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為一名教師,你是如何處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的
其實我是通過讓學生先分開來,讓他們冷靜下來,再跟他們去講一講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
❷ 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上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學生打交道。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都會面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除了教學文化知識,還要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中除了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惑之外,還要幫助學生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因為學生們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出現摩擦和沖突,造成關系緊張,思想不愉快。 當今時代,中學生獨生子女佔多數,他們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心目中是心肝寶貝、掌上明珠,他們中很多做事情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不善與他人合作,做事情不願意承擔責任,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這些不良習慣多數是家中的大人遷就寵愛造成的。孩子們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也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糾紛免不了時常發生,這樣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影響班級和學校管理。從事多年教育教學工作的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不斷的積累和探求正確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糾紛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合作,分享與共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一般來說是爭強好勝、自以為是、自私自利等小毛病造成的,很少有惡意的攻擊。學生們常常因為意見分歧而發生爭執,或者對破壞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計較,並且各自都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肯讓步,得理不饒人。有些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常常不冷靜、不理智,用拳腳來解決問題。比如:課堂上男生招惹女生了,女生就摔鋼筆墨水在男生衣服上;女生招惹男生了,男生就抓扯女生的頭發甚至打架;同桌之間常常因為小事而吵架甚至吐別人唾液等。經常有學生到老師面前來告狀、訴苦。作為老師的我,如果在課堂上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採取以下的策略: 第一步:立即阻止發生矛盾的雙方爭矛盾沖突的言行。 第二步:讓雙方冷靜思考剛才發生的事情,做換位思考。盡量少耽誤上課時間。 第三步:下課後抓緊時間及時處理發生的矛盾,對學生雙方批評教育,如果情節嚴重就請班主任或年級領導幫忙處理解決。 第四步:借發生的不良言行事件,在課堂上警醒全班同學以後引以為鑒,減少學生中矛盾沖突的發生。 有一次,我在八年級一班上歷史課,正當同學們在靜靜的做練習冊作業時,突然有本數學書從學生的座位上重重的飛落到講台的地面上,我正在講桌前看書,冷不防嚇了一跳,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班上學生杜傑的書,他的書怎麼會長了翅膀飛到這里呢?這時班上引起了一陣躁動。我走到杜傑旁邊,問:「你的書為什麼會飛到這里呢?」杜傑不安的說:「是葉忱扔的。」葉忱是坐在杜傑後面的女生。我又轉向葉忱:「你為啥扔他的書?」葉忱說:「我在做作業,他無緣無故轉身過來影響我,還說我是站花兒婆。我生氣就扔了他的書。」「哦,原來也沒什麼大的矛盾,你怎麼會耍脾氣隨便扔別人書呢?」我嚴肅的責怪她,同時也批評杜傑的不禮貌言行。我對他們強調了我經常說的話:在上課時,如果誰先影響你學習,你就要及時制止他,如果他不聽勸告,就向 老師報告,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不要私自以武力解決。杜傑和葉忱接受了我的批評教育。我又趁熱打鐵地讓他倆因為扔書這事影響了同學們學習,要求他們在班上向全班同學們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影響課堂的矛盾沖突了。同學們也以此為鑒,都表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以後我在這個班上課就很輕松愉快了。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對如何看待和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紛爭有了以下的觀點:第一,做好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的工作 教師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個性特點等,讓學生們通過班會活動等集體活動來增進友誼和了解,這對預防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是必要的。 第二,處理問題時要教師要公平公正 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摩擦和沖突,教師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查明事情發生的緣由,然後公平公正地處理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第三,發揮班幹部的監督管理作用 平時任命的班幹部,是老師的幫手,應該讓班幹部隨時監督、反饋班上的信息,如果班上有同學發生矛盾沖突,班幹部能獨自處理最好,不能處理,再找老師解決。 第四,和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同處理 如果教師都難於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就要及時找學校領導或家長協助解決。 第五,讓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往往在矛盾解決後,雙方仍然有些耿耿於懷,口服心不服的情況存在著,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言行,深入了解他們是不是真的言歸於好了。如果沒有真正和好,還要給他們做進一步的思想教育工作。 初中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如果避免或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也會給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初步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在言行舉止方面正確引導他們,要求他們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學會待人處事的方法和策略,那麼,教師就可以減少解決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煩惱,班級也會有好的學風班風,學校也將是一個和諧的校園。
❸ 如何處理矛盾糾紛
處理矛盾糾紛步驟如下:
1、冷卻降溫法,即是當矛盾糾紛激化時,我們不要盲目地前版去處理最好等雙方都冷權靜下來把氣消了再去處理,說白一點就是拖一拖處理時間。
2、情理交融法,即是用情來說服矛盾雙方換位思考彼此的原因。然後循循善誘矛盾雙方,因勢利導進行化解。
3、扶正祛邪法,用正氣壓制邪氣,即是對蠻不講理的矛盾人給予一定壓制,告知其一意孤行的後果。從而保證正氣之風倡導和盛行,做到以理服人。
4、案列引導法,通過自身所處理的相似案列加以引導矛盾雙方向和解的方向轉化,不要鬧的不可開交,最後走上不必要的道路給自己和家人帶去不必要的麻煩。
