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過錯責任原則
所謂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過錯是行為人決定其行動的一種故意或過失的主觀心理狀態。過錯違反的是對他人的注意義務,表明了行為人主觀上的應受非難性或應受譴責性,是對行為人的行為的否定評價。過錯責任的意義表現在,根據過錯責任的要求,在一般侵權行為中,只要行為人盡到了應有的合理、謹慎的注意義務,即使發生了損害後果,也不能要求其承擔責任。其目的在於引導人們行為的合理性。在過錯責任下,對一般侵權責任行為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受害人有義務舉出相應證據表明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以保障其主張得到支持。加害人過錯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其賠償責任的范圍產生影響。
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第三人的過錯和受害人的過錯對責任承擔有重要影響。如果第三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即構成共同過錯,應由共同加害人按過錯大小分擔民事責任,且相互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則構成混合過錯,依法可以減輕加害人的民事責任。
過錯推定責任,是指一旦行為人的行為致人損害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其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應承擔民事責任。例如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過錯推定責任仍以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基礎,因而它不是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只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形式。過錯責任原則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在過錯推定責任的情況下,對過錯問題的認定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受害人只需證明加害人實施了加害行為,造成了損害後果,加害行為與損害後果間存在因果關系,無需對加害人的主觀過錯情況進行證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加害人為了免除其責任,應由其自己證明主觀上無過錯。過錯推定責任不能任意運用,只有在法律進行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可適用。
Ⅱ 侵權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以什麼為條件
您好,1.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充分必要條件,即內行為人僅在容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2.以過錯為責任的構成要件,即行為人只有在主觀方面有過錯的情況下,才可能承擔民事責任。
3.以過錯作為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標准或者說最終決定性的根本要素,無過錯即無責任。
4.貫徹「誰主張權利、誰提供證據」的原則,受害人在請求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時,應對加害人在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負舉證責任。如果不能舉出證據證明加害人在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加害人就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而加害人無須證明自己沒有過錯。
5.過錯程度與責任相一致,即過錯程度決定著責任的形式、范圍、減免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侵權責任過錯原則是什麼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過錯責任原內則是指以過容錯為歸責的依據,並以過錯作為確立責任和責任范圍的基礎的歸責原則。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過錯責任形態:
1.網路侵權,指發生在互聯網上的各種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具體包括兩項規則:一是通知規則或提示規則,即「通知——刪除」責任,指在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時,只有在受害人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以後,網路服務提供者才有義務採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二是知道規則,指網路服務提供者只有在
Ⅳ 體現比例原則的案例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2015年,湖北武漢發生了一起因高空墜物傷人引起的法律訴訟。受害人王先生因高樓墜落的大理石受傷,並因傷被單位開除。沒有找到肇事者,王先生將整棟樓的72戶業主告上了法庭。雖然72戶業主全部提供了不在場證明,但最終法官審理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應當由整個單元的業主共同承擔責任,72名業主被告都負有連帶責任。王先生被判勝訴。
Ⅳ 過錯責任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過錯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有:
①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②行為的違法性;
③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④行為人有過錯。
Ⅵ 誰能最通俗的解釋一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中的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萬分感謝!
