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刑法問題法條競合的情況怎麼確定和認定,什麼樣的情況
法條競合具有以下特徵:
(一)實施一個犯罪行為。一個犯罪行為是構成法條競合的必要前提。所謂一個犯罪行為,是指行為人在一定犯意的支配下,一次實施該當某種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
(二)符合數法條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在法條競合的情況下,行為人實施的一個犯罪行為符合數法條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因而形成競合現象。競合是指相爭符合,這種競合在法律
上表現為重疊規定。因此,法條競合是一種法律現象,區別於作為犯罪現象的犯罪競合。
(三)犯罪構成要件之間存在邏輯上的從屬或者交叉關系。在法條競合的情況下,犯罪構成要件之間存在邏輯上的從屬或者交叉關系,這是法條競合的邏輯本質。法條競合現象是法律規定錯綜復雜的結果,它與法律規定具有密切聯系。刑法規定的每一犯罪都反映該種犯罪的本質特徵。但是,犯罪現象是復雜的,罪與罪之間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從而使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之間產生邏輯上的從屬或者交叉關系
B. 關於刑法中的犯罪競合問題
想像競合從一重處罰的根本原因是行為人只有一個行為,你如果對他定二罪的話,反而不符合罪責刑相統一的原則,從一重是因為輕罪不能完整地評價行為人的行為。
C. 刑法的想像競合犯和法條競合的區別
一、概念
1、想像競合犯也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基於一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例如行為人甲欲殺死某乙,開槍後不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輕傷,就屬於想像競合犯。我國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想像競合犯,但這一概念在刑法理論上一直是被承認的,並為司法實踐所普遍接受。
2、法條競合,是指一個行為同時符合了數個法條規定的犯罪構成,但從數個法條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看,只能適用其中一個法條,排除適用其他法條的情況。
二、二者的區別
第一,想像競合犯是犯罪行為或犯罪行為所觸犯的不同罪名的競合,屬於犯罪數之單復的形態;法規競合是法律條文的競合,屬於法條之關系的形態。
第二,想像競合犯是觀念的競合(觀念上的數罪),即想像競合犯是實質一罪,其以一個犯罪行為觸犯的數個不同不同罪名由於觀念因素或主觀認識的影響而發生競合;法規競合是客觀存在的或現實的競合,即法規競合本為單純一罪,但由於客觀存在著的法律條文的錯綜規定而致使規定不同罪名的數個法條發生競合。
第三,想像競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
第四,想像競合犯中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發生關聯,是以行為人實施特定的犯罪行為為前提或中介;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的重合或交叉關系,並不以犯罪行為的實際發生為轉移。
第五,想像競合犯是由於行為人實施了犯罪行為而觸犯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所以,數個法條均應適用於導致不同罪名競合的犯罪行為,且應在比較數個罪名法定刑的輕重後擇一重者處斷之(但所觸犯的輕罪成立,其法條仍應引用);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並不以犯罪行為的發生為前提,故在數個法條中只能選擇適用一個法條即特別法、實害法或重法對犯罪人予以處罰,而排斥其他相競合的法條即普通法、危險法或輕法的適用。
第六,想像競合犯是犯罪之單復的形態,故關於想像競合犯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所解決的是罪數問題和對犯罪行為觸犯的數罪名如何處罰的問題;法規競合是法條之關系的形態,故關於法規競合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所解決的是法律適用問題。
D. 法條競合怎麼處理
在法條競合條件下,一行為觸犯數法條,只能適用其中的一法條定罪處罰。其選擇適用法條的原則,主要是:
(一)特殊優於一般原則。特殊法與一般法競合,一般的應實行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行為人的具體行為符合特殊法的要件的,適用特殊法。
因為,正是由於某種行為具有某一方面事實的特殊性,侵犯某一特定的社會關系,立法者才將其制定為特殊法,以別於一般法,並且與其特殊的危害性相適應,規定或重或輕或相同的刑罰。只有實行上述原則,才能符合和實現立法的意圖。
(二)重法優於輕法原則。特殊法與一般法競合,而前者的法定刑輕於後者,在一般情況下,仍應實行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但是,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時,可以實行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即適用一般法。
(4)刑法侵權競合擴展閱讀:
法條競合類型
(一)因犯罪主體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二)因犯罪對象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三)因犯罪目的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四)因犯罪方式或手段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五)因犯罪時間特殊形成的法條競合
(六)因數個特殊要件形成的法條競合
