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國的宋氏家族是如何發跡的
特殊的海派文化格局。
上海,曾經是宋家成員活動的主要舞台。從宋耀如回國、到宋慶齡留學回國,即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初,這三十年間,是上海城市最開放、快速發展的時期,是上海獨特的海派文化孕育、成型的鼎盛時期。
在清末,清政府管不了上海,傳統思維束縛不了上海,上海思想活躍、風氣開放、文化繁榮,這正是宋耀如事業開展、宋氏姐弟成長的時代。
到了民國,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袁世凱,還有其他人當總統的北洋政府,誰也治不了上海,又都離不開上海。上海富有、開放,這都為宋家成員接受教育、張揚個性、施展才華提供了難得的社會環境。可以說,特殊的海派文化格局孕育了中國的第一家族,宋家其實是近代上海社會的產物。
(1)家族僑房糾紛擴展閱讀:
民國的宋氏家族的發跡地:
由於上海是宋家成長、發展的大本營,上海的許多老房子都留下宋氏子女的足跡。宋耀如從川沙遷入上海的第一幢住宅位於虹口的東有恆路(現東餘杭路),又稱宋家老宅。宋家大約在1912年二三月間遷居至法租界寶昌路491號(後為霞飛路、今淮海中路)。
1918年,宋耀如病故,倪桂珍率未婚子女遷居到西摩路139號(現陝西北路)花園洋房居住。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宋子文購買了賈爾業愛路(今東平路)的花園洋房作為蔣宋的新宅。上海是宋家的誕生地、啟蒙和戀愛喜慶之地。
⑵ 回顧「百萬金庄」少東家被殺案:屍體藏在花叢,兇手至今潛逃,後來怎樣
很多香港警匪片都是以八十年代為背景,原因很簡單,就是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還沒有回歸中國,香港社會動盪不安,甚至有很多黑白勾結的案件,各種犯罪團伙橫行霸道,人命如草,謀殺案件司空見慣。在資本主義國家統治的地區,政治和法律體系常常失敗,金錢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許多財閥家族常常因為經濟糾紛而喪命,這背後的情節比小說和電影中的情節更復雜。這個案子里的兩個受害者是一對兄弟。他們是謝順發,32歲,新加坡百萬富翁企業家謝美星的長子,謝順成,28歲,三兒子,據說謝順發1984年3月1日來香港收債並被綁架。謝順成是他父親派來付贖金的。
這個案子從來沒有徹底解決過。兩位死者早已過世,而兇手仍然逍遙法外,這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感到悲傷,因為現代社會的法律更健全。無論是因為迷信兩兄弟死了,還是因為金錢等原因,沒有人可以忽視生命,每個人都應該活下去,熱愛生命,
生命太珍貴了,怎樣用心去浪費它。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遲到。壞人就是壞人,即使他們不能在當時的混亂社會中被繩之以法,他們也會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受到懲罰。
⑶ 中國最著名的十二大家族,看看有你們姓沒
隴西李氏
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是最輝煌的家族?南宋鄭樵編《李氏源流》時,"言李者稱隴西"。
隴西李氏,是李姓中最顯要的一支。古時隴西亦稱隴右,泛指隴山以西今甘肅省西部地區(隴山,即六盤山,六盤山以西稱為隴西,以東為隴東)。秦漢時期設置隴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隴西李氏源自於顓頊孫皋陶之後,世為理官,到了周朝時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師。其後是秦國的司徒李曇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其子孫"飛將軍"李廣是漢朝時的重要人物。
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西涼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國主。南北朝時隴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斷,門第高華,與趙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陽盧、滎陽鄭、太原王並為中原五大高門士族,到了唐高宗時頒布法令禁止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隴西李氏到唐朝時連續出了10位宰相。隴西李氏一支李淵滅隋,建立唐朝,開創了一個文化興盛的偉大時代。
後世李氏多自稱出自隴西,有許多隻是附會。
趙郡李氏
趙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其影響僅次於隴西李,在唐朝以前聲望高於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的次子李牧,李璣是隴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戰國時名將,為趙國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柏人(今邢台隆堯),是東漢以來山東望族,歷經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趙郡李氏史載人物尤多,各盛家風,世言高華,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為第一等的高門大族。
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置,轄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陝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楊氏是楊姓郡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子秉、孫賜、重孫彪,"四世三公"。楊震子楊奉後代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顯赫。
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統一的朝代,隋朝的建立,使得這個家族更是成為天下望族之首。除隋朝皇室外,越國公楊素,其子楊玄感等,也是這一個家族的著名人物。
即使隋朝滅亡後,唐朝的"李武韋楊"四姓聯姻政治集團中的楊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楊氏、唐玄宗楊皇後、楊貴妃,及眾多的楊氏駙馬等,處處昭顯著這個關西第一望族的無限輝煌。而宋代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農楊氏文武雙全,不但武的厲害,文的也涌現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楊修、楊炯、楊凝式、楊時、楊萬里。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起源於山西的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興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門閥士族的地位。
