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妨礙或者強迫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未經承包方書面委託,發包方和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代表承包方與流入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農戶起訴要求返還被強迫流轉的承包土地的,人民法院應當保護。

三是以拋荒為由收回農戶承包土地問題。任何組織和個人以拋荒為由收回農戶承包土地的,應予退還。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明電[2004]21號文件要求,人民法院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以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農戶拋荒承包地的,現在農戶起訴要求繼續承包耕種的,原則上應准許。

四是出嫁女等土地承包「小調整」問題。當前,幾乎每個行政村每年都因農戶婚喪嫁娶等人口的增加或減少,進行所謂的「小調整」。特別突出的是出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應受法律保護,對在承包期限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可以收回其原承包地;對在承包期限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另外,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根據《四川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的規定,結婚後,男方到女方家落戶的,適用上述規定。

三、加強土地糾紛案件審理的對策。

面對土地糾紛數量不斷上升的態勢,我們分析了法院審理此類案件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但加強土地糾紛案件處理,緩解此類糾紛帶來的社會壓力,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各政府部門的「聯動」和合理分工。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特別是對村兩委成員的法制宣傳教育。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旨在提高村兩委成員及村民的守法意識和合同意識,規范村兩委的發包行為。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9條規定,按5個程序簽訂承包合同: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承包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定並公布承包方案;召開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公開實施承包方案;簽訂承包合同。同時,扼制村委的各種侵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苗頭性行為,將糾紛消滅在萌芽之中。

——政府進行土地詳查,明確土地權屬並加強對村委土地工作的管理。政府應加強對村委工作的監督和指導,特別是土地發包的全程監督,以維護村民承包經營權的落實。規范土地合同樣本,指導村委依法訂立合同,減少訂立合同中的隨意性和粗放性,細化合同條款,明確合同責任。為了進一步搞好土地工作,政府部門應該依法進行土地詳查,在以前詳查的基礎之上,了解土地現狀及不安定因素,進一步明確地界,確定一些新增地及權屬不明地的權屬,並及時發放權利證書。通過及時確權並排除隱患達到減少土地糾紛的目的。基層鄉(鎮)人民政府還要在土地糾紛中積極發揮作用。《農村土地承包法》第51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糾紛,可以請求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解決。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基層政府,最了解土地的現狀及糾紛的產因,可因勢利導的調解矛盾,化解糾紛,穩定土地承包關系。

——法院內部對土地糾紛案件進行妥善分工,及時審理,防止矛盾激化。因立法缺陷,各地法院對村民要求分配責任田處理不同,但土地糾紛案件需要分情況由不同庭室進行處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53條雖然規定了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應該承擔民事責任。但該法第22條規定,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產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此之前,村民的權利為有權依法承包農村土地。我們認為,此處應理解為村民有兩種權利,在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生效之前,是承包權;簽訂合同並生效以後,是承包經營權,承包經營權受到損害承擔民事責任有法律根據,侵犯承包權承擔民事責任則無法律依據。此時,村委會侵犯承包方的承包權,行使的權利屬公權力范疇,應該由行政庭進行依法處理。而其他的土地糾紛案件,大多都是侵犯承包經營權的行為,根據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應由民庭進行審理。

——豐富糾紛解決機制,擴大糾紛解決途徑。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51條的規定,土地糾紛解決方式有三種:調解、仲裁和訴訟。其中,調解應該大力加強和進一步豐富。調解可分為當事人雙方自行和解、第三人或者村委會主持調解、基層鄉(鎮)人民政府主持調解。在此應該特別指出的是,調解還應貫穿於仲裁和訴訟之中。不管是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還是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是應當多做調解工作,切勿輕率處理。調解時,可找基層德高望眾的第三者幫助調解,也可以讓村委領導或者基層鄉(鎮)人民政府信訪部門或者司法所出面協調。

3. 農村土地被政府徵收的賠償是按人口來算嗎

你好。
農村土地徵收賠償是按照戶籍人口數進行分配的。如果你姐姐和孩子戶口在本村,就有權獲得土地徵收賠償。
最高法院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司法解釋
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4. 土地徵收補償費分配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這個主要是看誰跟復誰的糾制紛:
如果是家庭內部糾紛的話,肯定是以協商為主,如果協商不一致呢,可以提起一個分家析產的訴訟來解決,請求法院判決。
如果是村民跟村委會之間的糾紛的話,那麼可以就村委會的一些分配決定去起訴,要求一個合理的補償。
如果是被拆遷人和拆遷部門之間的糾紛,那麼可以在簽訂補償協議之前,雙方先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一致,在拆遷人作出責令交出土地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及時提起復議或者訴訟。

5. 土地徵收糾紛

由於逆反應你的情況不夠具體,建議你們帶上承包證書向律師面談。

6. 土地徵收糾紛如何解決,一畝地給多少錢才算合理

屬於政府徵收土地的,其土地徵收費應該按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土地徵收補償標准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准可以到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查詢。

7. 在哪裡可以查到近年來我國法律處理域名糾紛案件的數據統計

網路知識產權的相關案例,或者我處理此事的糾紛數據

8. 土地徵用糾紛如何處理

一、徵用土地糾紛解決方式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2、 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有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民告官」,這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在征地糾紛中,大多數進行的訴訟屬於行政訴訟,民事訴訟時為數不多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走行政訴訟,有時候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如對於非法佔地的行為,從民事角度考慮我們可以起訴民事侵權,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恢復原狀。對於已經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如果該協議簽訂過程中存在脅迫等手段,則從民事訴訟的角度起訴撤銷該協議。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
征地補償裁決也可以稱之為征地補償協調與裁決,是指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這是國家為減少、解決征地糾紛而推行的制度。機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協調,而是裁決,協調是裁決的前置,未經協調的不能進入裁決。
二、征地補償標准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政府徵收農民土地,應有合法項目,按照法定程序,給予被徵收人合理補償,先補償,再徵收,任何違反以上基本原則的徵收行為都屬於違法徵收。被徵收人可以拒絕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以申請信息公開,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

閱讀全文

與土地徵收糾紛數量統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