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學田野工作與人類學田野工作有什麼不一樣
田野工作是屬於研究方法,同樣適用於社會學學科和人類學學科,並無本質區別,只因學科性質有所不同而側重點不同。人類學重在描述和記錄,而社會學則更多運用的是收集資料進行驗證或歸納總結。
『貳』 安達曼島人的介紹
本書是拉德克里夫—布朗在1906—1908年在安達曼群島考察的基礎上寫成的一部民族志著作。這部著作在方法論上第一次系統地嘗試了英國現代社會人類學「特定地域的深入研究」方法,從而與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共同奠定了現代社會人類學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寫作的基本模式。
『叄』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深描 民族志 生活史
作為「深描」的民族志研究分析
摘要:民族志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它呈現了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本文通過對民族志的發展研究,深入分析了關於格爾茨文化觀的深描概念,進而運用深描來解答民族志研究的科學性。
關鍵詞:民族志;深描;文化觀;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4-0038-01
一、民族志的發展
民族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體。「民族志」一詞是英文
「ethno-graphy」的漢譯,「ethnography」一詞的詞根「ethno」來自希臘文中的「ethnos」,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描繪人群」,我國學者有時也翻譯成「人種志」或「民俗志」。這一概念原指人類學者收集有關特定社會及文化的資料和記錄,並解釋這些現象的一種方法,後來伴隨著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民族志也逐漸受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視。一般情況下,民族志被認為是運用觀察、訪談以及其他田野研究手段,深入細致地描述某一特定人群及其文化的一種方法。民族志重視一群人的活動過程,而不是僅僅描述孤立的事件,它描述同一文化群體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如何行動、互動、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等。因此,進行民族志研究,生產出
http://wenku..com/link?url=_
『肆』 什麼是民族志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伍』 傳播學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以下的銜接是有關「民族志方法」的闡述,希望對你有用
http://www.clgs.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857
民族志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發展的三個階段:
1.最早的業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蠻夷傳"
2.專業民族志
民族志專著的寫作方式,將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規定在單一的社會和時空.它的優點在於使人類學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處的社會場合和時空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學者能採用被研究者的觀念分析他們的文化.
3.經典民族志模式
人類學家到一個田野點上進行調查,把觀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記錄下來;透過對部落社會的細部刻畫,如經濟交換關系,家族制度,宗教儀式過程,來說明社會整體和文化全貌.
馬林諾夫斯基主張民族志的調查必須包容三大類的素材:
有關制度和風俗的整體概觀;對觀察到的社會行動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民族志的說明
田野調查法
屬於傳播學范疇的概念。
田野調查又叫實地調查或現場研究,其英文名為Fieldwork。科學的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是由英國功能學派的代表人物馬林諾夫斯基奠定的。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參與觀察。它要求調查者要與被調查對象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從中觀察、了解和認識他們的社會與文化。田野調查工作的理想狀態是調查者在被調查地居住兩年以上,並精通被調查者的語言,這樣才有利於對被調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釋。傳統的田野調查方法花費時間和精力,花費的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運用有不得當的地方,那麼其信度和效度也會大打折扣。
『陸』 民族志主要有哪些主要特點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民族志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最早的業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蠻夷傳"
2.專業民族志:
民族志專著的寫作方式,將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規定在單一的社會和時空.它的優點在於使人類學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處的社會場合和時空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學者能採用被研究者的觀念分析他們的文化.
3.經典民族志模式
人類學家到一個田野點上進行調查,把觀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記錄下來;透過對部落社會的細部刻畫,如經濟交換關系,家族制度,宗教儀式過程,來說明社會整體和文化全貌.
馬林諾夫斯基主張民族志的調查必須包容三大類的素材:
有關制度和風俗的整體概觀;對觀察到的社會行動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民族志的說明
『柒』 誰知道民族志是什麼用干什麼的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具體可查看網路)
『捌』 民族志是人類學的一種作業方式嗎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