太原王氏,始自東漢王柔、王澤兄弟。三國時有司空王昶,西晉時期,太原王氏開始成為聲名顯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後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職,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渾。西晉覆亡後,王湛一支隨司馬氏南遷,從而獲得了在東晉重新興盛的機會。王湛之孫王坦之在反對桓溫篡位、維護東晉王朝統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為尚書令,與兒子王國寶等,威震朝內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兒是東晉哀帝的皇後,孫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後,這一門兩皇後將太原王氏的權勢強化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大將軍王恭,尚書僕射王愉也是這一家人。
王愉之孫王慧龍北奔北魏,開創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業。其後北魏鎮東將軍王瓊,有四子:遵業、廣業、延業、季和,號「四房王氏」,正式成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後,太原王氏更加顯赫,誕生了著名詩人王瀚、王維、王昌齡、王之渙,以及橫掃印度的傳奇將領王玄謨這樣的赫赫人物。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東晉、南朝頂級門閥士族,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開基於兩漢,鼎盛於魏晉,南朝以後走向衰弱。
琅琊郡為秦朝時為三十六郡之一。漢襲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王氏衣冠南渡、舉族遷居會稽,世稱"會稽王謝兩風流"。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名人輩出,傑出人物眾多,最興盛時,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員是王家或與王家有關的人。琅琊王氏在魏晉南北朝幾百年間,出了當時中國最多的宰相與皇後,任何家族都遠比不上。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在六朝時期兩大家族的並稱,又是簡稱。其代表指王導和謝安。王導與其兄王敦是東晉王朝的實際創建者,可以說他們締造了東晉王朝,67年之後是謝安與侄子謝玄在淝水之戰中挽救了東晉王朝。王謝對東晉的貢獻非常之大。兩個家族淵源深厚,例如謝安曾習書法於王羲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又娶了謝安的侄女為妻,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才女謝道韞。東晉時期的大族不止王謝兩家,有譙國桓氏、潁川庾氏,南朝時期有陳郡袁氏、蘭陵蕭氏,後人皆簡稱:「王謝庾桓」、「王謝袁蕭」,王謝庾桓袁蕭幾家其實都有淵源都有關系,就而言東晉肯定不止這幾家。確都沒有「王謝」知名,估計是因為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一首《烏衣巷》使得「王謝」千古流傳吧。
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起家於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陳郡謝氏還出了許多於文學貢獻與藝術才能的傑出人物。由宋至梁,一直為士族領袖,與琅琊王氏並稱"王謝"。
陳郡謝氏在保衛東晉朝是有至偉的貢獻的,著名的"淝水之戰"以東晉大勝而終結,此戰在後方指揮的謝安,在前方領兵作戰的是謝石、謝玄、謝琰,謝氏一門多出功臣,此後一直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之文學貢獻與藝術才能的傑出人物:謝鯤 謝尚 謝奕 謝安 謝萬 謝道韞 謝混 謝靈運 謝惠連 謝朓 謝庄等,優秀軍事人才有:謝石 謝玄 謝琰 謝晦等。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如林,能與琅琊王氏比肩並稱的只有陳郡謝氏。門閥士族最為鼎盛之際是:"王謝"並稱的年代,"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和山東武城縣、高唐縣),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在北方後魏把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至唐代開國有五姓七望之說崔氏仍立其中。
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其中崔浩歷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為博陵崔氏,也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到了後唐時期,崔氏的勢力繼續衰落。特別是在黃巢大起義的打擊下,清河崔氏與其他士族的大族勢力基本上消亡了。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候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道昭為兗州刺史號北方書聖。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壽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壽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於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一人為宰相,其餘節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秦有博士盧敖,子孫遷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帶之後,定居涿地,以范陽為郡望,後世遂稱范陽人。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國),經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經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後,戰亂頻仍,政局動盪,范陽盧氏受到打擊,官位不顯,部分成員入仕北齊、北周。唐初,李唐政權打擊山東士族,范陽盧氏暫時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復又崛起,不僅狀元、進士、帝師,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傑」之盧照鄰, 「大歷十才子」之盧編等等。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歷史名人達840多人,范陽盧氏,賢良輩出,勛業燦爛,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寫下:「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的詩句。范陽望族已成為幾百年來盧氏家族的榮耀,因而盧氏家乖亦冠以「范陽堂」的稱號。
太原溫氏
溫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於,周成王之弟。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給他。其子燮繼位,因南有晉水,改國號晉。之後晉公族受封於河內之溫(今河南溫縣),因以為氏。晉大夫郤至食采於溫,號溫季亦以為氏。西漢功臣溫疥封煢侯,疥孫何始居太原成為望族,後裔遂以太原為郡號。
沛縣劉氏
沛縣劉氏是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皇族,先後有西漢皇族、東漢皇族、蜀漢皇族、劉宋皇族。