❹ 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的調解原則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的社會現狀: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需要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一項工作,而一個人若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與別人相處,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而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自私、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半徑畫一個圓」、不關心他人,不懂得體貼父母,不善與他人合作,做錯事不願承擔責任等等的弊端就顯現出來。說到底,不就是不懂得為人處事嗎?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家中,他們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做什麼事大人都遷就,久而久之養成了這種性格。然而到了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在一起,沒有了別人的遷就,自己再不懂得遷就別人,矛盾自然就發生了。有時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就可能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在課堂上頂撞老師,與老師發生矛盾。因此,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處理這些矛盾,使之學會為人處事,顯得尤為緊迫。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實,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但由於他們還處於成長階段,對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還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矛盾發生後,很容易感情用事,使起初的小摩擦發展成對立,從而使矛盾雙方的心理遭受很大的壓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從中調解,用成年人理性的思維分析雙方的行為,使之認識事情的本質,妥善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
最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和具體做法。我認為,我們在了解學生產生矛盾的原因時,並不一定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因為矛盾雙方會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以掩飾自己的過失(這是學生頭腦中潛在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向其他同學調查,就有些勞師動眾,效果並不理想。我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就讓雙方互相指責,甚至辯論、爭吵,待雙方發泄完對對方的不滿後,心情自然平靜下來,這時,老師對事情的真相也就一清二楚了,然後再從中分析雙方的對與錯,就有了針對性,矛盾雙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雙方產生的矛盾也就更有清醒的認識。最後,一說兩開,矛盾也自然解決了。同時,為同學怎麼處理矛盾,也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❺ 如何對學生矛盾糾紛進行調解
調解最好是找到問題症結所在,耐心說服對方。化解矛盾和糾紛
❻ 大學期間如果和老師或者學生發生矛盾糾紛 應該怎麼處理 怎麼化解
最好自己和解
或者不予理睬
注意搞好關系,也是對自己的鍛煉
忍著,畢業就自由了
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妥之處,還是對方素質差
權利利弊,再做打算,人生經歷都是社會經驗
❼ 如何處理學生傷害事故後的矛盾糾紛
在我國,中小學生一直是一個備 受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的特殊社會群體;但是近年來,在校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日益發生,由此引發的法律糾紛也與日俱增,已成為了當今社會普遍 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同時也成為了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大阻礙。中小學生天性好動、發育又不夠成熟,對很多隱性危害的認識能力不夠強,缺乏自我保護能 力;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自製能力比較差、好奇心強,比較喜歡探索新鮮的事物,極易發生傷害事故。事故發生後,大部分家長將事故的原因歸結為學校,從而影響 了學校教學的正常運行,給學校或老師帶來了極大的困惱。在防止事故發生方面,有的學校或家長採取了一些消極的防範措施:學校取消課外活動的開展、禁止危險 系數高的體育活動,家長則不允許學生參加各種校外活動等等;這種對中小學生實施的「圈養」方法,違背了中小學生的正常發展規律,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 展,同時也制約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如何正確地分析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減少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矛盾糾紛;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防患於未然,減少甚至是消除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成為了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艱巨而重大的任務,也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筆者試著從中小學學生傷害的現狀及原因入手,探討分析學生 傷害事故的預防對策。首先,從傷害事故的主體、時間、空間及傷害結果的界定中把握學生傷害事故的內涵,並根據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多端性、事故處理的 復雜性、事故影響的復雜性等特點將其劃分為意外事故和過錯事故兩大類型;其次,指出學生傷害事故存在發生頻率不斷上升、安全教育缺失、交通事故為主要類型 等現狀,並從學校、學生及其監護人、第三方人三個方面分析事故的原因;最後,從學校、學生及其監護人、社會等三大方面提出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對策及建議。
❽ 怎樣正確處理同學間發生的糾紛
1、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寬容他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友誼大概就出現在同窗時期,成為同學莫不是一種緣分。因此在與同學發生糾紛的時候記住藝星的一句話:控制好情緒,退一步海闊天空。
2、心懷感恩。家長含辛茹苦將你撫養長大,藝星教會你知識,要懷揣一顆感恩之心,用你最好的成績來回報他們。而不是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做哪些偏激的行為傷害他們。
3、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當糾紛發生時,任何一名同學都有責任和義務向我們藝星的老師,保衛處的保安報告,及時終止糾紛,以免事情惡化導致悲劇發生。
4、剋制自我。當糾紛一觸即發的時候,雙方一定要保持冷靜,剋制自己,想辦法如何挽救僵局。剋制是一種自我控制和調控的心理行為,是只有像人類這樣的高級動物才擁有的品質。
5、與社會青年撇清關系,並禁止攜帶管制刀具,這樣就能盡可能的避免糾紛擴大和惡化。這一條必須要嚴格遵守,否則藝星將嚴肅處分並開除。
6、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多多了解一下法律知識,是自己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哪些事情做了之後是要付出嚴重的代價。
7、發生糾紛後,如果心裡不舒服,可與藝星的老師、父母、好朋友、溝通,交流一下,也可向心理和法律服務平台求助,例如如藝星學校的心理健康教研室。
(8)如何處理學生矛盾糾紛擴展閱讀
在處理矛盾和糾紛時,人們都會經歷一系列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在兒童時期學習。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建立的關鍵期,這期間要讓孩子充分地與其他同齡人接觸,孩子通過不斷地製造沖突和解決沖突,在實踐中練習和矯正,最後內化,變成自動化的行為模式。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孩子從單獨玩到和小朋友各玩各的,然後到合作游戲,學習互動。
面對矛盾時,我們先要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接著能夠識別和分析對方產生這樣感受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提出各種解決辦法(妥協、協商、折中、放棄等),進而對各種解決辦法的後果進行評估,挑選出最優辦法後,選擇合適的機會去實施。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去學習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