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居關系析產子女撫養糾紛開庭法官會問什麼問題
主要孩子的出生年月,個人的收入、財產數量和名稱及財產的來源(時間、地點)、用誰的錢買的、同居時間、同居期間財產的管理(包括收入的管理)、撫養孩子的意見等
Ⅱ 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怎麼處理求答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專第一條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屬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像你提供的案例中,關於同居財產糾紛,原則上是按共有財產處理,如果有協議就按協議處理。同居關系存續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在我國,處理同居關系析產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
----------------------------------------------專業、敬業、高效杭州專業婚姻律師李江華
Ⅲ 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怎麼解決
解除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版據對子女有利權的原則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女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親也同意,也可由父親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徵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養,須徵得另一方的同意。
Ⅳ 非法同居析產糾紛
首先,無論是同居還是合法婚姻,財產分割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公平合理。內
其一,即使婚姻法中容規定的財產分割,分割的也是夫妻婚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至於同居的情況,因為並不屬於婚姻法保護的法律關系,所以 根本不涉及財產分割的問題。 需要分割的只是雙方的共有財產,相當於合夥人之間分割財產。
所以,要問男方是否有權分割,則要看男方是否擁有財產所有權,該財產是否屬於共有。而跟同居不同居,沒有關系。
其二,同居期間誰想找誰就找誰,這是當然的。同居並不是違法的事,之所以有時被說成「非法同居」,是因為,同居不是婚姻法保護的關系,沒有法律約束。其行為本身並不是非法的。所以,同居關系對雙方都沒有約束力,所以「同居期間誰想找說就找誰」。當然這樣無疑是違反道德要求的,但道德不是法律。
最後,法律本身正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的,如果對法院的判決不滿,當事人完全可以上訴。
如果明知自己的權益受到傷害而選擇一味忍讓,既是對壞人的縱容,也是對法律的背叛....
注——「 正在准備今年的司法考試」
Ⅳ 同居析產糾紛起訴狀訴訟請求怎麼寫
自己在網路上搜一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修改即可。
民事起訴狀
原告:xx,男,漢族,xxx年x月x日出生,xx省xx縣人,住xx縣xx鎮xxx村xx組xx號。
委託代理人:xxxx男,xxx事務所律師。電話:xxx
被告:xx,女,漢族,xxx年x月x日出生,xxx省桐梓縣人,住xxx縣xxx鎮xxx村xx組。
案由:同居關系析產及子女撫養糾紛
訴訟請求:
1、判決非婚生子女xxx、xxx由原告撫養,被告每月支付子女撫養費用1200元;
2、判決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並依法分割共同財產。
事實及理由:
原、被告於xxx年初經人介紹認識談婚,後於xxx年xxx月按照地方習俗舉行婚禮同居。同居後,雙方於xx年x月xx日生育長子,取名xx,現年xxx歲;於xxxx年x月xxx日生育次女,取名xxx,現年xx歲。同居期間,雙方一直未辦理結婚登記,雙方共同修建了位於xxx縣xx鎮xxx村xx組的磚木結構房屋兩間。
原、被告結婚初期感情較好,可是,近年以來,被告卻思想墮落,不務正業,長期和一名婚外異性保持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被告既不履行家庭義務,也不照顧自己的孩子和母親,以致雙方夫妻感情不和。xxxx年xxx月,被告外出與原告分居,至今已長達兩年之久。現原、被告的同居關系,已無繼續生活下去的可能。為此,依據《婚姻法》的規定,原告現依法提起訴訟。
此呈:xxx縣人民法院
起訴人:xxx
二○xx年xx月x日
附:1、原告身份證明一份;本狀副本一份;
2、同居關系證明、子女戶口本復印件各一份。
Ⅵ 同居析產糾紛要怎麼處理
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
一、同居析產糾紛的法律適用及原則