唐朝著名大詩人劉禹錫雖然是離沛縣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實際上,其六世祖劉亮,卻是隨北魏孝文帝改革遷來洛陽的,也就是說,他是匈奴劉淵的後代,並非沛縣劉氏。這就是劉氏另一大支——彭城劉氏的來源。
其實到了現在,沛縣劉氏早已沒落。如今的劉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劉氏。
蘭陵蕭氏
「兩朝天子,九蕭宰相」。中國歷史上接連兩個朝代,居然都是這一個家族所建立! 南朝時期蕭氏一門共出三十多位宰相: 蕭思活、蕭緬、蕭嶷、蕭嵩、蕭曄、蕭子良、蕭鏘、蕭鑠、蕭子懋、蕭子明、蕭鈞、蕭鉉、蕭昭粲、蕭坦之、蕭惠休、蕭遙光、蕭穎胄、蕭秀、蕭憺、蕭宏、蕭樽、蕭偉、蕭綸、蕭淵藻、蕭會理、蕭恪、蕭業、蕭范、蕭寶義、蕭寶源、蕭欣,蕭摩柯、蕭瑀,再加上兩朝[南齊,南梁(西梁)]二十一位天子,與王、謝、袁並稱為四大僑望,即南朝四大望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並稱「王謝袁蕭」。
西梁滅亡後,因蕭皇後之故,蘭陵蕭氏成為隋朝外戚,滿門顯著。 在唐朝,蕭巋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謂的「一葉九相」。另蕭懿一支有兩人為相。故有人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文人中最突出的是昭明太子蕭統,他為後世留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選》。
⑷ 求唐朝末年名望家族大全
中國歷史上的士族政治(或稱世族政治、貴族政治、門閥政治),萌芽於東漢中期,亡覆於唐朝末年。於是,在一種感覺上認為:士族政治,從東漢,經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隨著經濟上的「占田蔭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兩大特權的消失,而呈逐漸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因為,就歷史事實看,中國士族政治時代有兩個階段最為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是唐朝。
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響日深,再次超越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黃門侍郎崔民干為天下第一門戶,且整個唐朝,來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來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為士族之冠」。至於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在北魏時,前者的地位要高於後者,同是到了唐朝,後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時,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並肩前進:「(帝)納隴西李沖女為夫人,納崔、盧、鄭、王『四姓』女充後宮。趙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風。世言高華以五姓為首。」有唐一代,趙郡李氏更為顯赫,出宰相17人,於世家大族中為最多。博崔、趙李之榮盛,是依整個唐朝而綜觀的,若按傳統理解,唐初時的「崔、盧、李、鄭」,仍指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不過,由於自唐起博崔、趙李已正式成為超級豪門,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說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但無論是北魏時,還是唐朝時,天下士族,崔氏始終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時代,於中國北方,唯一可於之抗衡的是范陽盧氏,後來的「崔、盧、鄭、王」、「崔、盧、李、鄭」、「崔、盧、李、鄭、王」、「崔、盧、王、謝」,都是崔、盧排在前兩位。而鄭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終在「四姓」與「五姓」之內,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變化。綜觀「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與實力,以5分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趨勢,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趨勢,打4分(12位宰相);范陽盧氏呈中幅下降趨勢,打3分(9位宰相)。缺乏標桿人物與重臣;滎陽鄭氏呈中幅上升趨勢,打4分(13位宰相);隴西李氏呈持平趨勢,打4分(12位宰相);趙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趨勢,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趨勢,打2分(10位宰相)。唐朝時,雖在「五姓」,但作為郡望——「太原王氏」這幾個字的影響力有限,在整體上已大大次於崔、盧、鄭、李。原因除了缺乏標桿人物與重臣外,還有自北魏時起就家風不顯有關。
在唐時,次於「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韋氏(16位宰相)、河東裴氏(17位宰相)、河東柳氏(3位宰相)、河東薛氏(2位宰相)、弘農楊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0位宰相)。前四個為「關中四姓」。而京兆韋氏更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核心成員;河東裴氏則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東晉南朝四大僑姓王、謝、袁、蕭中的一員,蘭陵蕭氏累世與隋唐皇室聯婚,而成為「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作為特殊分子,竟出了10位宰相,貫穿唐朝,其力量也不容忽略。
依唐時上面諸姓之實力與名望,排名為京兆韋氏、河東裴氏、蘭陵蕭氏、京兆杜氏、弘農楊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
令狐綯:795-872。大和進士。宣宗大中四年拜相,輔政十年。後歷任河中、宣武軍、淮南等鎮節度使。卒於鳳翔節度使任上。
牛蔚:名臣牛僧孺之子。大和進士。咸通末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因事告罪宦官,被免職。
牛徽:牛蔚子。咸通進士。官中書舍人、太子賓客。天復時,朝綱不振,賊臣用事,乞請免官,以刑部尚書致仕。
蕭仿:大和進士。曾諫陰懿宗佞佛。官至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鄭朗:長慶進士。歷任義武、宣武軍節度使,工部、禮部尚書。拜相不久,即以疾辭位。
魏暮:魏徵後裔。大和七年進士,為右拾遺、起居舍人、諫議大夫。宣宗初拜相。大中十年出為西川節度使。政治上屬牛僧孺派。
崔胤:乾寧二年進士。曾四次為相。在朱溫的庇護下,排斥異己,獨斷專行,誅殺宦官。後以事告罪朱溫,被殺。
唐朝前期的人文藝術更是發展迅速。詩、書、畫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現。其中包括「初唐四傑」、「田園山水派」的代錶王維(699-759年);「邊塞派」詩人岑參(715-770年)以及素有「詩仙」之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還有今人熟知的「畫聖」吳道子,李思訓,大音樂家李龜年,都是盛唐氣象的代表。
其他各朝代著名:
著名大家族簡介