E. 刑法中的「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存在著六點差異:
第一,想像競合犯是犯罪行為或犯罪行為所觸犯的不同罪名的競合,屬於犯罪數之單復的形態;法條競合是法律條文的競合,屬於法條之關系的形態。
第二,想像競合犯是觀念的競合(觀念上的數罪),即想像競合犯是實質一罪,其以一個犯罪行為觸犯的數個不同罪名由於觀念因素或主觀認識的影響而發生競合;法規競合是客觀存在的或現實的競合,即法規競合本為單純一罪,但由於客觀存在著的法律條文的錯綜規定而致使規定不同罪名的數個法條發生競合。
第三,想像競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
第四,想像競合犯中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發生關聯,是以行為人實施特定的犯罪行為為前提或中介;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的重合或交叉關系,並不以犯罪行為的實際發生為轉移。
第五,想像競合犯是由於行為人實施了犯罪行為而觸犯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所以,數個法條均應適用於導致不同罪名競合的犯罪行為,且應在比較數個罪名法定刑的輕重後擇一重者處斷之(但所觸犯的輕罪成立,其法條仍應引用);法規競合所涉及的規定不同種罪名的數個法條之間存在重合或交叉關系並不以犯罪行為的發生為前提,故在數個法條中只能選擇適用一個法條即特別法、實害法或重法對犯罪人予以處罰,而排斥其他相競合的法條即普通法、危險法或輕法的適用。
第六,想像競合犯是犯罪之單復的形態,故關於想像競合犯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所解決的是罪數問題和對犯罪行為觸犯的數罪名如何處罰的問題;法規競合是法條之關系的形態,故關於法規競合的理論和法律規定,所解決的是法律適用問題。
F. 侵權責任如果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產生競合怎樣辦
《侵權責任法》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回承擔侵權責任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是三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責任,各自有其不同的發生根據和特定的適用范圍。一般情況下,三者各自獨立存在,並行不悖。因此,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承擔罰款、罰金及沒收財產等行政或刑事責任時,三種責任就發生了沖突,產生了競合關系,必然會產生哪一種責任優先適用的問題。《侵權責任法》採用的是「民事責任優先原則」,當侵權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沖突時,優先承擔侵權責任。例如,某企業生產偽劣產品,造成了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損害,需要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同時因構成了生產偽劣產品罪,被判處罰金,而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賠償金和罰金時,對受害人的侵權責任要優先於罰金的承擔。
G. 如何通俗地解釋,什麼是刑法上的競合
刑法中的競合,是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對「法條競合犯」的處理原則是:
1、當法條重合時,特別法優於普通法。
如我國刑法規定了盜竊罪,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同時又規定了盜竊槍支、彈葯罪,屬於特別規定。特別法與普通法的競合,是在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了兩種社會關系的情況下發生的。如「盜竊槍支罪」,既侵犯了槍支的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對槍支的管理秩序,所以,在刑罰上對競合犯選擇對社會關系侵犯性質嚴重的罪定罪,一般適用特別法。
2、當法條交叉時,復雜法優於簡單法。
如行為人為了達到殺人目的而實施爆 炸行為,構成「爆 炸罪」。刑法規定的「殺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權,是簡單法,而刑法規定的「爆 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權、公私財產權,是復雜的社會關系,是復雜法。復雜法規定的犯罪對社會關系侵犯的性質較簡單法更為嚴重,所以當「競合犯」觸犯的法條交叉時,一般選擇復雜法處罰。
3、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
如我國刑事立法規定了「詐騙罪」與「招搖撞騙罪」,二罪之間具有普通法和特別法的競合關系。但刑法規定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詐騙罪規定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顯然,「詐騙罪」規定的法定刑重於「招搖撞騙罪」。所以當招搖撞騙犯罪詐騙公私財產數量特別巨大並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招搖撞騙罪的法定刑不符需要時,就不能適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一般原則,而應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重法優於輕法原則是法條競合法律適用原則在特殊情況下的補充,更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
H. 《刑法》中法條競合(法規競合)的條文有哪些
無語!!!!!!
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搞笑的東西……
法條競合最典型的是詐騙罪與保險詐騙罪;還有市場經濟類犯罪中也有很多法條競合的,比如偽劣產品罪與偽劣化妝品罪之類的……
樓上純粹是在瞎鬧!!!
