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療糾紛中,患者死亡的患者的哪些家屬可以作為原告,有原告資格
近親屬可以起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孫子女、版外孫子女。
《侵權責權任法》
第十八條 【被侵權人死亡或者合並、分立時請求權人的確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民通意見》
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❷ 醫療糾紛事故,准備起訴前當事人死亡了,應該怎麼處理
由死者的全部繼承人繼承權利,作為原告提起訴訟。
面對醫療事故,處於弱勢的患者該做的:
1、盡快封存復制病歷
病歷是醫療事故中最核心的證據,醫療事故的協商、訴訟、行政解決,主要是圍繞著病歷進行的,病歷是由醫療機構書寫並保存的,發生醫療事故,如果不盡快封存復制病歷,那麼被醫院更改、隱匿、偽造幾乎是必然的。
復制病歷是法律賦予患者的權利,這種權利不須附帶如何條件,不要被醫院的各種理由所迷惑,比如有的醫院可能以患者沒有出院、欠費等為借口,拒絕、拖延患者復制病歷,此時需要據理力爭,必要時向醫院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投訴。
在復制病歷的問題上,部分患者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我還需要在醫院治療,擔心復制病歷之後影響醫院對自己的治療,顯然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醫院是個公共場所,治療措施一般需要經過許多環節,由多人進行,沒有哪個醫務人員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在您的治療上「偷工減料」,相反,由於您採取了行動,會使醫務人員在治療上更為關注。另外一些患者認為,反正復制封存也晚了,病歷肯定被醫院改動了,復制封存沒有什麼意義了,這種想法顯然也不可取,總體來說,病歷是很復雜的醫療文件,短時間改得天衣無縫是不太容易的,所以為了避免院方進一步修改,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不能因為晚了而不去復制病歷。
2、注意收集其他證據
在與院方進行交涉過程中,盡可能錄音;注意留存病房其他病友的聯系方式,關鍵時候他們是可以作為證人的。
3、及時封存檢驗有疑問的輸液、輸血、注射、葯物。
部分醫療事故與輸液、輸血、注射、葯物有關,比如說輸錯葯、例如把硫酸鎂當成碳酸氫鈉給病人輸注,造成呼吸肌麻痹死亡的。不及時對這些材料採取封存檢驗的措施,將使關鍵證據永久喪失,無法再次取得,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4、不要拒絕院方屍檢的建議。
對稱存在患者死亡的醫療事故,如果醫方已經建議做屍檢,那麼家屬應該積極配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八條明確規定:拒絕或者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所以如果患方拒絕,如果影響對死因的判定,需承擔不利的後果。
5、專業律師及時介入
醫療事故涉及醫學和法律兩大專業領域,極為復雜,如果沒有專業律師的介入,患者在與將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這方面有許多慘痛的教訓。比如有的患者在做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之後,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致使鑒定結果對患方極為不利,但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缺乏一個明確的類似訴訟的救濟程序,更改鑒定結論的可能性很小,患方只能無奈接受了。
❸ 益陽如何通報「大學生在醫院治療死亡」事件
針對「湖南益陽19歲大學生疑因在益陽市中心醫院治療死亡,醫患雙發發生肢體沖突」一事,益陽市公安局赫山分局4月9日通報稱,死者家人認為系醫療事故,要求醫院賠償。經聯合工作組交流溝通,死者家屬決定進行醫療事故鑒定,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死者家屬其後採取拉橫幅、封堵醫院擾亂醫療秩序。目前,案件辦理和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4月9日上午,有網友發布微博稱,4月5日,益陽市一名19歲大學生在益陽市中心醫院進行治療,疑似在手術中死亡,死者家屬認為屬於醫療事故,與醫院發生糾紛,雙方並發生肢體沖突,該微博並配發視頻。
針對此事,益陽市公安局赫山分局官方微博@赫山公安分局4月9日發布情況通報稱,4月9日上午,有網友發布《益陽19歲大學生在中心醫院死的(應為:得)不明不白,「英雄」打人》微博,並配發視頻。對此,我局高度重視,立即展開調查。
4月8日,死者親屬採取拉橫幅、封堵醫院門診大樓大門的方式擾亂醫院正常醫療秩序。桃花侖派出所接到報警後前往處置,民警耐心勸告死者親屬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問題,但死者親屬不聽勸告,民警依法將不聽勸告、擾亂醫療秩序的張某某(男,46歲,沅江市人)、李某(男,32歲,沅江市人)傳喚至公安機關接受調查。在制止死者親屬違法行為過程中,益陽市中心醫院保衛科工作人員與死者親屬發生輕微肢體沖突。
目前,案件辦理和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❹ 大學生在校期間發生醫療事故,學校與學生如何擔責
如果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經鑒定構成醫療事故的,發生事故的醫療機構承擔責任,學校不承擔責任。因為醫療事故責任一般是民事侵權責任,學校一般不是醫療行為的當事人,除非該醫療機構是學校醫院。
❺ 醫療糾紛中,患者死亡的患者的哪些家屬可以作為原告
也不一定,如果死亡的原因很明確,或者從病歷上能夠分析出死亡的原因就不一回定必須屍檢答。醫療糾紛的關鍵是找出醫療過程中的醫療過錯,患者有損害,此過錯與患者損害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如果是因為疾病進展而醫療上沒有出現過錯患者死亡,理論上講是得不到賠償的。或者雖然有過錯,但後果與過錯不存在因果關系也不會得到賠償。比如護士將一瓶過期一天的生理鹽水給患者輸液,恰巧患者的傷口又由於脂肪液化導致癒合不良。那麼如果患者以輸了過期一天的鹽水這個醫療過錯為理由要求賠償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這個過錯與脂肪液化傷口癒合不良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❻ 手術中因患者失血過多導致病人死亡的,醫院方需要承擔責任嗎我該如何解決醫療糾紛問題。
一般來講看失血過多是怎麼導致的,是人為的還是疾病本身導致的,和醫院好好溝通一下,畢竟誰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
❼ 大學生去世後在殯儀館放置了17年,其家屬為何一直拿不到死亡證明
近期有一則大學生遺體擱置殯儀館17年未得到火化的事件引發了大家高度關注,大致經過在2003年一名大學生因急性胰腺炎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醫治無效去世,然而醫院不給家屬開具死亡證明,導致遺體被擱置在殯儀館長達17年,而19年1月上海有關部門催促情況下拿到了死亡證明卻發現欠著殯儀館20多萬元,遺體還是不能火化。接下來我就以下幾點說說看:
一、為什麼十幾年拿不到死亡證明遺體不能得到妥善處理緣由就是醫院不開具死亡證明,那為什麼醫院會拒絕這種事情呢?回到患者去世那年,患者離世後醫院方面通知其家屬需要支付醫療費用十幾萬,而為了治療患者的疾病,他的家人已經花費40萬元,其中二十多萬是借款,對於當時的家屬實在無力償還,而醫院卻以此相要挾,不結清費用不開具死亡證明,押著患者的死亡證明不開,讓患者家人苦苦煎熬了17年。
對於大學生去世後在殯儀館放置了17年,各位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區分享。