本文所列舉的大家族,要注意兩點
第一:都只是家族,而不是姓氏。也就是說,這個家族不代表整個姓,只是這個姓中最有名的一支。比如說,你姓李,但是並不代表隴西李氏就是你的家族。也許你的家族是趙郡李氏。
第二:由於門閥政治的歷史,是從漢朝開始,五代結束。宋朝轉入平民政治。所以本文所列舉的家族的時間段:
漢——五代。
第三:由於歷史原因,許多家族的真正源頭,已經不那麼清晰。比如李唐皇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奈之下,本文只能以正史為主。當然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特地注釋的。希望大家見諒,別在這方面挑刺。
一、隴西李氏
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是最輝煌的家族?「言必稱隴西李。」
秦代隴西郡守李崇,為隴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瑤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孫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滅燕趙,生擒太子丹的隴西侯大將軍李信。漢有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然而,當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後,隴西以李氏為羞恥。於是這個家族自李陵後,在兩漢三國到西晉,一直默默無聞。而這期間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趙郡李氏。
不過從東晉開始,隴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被霍去病蓄意射殺的李廣的三子李敢,留下一個孤兒。這個孤兒的後代,在五胡亂華時,出了隴西李氏第一個君主:李暠。關於李暠是李廣的後代,雖然中間隔了幾百年,但已無任何爭議。史學界都已經承認。
當西涼被北涼滅後,主要著名的後代分為兩支:
一支是西涼後主李歆之後,後來在北朝,柱國大將軍李虎被封唐國公,也就是李淵的祖父。
另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寶,逃往北魏,後來成為北魏滅北涼的功臣。其後人李充這一支被稱為唐皇族的武陽房。(唐朝史官為李淵的祖先做的考據,稱之為「四公子房」)。武陽房的後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詩人李白和大書法家李陽冰。
南唐是從楊行密的子孫手中奪得吳國的政權而建立的。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初為徐溫的養子,叫徐知誥,但是他實際上是唐朝的沒落皇孫貴族,乃憲宗之子建王恪的曾孫。
再來看看李陵在匈奴的後代。在北朝時期,這一脈也出了兩支著名人物。一支柱國大將軍李弼(瓦崗領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永康公李崇義(唐初戰神李靖的祖父)。
這里要特別提醒:李廣雖然是純粹的漢人,但是他的後代卻逐漸胡化。
隴西李氏,隨著最後一位著名人物李煜的被毒殺,而漸漸的隱沒在史海中。至於後世李氏多自稱隴西,多半是附會罷了。
注釋:
關於李唐皇室的真正來源,當代史學界有太多的爭論了,除開隴西李氏說,還有趙郡李氏說,以及鮮卑漢化說。本文暫且採納最廣泛流傳的,被正史承認的第一種
關於南唐皇室的真正來源,也有著較大的爭議,主要是李唐後裔說,與冒姓說。不過由於是曾孫輩,作假幾率比較小。本文暫且採納最廣泛流傳的,被正史承認的第一種。
二、沛縣劉氏
沛縣劉氏是中國歷史上最顯赫的皇族。西漢皇族,東漢皇族,蜀漢皇族。劉宋皇族。
漢光武帝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這是的的確確的不假。
至於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演義》如此記載: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范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可是,事實上,劉勝的兒子有記載的就有120多位。鬼知道劉備是誰生的。暫且按正史算,也把他歸沛縣劉氏吧。
宋武帝劉裕,正史記載為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之後。只是到了他父親劉翹時,已經非常沒落了。事實究竟如何,已經無從考據了。暫且按正史算,也把他歸沛縣劉氏吧。
注意,唐朝著名大詩人劉禹錫雖然是離沛縣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實際上,其六世祖劉亮,卻是隨北魏孝文帝改革遷來洛陽的,也就是說,他是匈奴劉淵的後代,並非沛縣劉氏。這就是劉氏另一大支——彭城劉氏的來源。
其實到了現在,沛縣劉氏早已沒落。如今的劉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劉氏。
三、陳郡謝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歷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傑出的體現,就是這位烏衣巷內最後的豪門——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始祖是曹魏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謝纘子衡、衡子鯤、鯤弟褒等相繼進入仕途,使得陳郡謝氏演變為世代為官的世族之家。
東晉時,謝尚,謝萬使陳郡謝氏逐漸崛起。而謝安、謝石、謝玄、謝琰四人所導演的淝水之戰,更是讓華夏數千年歷史永遠見證了這一傳奇時刻。
在東晉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謝氏見於史傳的人數就有12代、100餘人。他們大多進入仕途,遍布政界和軍界,發號施令,高居人上,有時還能擺布皇帝,成為遠比皇族還高貴的士族領袖。
這其中,也有許多傑出的文學家,如謝靈運、謝眺。其中六朝第一才女謝道韞,更是小女子的偶像。
然盛極必衰,一場飛來橫禍——侯景之亂橫掃江南,加之歷朝皇帝對謝氏的猜忌,陳郡謝氏急劇沒落。陳朝末年,當謝貞去世後,這位昔日華麗豪門,伴隨著烏衣巷一道,無奈的落下了帷幕。
四、琅琊王氏
「王與馬,共天下」、「不以王為皇後,必以王為宰相」的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並稱王謝。「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辟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 (沈約)。
如果說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聞名的「卧冰求鯉」的王祥、王覽,奠基了琅琊王氏,那麼他們的孫輩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導,則開啟了權傾天下的江左豪門。
王氏家族在南朝時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帶個「之」字。除王羲之外,還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輩兄弟,還有徽之、獻之、恢之、陋之等等兒孫輩,名字帶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絕了。
由於與陳郡謝氏同樣的原因,南朝的琅琊王氏開始衰弱,這時候,王導的六世孫王肅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並娶孝文帝之妹陳留長公主為妻。王肅的女兒被宣武帝訥為夫人,孫女又嫁給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為東、西魏之後,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五代時,琅琊王氏的一個分之,唐朝宰相王琳的五世孫王潮與王審知,進軍閩地,建立了十國中的閩,成了如今福建台灣廣東王氏的先祖。