在同居關系中,雙方共同生活,有的一同生產經營,這一關系從法理上講同合夥有許多相似之處,同居期間所得財產好似男女雙方在經濟上的合夥關系,解除同居關系時除屬一方所有的財產外,對同居期間共同所得財產應參照合夥共有財產清算分割。《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中第十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作為法律規定「一般共有」這一詞彙是有問題的,共有財產只區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對於一般共有,筆者認為可以結合實踐來理解,如果同居共有財產可以區分則可以按份共有來分割,如果財產不易區分則為共同共有。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按共有財產處理的僅為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及共同出資配置的財產,也就是同居期間一方的個人財產仍歸一方所有,無法分清權屬的一般認定為共同財產。並且《若干意見》第八條規定:具體分割財產時應照顧女、兒童的利益,考慮財產的實際情況和雙方的過錯程度,妥善分割,應根據對共同財產的貢獻大小,出資比例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妥善處理。
前面所述的處理方法對於未婚同居來說是毫無爭議的,但對於婚外同居來說,在分割同居財產時首先要明確有無一方與其合法配偶的共同財產,婚外同居是違背社會的道德准則和公序良俗,其中不乏為了金錢而破壞他人婚姻,雖然法律對此沒有嚴厲的規定,但在許多案例中法官均依據民法原則中的公序良俗作出判決,在處理時也一定要保護合法配偶的財產權益。這樣對整個社會才能起到正確的導向。
二、同居析產糾紛的性質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而對一方所得收入和財產未予規定。」據此,同居期間的財產性質可以作如下界定:同居期間雙方共同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為一般共有財產,一方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在對方沒有輔助性勞動和提供生活幫助的情況下應歸該一方個人所有。而對於同居期間其他方式取得的財產所有權,應按一般的民法理論進行確認。
1、對於同居前取得的財產歸各取得人所有已成共識。
對於同居後的財產歸屬,一般情況下是同居後一方的收入或財產,原則上應歸該方當事人所有。但另一方當事人對取得該財產的當事人在取得該財產時有資助,或在取得該財產的過程中有輔助性勞動及提供生活幫助的,則該收入或財產應為一般共有。可根據當事人在取得財產中的作用大小,確定不同的份額。同居後共同購置的財產屬同居雙方當事人共有;對於按份取得的,應當確定為按份共有,不能確定按份額的則按共同共有處理。
2、同居後分居期間的收入或財產歸各取得當事人所有。
同居雙方對財產有約定的按雙方的約定處理。因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一般應歸該具有人身關系的當事人所有。繼受取得的財產歸繼受取得人所有,但買賣、互易、博彩取得的財產,當以原始資本所有人為產權人。對於權屬不明的財產,雙方又無證據證明其歸屬方的,推定為共有財產。因共同生產、生活形成的債權、債務為共同的債權、債務。可以確定份額的,依份額享有和承擔。因撫養共同的子女所形成的債務為共同債務,因撫養各自的子女及贍養形成的債務為義務人個人債務。
三、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的處理辦法
《若干意見》第十一條規定:解除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這里的關鍵字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如果其債權、債務是同居當事人個人的債務、債權,則由個人享有、負擔,這里的個人債權、債務與共同債權、債務的界定,可對比《婚姻法》中對夫妻的債權債務的規定來處理。
上文是對同居析產糾紛的詳細介紹和處理辦法的說明,當情侶在同居的時候容易產生共同收入和共同債務,這些問題在分手的時候往往很難輕易解決。希望您能站在法律的角度面對這些問題,避免更大的糾紛。
Ⅶ 同居關系析產及子女撫養糾紛的案件如何收取訴訟費用
兩種方式,如果財產不多,可以按件收;如果財產較多,會按照財產數額的標的計算;如果有較多財產,就按財產數額的多寡按比列收,最少10%,最高30%.
縱橫法律網-廣東瑞輝律師事務所-謝志民律師
Ⅷ 同居關系子女撫養權糾紛怎麼處理
根據《婚姻法》第25條的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雙方雖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但所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仍然受到法律的保護。關於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的問題,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問題第九條的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有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有可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徵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養,須徵得另一方的同意。
Ⅸ 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怎麼處理
同居關系析產則是以財產取得方式確定產權,共同財產未經共有人同意不得內處分。
其行為模容式不同,後果模式也不相同。
審理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案件,基本法律依據是《物權法》關於共有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法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精神處理;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的,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