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樓上樓下因噪音爭吵,一方被「氣死」,最終判賠8萬,法官對此有何表示
樓上樓下因噪音爭吵,一方被“氣死”,最終判賠8萬,主審法官對此表示:“千金買屋,萬金買鄰,得理也要讓人,做錯就要承擔!”。這件事發生在河南魯山縣,當事雙方住在樓上樓下的鄰居。據受害人趙先生稱,他們家住在2樓,被告人梁平一家住在3樓,自從2018年入住以來,梁平家老是在晚上無故地製造噪音,嚴重地影響了他們家的生活。尤其到了2020年疫情期間,大家都居家辦公和學習,梁平一家製造噪音更加嚴重,讓他們一家不堪其擾,於是趙先生一家在2月12日晚上上門進行溝通,希望梁平一家人能減少噪音,可是連續4天晚上雙方溝通都沒有結果,誰也不讓著誰。在2月16日晚上雙方矛盾進入白熱化階段,首先是梁平一家站在陽台上直接對樓下的趙先生一家進行謾罵,趙先生一家不甘示弱,站在2樓與3樓的梁平一家進行對罵,梁平一家見狀更是糾結了一大批親戚對趙先生一家大罵,導致當天下午3點鍾左右,趙先生被當場氣死。
涉事雙方,在這場事故中,誰都不是贏家。如果他們當初能處理好彼此之間的矛盾,能夠和睦相處,也就不會發生這樣令人難過的事故。
2. 樓上鄰居的噪音擾民,能否訴訟
可以訴訟或者直接報警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六條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2)樓上樓下噪音糾紛擴展閱讀:
國家《城市區域雜訊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
3. 樓上樓下隔壁的噪音怎麼處理
樓下是比較清晰的,隔壁硬也能聽見,我家卧室隔壁是別人的洗手間,早晚放水嘩啦啦的,聽得很清楚的,睡覺經常給吵到,我有戴零聽耳塞,網上搜下,馬上就有了。
4. 樓上噪音干擾,打官司應該如何取證
當事人可以自己陳述,可以進行委託第三方權威測試機構進行噪音測試及鑒定,也可以請其他鄰居證人提供如實證言。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證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4)樓上樓下噪音糾紛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5. 樓上樓下因為噪音產生矛盾怎麼解決
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所謂的晚上22點至次日6點鍾,只是法律意義上的「夜間」的定義。「夜間」的雜訊排放標准只是比「日間」標准更高而已。
無論夜間還是日間的雜訊排放標准,其與認定「雜訊擾民」存在相關但是並不一定必要的關聯。即只要產生了與環境不相適應的雜訊排放,而且也產生了居民被干擾的後果,即可認定為「雜訊擾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九條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條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權的,從其決定。
6. 關於樓上樓下因噪音爭吵的問題,請懂法的人來幫忙
屬於相鄰關系的糾紛,還是協商解決吧,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訴訟解決。
7. 樓上噪音可以起訴嗎
如果當事人的生活因此受到干擾,就構成了民事糾紛,可以依據民訴法向法院起訴。
《民訴法》規定: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