五、清河崔氏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清河崔氏,「四大家族」之首。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
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大家族」——這個四大家族可是官方的評價噢~~其中的北魏開國元勛司徒崔浩,更是將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個顛峰。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文宗知後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後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雖然如此,崔氏仍為士族高門。杜甫的母親,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為博陵崔氏,也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六、范陽盧氏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范陽盧氏,「四大家族」之二。
范陽盧氏在秦始皇時,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初期有燕王盧綰,東漢末被尊稱「士之楷模,國之楨韓」之海內儒宗之大儒盧植(盧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盧家場),均出自范陽。及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之裔盧志、盧諶、盧偃、盧邈、盧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為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盧氏成親,史稱「范陽盧氏,一門三公主。」帝族也要納范陽盧氏之女為貴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盧、王、謝之說:「望出范陽,北州冠族」。
至唐代尤為突出,不僅狀元、進士、帝師,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傑」之盧照鄰, 「大歷十才子」之盧編等等。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歷史名人達840多人,范陽盧氏,賢良輩出,勛業燦爛,文豪蜚馨。
七、 滎陽鄭氏
「天下鄭氏出滎陽」,滎陽鄭氏,「四大家族」之三。
「幽公六代孫榮,號鄭君,生當時,漢大司農。當時六代孫穉,漢末自陳徙河南開封,晉置滎陽郡,開封隸焉,遂為郡人」。從燕太子詹事鄭溫開,溫生四子;濤(西祖)、曄(北祖)、簡(南祖)、恬(中祖)。
從北朝入隨唐之後,鄭姓仍為望族,宰相接連不斷的誕生。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八、太原王氏
「裔遷太原,王家頻稱,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四大家族」之四。
太原王氏,始自東漢王柔、王澤兄弟。三國時有司空王昶,西晉時期,太原王氏開始成為聲名顯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後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職,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渾。西晉覆亡後,王湛一支隨司馬氏南遷,從而獲得了在東晉重新興盛的機會。王湛之孫王坦之在反對桓溫篡位、維護東晉王朝統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為尚書令,與兒子王國寶等,威震朝內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兒是東晉哀帝的皇後,孫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後,這一門兩皇後將太原王氏的權勢強化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大將軍王恭,尚書僕射王愉也是這一家人。
王愉之孫王慧龍北奔北魏,開創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業。其後北魏鎮東將軍王瓊,有四子:遵業、廣業、延業、季和,號「四房王氏」,正式成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後,太原王氏更加顯赫,誕生了著名詩人王瀚、王維、王昌齡、王之渙,以及橫掃印度的傳奇將領王玄謨這樣的赫赫人物。
九、弘農楊氏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弘農楊氏,中國歷史上又一傳奇家族。
弘農楊氏,始自東漢太尉楊震。楊震號「關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來源於這位「清白吏」。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能繼承震公遺風,且均官至太尉,是為東漢「四世三公」。另楊震第五子,三國中的著名將領楊奉的後代,也是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是一時顯赫。
把這個家族推到極至的,則是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統一的大隋開國皇帝楊堅。除隋朝皇室外,越國公楊素,與其子楊玄感,也是這一個家族的著名人物。
即使隋朝滅亡後,唐朝的「李武韋楊」四姓聯姻政治集團中的楊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楊氏、唐玄宗楊皇後、楊貴妃、及眾多的楊氏駙馬等,處處昭顯著這個關西第一望族的無限輝煌。而宋代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農楊氏文武雙全,不但武的厲害,文的也涌現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楊修、楊炯、楊凝式、楊時、楊萬里。
十、蘭陵蕭氏
「兩朝天子,九蕭宰相」。中國歷史上接連兩個朝代,居然都是這一個家族所建立!
關於這個家族的起源,相傳是漢初宰相蕭何。今證明,這也許是後人偽托。蘭陵蕭氏的第一個名人,應該是西漢位列三公的蕭望之。此後,蘭陵蕭氏以儒學傳家,數代不輟。蕭望之子蕭良、蕭咸、蕭由皆通曉五經。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蕭望之十三世孫淮陰縣令蕭整帶領整個家族渡江南遷。從蕭望之四世孫蕭道成開始,這個家族開始飛速發展。他們不僅僅是南齊與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傑出的文學家。如開創竟陵八友的蕭子良,以及編修前朝國史的蕭子雲、蕭子顯。昭明太子蕭統更是將蘭陵蕭氏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推向了顛峰。而南梁接連幾位皇帝,本身也都是著名詩人。
隋朝統一全國後,蘭陵蕭氏貴為後族。在唐朝,蕭巋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謂的「一葉九相」。另蕭懿一支有兩人為相。故有人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那12級就是春復制
⑸ 世界上有什麼家族比如:歐陽家族!必須是歷史上有的!
