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宅基地糾紛協議書一般是怎麼寫的
宅基地糾紛協議書
甲方:XXX,男,漢族,19XX年XX月XX日生,住XX省XX縣鄉XXXX,身份證號XXXXXXXXXXXXXXXXXX
甲方(共有人):XXX,男,漢族,19XX年XX月XX日生,住XX省XX縣XX鄉XXXX,身份證號XXXXXXXXXXXXXXXXXX
乙方:XXX,女,漢族,19XX年XX月XX日生,住XX省XX縣XX鄉XXXX,身份證號XXXXXXXXXXXXXXXXXXX
乙方(共有人):XXX,男,漢族,19XX年XX月XX日生,住XX省XX縣XX鄉XXXX,身份證號XXXXXXXXXXXXXXXXXX
甲乙雙方系鄰里關系,因乙方老宅後一米范圍內土地歸屬問題,雙方發生糾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經甲、乙雙方充分協商一致,自願達成如下協議:
一、確定糾紛土地的應當歸誰所有(宅基地證)
二、甲方自願一次性支付乙方人民幣XXXX元(大寫:XXXX元)作為對乙方的補償款。
三、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遲延給付或不予給付乙方人民幣XXX元(大寫:XXXX元整)。
四、本協議生效後,甲方享有在乙方老宅後一米范圍外土地上在法律規定范圍內任意處分土地的權利(處分權包括但不限於施工建設、給排水、修建道路等)。
五、本協議生效後,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甲方在乙方老宅後一米范圍外土地上在法律規定范圍內任意處分土地(處分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施工建設、給排水、修建道路等)。
六、乙方在收到甲方支付的上述補償款後應當主動向甲方出具收條。
七、任何違反本協議約定內容的行為均視為違約行為。違約方除了向守約方承擔全部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外,還需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XXXX元(大寫XXXX元)。
八、本協議自雙方當事人簽名按印後生效。
九、本協議壹式貳份,雙方各存壹份,貳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② 在農村發生土地糾紛小隊和大隊給簽的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協議的內抄容符合法律規定,當事人在自願合法的前提下簽訂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③ 關於農村道路糾紛的協議書怎麼寫
協議書的主要內容包括:當事人雙方的具體資料,協議事項,以及雙方達成的協議內專容,損害賠償辦法,屬最好是找個第三方做證明人,最後一式兩份,三方簽字,按手影,年月日等細節要注意,還有具體的賠償方法,等細節問題,看好了再簽字。證明人最好是律師,那樣可以幫忙審核一下協議是否有紕漏。 其實這個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塊的。用辦公信紙,頂頭寫協議書,然後就是當事人雙方的資料,分開寫。然後是協議的具體內容,一條一條分清楚,特別是有關數據的時候記得還要用漢字再寫一遍。主體的內容就是你們協議的內容,把違約責任也加進去。最後是雙方當事人簽字的地方,給證明人也留給簽字的地方,雙方同意後,三方簽字,按手印,協議生效。就結束了。一式兩份,一方一份。 我已經為你敘述的很清楚了,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④ 因為地糾紛村裡的幹部解決協議書有雙方簽名和村幹部簽名並且按指紋但是沒蓋村的章協議書能有效能生效嗎
協議原則上是合法有效的。在這份協議中,村幹部只是調解人或見證人,是否蓋村委會的公章,不影響協議本身的法律效力。從法律上講,協議只要是雙方自願,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原則上,就是合法有效的。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⑤ 農村土地糾紛事宜,協議書該怎麼寫
在我國允許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分離的情形存在,因此,你想要的協內議是可以寫的。這容里可以給你一個協議的框架:土地房屋協議書(協議的名字)。第一條,寫清楚房屋的座落位置、四鄰以及用地面積、建築面積、層數,必要時可以附圖。第二條,寫明房屋建成時間、投資情況。第三條,寫明房屋所有權歸妹妹和妹夫,土地使用權歸你,並寫明相關證件辦理的責任及費用承擔。第四條,寫明如果將來房屋拆遷,那麼房屋的補償安置屬於妹妹、妹夫,宅基的徵收補償安置屬於你。其餘的就是寫明本協議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協議於雙方簽字(按印)時生效,並簽名、按手印,等。需要另外說明一點,因妹妹在本村結婚,戶口不遷走,因此,妹妹結婚後符合分戶的條件,這樣,妹妹是可以單獨申請宅基地的。
⑥ 農村人事糾紛調解協議書,該怎麼寫
你說的可能是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和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吧?關於前者,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達成調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關於後者,勞動爭議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⑦ 農村土地糾紛協議書
(一)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1、權利。按照合同規定收取承包地流轉費,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收迴流轉的承包地。合同約定的其它權利。
一、 流轉承包土地的種類、位置、四至、面積、質量、等級
二、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三、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
四、流轉承包地用途
五、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時間
六、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7)農村糾紛處理協議書擴展閱讀:
土地糾紛是指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
具體而言,就是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同時對未經確權的同一塊土地各據理由主張權屬,根據各方理由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矛盾。
它有以下特徵: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
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
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
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
引起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有: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
②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
③用地手續不完備;
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等土地流轉方式往往以口頭方式約定,且以相互交付流轉物作為雙方關系成立的標志。
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且轉包、出租、互換或代耕事實已實際發生,則雙方土地流轉關系即告成立。
只要土地流轉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他人利益,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⑧ 這是由村委會和鄉司法處理好的土地糾紛,寫好的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應當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