應該說「jayrao"的回答是比較詳細的,但鄙人認為不夠准確,理由如下:
我國《侵權責內任法》的歸責體系采容」二元論「體系,及過錯原則和無過錯原則。
關於過錯原則,「jayrao"已經論述的很詳細,鄙人不再贅述。
但諸如幼兒園小孩兒被侵權的情形適用的雖然是過錯推定,但仍是過錯原則。即推定你有過錯,承擔責任的前提也是你有過錯,但舉證責任倒置,應有侵權人承擔其無過錯的舉證責任。還有物件致人損害、產品致人損害(新產品質量法規定)等使用的也還是過錯推定原則,實質上也是過錯原則的另一種適用情形。
無過錯原則即是當事人有無過錯都應承當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例如高度危險責任、飼養動物致人損害責任等,一旦對人造成損害,即應承擔侵權責任。其免責或減輕責任的前提是被害人有過錯。
至於共同責任,即雙方都無過錯公平承擔損失的情形其實是一種責任的分擔方式,我國《侵權責任法》未將其列入歸責原則體系。
希望對您有用。
Ⅶ 民法中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為什麼是過錯原則為主,而不同
因為一般復來說有過錯才需要承擔制責任,而沒有過錯承擔責任則是例外血情形。
過錯責任原則有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即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害,須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才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過錯責任是侵權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除法律法規規定的特別侵權行為外,一般侵權行為均適用過錯歸責原則。
希望能幫到您。
Ⅷ 如何論述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多說一點好不,詳細的,
侵權行為法的核心是歸責原則的問題,即依據何種歸責事由、價值標准確認侵權責任的成立及其歸屬。在我國,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主要形式為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即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時,應就所發生的損害負賠償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指法律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承擔責任不以其主觀上具有過錯為必要條件,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時,即使主觀上沒有過錯,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公平責任原則即是指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損害得不到補償,在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審判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依公平合理負擔原則,判由雙方分擔損失。
一、過錯責任原則在我國侵權歸責原則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
1.過錯責任原則的存在,是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經濟生活中,沒有競爭,就不能稱其為市場經濟,而競爭的存在,就難免有各種偏差和損害的存在,因為優勝劣汰是必然現象,如果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偏差和損害,行為人都要承擔責任,人們為了避免這種結果,必然畏縮不前,安於現狀,但是,如果對競爭中的損害和偏差不加限制,那麼整個社會的經濟就可能陷入混亂的無政府狀態,失去了最起碼的穩定和平衡,社會經濟也就無法順利發展。過錯責任原則既承認了損害在一定范圍內的可原宥性,同時,也要求行為人對自己的過錯行為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這樣,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經營者的積極性,也保持了社會經濟秩序的相對穩定。
2.過錯責任原則的存在,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法和社會主義道德之間應該具有廣泛的一致性,社會主義道德所提倡的,也應該是社會主義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一般也應該是社會主義法所禁止的。懲惡揚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利益、不得損人利己,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和法的共同要求。在行為人對他人造成損害時,他的過錯行為是道德所譴責的,他的無過錯行為,在道德上往往也無可非難。
3.過錯責任原則的核心地位,取決於其功能的全面性。在依據過錯責任原則確定責任時,是把損害和人的心理狀態或行為本身聯系起來,依法對造成損害的行為進行評判,人們就知其可為與不可為,在行為前便可預知行為的法律後果,可以通過控制行為達到控制損害結果的目的,從而趨利避害,預防損害的發生。同時,通過行為人對自己過錯行為造成損害後果的承擔,告誡人們如果選擇了一種與法律不相容的行為,不僅會損害別人,也會使自己受到懲罰,這既教育了行為者本人,也昭示整個社會以此為誡。過錯責任原則強調行為人應對自己過錯行為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責任,這不是單純懲罰行為人的過錯行為,而是為了使受害人的損害能夠得到合理的補償。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
1.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一般性與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特殊性。傳統的過錯原則有其固有的缺陷,如在因果關系復雜或者無法迅速認定加害人的場合,就會出現相互推諉、無可賠償的情況,迫使立法者對一些特殊侵權行為適用特殊的歸責原則,於是歸責方式日趨客觀化,出現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不涉及當事人雙方誰是誰非,從保護受害人權益的角度出發,側重考慮損害後果的合理負擔,能夠迅速有效地填補受害人的損失。
2.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必然性與公平責任原則適用的選擇性。公平責任是從公平正義、誠實信用這樣一般性的法概念中推導出來的靈活運用、彈性極大的新原則,反映了互助友愛、扶危濟困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本質要求。它希望以一個公正的視角,通過司法者的衡平手段,重新合理分配原已固定的社會成員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但公平責任僅在雙方均無過錯、難以按過錯歸責,又不能根據法律適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而判定雙方有無過錯首先需要在法律上或事實上予以認定。就此角度而言,公平責任原則不是一般的普遍適用的歸責原則,只是一種輔助的制度。尤其當決定責任范圍時,公平責任對於配合過錯責任適用方面具有價值,在根據過錯責任原則確定行為人應當擔負賠償責任之後,可考慮當事人的經濟狀況,根據公平責任確定行為人的損失承擔。
希望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