1、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也有稱「王謝桓庾」),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琅琊王氏肇端於西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發展於曹魏西晉,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里,琅琊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2、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陳郡謝氏起家於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
陳郡謝氏還出了許多於文學貢獻與藝術才能的傑出人物,以至後人將門閥士族鼎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比喻為「王謝」並稱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門「王謝袁蕭」第二位,興起於曹魏,衰落於南朝梁,至南朝陳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陳郡謝氏之文學貢獻與藝術才能的傑出人物:謝鯤 、謝尚 、謝奕 、謝安、 謝萬 、謝道韞 、謝混 、謝靈運 、謝惠連、 謝朓 、謝庄等,優秀軍事人才有:謝石、 謝玄、 謝琰、謝晦等。
3、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名門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在春秋時為齊國公卿之一,齊景公時因政治斗爭逃往魯國避難,繼任魯國卿大夫,仕宦罔替,至秦統一。
南北朝時,清河崔氏進入鼎盛時期。北魏孝文帝時將清河崔氏列為四姓高門「崔盧王鄭」之首,清河崔氏與范陽盧氏並稱為「崔盧」,有「天下盛門」之稱。
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並被列入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在社會上享有極高的聲望,家族中還涌現了如崔顥、崔融、崔園等一大批詩人、文學家、文武狀元等。
4、蘭陵蕭氏
蘭陵蕭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蘭陵蕭氏是開基於東海郡蘭陵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的望族,初次興起是在西漢宣帝時期大臣太子太傅蕭望之開始的,而自東漢至西晉末年二百餘年中中落,至西晉末年南遷之時,因家族之大而被安置於江蘇武進,並僑置蘭陵郡。
蘭陵蕭氏早在東晉末年就已經為天下門閥,自此之後,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國時才與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南朝時期,蕭氏一門共出三十多位宰相: 蕭思話、蕭緬、蕭嶷、蕭嵩、蕭曄、蕭子良、蕭鏘、蕭鑠、蕭子懋、蕭子明、蕭鈞、蕭鉉等;兩朝(南齊,南梁)二十一位天子。
5、隴西李氏
隴西李氏,是中國古代以隴西郡為郡望的一個李氏家族。秦漢時期設置隴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隴西李氏在秦代與漢代是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秦國名將李信等著名將軍。隴西李氏李淵滅隋,建立唐朝,開創了一個文化興盛的時代。
⑹ 國內最大傢具企業破產有什麼歷史
2005年,誠豐傢具(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豐傢具」)董事長何善祥可謂是意氣風發,他在當時對媒體高調地表示,「我們搞企業倘若只為賺錢,不求產品質量,乃至坑害消費者,那是極不明智的短視行為,更是對不起父老鄉親,到頭來最終還要害了自己。」
頗為諷刺的是,誠豐傢具在2016年被福建質監局抽查出一批次茶幾耐香煙灼燒項目不合格,又在2017年被福清市人社局曝光涉嫌拒不支付拖欠勞動報酬的重大違法行為。
在辦公傢具行業,這家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公司,地位不容小覷。作為中國最大的傢具生產基地之一,誠豐傢具也是辦公傢具行業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其最新介紹顯示,公司總資產約30億元。
2005年,公司董事長何善祥接受電台采訪時曾表示,回家鄉投資興業就要為自己家鄉切切實實做點實事好事。何善祥稱,「坑害消費者,那是極不明智的短視行為」。
然而2016年,一則福建質監局對12類工業產品質量的國家聯動監督抽查結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結果顯示,誠豐傢具生產的一批次木傢具—茶幾被檢出耐香煙灼燒項目不合格。
該項目質量不達標往往說明產品表面耐磨層對點燃香煙灼燒的承受能力沒達到應有標准,與傢具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和加工工藝有著直接的聯系。除了產品質量存在瑕疵以外,誠豐傢具的財務狀況也同樣出現了問題。
2017年福清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社會公布了年度七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其中誠豐傢具涉嫌拒不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公告顯示,經查,該單位共拖欠楊某等5名保安人員2017年8~11月的工資共計32220元。2018年2月2日,福清市人社局將該案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送福清市公安局偵查。
就在2018年7月18日,誠豐集團旗下另一企業誠豐房地產開發(福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豐房地產」)也因破產清算被立案。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誠豐集團近年來陷入了大量訴訟糾紛,涉及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糾紛、與員工的勞動爭議等。
在今年1月18日判決的陳嬌與誠豐房地產、何善祥民間借貸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中,原告表示誠豐房地產因公司缺乏資金先後向陳嬌借款共計1800萬元,但到期未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創業暴富也能暴負。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⑺ 請問廣東揭陽地都鎮土尾村陳姓的來由至今有多少年了歷史呢謝謝!
你們那邊從外砂鎮華埠村過去的
⑻ 樂天集團家族成員受審94歲創始人大鬧現場是怎麼回事
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20日舉行針對樂天集團家族成員一系列指控的首場聽證會。會上,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及其家人否認挪用公款、逃稅等全部罪名,並把所有疑點推到該集團創始人、現年94歲的父親辛格浩身上。
辛格浩當天坐輪椅出席了聽證會,面對法官扔出拐杖,高聲喊叫。約半小時後,他因健康原因離開了現場。
樂天集團最早由旅日韓僑辛格浩在日本創立。1965年韓日邦交正常化後,辛格浩於1967年在韓國成立樂天制果公司,逐漸壯大為今天的韓國樂天集團。作為韓國排名第五的大企業,樂天集團的業務覆蓋房地產、游樂場、酒店餐飲、百貨零售等領域。
2015年,辛東主和辛東彬為爭奪繼承權掀起內訌,致使辛氏家族分裂為兩派,分別支持辛東主和辛東彬執掌這一龐大的商業帝國。樂天集團兩兄弟的權斗當時連日佔據韓國媒體頭條,引發民眾反感。
⑼ 20年前別人在我的庄基地上蓋了房子,我現在想收回自己蓋房子,對方說地皮可以給我,但要我賠他得房子
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宅基地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請問你是哪個地方的?