I. 犯罪競合和法律競合概念的分屬
是刑法學的概念.一般稱之為想像競合犯和法條競合
想像競合犯,刑法上又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
從想像競合犯的概念可以看出,想像競合犯是行為人出於一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犯行為,而侵犯了數個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形,例如,張三持搶試圖殺害李四,而向李四開槍,結果既打死了李四,又打傷了在場勸阻的王五,張三故意持槍殺人的行為同時獨犯了刑法的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兩個罪名,這就是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是實質的一罪,即行為人實施一行為所採取的犯罪方法或造成的犯罪結果雖然可能觸犯其他罪名,但因其只有一個行為,是真正的一罪,假的數罪,採取的辦法是從一重罪處罰,不實行數罪並罰。
法條競合犯產生於立法上法條之間存在著某種重復的情況。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因為數個法條都有規定,以致同時可以適用數個法條,但只在數個法條中選擇一個法條運用,而排斥其他法條,成立單純一罪的情況。其基本特徵有二:一是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法條;二是數法條相互間有重合關系。法條竟合的一個特點就是數個犯罪構成之間在法律上具有包容關系,也就是說一個犯罪構成在法律上為另一個犯罪構成所包容,所以實質上只完全符合一個犯罪構成.比如:某人出於搶劫槍支、彈葯的故意,實行了搶劫槍支、彈葯的行為,同時觸犯了搶劫槍支、彈葯罪和搶劫罪,而前一罪的構成就為後一罪的構成所包容,實際上只構成搶劫槍支、彈葯罪.
在法條竟合的情況下,有兩個適用原則,一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二是重法優於輕法.
但是注意法條競合犯必須是一行為,如果是數行為而觸犯數法條的,則要數罪並罰。
J. 刑法上的競合有幾種
競合,刑法實務中經常討論的問題。一般分為法條競合和想像競合,從上學時起,我就覺得這個特別混亂。網上一堆討論二者異同的文章,什麼想像競合是觀念的數罪,處斷的一罪,想像競合是行為觸犯了數個內容完全不同或者不完全重疊、交叉的罪名,兩個罪名是由犯罪嫌疑人的行為聯系起來的,是在具體案例討論中才會發生聯系的,一般是擇一重罪處罰,但輕罪成立的法條仍應當引用;法條競合,兩個法條之間本來就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不需要行為人具體行為,兩個法條之間的這種聯系一直存在,只是行為人的具體行為同時符合兩個法條的犯罪構成,因此最終一般採用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處理。
其實,我讀完上面這些寫在網路上的主要觀點,我還是暈的:
1、法條競合簡單說就是嚴格的a屬於b,現在c是a,那麼c肯定也是b,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在採用特殊優於一般的原則時,應該說c是a,而不能說c是b,或者數罪並罰,那這叫什麼法條競合?明明有特殊規定了啊,用法理說不就好了,比如合同詐騙罪成立,肯定成立詐騙罪,有特殊法適用特殊法不就好了,競合什麼?哪裡競合了,人家刑法都規定的很清楚了好吧;
2、想像競合中其實有些在一罪數罪問題上不是按擇一重處理的,是法定的數罪並罰,比如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時構成受賄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三節、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受賄罪和瀆職犯罪數罪並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瀆職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瀆職犯罪並收受賄賂,同時構成受賄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瀆職犯罪和受賄罪數罪並罰。以(2018)滬0106刑初233號案件為例,被告人汪某某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派出所所長),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收受財物後不認真組織巡察群眾舉報的涉黃線索和上級分局轉來的涉黃線索),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其行為已構成玩忽職守罪;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依法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如果按想像競合來說,本案應該是受賄罪或玩忽職守罪中擇一重罪處罰,但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了是數罪並罰。為什麼?因為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更嚴格?
3、到底什麼是擇一重罪處罰。這里的罪應該不是說罪名更重,而是指刑罰。網上有人說看那個罪名的法定刑更重,比如法定刑起點一樣的情況下,最高可判處死刑,那肯定是可判處死刑的罪名更重,那我想問在看那個罪名法定刑更重的時候考慮不考慮本案案情呢?還是單純就兩個法條的罪名設置的刑罰幅度比較,因為刑法中經常有情節嚴重的,較重的,特別嚴重的、特別惡劣的等等這種程度副詞表述,然後接著有個司法解釋出來量化一下幅度,如果一個罪名有這種幅度表述,另一個沒有這么多幅度表述,如何比較?或者一個罪名起刑點更低,情節較輕的,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情節特別惡劣的,最高可判無期,而另一個罪名起刑點高,直接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最高只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那這時候是不是要考慮本案被告人的具體情況,比如犯A罪應被判處5年,犯B罪應被判處8年,那麼就在處罰時認定被告人犯B罪,判處8年。
4、擇一重罪處罰,從一重罪處斷是一個意思不是,有沒有擇一重罪從重處罰一說,即重罪吸收輕罪刑罰時,要不要考慮本案中輕罪的情節,然後在重罪評價中體現出來?
我沒想到什麼好辦法能比網上那些文章表述的更明白,但是我就是越看他們寫這種抽象、理論性的東西我越糊塗,於是我選擇另一個辦法,做實際案例分析,看看實務中經常出現的有哪些存在競合關系的法條,以及有哪些可以被競合在一起想像的罪名,法院、檢察院與辯護人又是怎麼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