下舉個例子:
韶關市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
廣東省韶關市人民政府
韶關市人民政府令第60號
《韶關市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已經2009年6月23日韶關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屆3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市長 鄭振濤
二○○九年七月八日
韶關市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高效節約集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維護農村集體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城鎮化發展,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農村宅基地,是指農村村民個人經依法批准,用於建造住宅(包括新建、移建、翻建和擴建房屋)的集體所有土地,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農村宅基地管理應當貫徹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加強管理的原則。
農村宅基地管理應當堅持男女平等原則(含出嫁女、入贅戶和離婚、喪偶的婦女),符合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
第四條 嚴格規范農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宅基地的選址必須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
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嚴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
第五條 市、縣(市)兩級人民政府依法行使宅基地的有關審批權,其國土資源部門具體負責轄區內宅基地審批管理的具體工作。
第六條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人對農村宅基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經依法批準的宅基地,使用人有長期使用的權利。
農村宅基地使用人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雜舍、倉庫、畜禽舍、沼氣池等供居住和使用,可以在房前屋後的宅基地上、空閑地上種植花草、樹木。
國家因建設需要徵用農村宅基地,或依法重新規劃土地時,應當依法對農村宅基地使用人給予補償。使用人應當服從國家建設需要的統一規劃。
第七條 符合規劃的村、建制鎮中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使用權。
禁止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為國有。
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
第八條 行使宅基地的使用權,不得超出確定的宅基地范圍,不得妨礙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權益。使用人在其宅基地上建房、壘牆不得妨礙他人通風、採光。建房挖地基,不得給相鄰的房屋造成危害。
第九條 農村住宅的改建、擴建和選址新建,必須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荒地和坡地;村內有空閑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佔用耕地;禁止佔用基本農田。
積極提倡農村宅基地建多層、高層樓房或發展農民公寓、農村商業街。
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復墾為耕地,調劑為建設用地的必須復核土地利用規劃。納入年度建設用地計劃,並優先滿足集體建設用地。
第十條 申請宅基地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因國家建設需要被征地拆遷且符合自拆自建安置條件的;
(二)現有住房影響城鄉規劃實施,需要拆遷新建的;
(三)人均居住面積低於25平方米的;
(四)符合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確需分戶的;
(五)復退軍人和華僑、僑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證明回原藉(城市規劃區外)定居需建住房的。
第十一條 一戶全為農業戶口,有2名以上(含2名)子女,且至少有1名已婚子女或者至少有1人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確需分戶的,可以分戶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戶中既有農業戶口又有因征地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按照一戶宅基地標准安排一處宅基地。但該戶有2名以上(含2名)子女,且至少有1名已婚子女或者至少有1人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確需分戶,且分戶形成的另一戶(已婚的包括完整的家族成員)全為農業戶口的,可以分戶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戶全為非農業戶口的,不得另行安排宅基地,宅基地上的房屋只能原地翻建。
第十二條 嚴格宅基地申請條件,堅決貫徹「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每戶宅基地的面積限制按照《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的標准執行。
全部利用荒坡地作為宅基地的,可以按照每戶面積不超過150平方米的最高標准執行。
現有宅基地面積超過規定標準的,申請移建、翻建和擴建房屋時,宅基地面積應當按照規定標准核減。
第十三條 嚴禁在公路兩側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內建住宅。
公路建築控制區的范圍,指從公路兩側邊溝(截水溝或者坡腳護坡道)外緣起算(無邊溝的,從防撞欄或者防撞牆外側5米起算)的以下間距:高速公路不少於30米,國道不少於20米,省道不少於15米,縣道不少於10米,鄉道不少於5米。
第十四條 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應當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會議討論同意,按照規定的宅基地用地指標,向村民委員會或者其他農村經濟組織提出用地申請,填寫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應當如實記載申請人姓名、家庭人口、原宅基地基本情況、申請用地理由、面積、地類、座落以及選址意向,經村民委員會初審核實後簽署意見、加蓋公章,並在本村范圍內公示。
第十五條 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公示期滿,提供下列材料:
(一)經村民委員會初審同意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
(二)用戶原宅基地使用權證或土地權屬證明材料;
(三)身份證或者戶口簿;
(四)建設用地規劃定點許可文件及宗地圖;
(五)有關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書面意見;
(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局部復印件。
農村宅基地在城鄉規劃區內的,除前款規定材料外,還必須附有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利用原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它荒地、坡地申請建設住宅的,由鎮政府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規劃出具審核意見,報市、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村民住宅佔用農用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向有批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宅基地申請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城鄉規劃,在城鄉規劃區范圍內,未依法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
(二)出賣、出租住房或贈與他人後,再申請宅基地的;
(三)原住房改變用途,用於生產經營的;
(四)在原批準的宅基地以外有違章建築而未先行拆除的;
(五)已列入政府土地儲備或規劃改造范圍內的;
(六)住房拆遷時已依法進行補償安置的。
第十七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對符合條件的宅基地申請應當予以批准;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批准,並書面說明理由。
經批準的宅基地,佔用農用地的申請人依法繳清有關稅費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建設用地批准書。
第十八條 核發建設用地批准書後,由鎮國土資源所按批准范圍打樁放線、核實土地面積。
農村住宅應當按照規劃要求進行建築設計,並按規定要求施工。工程竣工後,由鎮國土資源所負責組織驗收,核查實際用地面積。
經核查符合批準的用地位置、范圍、面積和用途的,給予辦理宅基地使用權登記手續,由市、縣(市)人民政府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
第十九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批準的宅基地范圍建住宅的,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二十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宅基地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移建使用宅基地的,應在新房建成後3個月內將原宅基地交還原集體經濟組織另行安排利用,並自行拆除原有老房。不按期拆除的,原宅基地按違法用地處理。
第二十二條 無權批准或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無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對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准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3月29日發布的《韶關市農村宅基地管理暫行規定》(韶府令第26號)同時廢止。
⑽ 立園「樂天樓」 樓名對聯解讀
立園「樂天樓」 樓名對聯解讀
撰文/李日明
國家4a級旅遊景點開平立園,是華僑建築文化中的奇葩,該園集古今中外建築文化於一體,更以其獨特而完整的雕塑、壁畫、詩聯等墨跡文化,展示了上一代華僑深層次的思想文化內涵。據說,園內20副對聯,大多數出自前清拔貢司徒枚之手。這個說法,從一些父老口中得到證實,即使從現存對聯的內容和書法中,我們也不難分辨出個端倪來。
關於司徒枚為立園撰聯的傳說,筆者一直耿耿於懷。2011年底,筆者有機會見到了司徒枚的孫子司徒乃鍾先生,又提到了此事。
司徒乃鍾先生說:「此事我也是聽說回來的。」他親口說,當時他的爺爺是被請去寫聯的,但在半路上發生了一段插曲。
當時,司徒枚坐著轎子到了潭溪圩,轎夫累了要停下休息。這時,前面走來一位與轎夫相識的先生,他問轎夫,今天抬的是誰,去哪裡。轎夫說,轎上客是赤坎有名詩人司徒枚先生,被謝維立請去立園寫東西。誰知來者打開轎門,對著司徒枚劈頭就說了有關謝維立怎麼傲氣、怎麼摳門等不是。一向清高自持的司徒枚聽後對轎夫說:「既然園主在當地人緣不佳,那我不寫也罷。」轎夫聽後可急壞了,忙說:「枚公呀,這怎麼得了!不瞞您說,我們已經幾天沒開工了,今天這趟生意做不成,家裡就沒米下鍋了。」司徒枚覺得,這次不來也來了,何不前往看看再說,也可成人之美。就這樣,司徒枚帶著疑問進了立園。
不來則已,一進到立園,他便被園內中西結合的園林建築,和別出心裁的文化格調所吸引,加上園主謝維立的真實誠意、豐富的人生閱歷、出眾的才華,讓司徒枚頓生好感。為此,在園主的耐心指引下,司徒枚細心聆聽了園內各處的設計理念,參觀了立園的周邊環境。司徒枚精心為立園創作了10多副對聯,並且為花藤亭四周等多處對聯進行了書法創作,為立園留下了一批蘇東坡體的墨寶。
其次,司徒乃鍾還從他的堂姐處找到了他的爺爺司徒枚的兩本日記本,從其手稿字體看,與立園現存的部分書體是吻合的。但難以理解的是,立園所有的楹聯內容在司徒枚的日記本中沒有記錄,「公福亭」的對聯卻赫然在其中。加上立園的所有對聯均沒有落款,這么一來,若要對其聯文和書法作更准確的考證,仍需更多時間、人力和史料的支持。
盡管立園內的建築物精彩異常,對聯琳琅滿目,但只有一座樓及其對聯,超凡脫俗,令人難忘,那就是園內唯一的一座碉樓——「樂天樓」,其對聯為「樂郊樂土,天視天聽」。
調查可知,「樂天樓」並非謝維立於1926年以後拓建立園時所建。它建於1912年,是謝維立的爺爺謝曰佑晚年從美國舊金山回鄉,當時見地方匪患頻仍,故在東明村外闢地興建。「樂天樓」樓高5層,牆體由鋼筋水泥混凝土澆築,牆身光滑,門窗較小,四面設置防衛槍眼;內間小房,分別配給各房子孫居住。
「樂天樓」比立園內的別墅式建築早建了十幾年。由於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主持建設的人不同,因此,在樓的建設結構和建築風格上存在明顯的不同,甚至是不協調。但是,從文物角度來說,它才是立園內真正意義上的碉樓。到了謝維立回鄉建立園時,開平的形勢已有了較大的變化。軍閥陳濟棠逐步控制廣東,出現了比較太平繁榮的經濟局面。此外,在開平鄉間,別墅式的僑房逐漸取代了以往門窗窄小,不宜居住的碉樓。當作為新一代、見多識廣的謝維立,代表富裕的家族回鄉建園林式住宅的時候,他所採用的建築方案便是最新潮、最超前、最具時代感的,因此,「樂天樓」在新一代的樓群中儼然成了一位穿戴落伍的老者。
盡管「樂天樓」顯得落伍,但在我的心目中它卻另有一番韻味。
我認為,它的脫俗之處,首先是該樓的樓名「樂天」。經查,此樓是謝維立宗族「樂天堂」的產業,並以之命名。其次,是樓聯及書法。立園豪華建築物的聯語多用半白話體,較淺明,書法用行草書;而「樂天樓」樓聯用語高古,句句用典,字字用典,可謂「無一字無來處」也(黃庭堅評杜甫詩),書法為行楷,筆力深厚,明顯帶有清朝余韻。
盡管樓名「樂天」是祖宗名號,無太大解釋,但作者卻通過嵌聯用典的方法賦於其生命,使我們通過聯語,聯想到謝家老祖宗能起「樂天」這個名,一定也是個不尋常的人物。「樂天」典出《周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思是說,聽任命運的安排,隨遇而安,就沒有什麼愁憂了。歷史上,白居易曾用「樂天」為名號。「樂天」雖然蘊含宿命思想,但「樂天」之名更多的是體現為人「達觀」,「豁達」的處世態度。
至於聯語中的上聯「樂郊樂土」,則出自《詩經·碩鼠》篇: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詩中所說的「樂土」、「樂郊」都是《詩經》反映的人們理想中的居所。這與謝姓家族建樓的思想是一致的,因而這里的用典是明白貼切的。
至於「天視天聽」,也有出處,它出自《尚書》「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這句千古名句,意思是:上天所見來自老百姓所見,上天所聽來自老百姓所聽。即認為「天意的根本就是民意」,換句話來說,就是「君輕民重,民意不可違!」這是儒家數千年來進步的觀點之一。「樂天樓」用了這個典,雖然有點文字游戲式的運用,但與上聯「樂郊樂土」之民眾意願遙相呼應,則言之有物,思想內容上下貫通,有異曲同工之妙。上聯是指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聯是指天子應多關注民意,多聽民眾聲音,從民願,使「樂郊樂土」的夢想變成現實。這種思想,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都是有進步意義。
「樂天樓」的樓名與對聯,與立園眾多的對聯相比較,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對聯形式都算得上是上乘的。聽說立園里的所有文墨,都是園主謝維立遍尋當時名家為之。而今所見,「樂天樓」的對聯墨跡明顯居前,那作者是誰?難道當時的開平,民間有不少高手存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